飛經引氣
下面呢!我們要介紹飛經引氣四種手法。在《針灸大成》上面,它是青龍擺尾、赤鳳搖頭、龍虎交戰、龍虎升降。第一個是青龍擺尾。這個飛經引氣,跟剛才的飛針引氣不太一樣。第一個原名叫青龍擺尾,《針灸大成》上面寫蒼龍擺尾,這無所謂,文字上不重要。第二個白虎搖頭。原名是青龍搖頭,不知道是誰把它改成白虎,無可考,隨便啦!只要手法對就好了。第三個叫蒼龜探穴。鳥龜的龜這個字最不好寫,不知道是誰搞出來,你畫個圖不就結束了,偏偏要寫成這樣子,真麻煩!原名是青龍,但因為跟青跟蒼的意思重複了,後來變成蒼龜探穴沒了,不見了,但原來有四個。這第四個叫做赤鳳迎源。這四個是飛經引氣的法。青龍擺尾與白虎搖頭青龍擺尾是補的手法。什麼叫補的手法,我們針下進去,你會用到補,是虛症才會用到補。我們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對不對?虛症我們會用這個手法。比如說,我現在是足陽明胃經的虛症,如乳房太小是虛症,太大有硬塊就是實症,或者是臉頰痛,偏偏要扎母穴的時候,解溪穴不好下,或者是解溪穴沒有了。那你可在足三裡上面做,足三裡是本穴,虛症、實症都可以用。我們要用青龍擺尾做補。病人正面對著你,他的經絡是這樣子走的哦。針扎到足三裡,左右轉針,引到氣(這叫捻針)以後,將針柄左右搖。當你在左右搖時,就已經是在補了。這就是青龍擺尾。病人會很熱,補的越強,病人就越熱。所以,我們用細的針去搖,你搖粗的針的話會更痛。針在身體裡面,你搖的時候是引動氣,這叫飛經引氣。在經絡上面,用飛的方式,這是補的手法。你可以搖九下,這是青龍擺尾。再來是白虎搖頭,白虎搖頭是瀉法。瀉的時候我們有歌訣四個字,退方進圓。這個白虎搖頭,是搖鈴狀。當針扎到穴道去以後,做插提的時候,退是方形的退,退針出來做補瀉。我們現在做白虎搖頭。做補瀉的時候,針尾成方形的慢慢出來。出來到了頂了以後,要進針回去的時候,圓形的這樣進去。會用到這種補瀉的手法,一定是用在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是用在原穴或本穴。因為當經的子穴或當經的母穴,都在手腳邊。所以不需要什麼青龍擺尾、白虎搖頭。否則,你搖完病人也痛死了,要找肉多的地方,我們在本穴、原穴上做補瀉。
蒼龜探穴與赤鳳迎源
再來是蒼龜探穴。蒼龜探穴就好像烏龜進入泥土裡面的「象」。龜在水裡、泥巴裡,它是無孔不入的。鑽進去是進入土的象。所以,我們是一退三進。什麼叫一退三進?比如說,這是皮膚表面,我這針扎到穴道,然後左右轉,氣到了,病人感到很酸。這時候你要做蒼龜探穴,就是補啊。先退下來,退到皮膚表面。再進去的時候,分三次下針,一次比一次深。比如說,這是皮,這是骨,穴道在這邊,這是皮層哦。你先扎到穴道,針扎到穴道以後,再提出來。針先下到穴道後,第一個動作先提到皮膚表面上,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一進、再進、三進。實際上,一進是到這邊先等一下,等一下再進一次,然後再第三進。一進、二進、三進。這是一退三進,這是蒼龜探穴。當這個人身體有硬塊或痞塊。我們用報刺法,如果刺完了,硬塊雖還在,沒有變小,但變軟了。這是正面,你正面這樣下針。從側面、從剖面看都一樣。你的針柄是這樣子,針下到底下,拉到皮層的時候,你一進、二進、三進,知道我的意思嗎?然後再拉到皮層,一進、二進、三進。這個很強哦,我們去積塊,去痞塊都可以用,這是個補的手法。那赤鳳搖頭呢?又叫赤鳳迎源,這是瀉的手法。瀉的手法是退方進圓。但是在退方進圓的時候,進圓的同時要搖動針柄。這比較複雜一點。退出來的時候。針是方的出來,進去是圓的進去。同時在下針的時候,要搖動針柄,這就是赤鳳迎源,也叫赤鳳搖頭。這四個飛經引氣的方法,就是出自《針灸聚英》。大部分來說,我們做完手法是不留針的。補的話針孔按到。瀉的話,針孔不要按,都不留針。用手法來讓它很快的完成。我們臨床上做的時候,比如說病人很急,或早上只有三個小時,卻來了一百個病人,那怎麼處理?就飛啊、引氣啊,讓它馬上結束。人不多的話,一個人二十分鐘,針下去就留針在裡面。就不需要做那麼強烈的手法,不用瞬間完成這個動作。當然這個動作可以縮短我們留針的時間,我們做完,就可以起針了。你就看人多人少來決定。再下面就是龍虎交戰和龍虎升降。
龍虎交戰與龍虎升降
龍虎交戰和龍虎升降,這兩種是相反的。使用的時機不一樣。你只要記得,中國人把龍當成九,虎當六。龍是純陽,老虎是陰數,是六。就是龍九、虎六。這是我們的針刺手法。龍虎交戰呢?個龍虎交戰在三部,三部就是天、人、地,在這三部上面呢,一補一瀉。所謂三部一補一瀉就是針在天部裡面。這個是皮,這個是骨,這個是皮下到骨邊分三個,天、人、地。我們針下去,引到氣後,把針提到天部這邊,在天部這邊,如果順著氣脈,右轉,快轉,用捻轉法。先做九次補,再回頭做六次的瀉。然後做完以後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補、六次的瀉,再到地部做九次的補,六次的瀉。這是所謂的三部都有一補一瀉。那平常在做九、做六真的很複雜,我平常做一啦,一個補完一個瀉。這是最快速的方法。你看書上寫三部都是一補一瀉,但真要做就做九次跟六次。那平常你做一個補、一個瀉。天部做完,做地部,然後一補一瀉,再人部,一補一瀉。這樣天、人、地都一補一瀉。在龍虎交戰上,都是用捻轉法。在龍虎升降法呢?就是用插提。同樣的在三部做一補一瀉。氣至以後,用插提法完了以後,把針提起來,提在天部這個地方,放在那等,讓它氣一直在那邊循環。做完補瀉後,氣會循環。龍虎交戰的目的是止痛。強烈的痛,不管那個痛是頭痛,牙痛,癌症的痛,或是意外的痛,通通可以用龍虎交戰,這是鎮痛的手法。龍虎升降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氣要經過關節,關節卡住了,氣過不去。比如說,有人脫臼或是骨頭斷了,氣過不去。我們的關節有堵塞,我們就會用龍虎升降法讓氣過去。所以,這個使用時機是在外科、傷科,很嚴重的痛,都是氣機堵到的時候,我們才會用這種方法。一般龍虎升降的方式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用一次的插提法。龍虎升降是用在關節脫臼或風溼關節腫很大,氣過不去時用的。龍虎交戰就是捻轉法。主要目的是止痛用的。是針灸麻醉,針灸的止痛手法。若骨頭沒有裂的話,用龍虎交戰就可以了。麻醉的效果會很強。好,我們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