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了一半,這國產劇的口碑還是爆了

2020-12-03 獨立魚

短劇,已經是全球精品電視劇的大趨勢。

美劇日劇早早就將容量標準框定在一季10集左右的量。

英劇則更極致,多年來堅持推出的「三集片」堪稱業界良心。

當然,並不是說集數越少越好。

只是,集數越多,遇到注水劇的概率就越大。

尤其是這幾年的國產劇,注水現象尤為嚴重。

好在,也有試圖對標國外精品短劇的例子。

比如,今年口碑大爆的《隱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都只有12集的體量。

最近,魚叔又發現了一部良心的國產好劇。

僅僅13集,每集45分鐘,卻製作精良,劇情緊湊,看得人大呼過癮。

今天就來安利給大家——

《戰火熔爐》

這是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視劇。

今年,為了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相關的影視作品可謂是層出不窮。

魚叔之前已經介紹過電影《金剛川》和紀錄片《鐵在燒》,就差一部電視劇了。

《戰火熔爐》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缺。

值得注意的是,本劇原本計劃拍攝24集。

但因為周期、經費、拍攝難度等諸多考量,最終決定縮減體量,裁掉故事的「枝葉」。

把有限的精力和金錢,花在最核心的內容上。

不得不誇讚一句,本劇的主創非常有魄力。

刪了將近一半篇幅後,這部僅剩13集的國產劇依然受到了觀眾廣泛好評。

目前在豆瓣評分高達8.7,是今年口碑最高的幾部國產電視劇之一。

而這還是在卡司不強大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績。

一眾主演中,只有付辛博算是比較出名了。

這也從另一側面說明了,這部劇確確實實是真材實料。

首先,這部劇吸引人的,自然是新穎別致的故事情節。

本劇主角趙和(付辛博飾)有著一個極為特殊的身份,是一名「解放戰士」。

所謂「解放戰士」,是指在解放戰爭中被俘虜或投誠的國民黨士兵。

他們經過思想改造後,成了新中國軍隊的一部分力量。

由於上級規定不許侮辱人格,稱他們為「俘虜兵」,於是就有了「解放戰士」這種稱呼。

我們熟悉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著名的戰鬥英雄邱少雲,其實就是一名解放戰士。

而在這部《戰火熔爐》中,趙和這名解放戰士被塑造得更為複雜。

他在被俘前就已經在國民黨軍中升到了連長,經歷過系統的美式軍官培訓,並和美軍在緬甸戰場進行過協同作戰。

可以說,他對美軍了如指掌。

所以,來到抗美援朝戰場上,這個人物心理變得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需要和自己曾經的對手並肩作戰,這顯然並非一件易事。

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戰友們都還在用「你們」「我們」這樣的詞眼將雙方區分開來。

相互之間處處顯露著隔閡。

另一方面,趙和清楚地知道美軍的強大。

雖然作為一名優秀的士兵,還不至於退縮。

但對於志願軍看似「以卵擊石」的行為,他始終感到疑惑不解:

「不知道他們哪來的自信。」

所以,戰爭伊始趙和完全處於一種無魂的狀態。

不明白這場抗美援朝戰爭意義為何。

成天一副事不關己,消極應付的態度。

連訓練也是吊兒郎當,氣得戰友都看不下去。

但隨著入朝後的一場場戰鬥,趙和的心理不斷發生著改變。

他先是在與美軍的交談中感受到了他們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完全看不起中國人的態度。

又目睹了敵人對於朝鮮軍民的大肆屠殺。

同時,更是受到身邊戰友一個個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精神感染。

趙和逐漸發生了轉變。

終於從一個舊時代的「兵油子」變成了一名信仰堅定的新中國戰士。

從他的視角出發,不僅新意十足,讓觀眾對於這場戰爭更有代入感。

同時,趙和作為一個對美軍系統無所不知的「學霸」,其戰場上的作用也逐漸突顯了出來。

比如,能夠從美軍吃的口糧判斷是戰鬥區還是非戰鬥區。

也能夠從遠處飛過的一架飛機就能分析出美軍的戰術方案。

這也讓那些曾經看不起他的戰友們,開始對他產生信任和尊重。

最為藝高人膽大的,是趙和只身前往美軍某連隊駐地,冒死談判,勸降整個敵軍連。

不要以為這又是什麼抗戰神劇的瞎編情節。

這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真實事件。

只不過,這支美軍連隊頗為特殊,是一支「黑人連」。

由於美軍的種族隔離編制,那個時期的黑人士兵在軍中受到了嚴重的歧視。

聽聞志願軍優待俘虜,自然是願降。

本劇不僅故事情節和人物視角新穎獨特,敘事結構上也別具匠心。

不同於我國傳統的優秀戰爭劇,《戰火熔爐》直接向HBO經典的高分戰爭劇《兄弟連》對標。

通過聚焦大戰場上一個小連隊的行動,來呈現整場戰爭的激烈和殘酷。

《兄弟連》是從諾曼第登陸直到攻克柏林。

而《戰火熔爐》則從雲山,到長津湖,再到臨津江等等,串聯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階段的五大戰役。

以小見大,既能看到戰爭整體上的波瀾壯闊,又能見識到小人物的轉變。

不僅如此,這樣的結構也讓人感到非常乾脆、緊湊。

譬如第一集,趙和所在的四連到達朝鮮不久,就直接投入到戰鬥之中。

刺探情報,遭遇敵人,攻堅,殲滅……

沒有任何鋪墊,也沒有任何多餘的感情戲。

短暫的休整之後,在第二集一開頭,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場戰鬥。

短小精悍,毫無一點注水的痕跡,可謂良心。

除了故事講得好,製作也非常精良。

《戰火熔爐》對於細節的打磨,絕對稱得上國產戰爭劇的一流水準。

為了儘量展示朝鮮戰場獨特的風貌,劇組在與朝鮮一江之隔的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進行了大量實景拍攝。

很多場景真的是在冰天雪地中完成的。

白雪皚皚,寒氣逼人。

透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種徹骨的冰冷。

拍攝時,東北溫度已經降到了零下30度。

從畫面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演員們真實的哈氣。

最能體現冬季戰場殘酷的「長津湖戰役」,在本劇中也進行了局部展示。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場戰役,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三大導演也正在以此為題材拍攝電影。

戰役爆發的場地,是一片冰封湖面。

站立尚且困難,更別說在上面進行衝鋒進攻。

再加上對面美軍瘋狂的火力壓制,一旦摔倒,就難以再爬起。

戰鬥的慘烈程度遠超我們的想像。

同時,服化道上也力求還原。

比方說四連入朝初期,因為不是東北部隊,沒有棉衣配備。

迫於當地的寒冷,只好直接穿繳獲的美軍軍裝。

而到了戰役後期,物資跟了上來。

四連已經換上了我軍統一的冬季棉衣,從大棉帽子可以輕易分辨。

劇中,他們有項任務就是護送一批棉衣到東線。

等到與需要棉衣的駐守部隊站在一起,對比明顯。

另外,對軍用器械的考究,也受到了很多軍事愛好者的讚譽。

剛開始時能注意到,四連的槍械那叫一個魚龍混雜,基本是有啥用啥。

日制的、蘇制的、美制的、德制的,應有盡有。

直到打完二次戰役,得到蘇聯援助,大家的裝備才「鳥槍換大炮」,初成規模。

甚至還有了吉普車。

極為出彩的,還有大型軍械的多次現身。

不像很多劇為了減少成本,儘量不去拍「坦克戲」「飛機戲」。

《戰火熔爐》雖然本身受關注度並不高,但在大場面上毫不露怯。

在第二集,我們就可以看到四連與美軍坦克小隊的一場遭遇戰。

沒有裝甲掩護的四連,敢於以血肉之軀幹掉敵方坦克。

整個過程讓人血脈僨張。

到了第六集,場面進一步升級,美軍出現了多個型號的坦克。

趙和身手敏捷地奪取了其中一輛,和美軍大膽對攻。

看這逼真的炮擊效果,你真的很難想到這是在一部默默無名的國產劇中看到的。

場景、道具、細節、效果全部拉滿。

單論製作,《戰火熔爐》就已經是不可多得的良心劇。

《戰火熔爐》原本名為《我們的戰爭》,魚叔覺得這兩個名字都取得非常好。

從名字上就能感受到這部劇的深刻思想。

戰爭,就如同一個大熔爐,將各種事物裹挾在一起熔煉。

而這場位於複雜的歷史時期,多方皆有參與的韓戰更是如此。

主角趙和所經歷的,正是一次熔爐中的「鍛造」。

從一開始對於戰爭意義的不理解,對於戰友的不信任。

到逐漸認識志願軍戰士的強大魄力和必勝信念,終於煉鐵成鋼,扛起重任。

而在原名《我們的戰爭》中,「我們」二字極為重要。

除了趙和,要特別提一個重要角色——四連的一名女兵,雨三灣

她本是一名棄嬰,在1927年著名的「三灣改編」中被一個班共八個士兵收養。

所以起名為「三灣」。

在與趙和的談話中,她曾說起了自己的八個

一爹在羅鎮死在東北軍手裡;

二爹死在平型關,三爹「五一大掃蕩」的時候跳崖了;

四爹在關家堖被鬼子炸了一條腿,死於大出血;

五爹、六爹參與情報工作犧牲……

僅僅通過這麼一段背景回顧,就勾勒出了一整幅新中國革命奮鬥史。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前僕後繼拋頭顱灑熱血。

這才有了如今我們所能享受的和平福祉。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是一場「我們的戰爭」。

真是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紮實的國產戰爭劇了。

情節緊湊,不拖泥帶水,也不瞎編亂造。

人物形象豐富,轉變合理,感染力十足。

視聽出色,細節逼真,製作堪比美劇。

唯一的缺點,就是太短,沒看夠。

這樣優秀的國產戰爭劇你還不趕緊去刷!

相關焦點

  • 國產劇這次翻拍,至少得刪一半!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國產劇嘗試改編日本漫畫了。之前就爆出過,國內拿下了日本熱門動漫《棋魂》的版權,要改編成真人電視劇。消息一出,人們就不大看好。去年,改編《網球王子》的國產劇《奮鬥吧,少年!》終於開播。同樣引發了大量爭議,毀譽參半。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不可否認,爛劇出收視,且網絡發酵能力可見一斑。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
  • 國產劇2020:不能爆紅,那就「爆雷」
    然而,一部劇被瘋狂嘲諷未必沒有好處,我們時常將「黑紅」概念灌輸在流量明星身上,這種邏輯若要用到一部劇上也恰為合適。《燕雲臺》、《鹿鼎記》儘管口碑評分日漸慘澹,網友口誅筆伐,可熱度卻遲遲居高不下。或許,對於很多主創來講,眾嘲狂潮總好過平靜如水。國產劇,要評分還是要熱度?不可否認,爛劇出收視,且網絡發酵能力可見一斑。
  • 終於有一部國產紀錄片,口碑爆了,收視率都把黃金檔國產劇碾壓了
    終於有一部國產紀錄片,口碑爆了。題目起得很大,叫《中國》。這是第一部以"中國"命名的國產電影。經過五年打磨,一上線,收視率就把黃金檔的國產劇都碾壓了。「畫面太美太震撼。」「這才是真正的不朽大片。」….豆瓣獲得8.6分,《中國》創造了今年國產紀錄片的最高分。張藝謀,陳凱歌,曹保平和其他導演紛紛稱讚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這是審美的勝利。但是,還是有些遺憾的。雖然線條絢麗優美,但演繹風格多少有些戲劇性。慢動作和空動作很多,不適合慢動作,或者應該在大空間使用。孔子在城牆根哭泣的場景太慢了。
  • 電視臺劇收視好口碑爛,網劇評分高出圈難:淺析2020年的國產劇
    這四個月播出的國產劇,內地電視劇全民向的爆款有不少。上半年已經成為爆款的電視劇其實不少,有好幾部電視劇的收視率都是極高的,一直霸佔了中國電視機的屏幕。兩部劇在開播前都引起小範圍的轟動,但凡看過這兩部劇的觀眾都清楚。演員表演是沒有問題的,相反表演還非常精彩。但是近年國產劇「劇本問題」立刻出現了。他們有好的製作,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卻真的沒有講好一個故事。
  • 又一國產神劇刷屏,口碑一邊倒
    秦始皇統一天下,《大秦帝國》系列也就結束了,《大秦賦》能否接好這最後一棒,以高口碑完美謝幕,是許多粉絲觀眾非常關注的。開播之後,觀眾也給出了第一波評價,其中有不少差評,大部分都是與前三部相比較的。因為劇中無論是服裝、武器還是建築,都非常奢華精美。不過觀眾認為這部的服化道,失去了戰國時期歷史的古樸和厚重。對比前面幾部顯得華而不實,虛有其表。
  • 國產劇整體低迷,陳芊芊爆火:影視寒冬元年真實的來了
    這部劇自開播之日起,就連連登上微博熱搜、知乎熱榜,朋友圈也不免被它刷屏。 有人將它與幾年前的現象級網劇《太子妃升職記》相比。 確實,這兩部劇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的小成本製作,同樣的一夜爆紅,甚至同樣的反套路劇情。
  • 國產劇裡的「塑料有錢人」:有人家底約中國一半GDP
    有網友對其財富做了估算,大約47萬億人民幣才配得上他這「裝X」的設定,要知道中國身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2019年全年GDP99萬億人民幣,合著這位總裁的財產相當於中國一半GDP?讓一讓,這條街都是我秀場。編劇可能也確實 缺乏生活體驗,筆下基本都是:西裝配貂,手錶名包;陸上開跑車,海上開遊艇;白天高爾夫,頂層看夜景。這身行頭在國產劇有錢人身上基本通用。
  • 國產劇又出爆款諜戰片,口碑炸裂!央視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不得不說的是,今年的國產劇真得很不錯,《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在劫難逃》個個都是高分爆款。不得不說的是李易峰在這部諜戰劇中,演技還是有很大的進步,也算是挽回了自己的口碑,他把初入職場的新人遭遇霸凌,但依然心懷正義不屈不撓的狀態,演繹的淋漓盡致。
  • 國產劇的一個「大年」
    文|令狐伯光2020年,毫無疑問是國產劇的一個「大年」。影視劇一直有「大年」和「小年」的說法。「大年」就指的這一年質量,口碑和市場大爆的作品數量很多。「小年」就像是今年全世界的電影行業。我們仔細想想,按現在上映的電影的表現(口碑質量)。
  • 屢敗屢戰,口碑不高,盤點這幾年被國產劇翻拍的日劇
    經這幾年衍變,日劇翻拍逐漸擺脫了「照搬式」重拍,開始在本土化上自由發揮。其實,日劇與國產劇在審美趣味、敘事結構和內容內核上完全不同,當下的日劇翻拍更多的是看重了對方題材的多樣性,在題材框架下對小眾日劇改頭換面變成大眾國產劇。
  • 又一國產劇大火,評分9.4超《沉默的真相》,年度口碑劇預定啦!
    ,主演和配角們都演得非常好,所以劇播出後也很快成了爆款,人氣口碑雙收,網上的評分也達到了8.2分,這是一部真正火出圈的國產好劇。又一國產劇評分破紀錄!但是,大家沒有想到的《沉默的真相》剛拿到今年國產劇的最高評分還沒三個月,就意外被超了!這也讓許多觀眾很疑惑,9.2的評分還能被超嗎?要知道近期最火的一部劇《有翡》只有6.6分,可見想要拿到高分評價是非常不易的。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這部劇我吹爆!好久沒見過如此高質量的國產劇了。接連多部口碑好劇的出現,幫助迷霧劇場立住了口碑,而優酷也有類似的懸疑劇場模式。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國產爛劇這麼多和《沉默的真相》等口碑好劇相對應的是更多的注水劇、爛劇,今年的幾部新劇《安家》、《三十而已》等開播前都被認為題材新穎,但到播完因為劇集後續脫離現實或者太狗血等
  • 懸疑劇持續爆火,國產劇的春天真的來了?
    無論是口碑還是輿論反響,基本都是正面的時間往前追溯,6年前的《暗黑者》可以算是網絡懸疑劇的鼻祖製作,後來的《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再加上今年的《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這些作品有別於傳統的「密室殺人」之類的純粹推理型,故事的展開都是基於社會百態,最終所反映的也是「人性」,這一能夠引起網友共鳴的話題。
  • 2020年國產劇口碑崩壞實錄:這一年終於過去了,我一點兒也不懷念
    經過數輪的投票表決爭吵鬥毆,終於有十部國產劇光榮殺入我狐的這一張「年度最爛榜單」。 為了表彰這十部國產劇在「爛劇」領域做出的精彩創新和卓越成就,以及他們「爛出風格爛出水平」的匠人精神,本編輯部特地頒發此項書面獎勵,希望這十部爛劇的主創人員從此停業,永不開機。
  • 《沉默的真相》口碑炸裂,國產劇要告別「注水」的流量明星時代了?
    這部劇我吹爆!好久沒見過如此高質量的國產劇了。以上內容都來自觀眾對電視劇《沉默的真相》的評論,在豆瓣有 26 萬人為它打分,最終評分為 9.1,期間分數多次上下浮動,但都在 9 分附近。接連多部口碑好劇的出現,幫助迷霧劇場立住了口碑,而優酷也有類似的懸疑劇場模式。大平臺的投入,國產優質好劇的曙光時刻似乎來了,真的是這樣嗎?
  • 20年國產劇大盤點:老劇真的比新劇好看嗎?
    1998年,萬人空巷的《還珠格格》播出,這一年國產劇數量(文中所有提到的歷年國產劇數量指被豆瓣統計在內的當年播出的國產劇數量)首次突破了100部。進入千禧年後,國產電視劇的產量持續增長,到2014年時,國產劇年播出數量已經達到474部。這之後,每年都有400-600部國產劇問世。2019年共播出了535部電視劇,是20年前的4倍之多。
  • 《大江大河2》定檔將至,刪減11集,2020國產劇迎來「高光」時刻
    作為一部年代劇,且是主旋律作品,能夠獲得口碑與收視的雙贏著實難能可貴,既要好看,滿足觀眾口味,又要符合時代旋律,業內能做到正午陽光這般的其實沒幾家公司。《大江大河》以改革開放為背景,講述一代人的年代故事,國產經濟、集體經濟、私營經濟在時代的洪流中面臨各種挑戰。而三位男主的經歷,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縮影,讓人記憶深刻,至今回味無窮。
  • 拿下國產劇「年度最高分」,這劇必須得吹爆!
    今年是國產劇大爆發的一年,雖然咱們總是嚷嚷著國產爛片多,但憑良心說,2020這一年的國產劇總體質量真的不賴。最近豆瓣還推出了年度盤點,果不其然,《沉默的真相》以豆瓣9.2的高分穩居榜首,成為了年度國產劇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