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5月27日,《梁祝》在「上海之春」前身「上海音樂舞蹈匯演」中大獲成功,人們記住了年輕的作曲家何佔豪、陳鋼,也記住了年僅18歲的演奏者俞麗拿。
她不僅在《梁祝》創作期間多次向曲作者何佔豪、陳鋼先生提出寶貴意見,而且在1959年作品首演時作為第一小提琴手,擔當獨奏任務。
俞麗拿、陳鋼、何佔豪在一起
數十年來她演奏了無數次《梁祝》,技藝爐火純青,感情細膩豐富。
《梁祝》玻璃CD 發行時間:2021年1月
小提琴獨奏:俞麗拿
指 揮:張國勇
伴 奏:俄羅斯愛樂樂團
出版發行:新匯集團上海聲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總 經 銷:廣州力潮時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海印達聲音響 駱生 演示《梁祝》玻璃CD
母源採用1995年上海聲像出版社保存的DAT母帶
壓碟音頻文件香港風行唱片製作。
收藏證書 限量製作
《梁祝》33轉LP 發行時間:2019年8月
《梁祝》24K金CD 發行時間:2020年12月
《梁祝》HQCDII 發行時間:2019年8月
玻璃CD
俞麗拿老師一共錄過三版《梁祝》的CD,一是1985年上海中唱版,上海交響樂團協奏,陳燮陽指揮;一是1995年上海聲像版,俄羅斯愛樂樂團協奏,張國勇指揮;一是1997年BMG版,英國BBC交響樂團協奏,李堅指揮。這三個版本都是非常優秀的版本,都值得收藏。
《梁祝》24K金CD
提起《梁祝》,人們總是把它和俞麗拿聯繫在一起,俞麗拿就是祝英臺,就是那隻翩翩起舞的蝴蝶,梁祝早已深入中國聽眾的心田。2019年,《梁祝》作曲家之一陳鋼老師親臨上海音響展,為我們復原《梁祝》的經典面貌,與我們一起回顧《梁祝》創作的心理路程;原上海交響樂團常任指揮、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著名指揮家張國勇老師和上海聲像出版社高級審編王蔚生老師一起細說當年製作這張唱片的故事,讓我們可以品味經典曲目,共賞傳奇佳話。
《梁祝》是純情的年代,兩個純情的學生,寫了一部純情的作品。它的誕生是天時、地利和人和的積累。《梁祝》因為它的美而被世界所記住,願《梁祝》能陪伴著大家度過美好的人生。
張國勇 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上海歌劇院首席指揮、青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上海聲像出版社原高級審編王蔚生老師與大家分享製作這張唱片前後的花絮。
《梁祝》CD 1995年首版
陰差陽錯的出國錄音
潘依瓊現為德國萊茵州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第一首席
一周後,張國勇在莫斯科給我發來了傳真,給我介紹了俄羅斯愛樂樂團及團長左貞觀。我們和左貞觀、張國勇進行了一個月左右的反覆溝通,就錄音事宜樂隊編制、時間等進行了安排。10月中旬,俄羅斯發來邀請函,我和俞麗拿兩人組成了上海文化交流代表團,登上俄羅斯航空公司的航班---《梁祝》走出了國門!這是中國唱片業第一次趕赴國外錄音!我們住在俄羅斯作曲家招待所,邀請方為俞麗拿老師安排了一個套間,裡面是臥室,外面一個會客廳,以便於她接待客人及練琴,我則住在她隔壁。俞麗拿是一個勤奮的人,每天清晨她的屋裡都會傳來陣陣的練琴聲。聽到這琴聲我便會馬上起來,匆匆洗漱完畢,快步跑到馬路對面的市場裡去採購今天的食物。那時蘇聯剛解體不久,物價飛漲,物資匱乏,只要去得稍晚就買不到東西了,並且東西又特別貴,那時大約5000盧布換一個美金。當時出國換美金都有國家額度不能多換,因此得省著花,必須早點去找那些價廉物美的食品。我們天天是黑麵包加著俄羅斯大紅腸,牛奶奇貴且不容易買到,我們只能在招待所喝著俄羅斯大銅壺裡的茶,和著麵包吃。好在旅居莫斯科的潘依瓊父女倆會經常過來看看,燒些菜送來,給我們改善一下夥食。俄羅斯是一個音樂人才輩出的國家,幾百年的薰陶使人們對音樂的愛好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僅在莫斯科一地就有二十多個交響樂團,每晚都有七八場音樂會演出,而且場場爆滿,俄羅斯人寧願餓著肚子也不願意餓著精神。和我們合作的俄羅斯愛樂樂團成立於1992年10月,起先是一個專為錄音而成立的樂團。團裡集中了俄羅斯最優秀的音樂家,大部分成員是在國際上或俄羅斯音樂比賽中的獲獎者,具有豐富的演奏經驗,並有不少和外國指揮家合作的經歷。該樂團1994年一年就錄製了四十多張唱片,俄羅斯廣播電臺就有不少該團錄製的俄羅斯及外國作曲家作品,其中包括馬勒的第四、第五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芭蕾音樂《春之祭》、普羅科菲耶夫第四、第七交響曲等。由於樂團水準高價格便宜,臺灣香港地區以及日本的多家唱片公司均邀請他們錄製大量曲目。團長左貞觀是著名的俄羅斯華裔作曲家,並且積極地從事著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團長 左貞觀是著名的俄羅斯華裔作曲家
1999年他被葉爾欽總統授予俄羅斯功勳藝術家的榮譽,2005年普京總統授予他友誼勳章。他出生成長於上海,父母原來均在上海復旦大學任教,六十年代初由於中蘇交惡,他隨俄羅斯籍的母親返回蘇聯並定居於莫斯科,但由於他在上海長大,對中國有著很深的感情,所以在錄音上給予我們很大的支持和優惠。十月的莫斯科,氣溫已降至零度,但排練大廳卻是熱氣騰騰,樂團的演奏家們以極大的熱情,歡迎來自中國大陸的音樂家。隨著指揮的手勢,緩緩的音樂飄蕩在寬廣的空間,音符在緩緩流淌,俄羅斯音樂家沉浸在中國音樂的優美意境中,認真地進行著排練,為準確演奏《梁祝》音樂中特有的泛音,張國勇指揮不時停下講解,俞麗拿則反覆示範,俄羅斯的音樂家們仔細傾聽著,認真學習著。他們知道與他們合作的是享譽中國的小提琴演奏家俞麗拿,他們演奏的是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完美地完成錄音是他們最大的願望。錄音現場照片樂曲中那段小提琴和大提琴互相傾訴的獨奏段落在樂曲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具有極其重要的分量。大提琴手薩沙特別喜歡這段優美的旋律,為準確地表達這段音樂複雜的感情,他不厭其煩的一個人反反覆覆地拉,排練結束後還拉著俞麗拿執意再和兩遍,完美的演繹了這一段落。錄音現場照片
警衛森嚴的俄羅斯廣播電臺迎來了尊貴的中國客人。10月的莫斯科晚上已經十分寒冷了,陰雲密布的天空裡不時飄灑著星星點點的雪花。一群中國留學生不知從哪裡得來的消息,早早等侯在廣播電臺門口,他們說我們在國外最想聽的就是《梁祝》,聽到這個曲子我們情不自禁就會流淚,就會想到我們的家。他們手裡拿著樂譜,唱片請俞麗拿籤名。莫斯科廣播電臺5號錄音棚是俄羅斯最大的錄音棚,具有優秀的音樂再現力和一流的錄音設備,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的錄音大多在此棚錄製。俞麗拿早早地進了錄音棚,她找了個位子靜靜的坐下,她的眼睛微微閉著,她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36年前,在蘭心大戲院首演《梁祝》的場景。當年19歲的她沉著應對,交出了人生第一份出色的答卷,而現在面對俄羅斯優秀的樂隊,這份答卷同樣應該也是出色的。樂隊就緒,指揮張國勇輕輕的走到俞麗拿身邊,悄聲地問道,是不是開始?俞麗拿點了點頭,理了理頭髮,面帶微笑,自信地走到了樂隊中間。隨著指揮棒揚起,一曲由中國小提琴演奏家和俄羅斯樂隊合作演繹的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拉開了序幕。 隨著獨奏小提琴第一個音符奏響,俞麗拿全身心傾入了音樂。她是用火熱的心在演奏,數十年的心血化成一個個音符在跳動,她揮灑自如地演奏著,時而恬靜松馳,時而奔騰激蕩,和樂團的協奏相互感染,相互交融。樂團演奏家長期受俄羅斯文學和音樂的浸潤,把協奏部分演奏得如訴如泣,如怨如憤,充滿了沉重、厚實、濃濃的悲愴之情。時光飛逝,為紀念《梁祝》誕生60周年,上海聲像出版社用當年保存的DAT音源文件,在香港Terence Workshop工作室經DXD數碼處理,重新製作了母盤,再版了1995年由俞麗拿獨奏、張國勇指揮俄羅斯愛樂樂團演奏的《梁祝》以及由潘依瓊獨奏、陳燮陽指揮上海交響樂團演奏的《王昭君》。希望這份新鮮出爐的再版能給新一代樂迷們帶來驚喜,讓他們得到美的享受,這是我的期待。王蔚生(左) 《梁祝 王昭君》唱片製作人
陳 鋼(中) 《粱祝》作曲人之一
糜小放(右) 《潘寅林-紅色經典小提琴作品》錄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