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規模化種植的發展道路上,各地都在探索自己的模式。今年,達拉特旗王愛召鎮南紅橋村增勝社,通過整合全社所有土地,引進大型農業企業提供社會化服務,解決了土地由誰來種、怎麼種的難題。
接連幾日,南紅橋村增勝社喜氣洋洋。一戶村民家中,社員們圍坐在一起,大圓桌上則擺著一摞剛從銀行取回來的鈔票。經過社長和會計最後一遍核算、確認,社員們高高興興領到了今年的土地分紅。今年是增勝社第一年實行統耕統種,全社1180畝土地,村民們徹底甩手,由社裡統一經營管理,現在年底玉米賣了錢,每人領到了6畝土地共計6600元的分紅。
「今年4月份,我們通過王愛召鎮政府推薦與『中化』合作,進行規模化經營,效果非常理想,每畝地純收入能達到1100元,目前已經把紅利全部給社員分發到位了。」南紅橋村增勝社社長楊永說道。
村民韓方樹對今年的統耕統種模式很滿意。過去,韓方樹老兩口每年承包六七十畝土地,一年忙到頭。今年韓方樹徹底從地裡解放出來,自己買了近百隻羊,專心搞起了養殖。一年下來,韓方樹已經賣了70多隻羊羔,空閒時間還經常用自己的機械為周邊村民提供服務,也是一筆收入。
「統耕統種這種模式能把人騰出來,地裡不誤分錢,養殖也不誤搞,咱們不用受苦,不用起五更睡半夜澆水,挺好!我今年養羊掙了七八萬塊錢,還有地裡的分紅,再加上給人提供機械服務,收入也可以的。」韓方樹算了自己的一筆帳。
勞動力解放的同時,社員們的土地得到了更專業的種植管理。增勝社常住戶僅剩23戶,而且老齡化嚴重,土地耕種方式老舊,機械化程度低,水肥利用率低。而今年全社統一經營過程中,政府引進了中化農業達拉特旗技術服務中心,社裡向其購買社會化服務,從深耕鬆土、選種下播到因地制宜施肥、打藥,都採取更為科學高效的方式,不僅省肥省藥,更讓地力有效發揮。一年下來,全社1180畝地純收入129.8萬元。
「今年第一年實行規模化經營,我覺得非常成功,但是也有經驗不足的地方,明年我們的成本還能降一部分,農民的收入也能更多一點。我們有信心,把自己的土地經營得一年比一年好!」楊永信心滿滿地說道。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