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一秒鐘》影評:我們如何言說歷史,就如何對待現實

2021-02-08 清新語文
說實在的,張藝謀的《一秒鐘》依然不能達到《活著》的高度,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而進行的刪改,使得電影的很多場戲更像是一場鬧劇,電影院裡觀眾的笑聲一次次消解了故事本身的沉重。
《活著》讓我們從一個小市民的小家庭上的遭遇中,看到了宏大歷史對個體的撕裂、壓迫,像一塊破碎的鏡子,折射出清朝覆亡、國共內戰、鼎革之際、大煉鋼鐵等等大事件的荒誕,個體的命運被這種荒誕裹挾著向前,苦難接連襲來,尤其是以莊嚴而神聖的方式降臨,只能承受,而沒有任何質疑和思考的餘地。把人的靈性全部侵蝕,只剩下植物般「活著」的軀體。和《活著》一樣,《一秒鐘》講述的依然是宏大歷史之下的個體命運的故事。在電影開始時,和張九聲一起出現的有茫無邊際的沙漠,風沙陣陣,還有張九聲頭頂的太陽,光芒萬丈,刺得人無法直視,曬得人口乾舌燥。這個太陽顯然是一個重要的意象,至少有兩層含義,這裡就不多說。太陽是屬於白天的,與之相對的是夜晚,電影有多一半的時間講述的是夜晚,在那個沒有太陽的時候,每個人似乎才回歸自己,從社會角色中剝離,回歸自身。電影在屬於黑夜,坐在熒幕前,雖然位置有前後,但在凝視熒幕進入電影的世界時,人世間的諸多不平等都暫時退後。所以,看著《英雄兒女》,安保科的崔幹事流下眼淚,被綁著的張九聲和劉閨女也流下眼淚。
第一層,故事圍繞張九聲看女兒在電影中出現的那一秒鐘展開。張九聲為了看女兒,不惜冒著被加重刑期、渴死餓死的風險,從勞改場逃出來。這裡體現了一個不善言辭的父親對女兒深層的愛和愧疚,電影刪去了女兒勞累致死的交待,顯得張譯的表演有些用力過猛,巨大的悲慟在眼睛裡汪洋成大海,但當知道了這將是他最後一次「看」到女兒,如果這時不能看到女兒,就再也看不到了,電影劇情和演員表演也都合乎情理了。所以在劉閨女說「怎麼沒被壓死」,張九聲才會有那麼大的反應。 第二層,張九聲的女兒的人生只剩下「新聞簡報」中的一秒鐘。而這一秒鐘就是她短短十四年生命在人世間留下的唯一見證;張九聲流著淚說,「只有十四歲,和大人爭扛面袋子,爭什麼爭?!」正如範電影所說,女兒為了消除父親被勞改帶來的負面影響,只能通過做爭扛面袋子這樣的事來積極表現,做先進分子,這樣的表現讓她在新聞簡報中出現了一秒鐘,而這付出了生命。8歲父親被勞改,14歲死去,一個小小的生命經歷了多少辛酸悲苦?
第三層,個體的人生在大歷史中不過短短一瞬,一閃而過,就像電影中的「一秒鐘」。個體如何確知自己曾經存在過?當各種宏大敘事充斥,自然會將個體生命擠壓到極致。人在屬於集體時,也應該屬於自己,屬於家庭。電影開始於荒漠,結束於荒漠,那起伏連綿的沙丘就像巨浪,掩埋了記錄張九聲女兒的那兩格膠捲,也吞噬了和張九聲一樣太多太多的人的人生。張九聲打開折起來的報紙,什麼都沒有,除了上面官方的文字。回望那段歷史,依舊如同沙漠一般荒涼,就像一切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踹幾腳,除了黃沙還是黃沙。消失的人,再也找尋不到。對於歷史學者或藝術家來說,需要翻看那被黃沙下面真實的歷史,其中那些具體人物的抗爭和絕望、悲歡和無奈、善良和堅守。遮掩和刪改成為常態,真實就不存在,反思也就無從談起。僅就這一點,張藝謀就值得敬佩。這部電影和現實一樣,始終存在兩種歷史,一種是大熒幕高音喇叭傳達的宏大歷史,供人們仰望;一種是臺下民眾的歷史,具體而微不足道。《英雄兒女》中英雄王成偉大不屈、視死如歸,女兒找到了父親;現實中,張九聲鬥不過造反派頭頭,也打不過那幾個小「混混」,更重要的是他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女兒了。電影中的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都是缺席的,劉閨女和劉弟弟被父親拋棄,張九聲被勞改,範電影沒把兒子和清洗液當回事,導致兒子大腦受損;就連那幾個小「混混」,他們的父親也沒有出現。「英雄兒女」這一電影名字就構成了一種反諷。電影有很多留白,比如,張九聲為什麼會被勞改?如果僅僅因為打架,又怎麼會被落實政策?勞改為什麼會在沙漠戈壁?這可以讀巴金的《隨想錄》、高爾泰的《尋找家園》、楊顯惠的《夾邊溝記事》等書作為參照。歷史學家曾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言說歷史的方式,就是我們對待現實的方式。更何況,那段歷史還並沒有遠去。

致那些被撕裂的青春——電影《17歲的單車》影評

成長是一個發現真實自我的過程,《少年小趙》影評

《送我上青雲》影評:成熟就意味著妥協與和解?

他被生下來,他畫畫,他死去(《至愛梵谷》影評,附梵谷生平和畫作)

影評:何以為家?以快樂、美好和愛為家!

《無雙》影評:每個人都無雙,卻總想活成他人

《芳華》影評:誰保存著你撕碎的芳華?(深度解讀)

電影《相親相愛》影評: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一個巨大的問題

死亡是反映生命整體意義的一面鏡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入殮師》影評

《地久天長》影評:當時代的列車從每個人身上碾過

《17歲的單車》影評:我們都得扛著變形的夢想前行

《觀音山》影評:沒有信仰的青春駛向何處?

《狗13》影評: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個孤獨的宇宙

影評: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 ——《黃昏清兵衛》影評

打賞是最好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秒鐘》?
    曾經多次遭遇」技術原因「取消電影節展映的《一秒鐘》終於還是上映了,此刻國師的心裡應該是很欣慰的,畢竟在他心裡這是自己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歷盡波折如願和觀眾見面,怎麼能不開心呢。而就在電影上映前夕,國師夫人的一條微博還讓我們為《一秒鐘》捏了一把汗,我也默默祈禱電影院上映的時候可千萬別有技術問題了。
  • 《一秒鐘》是張藝謀內心的最後一粒沙子|草地·影評
    1988年,影片《紅高粱》的導演張藝謀(左)、演員鞏俐(中)、攝影師顧長衛。新華社資料片老了的張藝謀要拍一部獻給自己的電影,早期《一秒鐘》宣傳的時候,說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但看完後並沒覺得它和張藝謀的人生經歷有多少重合的地方。要說自傳,把它稱之為「張藝謀的心靈自傳」更合適些。
  • 《一秒鐘》:張藝謀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因為「技術原因」,和觀眾見面的時間晚了快兩年。《紀錄片:關於熱愛,不是一秒鐘,而是一輩子》截圖,張藝謀給張譯說戲一個值得感慨的「周邊」信息,《一秒鐘》上映6天目前票房逼近9000萬,而網際網路大數據下生成的票房預測,《一秒鐘》的票房預測結果僅僅止步於1.44億元。而6年前,相似類型的《歸來》票房是2.91億元。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來了!張譯狂瘦20斤,謀女郎演得如何?
    演員張譯在11月12日發出電影《一秒鐘》溫情海報,電影《一秒鐘》也在相關平臺建立官方帳號,意味著張藝謀導演的文藝大片《一秒鐘》上映進入倒計時。該片將於11月27日溫情上映。老戲骨範偉加盟,還有今年演員裡的王炸張譯領銜主演。當然,最令人期待的還是00後謀女郎劉浩存在劇中表演。
  • 《一秒鐘》:張藝謀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還是張藝謀
    張藝謀的新片《一秒鐘》,因為「技術原因」,和觀眾見面的時間晚了快兩年。《<一秒鐘>紀錄片:關於熱愛,不是一秒鐘,而是一輩子》截圖,張藝謀給張譯說戲一個值得感慨的「周邊」信息,《一秒鐘》上映6天目前票房逼近9000萬,而網際網路大數據下生成的票房預測
  • 張藝謀最後的《一秒鐘》
    不同的是,《一秒鐘》所呈現出來的故事和畫面,都是在做減法,幾乎沒有背景音樂,連角色臺詞都能少則少,這和幾年前鞏俐、陳道明主演的《歸來》有一脈相承之處,相同的歷史背景,相似的人物境遇,低飽和度的色彩,壓抑的情感,用鏡頭代替語言敘事。
  • 《一秒鐘》:一個膠片盒,塞不下整座電影院|影評大賽
    如此有社會學自覺的寫作在此次影評初賽稿件中是少見的。《一秒鐘》講述的當然還是那段歷史。當張藝謀又重新回到他的私人經驗和生命體驗之中時,我們會發現真正屬於他的某種部分又回來了。如果說像《英雄》、《三槍拍案驚奇》、《影》這些作品,是一個慣於泅水的人,硬要走上架空的陸地,那麼當這個敢於嘗試的水漢子,重新回到他熟悉的河流中時,他的撲騰才那麼自在從容,鮮活洋溢,並且獨屬於他自己。
  • 《一秒鐘》一部懷舊的電影 趙彥彬影評
    12月2日消息,由張藝謀執導,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已於上個月上映。 影片講述了沒趕上電影場次的張九聲;與想要廢舊膠片做燈罩的劉閨女;以及放電影從未失誤過的範電影,因一場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的故事。
  • 《一秒鐘》的支離破碎,無法阻止我們的聯想
    正如《夾邊溝記事》最駭人的,絕不僅是被勞作、嚴寒、飢餓所擊垮的龐大數字,而是在「吃不了餓死,拉不出憋死」的極端歷史、自然環境內,一個人所秉承的良知、勇氣、品格和信仰……將如何淪陷為求生本能的障礙。《一秒鐘》劇照誠然,歸檔的史實超越了依附的文本,進入了「人類浩劫」的影像—記憶範疇。
  • 張藝謀電影《一秒鐘》上線歡喜首映APP全網獨播,華語傑作告別2020
    作為導演張藝謀極具藝術個性的初心之作,電影《一秒鐘》聚焦於大時代的小人物,深刻挖掘了圍繞「膠片與電影」這一故事下小人物的無奈與辛酸。 從走路、夾煙的手勢,到如何放電影,再到搶救膠片過程中怎麼澆水、如何擦乾……他質樸幽默的表演,瞬間將觀眾帶回到那個「看電影像過年」一般的膠片時代。
  • 張藝謀《一秒鐘》:一部迷影電影中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愛電影」?
    在很多批評指向的「避重就輕」、「逃避歷史」面前,《一秒鐘》是委實被冤枉了。從一開始,這部電影就無意於控訴曾經的苦難和時代,在張藝謀口中那只不過是「既遠又淡的背景」罷了。「這是張藝謀20年來最好的電影!」在豆瓣等平臺廣受好評的《一秒鐘》上映近兩周,票房剛剛過億,而在其後上映的《如果聲音不記得》票房已達2.05億。
  • 「一秒鐘」之後,張藝謀依然有電影人的「良知」
    在1996年之後,張藝謀的創作水準已經明顯走了下坡路,在和鞏俐分開的那段日子裡,張藝謀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變化,做了許多轟轟烈烈的嘗試。這個過程中他執導了都市荒誕喜劇《有話好好說》,反應農村現實題材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以及後來將國產電影商業化推向最高潮的武俠古裝片《英雄》。雖然張藝謀在37歲高齡才開始從事電影導演職業,但是電影卻給了張藝謀第二個生命。
  • 張藝謀、範偉首次合作《一秒鐘》
    本報訊(記者 肖揚)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的電影《一秒鐘》將於11月27日全國公映,影片由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已於近日全面開啟預售。11月21日,片方發布「範偉告白一秒鐘」特輯,詳盡描繪範偉心目中的《一秒鐘》的故事,用影像將腦海中的記憶一一還原。《一秒鐘》講述了張九聲(張譯飾)、劉閨女(劉浩存飾)和電影放映員範電影(範偉飾)三個人因電影而結下一場不解之緣的故事。影片圍繞著膠片電影而起,重現膠片電影時代的真實記憶。
  • 刪減和修改了這些內容,張藝謀新片《一秒鐘》,質量到底如何?
    這應該是張藝謀導演,在2000年後最好之一。也絕對是2020年到目前為止最值得看的國產片,沒有之一。為了這部電影,我等了2年,而張藝謀為了拍它等了40年。這就是《一秒鐘》。接著,為了上映,張藝謀又補拍了個「兩年後」逃犯出獄後的新生活。在電影裡面,沒有說明張九聲女兒之死,也沒有交代張九聲的身份背景,不管是出於藝術的自覺,還是迫於現實的壓力,都被諱莫如深地隱藏著,但好在電影裡面都在有意無意之間留下了蛛絲馬跡。那麼刪減了什麼?導演張藝謀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做了詳細的述說。
  • 《一秒鐘》是張藝謀內心的最後一粒沙子
    不少中年人感覺到「震驚」——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看《紅高粱》的時候,明明我們還那麼年輕,張藝謀也不老。1988年,影片《紅高粱》的導演張藝謀(左)、演員鞏俐(中)、攝影師顧長衛。「七十而從心所欲」,張藝謀想用《一秒鐘》給他走過的70年,畫上一個標記。《一秒鐘》可以看到大概的時代,看不到確切的年份。
  • 《一秒鐘》: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
    不過萬萬沒有想到,他最新的電影、正在影院上映的電影、範偉、張譯主演的電影《一秒鐘》竟然是如此地讓人動容,讓人念念不忘,一時難以釋懷。 從這部電影中,我們看到了八九十年代的張藝謀,看到了古老的土地,看到了質樸而又高貴的國人,更看到了我們的家國天下。
  • 張藝謀的《一秒鐘》
    他遇到的障礙,遇到的人關聯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氛和人性,這就是《一秒鐘》的故事主線。一方面因為要規避"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導演張藝謀個人的膠片情結,在電影的官方宣傳口徑裡,《一秒鐘》被描述為"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的確,在《一秒鐘》裡,電影,或者說膠片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張藝謀新片《一秒鐘》過審
    近日,張藝謀的新電影《一秒鐘》獲得了公映許可證,據公映許可證顯示,該片片長為104分鐘。據悉,該片可能在年內上映,但檔期未定。《一秒鐘》由張譯、範偉、劉浩存等主演,講述了膠片時代一代人的回憶與情懷當時的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朱麗葉·比諾什帶領所有評委登臺時,朗讀了一封寫給張藝謀《一秒鐘》的信,表示了對這部電影退賽感到遺憾,並且回顧了張藝謀自《紅高粱》開始與電影節的緣分,她說:「我們需要藝術家來幫助我們理解歷史與情感,《一秒鐘》作為電影藝術,可以成為我們生活與思想真正的轉變,電影藝術就是如此。我們希望不久就可以在全世界的大熒幕上欣賞這部電影,在柏林電影節的舞臺上,我們也思念這部作品。」
  • 影評|《一秒鐘》獻給所有愛電影的人
    年屆七十,張藝謀在外表上表現出來的和二十年前差別並不大,但是行動上更加馬不停蹄,像是在跟時間賽跑。 不同的是,《一秒鐘》所呈現出來的故事和畫面,都是在做減法,幾乎沒有背景音樂,連角色臺詞都能少則少,這和幾年前鞏俐、陳道明主演的《歸來》有一脈相承之處,相同的歷史背景,相似的人物境遇,低飽和度的色彩,壓抑的情感,用鏡頭代替語言敘事。
  • 張藝謀《一秒鐘》曝角色海報「謀女郎」現真容
    1905電影網訊 近日,由張藝謀執導並參與編劇,張譯、劉浩存、範偉主演的電影《一秒鐘》發布全新角色海報,張九聲、劉閨女和範電影形象曝光。偷膠片、洗膠片、放膠片銜接了影片的高潮,《一秒鐘》的故事也因膠片而生,膠片既是電影的載體,也是故事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