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林奇:所有人對《橡皮頭》的理解都不符合我的想法

2021-02-21 虹膜

本文是虹膜翻譯組出品,大衛·林奇講述自己震驚影壇的處女作《橡皮頭》。希望加入虹膜翻譯組請發信至870042332@qq.com


標準收藏(CC)公司這周首次發行了大衛·林奇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橡皮頭》的藍光光碟,這一版本格外精緻且內容豐富。封面看上去也很有年代感。林奇的這部電影風格古怪,無法定義其影片類型,在少的可憐的預算下歷時幾年終於完成,但它卻成為美國獨立電影影響深遠的作品之一,是70和80年代佔據午夜劇場的固定節目。

《橡皮頭》教會富於冒險的一代又一代觀眾,電影可以超越普通觀眾之前熟知的模式,表達更多深入的事物。在這部影片中,林奇營造出一個時刻讓人膽戰心驚、仿佛生活在陰間的一個工業化世界,頂著爆炸頭的主人公(傑克·南斯飾演)遊走其間,當他面對責任、愛、迷失和死亡時,臉上總是充滿迷惘和恐懼。這是非常棒的電影,我們今天很榮幸有機會與林奇聊聊這部佳作。


Bilge Ebiri:當拍攝《橡皮頭》時,你是如何在很少預算情況下做出那些特效,並讓電影呈現這樣的風格的?

林奇:嗯,電影確實要帶有一定的風格,電影風格取決於你拍了些什麼,以及拍攝出的光影效果。我構思了整個故事,並親自製作了不少道具。拍電影就是要不斷地去嘗試,一直到你覺得感覺對了為止。我知道我想要什麼,因為這是我的創意。我喜歡《橡皮頭》裡存在的那個世界,我也願意生活在其中。這麼多年來我喜歡把自己沉浸在那個幻想的世界中。

Bilge Ebiri:《橡皮頭》的音效是怎樣製作出來的?是您在拍攝電影過程中的靈感突現還是來自於後期設計?

林奇:這個電影的創作靈感源於費城。影片中的城市是一個充滿煙囪的工業城市,在這座住滿工人的城市中,時間是停滯的。這些特徵賦予影片一種特定的感受,而音效應該跟這種感受匹配,而錄音師Alan Splet和我一直嘗試直到得到滿意的效果。

David Lynch, behind the scenes ofEraserhead (1977)

Bilge Ebiri:最近幾年,您是否去過費城中激發這部電影靈感的那些地方?

林奇:我很多年前去過一次,這座城市已完全變了樣;我現在感覺這座城市跟別的城市沒什麼區別,不像當年拍電影時的樣子。這裡很明亮,很乾淨,而且有塗鴉,塗鴉已經徹底毀掉這個城市。

Bilge Ebiri:怎麼會這樣呢?

林奇:因為塗鴉抹殺了建築之美,建築物磚塊上到處都是花花綠綠的色塊,根本無法拍攝。塗鴉毀掉了整個城市,在我熱愛的那些區域全都有塗鴉,例如工廠、鐵路和橋梁;所有地方都變得面目全非。

Bilge Ebiri:我知道您不喜歡在公共場合對《橡皮頭》的具體意義做出回應,但是為什麼您認為很多年之後,人們仍然會對這部電影產生共鳴?

林奇:嗯,那很難說清楚。我一直這樣說:每個觀眾都不一樣,人們進入一個世界,就會有各自的體驗,每個觀眾在每個影片中都有不同的觀感。所以自然地,對有些觀眾來說《橡皮頭》是有意義的,但對另外一些人來說這部電影一點意思也沒有。電影的世界就是如此,你不能要求所有人對一部電影都持一樣的觀點。


Bilge Ebiri:關於《橡皮頭》,您聽到過最古怪的評價是什麼?

林奇:我喜歡人們對於電影表達的意義能有自己的觀點,對於其它事情也都能獨立思考;但是同時,據我所知,沒有一個人和我理解這部電影的方式是一樣的。對這部電影現有的解讀,沒有任何一種符合我對影片的理解。

Bilge Ebiri:很多人會說這部片子是一部關於害怕承擔責任和父母身份的片子,您差不多已經成年的孩子怎麼看待這部片子?

林奇:嗯,我有四個孩子,三個正在成長中,一個還只有兩歲,她還沒看過這部片子。

Bilge Ebiri:已經成年的那三個孩子跟您討論過這部片子嗎?

林奇:還沒有。我知道他們都看過,而且對這部電影非常熟悉。但是我並不知道他們都看過,而且對這部電影非常熟悉。我認為他們真的喜歡這部片子,但是不清楚他們的想法。

D. Lynch and Jack Nance

Bilge Ebiri:當影片在院線上映時,並沒有爆紅,反倒是之後在午夜場受到了觀眾的追捧,您認為類似《橡皮頭》這樣的電影現在還有受眾嗎?

林奇:沒有了。當年的那些午夜場挽救了那麼多影片,把如此多的影片呈現給大眾。你知道,《橡皮頭》這部電影在很多影院上映了很長時間。無論人們是否看過這部片子,一定看過這個名字,然後不知不覺地就記住它了。對獨立影院和藝術片影院來說,午夜場這個點子實在是妙不可言,對《橡皮頭》的成功更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巴倫豪茲,被稱為「午夜電影之父」,如果不是因為他,《橡皮頭》可能都不會為人所知。

Bilge Ebiri:《橡皮頭》成功後,你跟梅爾·布魯克斯合作了《象人》(the Elephant Man)。如果《橡皮頭》不是如此成功,那麼當時你可能怎麼辦?你的下一部片子會是什麼?

林奇: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當時可能會拍《羅尼火箭》(Ronnie Rocket),在完成《橡皮頭》後我很快就寫好了這個劇本。

Bilge Ebiri:你認為還有可能會拍攝這部電影嗎?

林奇:不知道呢,到現在也沒有這個計劃。

Bilge Ebiri:拍攝了《橡皮頭》後,您覺得作為導演自己是否有所改變?

林奇:很多地方我都改變了,但是有一個地方始終沒變。那就是一旦我有了想法,我會努力去實現,把它們通過這樣或那樣的媒介傳達出來。如果是在電影領域,你就要儘量努力做到用電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出來。這點對我而言一直沒變過。


Bilge Ebiri:拍片經常被描述為一系列「無心插柳」,那在《橡皮頭》的拍攝過程中哪件事可以稱得上是最歡樂的偶然事件?

林奇:我從沒聽過這種說法,但是我把藝術創作視為無心插柳的過程。將想法變成現實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我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保持警覺,時刻關注事情的進展就好。即使你已經有一個腳本,在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往往帶給你一些好的點子。對於《橡皮頭》來說,剛開始拍攝時,並沒有Lady in the Radiator這個人物,她首次以畫中人出現,而在拍攝進行了5、6個月後,她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

Bilge Ebiri:您是在拍攝《橡皮頭》的過程中發現了超驗冥想法嗎?

林奇:是的。我可能是電影開拍後不到一年或者剛好一年的時候開始冥想的。實際上,這可能就發生在 Lady in the Radiator出現後。

Bilge Ebiri:所以超驗冥想聽起來真的影響了你的電影。

林奇:冥想會影響整個生命。當人處於超驗狀態時,整個身心融為一體。生命中的一切都會得到提升。對人類來說這是最美妙的事情。而對於電影人、畫家或者攝影師來說,超驗狀態對他們的工作也同樣有提升效果。在他們工作時,新的想法會不斷湧現,愉悅感越來越強,隨之也願意投入更多的精力;而生活中所有負面東西,例如失望、憤怒、憎恨或者任何降低創造力的東西,都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超驗冥想法對人類來說確實是很美妙的感受,我要推薦給所有人。


Bilge Ebiri:你曾經回看過自己的影片嗎?

林奇:有時候會。以繪畫為例,我總認為對一個畫家而言,時不時地看看自己以前的作品是個好事,因為對比現在之後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現在的水平。同樣,回頭看自己的影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看過自己以前的電影了。

 

往期精彩內容

1. 這部電影看過人數是0,那就來說說它

2. 就來說說電影界的抄襲老手愛迪生

3. 看了這部年底最催淚的電影,我先去哭會兒

酷的生活是可以買來的。長按上圖二維碼進入亞文化市集「黑市」,或者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買世界上最稀奇古怪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超現實主義導演大衛·林奇的《橡皮頭》
    僅以純粹二字,便彰顯出大衛·林奇的個人風格絕不以觀眾口味為投合點,一種我行我素的影風,將建立起創作者與觀者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加之創作者本人很少提及對自我作品的解釋與分析,於是,作品本身便成為了一種「謎之漩渦」,牽引著無數人為之沉迷。而在這部早期影片《橡皮頭》中,作者更是一直拒絕確認或否認任何關於此片的評述和解釋,那麼,對於本片的解讀,至今都仍是懸而未決的密文議題。
  • 大衛·林奇和《橡皮頭》
    但對我來說,即便亨利內心翻湧著不少意義不明的痛苦,他的公寓—我是說他的房間—還是較為舒適的。只有這麼一個小小的處所,讓他可以理清頭緒。焦慮的感覺並未因此減輕,是因為幾乎所有人都這樣。壓力...總是不斷累積的。在某種程度上,我願意住在亨利的房間裡,在裡面休憩。我喜歡希區柯克的《後窗》,就是因為有那麼一種氛圍,即便我預感到有事發生,我還是願意呆在那。就像我能嗅到那種氛圍似的。
  • 大衛·林奇丨拍《橡皮頭》的那五年,我簡直瘋了
  • 肉體恐怖電影的經典:奇幻的橡皮頭
    利維坦按:仔細想想,對大衛·林奇的喜愛已經超過了十年,當年看他的《妖夜慌蹤》、《藍絲絨》,都是連著看了兩遍。僅以純粹二字,便彰顯出大衛·林奇的個人風格絕不以觀眾口味為投合點,一種我行我素的影風,將建立起創作者與觀者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加之創作者本人很少提及對自我作品的解釋與分析,於是,作品本身便成為了一種「謎之漩渦」,牽引著無數人為之沉迷。而在這部早期影片《橡皮頭》中,作者更是一直拒絕確認或否認任何關於此片的評述和解釋,那麼,對於本片的解讀,至今都仍是懸而未決的密文議題。
  • 神秘莫測的夢境 大衛·林奇
    最黑暗的夜每個人的臉上都雕飾著不同的故事林奇說:「我住在便宜的房子城市充滿恐懼被搶劫過兩次窗戶被槍射爛一輛車子被偷走」因人手不足他還擔任了該片的製作人剪輯師、配樂、藝術指導、美術設計等工作這是林奇執導的第一部長片該片散漫地拍攝了5年並一度被認為是怪異和難以理解的
  • 大衛·林奇:我很喜歡自己看到的那個世界
    提起大衛·林奇,中國讀者會想起什麼?《藍絲絨》《穆赫蘭道》,還是《雙峰》?近日,他的首部自傳《夢室》在中國上架,除了講述這些影視作品背後的故事,還告訴我們大衛·林奇是如何成為大衛·林奇的。他對生命和世界的理解,他獨具一格的電影表達,都不是憑空而來,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在這一生,你的過往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回訪。」
  • 大衛·林奇是怎樣成為大衛·林奇的?
    能將對詭異風格的偏好,轉化為一種讓所有人為之痴迷的視覺奇觀。這部充滿隱喻和象徵意味的電視劇,是一部典型的David Lynch式劇集:「我覺得大部分人不願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生活本身就是荒謬的。而我的所有影片都是關於那些你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進入的奇異世界。」
  • 大衛·林奇的《沙丘》,是他老婆逼出來的
    那裡的植株非常豐富,所有的東西都是綠色或棕色的,而且都是用木頭做的。瓷磚地面令人想起阿茲特克人和威尼坦人的情感,但橫梁、拱門上的圖案則令人想起運載工具的衍生品。那裡有弗裡曼人深紫色的洞穴,還有五十英尺長的、難以描述的沙蟲。此外,我們還能看到吉迪普瑪星球的工業荒原。在這個地方,導演《沙丘》的前衛創作者大衛·林奇無疑會有賓至如歸之感。
  • 大衛·林奇以後 「看懂」就不那麼重要了
    提到大衛·林奇,人們必須提到的是《橡皮頭》、《穆赫蘭道》、《妖夜慌蹤》這些光怪陸離的「燒腦」大片,或者是《藍絲絨》這樣詭譎、變態的風格化作品,這近乎成為一種刻板印象,深深印在影迷的腦海裡。但也許我們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水瓶座的林奇固然是個能夠在意識與潛意識邊界跳芭蕾走鋼絲的怪咖,但這並不妨礙他是感性的、直覺的、情緒的,他對生活有著強烈的愛戀,對情感的追求無異於常人。
  • 「松社薦書」鬼才導演大衛·林奇敞開所有,回應一切
    他創作的都是直接從他腦袋裡冒出來的東西,這就是他快樂的原因。」……「《藍絲絨》講述的是純潔無辜,以及它的不可能性。」布拉德· 杜裡夫在電影中扮演弗蘭克· 布斯的密友雷蒙德,他說,「我和大衛一起工作的時候,他真的是個很天真的人。他的天真表現為一種巨大的狂熱——他能盯著一雙球鞋看很久,顯得非常興奮,他對女人的想法同樣很天真。」
  • 大衛·林奇發布怪異動畫短片,主角是個只有一句話的頭顱
    新京報訊 當地時間7月7日,著名怪才導演大衛·林奇在視頻網站發布了一部一分半鐘的動畫短片《艾倫·R的歷險記》。這也是林奇繼上個月發布《小蟲子的故事》之後,在個人欄目《大衛·林奇劇場》發布的最新短片作品。
  • 一舉奪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好萊塢的非主流導演大衛·林奇
    「沒有誰能夠像大衛·林奇那樣看到這個奇妙又怪異的世界,他的電影是一部真正的電影,當你通過他的電影看到這個世界時,你會發現,看完電影後的你,會感受到一種極其獨特的情感。」大衛·林奇是近代最有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在電影界中,他是一個出了名的不屈不撓的硬漢。
  • 電影 | Cult Film 16 《橡皮頭》
    亨利•斯班瑟(傑克·南斯飾)初次拜訪女友家,然而目睹到的卻是一個怪異扭曲的家庭,霸道的母親、無能的父親、植物人似的祖母以及笨拙的女兒。而更令亨利感到無助的是,他被迫與女友結婚。一夜之間,亨利成為一個畸形兒的父親。相貌醜陋噁心的嬰兒讓亨利異常恐懼焦慮,也讓新婚妻子因忍受不了嬰兒的啼哭而半夜出逃。亨利再也忍受不了如此不堪的生活和夜夜噩夢,他最終親手用剪刀肢解掉了這個畸形的早產兒。
  • 奧斯卡終於給大衛·林奇一個「公道」
    為了給短片《祖母》製作音效,他同他半盲的音效師艾倫·斯普萊特忙活了63天;遇上作曲家安傑洛·巴德拉門蒂之後,林奇激動得不能自已,安傑洛成了他的專屬電影作曲,他說「只要把我的感覺描述給他(安傑洛),他坐下來開始彈鋼琴,我知道就是這個了」。大衛·林奇和約翰·奈夫組了一支樂隊,叫Blue Bob,發表過專輯,也在巴黎登臺演出過。
  • 大衛·林奇 電影合集(29部)
    1月20日是著名導演大衛·林奇的生日,為慶祝「教主」生日特整理出此合集,除了我的Top10之一《我心狂野》外,《穆赫蘭道》、《藍絲絨
  • 奧斯卡終於把獎項頒給大衛·林奇這個天才了
    即便如此,擁有顯赫戰績的大衛·林奇始終都沒有得到過奧斯卡的親吻。今年,這位導演苦等多年終於得到奧斯卡的青睞了,雖然只是一項「榮譽獎」,但還是要恭喜他,終於被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認可,也算是一個大圓滿結局。大衛·林奇作為好萊塢一線金牌導演,他的傳奇色彩和驚世才華從沒人懷疑。
  • 大衛·林奇自傳:請君入「夢」
    林奇對他說,他太喜歡這個劇本了,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已經確定了導演人選。「大衛聊了聊他對這部電影的設想,」桑格說,「看完《橡皮頭》之後,我覺得他拍得了。」幾個月後我又提起了這件事,但大衛依舊很牴觸孩子。最後,我決定乾脆去做結紮手術,都約好了時間。但大衛不喜歡我這麼做,於是在12月28日,他對我說:『咱們今晚做愛,如果你懷孕了,那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果然懷孕了。」
  • 大衛·林奇:他明白人的心理、情感,而他卻過得一團糟
    大衛·林奇72歲完成的一部「確定」之作——《夢室》。這本書採用了一種非常特別的傳記寫作方式 ——  一部回憶錄與自傳「合璧」的傳記,由傳記作家克裡斯汀·麥肯納與大衛·林奇合作完成。麥肯納採訪了與大衛·林奇有關的一百多位身邊人,包括歷任女友,家人,合作過的演員、經紀人、音樂人,以及各領域的事業夥伴……通過身邊人的回憶,記錄了林奇人生不同階段的狀態。
  • 大衛·林奇:我喜歡一頭扎進一個由我製造或是發現的夢的世界
    《橡皮頭》中的亨利跟《藍絲絨》中的傑弗瑞都是最典型的林奇的「第二自我」:單純的人物(或孩子)努力想了解他們切身的環境以及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雖然肥皂劇也經常借用他電影的場景,但雙峰鎮看起來卻遠比任何達拉斯、佩頓小鎮或諾斯小區要真實得多——儘管其中充斥著種種難以理解、超越正常的活動。
  • 美國小夥大衛·林奇的雙聲道
    肆意生長:花心孩子王的歡樂時光「一切都籠罩在溫和的狀態之中,一切都很鮮活,但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裡。」正因為洞察到了種種缺憾,林奇創作的出發點斡旋於善惡美醜兩個極端之間,在看似浮華的表象裡尋覓到難以察覺的細節,或豁然頓悟,或細思極恐,世俗底色映襯著哲理化的思考,乍看茫然若失,反覆推敲便能參透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