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2020-12-22 澎湃新聞

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2020-10-25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面向全市的「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率先在長寧啟動,項目將由公益顧問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10月22日,2020「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月系列活動首站——「關愛老年群體,助力公益之城」長寧區公益基地授牌暨「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啟動儀式在仙霞新村街道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

在活動現場,上海長護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公益基地正式掛牌,由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倡導、長護公司承辦的「公益照護1小時活動」也正式展開。

據了解,「公益照護1小時」的服務內容主要是長護險42項護理服務項目,包括沐浴、協助進食、壓瘡預防等27項生活照料項目,以及藥物餵服、生命體徵監測、吸氧等15項臨床護理項目。長寧將獲贈600個小時,其中,仙霞地區作為先行試點即將開啟100個小時的公益照護活動,符合需求的老人將拿到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發放的公益照護券。接下來,長護健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旗下的公益顧問將及時聯繫到老人們,並在兩周內將公益照護服務送到家、做到位。今年重陽節前後,1300個小時的公益照護服務將在全市7個區20個街道全面開啟。

整個活動由上海現代公益研究院作為第三方進行全程監督和指導。長護健康管理也將根據第一期活動的效果陸續推出第二期、第三期的公益照護服務。

隨著該活動的啟動,長寧「孝親茅臺」樂齡惠老服務街區也正式亮相。據了解,茅臺路全長約1.5公裡,毗鄰12個居民區,沿線分布了1處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4所長者照護之家、5家養老院、1家護理院、2所社區長者食堂、2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以及長護公司等多家重量級專業養老機構和為老服務載體,集聚了豐富的養老服務資源。為此,仙霞新村街道結合養老服務優勢,打造「茅臺路智慧健康養老街區」,探索與長寧國際精品城區相適應的「大城養老」模式。

「茅臺路智慧健康養老街區」將依託公共服務設施改造、數據網絡平臺搭建、運營管理機制創新等三個維度來呈現,打造「居家、社區、機構」相互契合的長寧街區式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將營造孝老敬親的良好社區氛圍,讓社區老人過上舒適安康、快樂幸福的生活。

長寧區60歲及以上的戶籍人口已經佔到戶籍總人口的36.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近年來,長寧始終聚焦「一本帳、一個圈、一盤棋、一張網」,健全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打造「有梯度、有精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為」。

猜你喜歡

本文為長寧區融媒體中心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

記者:張一帆

原標題:《全市率先開啟!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4級失能老人在居家上門照護外,提供新的服務模式選擇。各類定點護理服務機構1161家,其中提供居家照護的420家,提供機構照護的698家,既提供居家照護又提供機構照護的43家,長護險護理人員共有6.1萬人。另外,有定點評估機構37家,評估人員0.56萬人。
  • 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試點:繡花功夫走過「艱難的路」
    說起雷打不動每天上門的護理員鄭四喜,家住膠州路的老徐讚不絕口。5年前,老伴動了蛛網膜手術,術後恢復期間又不慎摔倒,長期癱瘓在床。如何照料老伴的日常起居,成了老徐最頭疼的事。前年,他們成功申請享受到了長護險服務,護理員鄭四喜每天上門,兩年多下來,老人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
  • 上海: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加強與家庭病床融合
    上海作為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之一,自2017年試點長護險以來,截止2019年的7月,全市已經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臨床護理開展較少,聚焦老人的醫療、護理、康復仍然需要醫療機構進行服務。對此,本屆兩會政協委員專就這一現象帶來了長護險因與家庭病床融合的提案。朱老伯今年99歲,患有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等老年慢性病。老伴戚阿婆今年也95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
  • 一事一計②|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居家養老更周到
    據統計,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達34%,其中9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安度晚年。自從2017年上海試點"長護險"以來,截至2019年7月,全市已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餵飯、助浴"等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生命體徵監測、肌肉注射"等臨床護理開展較少。
  • 長期照護險「長春樣本」走向品牌化
    長期照護險政策實施後,經過審批,他倆每月補助費合計為5700元,只需每月再支付2700元即可,減輕了經濟負擔。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上海以繡花般功夫將「長護險」推進社區 將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長護險+高照險,廣州失能長者尋回了笑容
    在廣州市內居住的廣州職工醫保參保人通過鑑定評估後,可申請長護定點機構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醫療護理服務。而照護產生的費用,則由長護險基金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報銷。截至目前,廣州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率為83.23%。 2019年9月,作為其中一家定點機構,潘佩所在的國投健康•嘉棲長者公寓為其遞交了長護險的申請。
  • 即墨區:長護險為貧困家庭撐起「保護傘」
    6月2日,青島市即墨區居家護理團隊給大信鎮尹家村63歲貧困戶尹心貴送藥上門並進行檢查,「目前病情不嚴重,口腔出血量有了很大緩解,不需要特殊治療,但要注意定期檢查,多補充營養。」2016年,尹心貴因腦溢血癱瘓在床,每天3次吃藥,6次餵水,5次餵飯,照料的重擔落在妻子劉心芹身上。禍不單行,尹心貴年邁的母親也因為股骨頭壞死,每天都要貼身照料。
  • 上門手把手指導如何照顧老人,「老吾老項目」試點助家庭提升照護能力
    &nbsp&nbsp&nbsp&nbsp入戶後,手把手指導家屬如何照料老人&nbsp&nbsp&nbsp&nbsp74歲的史奶奶三個月前突然不能行走,臥床在家。以前史奶奶的股骨頭多次做過手術,勉強支撐,但最近情況越加惡化,於是家人在街道申請了長護險。
  • 「醫保局」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
    從「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到「病有所護,無顧無憂」,長期照護險「長春路徑」成效凸顯:養老護理、疾病治療、臨終關懷「三位一體」的模式,實現了失能人員生活照料護理與疾病治療無縫對接。保障人次、護理機構增加7倍,16萬人次、3萬餘個失能人員及家庭感受到了政策「曙光」,3.4萬人可同時享受長、短期專業照護服務。
  • 社保「第六險」延長生命線,南通長期照護保險庇佑720萬人
    揚子晚報訊(記者 郭小川 通訊員 耿晨)5年前,以失能失智人群為主要保障對象的長期照護保險,在南通率先「破題試水」。5年來,這個被稱作社保「第六險」的新險種實施效果如何?為減輕醫療資源壓力和家庭生活負擔,提升失能失智人員生活質量,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機制,2015年9月,南通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構築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醫養結合、醫護結合」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並將其作為獨立的社會保險「第六險」,列入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當年,南通被列入國家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試點城市。
  • 【楊浦區】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養老機構照護篇,持續更新中……
    為方便廣大中老年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我站推出系列便民服務。
  • 長護險系列研究報告丨上海長期護理保險研究報告
    《意見》指出,將擴大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的長護險試點工作起源於2016年。2016年7月,人社部正式發布《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上海、廣州等15個城市相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 百歲老人成為享受都江堰市城鄉長照險待遇第一人!
    2020年10月,醫保局及委託經辦機構工作人員前往幸福街道為城鎮職工失能人員進行政策宣傳時,林志芳前來諮詢並想為老人申請長照險,可當時城鄉居民還未納入長照險試點範圍,通過交流,工作人員得知老人一生勞碌辛苦,近幾年身體機能退化,需常年臥床。便將老人的基本信息進行登記並將此事放在了心頭。2021年初,城鄉居民長期照護保險啟動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通知了林志芳並指導其辦理相關事宜。
  • 長期照護險如何推廣?代表建議:由全體勞動者繳費
    長期照護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被稱為「五險一金」之外的「第六險」,在市人大十五屆三次會議上,眾多代表對此展開熱議。施穎秀、徐鳳芹、張磊等市人大代表都希望政府加快推進「長護險」的全覆蓋,讓其成為養老護理康復服務的有利制度保障,讓所有失能老人體面養老。
  • 平安養老險積極開展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經辦業務
    在成都市長照險過去的經辦基礎上,平安養老險積極落實新政,不斷提升服務,為明年即將全面鋪開的城鄉居民長期照護險奠定良好的業務基礎,同時也進一步打造平安品牌,提升公司影響力。  成都市長期照護保險是保障全市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長期重度失能、失智人員基本生活照料與日常護理等服務的一項全新社會保險,與2017年出臺的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新政主要有以下四點顯著的變化:  首先是明確參保對象,擴大制度覆蓋面。將成年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覆蓋範圍,並且將實行個人繳費與財政補助相結合的方式籌資,此項政策將於2021年1月1日期正式實施。
  • 成都啟動深化試點 將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是為長期失能人員,主要是重度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全新社會保險制度。8月5日,市醫保局主辦了深化長期照護保險試點啟動儀式,記者在現場獲悉,我市將自2021年起,把成年城鄉居民納入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保障範圍,並通過建立規範化培訓制度,進一步提升居家照護服務品質。
  • 蚌山區:試點建設家庭照護床位,提升養老服務滿意度
    為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讓廣大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保障居家特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蚌山區燕山鄉民政事務所在轄區城市居民範圍內開展家庭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工作。試點期間由龍湖生態老年公寓(燕山鄉養老服務中心)承接全鄉家庭照護床位上門服務工作,試點老人將享受每周定期上門服務,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個人護理、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等。為做好家庭照護床位試點的前期摸底工作,鄉民政所聯合龍湖生態老年公寓專業護理人員走訪失能失智獨居老人家庭,摸清老人的意願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