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一計②|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居家養老更周到

2020-12-24 看看新聞Knews

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據統計,上海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達34%,其中9成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安度晚年。自從2017年上海試點"長護險"以來,截至2019年7月,全市已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

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餵飯、助浴"等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生命體徵監測、肌肉注射"等臨床護理開展較少。居家老人的醫療、護理、康復仍需要醫療機構進行服務。對此,本屆兩會,政協委員專就這一現象帶來了"長護險應與家庭病床融合"的提案建議。

朱老伯今年99歲了,患有冠心病、胃食管返流等老年慢性病,按醫囑一天要吃7、8種藥。老伴兒戚阿婆,今年也95歲了,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為了更方便地照料一雙年邁的父母,朱老伯女兒在和父親商量後,決定還是首選居家養老。

2018年,朱老伯女兒為二老申請長護險,經評估都達到了6級照護標準,護理員每周上門3天,基本解決了二老個人衛生方面的生活照料。

雖然長護險中第28項到第48項為「常用臨床護理」,包括了朱老伯身體情況所需的靜脈抽血、生命體徵監測等居家醫療服務,不過朱老伯女兒表示,自己對長護險的這些服務並不清楚。自從籤約家庭醫生後,抽血、測心電圖等,都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籤約家床醫生上門來做,自己也更放心。

去年7月15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正式發布《上海市'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並公布了11大類、42小項服務清單。清單中,導管維護、各類注射、標本採集、氧療護理、基礎護理等服務內容與長護險的「常用臨床護理」有不少重合。面對新老政策的疊加,業內人士坦言,以社區居民健康為核心,具體操作中有機融合,才能真正發揮政策的初衷。

政協委員建議,要想做到長護險與家庭病床有機融合,首先要進一步梳理長護險醫療護理項目,對於開展量特別少、難度高、風險大的項目逐步退出,避免長護險與醫療服務之間的衝突。其次,還要打通兩者數據平臺,建議有專業醫療需求的長護險服務對象可更便捷地申請家床服務。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文韻 編輯:周一)

相關焦點

  • 上海:完善長護險服務種類 加強與家庭病床融合
    上海作為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之一,自2017年試點長護險以來,截止2019年的7月,全市已經有24萬老人享受了護理員上門的居家照護服務。政協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這些上門服務多以基本生活照料為主,而臨床護理開展較少,聚焦老人的醫療、護理、康復仍然需要醫療機構進行服務。對此,本屆兩會政協委員專就這一現象帶來了長護險因與家庭病床融合的提案。朱老伯今年99歲,患有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等老年慢性病。老伴戚阿婆今年也95歲了,患有阿爾茨海默症。
  • 上海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為2-4級失能老人提供新的服務...
    家家有老人, 人人都會老養老服務事關千家萬戶上海長護險試點一經推出就倍受老人歡迎市醫療保障局局長夏科家今天在做客《2020上海民生訪談》節目時透露,本市正積極實現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納入長護險相關工作,助力機構-社區-居家養老的梯度協同發展,為2-
  • 被俗稱為社保「第六險」的長護險試點:繡花功夫走過「艱難的路」
    如何照料老伴的日常起居,成了老徐最頭疼的事。前年,他們成功申請享受到了長護險服務,護理員鄭四喜每天上門,兩年多下來,老人身體狀況有了顯著的改善。作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逐步加劇所推出的民生舉措,2017年,本市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區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並於2018年在全市範圍試點。
  • 公益顧問將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
    面向全市的「公益照護1小時」項目率先在長寧啟動,項目將由公益顧問上門為老人免費提供長護險照護服務。據了解,「公益照護1小時」的服務內容主要是長護險42項護理服務項目,包括沐浴、協助進食、壓瘡預防等27項生活照料項目,以及藥物餵服、生命體徵監測、吸氧等15項臨床護理項目。
  • 什麼是長三角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哪些機構納入?如何辦理...
    問:什麼是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答:是指符合長護險待遇享受條件的本市失能老人,其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待遇,可從本市養老機構延伸至其所在的長三角區域連鎖養老機構,實現失能老人異地享受長護險待遇,並按照本市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待遇結算。問:哪些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納入了延伸結算試點範圍?
  • 【楊浦區】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養老機構照護篇,持續更新中……
    為方便廣大中老年朋友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我站推出系列便民服務。
  • 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
    第三章 服務供給 第十九條【服務內容】居家養老服務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一)託養、助餐、助浴、助行、助潔、助購、助醫、助急等生活照料服務; (二)健康管理、保健康復、家庭護理等健康服務;
  • 截至上半年,上海39.1萬失能老人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
    來源:澎湃新聞截至2020年6月,上海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目前,上海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打造「娥江晚情」居家養老品牌|全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召開
    居家養老中心環境一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運營溫馨暖心,助餐配送餐點建設穩步推進……昨天,記者從全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推進會上獲悉,隨著我區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養老服務業正在快速發展,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大大增強。
  • 上海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 至今年6月已服務39.1萬失能老人
    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今年6月,上海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數據顯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上海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0.9萬人;現有納入長護險登記的各類養老護理服務人員6.3萬人。長護險定點護理服務機構達1173家。
  • 上海以繡花般功夫將「長護險」推進社區 將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截至今年6月,本市長護險試點共服務失能老人39.1萬人,其中社區居家照護32.4萬人、養老機構照護6.7萬人。全市享受長護險居家照護和機構照護的失能老人平均年齡分別為80.1歲和85歲。近日舉行的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傳出消息:上海以繡花般功夫推進長護險精細化管理,將進一步明確長護險功能定位,進一步完善需求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服務供給能力,抓好「一網通辦」「一網統管」賦能長護險工作,讓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從中受益,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據悉,本市現有長護險定點評估機構34家,有評估人員9000人。
  • 即墨區:長護險為貧困家庭撐起「保護傘」
    6月2日,青島市即墨區居家護理團隊給大信鎮尹家村63歲貧困戶尹心貴送藥上門並進行檢查,「目前病情不嚴重,口腔出血量有了很大緩解,不需要特殊治療,但要注意定期檢查,多補充營養。」2016年,尹心貴因腦溢血癱瘓在床,每天3次吃藥,6次餵水,5次餵飯,照料的重擔落在妻子劉心芹身上。禍不單行,尹心貴年邁的母親也因為股骨頭壞死,每天都要貼身照料。
  • 五常再添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社區老人喜開顏
    浙江在線1月14日訊(通訊員 嚴曉亞)為了給社區老年群體創建一個集居家、養老、娛樂、保健、健身養性於一體的綜合性老人居住場所,適應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需求,加大優質養老服務供給,響應美麗城鎮「共享樂民生活美」、全域美麗「靚麗城市專項行動」的建設行動。
  • 北京:養老床位「搬進」家老人享「升級」版居家服務
    養老不離家,是大多數老年人的願望。讓居家老年人享受到專業的養老服務,保障他們的幸福晚年生活,是考量養老服務「溫度」的關鍵指標,也是養老服務工作的「必答題」。西城區民政局通過近一年的探索試點,創建了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服務模式,為居家老人提供了專業、優質的服務。
  • 心繫群眾 試出成效 長護險居家護理的「沂水樣本」
    沂水縣城陽東街小巷子裡的一處平房,79歲退休職工張大爺家。張大娘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老伴,一股暖意在額頭的皺紋間輕輕蕩開。多年前,張大爺突發腦中風,此後長年臥床不能自理,鼻飼、擦洗、按摩,一刻都離不開人。張大娘沒有退休金,身體也不好,女兒工作忙,還有自己的小家要照顧,一家人幾乎被張大爺拖垮。
  • 社保第六險「長護險」來了!它能享受哪些待遇?了解一下
    證師傅靈活用工APP:近期,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印發《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長期護理險試點擴圍,新增14個城市。至此,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市(區)已擴至49個(試點城市名單見文末)。那麼,長期護理保險究竟是什麼險?今後養老能靠它嗎?
  • 長期護理保險,居家老人護理服務費最高可享受90%報銷
    《意見》指出,將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試點範圍,並對長護險的籌資方式、參保與保障範圍作了規定,明確了長護險將設計成獨立險種,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先行保障重度失能人員。《意見》的出臺預示著我國長護險試點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居家、住院、線上……養老服務用真心換來真心,我來伴你老
    做好養老工作,是保障改善民生攻堅行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日前,記者探訪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走訪多個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在老人們數不清的「感謝」聲中,我們仿佛聽到了養老服務工作者「我來伴你老」的心聲。  拍攝時間:12月14日  拍攝地點:歷下區各街道  拍攝內容:探訪養老服務現狀
  • 託起穩穩的幸福——「十三五」以來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
    這幾年,老年人享受到的養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老形式火了起來,「網際網路+」打造的智慧養老平臺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截至2019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2.54億,佔總人口的18.1%。
  • 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瀋陽啟動社區試點
    今年9月,為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瀋陽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瀋陽市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決定在全市選定100個社區開展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免費居家養老服務,上門服務包含助餐、助浴、助醫、助潔、助行等16個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