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油熬蝦蟹粉 許克江
前幾天,看見老同學「映月良欣」(網名),在朋友圈發的照片與附言。照片共九張,前五張是剝蟹,後四張是將蟹粉用豬油熬成的蝦蟹粉。先從第一張照片說起,是他剝蟹時的自我亮相,帶著花鏡,笑顏逐開,一手拎著一隻大閘蟹,示告天下,伲是剝蟹高手。剝蟹是門技術活,真正高手,如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一年一度剝蟹的樂趣有時勝過食蟹,如同木匠打完一件家具,裁縫做成一件衣服,滿滿的成就感,照片中的老兄,他笑得多麼幸福!第二張照片,拍的是剝蟹工具,一把剪刀,一雙筷,一把匙。雖是簡單,對於高手來說,足矣!第三、四、五張照片,是他剝蟹時,雙手的特寫鏡頭,這雙手是非遺文化之手,享受國務院津貼之手,這不是雙平常之手,它的主人就是評彈名家朱良欣,恩師是評彈泰鬥蔣月泉,苗紅根正,網名頭頂恩師,故稱「映月良欣」,上網之時,也不忘恩師情。琵琶弦子在這雙手中能彈得飛起來,剝蟹同樣靈光,不得不服呀!後面四張照片,是剝好的蟹粉與蝦仁一起熬成豬油蝦蟹粉,油露露,色澤誘人,大功雖告成,卻讓人看得見,吃不著,饞死人不償命,娘喲!真是作俑者!
」映月良欣」的朋友圈的附言,表達以下四點內容,第一,每年必做傳統的豬油蝦仁蟹粉,雖辛苦,但開心,精料細作才能製成珍饈美饌。第二,豬油蝦蟹粉冷凍後,切成小方塊,易存放備用,如與尚好的燜肉一起使用,更佳!第三,如製作蝦蟹燜肉麵,重青寬湯,所使用的麵條,必須閶門吳趨坊小闊薄面,下麵條時還需注意火候。看到這些,不得不拍手為蘇州老吃客的飲食考究叫好!良欣兄是評彈界的美食家,如把豬油熬蝦蟹粉彈唱成書!必成蘇式飲食又一寶典!如果能製成商品,必定熱銷!不久前嘗過兒子從京東網上購買的蟹黃醬,滿瓶全是蟹黃油,無鮮味可言,蟹黃、蟹膏只是肥腴,蟹的鮮美,鮮在肉上。良欣兄熬製的豬油蝦蟹粉是老蘇州想吃的味道,它能勾起對舊時歲月的記憶。過去我們父輩們在大閘蟹大量上市之時也熬蟹粉,一直可吃到春節,這也成了蘇州市井中的一景。現在很少有人為之,良欣兄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剝的是大閘蟹,吃的是情懷!熬蟹粉成了每年必做的功課,實是不易!給他寫篇小文,為兄點個讚!
蘇州在太湖之畔,在蘇州人老法頭菜餚中,將魚、蝦、蟹、鱉文章做足!就拿我母親來說,一生從不碰牛、羊肉,但對青魚情有獨鍾,連青魚內臟都捨不得丟掉,洗盡紅燒,吃時灑上胡椒粉與青蒜葉,稱為紅燒青魚圈子。此菜是上不了席面的,但愛這一口的人,打耳光也不放。在解放前,有一道菜叫「青魚禿肺」,曾風靡滬上,禿肺之肺,其實是青魚的肝,魚肝軟潤是很好的滋補品,禿字就是只用青魚的肝爆炒成菜,此菜成了酒席上的珍品。據說是上海楊慶和銀樓的「小開」楊寶寶發明的。對於蘇州人來說,這不足為奇,木瀆石家飯店,早就在清朝年間,夏秋季節供應䰾肺湯,䰾肺其實就是䰾魚之肝臟。但我還是服帖上海人聰明愛動腦筋,一位富家子弟,能想到變廢為寶,也值得蘇州人學習的。今年春節期間,準備到菜市場魚攤上收購青魚肝臟,只要四、五隻肝與青蒜一起爆炒就能裝一盤,灑上胡椒粉。嘗嘗「青魚禿肺」復古之菜!
良欣兄的豬油蝦蟹粉,使我浮想聯翩,想到如今蘇幫菜館,菜單千篇一律。吃一家等於吃遍全蘇州了,也不是什麼好事!
寫於2020年11月5日晨 許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