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飯視頻丨莫扎特-G大調第19號弦樂四重奏《不協和音》

2021-03-04 英皇考級

莫扎特-G大調第19號弦樂四重奏

關於作品 莫扎特《第十九號弦樂四重奏》,G大調,K465,作於 1785年1月14日,即《海頓四重奏》的第六首。此曲因序奏一開始就出現不協和音而標題為《不協和音》(Dissonani)。

建議在WIFI環境下欣賞

作品共4個樂章:

2.如歌的行板,F大調,奏鳴曲式。省略了發展部,以兩個主題的交叉引向一個很長的終結部。

3.小步舞曲,小快板,D大調,三段體,中間部為C小調。

4.很快的快板,C大調,奏鳴曲式。第一主題先以第一小提琴為主呈示,經過句後,第二主題也以第一小提琴為中心呈示,經16分音符經過風格樂句,在降E大調出現呈示部結尾主題。發展部以第一主題與結尾主題為中心,再現部再現第一主題後,以C大調再現第二主題,終結部再以第一主題而結束。

本期編輯:Ashley

更多精彩,盡在「古典音樂大師」微信號:GDYYDS 每天與你共享古典音樂的魅力!

【特別聲明】本公號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及時與我聯繫,以迅速採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了解英皇考級,

把握國際音樂教育前沿,請關注:

微信號:ABRSM2013

公號名稱:英皇考級

喜歡上面的視頻別忘了點個讚哦!

相關焦點

  • 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體現了剛勁的氣質、哲理的深思、質樸的世俗以及對彼岸的祈盼,他賦予了弦樂四重奏音樂最高的理念、最精緻的結構和最豐富的情感,並用這種音樂形式編織出意味深長的樂思。6、一些18世紀到20世紀80年代弦樂四重奏名曲   海頓的68首樂樂四重奏,特別是晚期的艾爾德迪四重奏,作品76。   莫扎特的23首弦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弦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
  • 【莫扎特:從入門到精通(2)】G大調弦樂小夜曲
    說它典型,是因為這種音樂的風格帶有莫扎特明顯的標誌,自然,純真,輕快,優美,樂觀,風趣。多聽幾遍這首樂曲,把它印在頭腦中,以後,你可以很輕鬆地辨別出哪些是莫扎特的作品,而哪些不是。《G大調弦樂小夜曲》於1787年8月24日在維也納創作完成,在當時創作由樂隊演奏的這類小夜曲(我們稱之為器樂小夜曲)相當時髦,而莫扎特也一共寫有13首「小夜曲」,其中這一首《G大調弦樂小夜曲》是由弦樂器來演奏的,因此被稱為「弦樂小夜曲"。這首樂曲有一個德文標題,叫作《Eine Kleine Nachtmusik》,原意就是「一首 ‍小的 ‍夜曲」。
  • 莫扎特 G大調弦樂小夜曲
    本輯曲目:莫扎特 G大調弦樂小夜曲 K.525PHILIPS 464022-2聖馬丁室內樂團/內維爾
  • 莫扎特弦樂四重奏「不協和音」|琥珀四重奏公益教育第007期
    邊聽邊看莫扎特弦樂四重奏K465 「不和諧音」演奏:Alban Berg Quartet文:馮逸然有許多人將重奏組員的關係比喻成「四個人的婚姻」或者「形如家人」,我也非常認同這一觀點。我們商量著將組名也定為「不協和」,其實包含了多重含義,一是戲謔自己水平不高,產生有悖於作曲家原意的「不協和」音效恐是常態。二是我們接觸的第一首作品便是莫扎特晚期的弦樂四重奏名作kv465「不協和」。以接觸的第一部作品為名,顯得較有紀念意義。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這個期望聽起來無比恢弘,但年輕人也總得有所理想。
  • 莫扎特《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的藝術賞析丨協奏曲賞析系列⑩
    副部(總譜第74小節)先由樂隊呈示第一個小樂句,小提琴在低音區進行反覆,渾厚有力,隨即以D大調上行音階進入高音區,恢復明亮華麗的色彩,完滿終止於D大調主和弦。 結束部(總譜第81小節)多用跳音演奏,使音樂更加玲瓏剔透。 展開部從d小調上進入(總譜第106小節),雖是輕快的音型,但調性的對比,加之前兩句下行音調,使這裡顯得有些暗淡,表現出「莫扎特的憂鬱」。
  • 莫扎特作品介紹
    嬉遊曲是很有室內樂傾向的,1772年莫扎特為弦樂而做的三首早期嬉遊曲都是弦樂五重奏,其中莫扎特的這首降B大調嬉遊曲K.137上演率最高,由三個樂章組成,第三樂章是一個降B大調的很快的快板,舞曲風格,開頭的小提琴跳動音和之後像微風一樣的經過句是最能代表莫扎特該題材風格的,弦樂組間的互動更加沁人心脾。
  • 【音樂百科】弦樂四重奏(String Quartet)簡介
    貝多芬的弦樂四重奏體現了剛勁的氣質、哲理的深思、質樸的世俗以及對彼岸的祈盼,他賦予了弦樂四重奏音樂最高的理念、最精緻的結構和最豐富的情感,並用這種音樂形式編織出意味深長的樂思。  莫扎特的23首弦樂四重奏:他獻給海頓的六首(K. 387,421,428,458,464,465,作品10)被普遍認為是古典弦樂四重奏的頂峰之作。C大調第19號《不和諧音》,K. 465以其不調和的前奏著名。 貝多芬的16首弦樂四重奏聲譽甚隆。
  • 帕胡德領銜柏林愛樂演繹全套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介紹
    ,有頂級音樂家來詮釋莫扎特室內樂經典名作長笛弦樂四重奏,這不僅是在中國也是在世界上極為罕見,對從事音樂者來說,意義重大,價值非凡,真可謂千載難逢。這次有別於十年前不同的演奏形式,帕胡德將與他的朋友們柏林愛樂弦樂演奏家,為我們帶來莫扎特長笛室內樂經典之作,以這樣嶄新的形式開啟新的十年樂章,這樣高級別、高規格、高層次的演出,帶給中國廣大樂迷新的音樂視野,尤其將莫扎特長笛弦樂四重奏全套作品完整的呈現給大家,可見創意和價值,再一次讓帕迷在視覺、聽覺上一飽耳眼之福,盡享音樂之美,從帕胡德的絕美笛聲和柏林愛樂弦樂演奏家的聲音中,探尋古典音樂的深邃和真諦,
  • 音頻欣賞--莫扎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第1號K.313--帕胡德演奏
  • 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淺析
    的確莫扎特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一生共寫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創作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這是一部輕快的樂曲,充滿了淳樸、真摯的感情。它堪稱18世紀器樂小夜曲的典範。
  • 古典入門 | 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
    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又稱《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是莫扎特最後的三首交響曲之一(降E大調(K.543)、g小調(K.550)、C大調「朱庇特」(K
  • 小提琴伴奏曲《我的野蠻女友》、《莫扎特弦樂四重奏》、《巴赫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申升勳填詞;2001年,歌曲作為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主題曲,由申升勳演唱;2016年,《I Believe》作為《我的新野蠻女友》電影的主題曲,由張信哲演唱小提琴曲《我的野蠻女友》演奏示範:小提琴曲《我的野蠻女友》伴奏試聽:小提琴曲《莫扎特
  • 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K525賞析
    今天的節目畢主編和大家分享一首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就是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這首作品老少皆宜,對於孕婦來說,這首樂曲經常被用作胎教音樂,真正的雅俗共賞,接下來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G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K525》可能是莫扎特最為人們熟悉,且最受人們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最為流行的「古典」通俗音樂作品之一。它是莫扎特對「小夜曲」這種他一直情有獨鐘的曲式所表示的最後一點敬意,是作曲家最後所作的一部小夜曲。
  • 莫扎特G大調長笛協奏曲的演奏及其風格
    這首長笛協奏曲和他的大多數作品一樣,是為特定的使用目的而寫,即為籌措從薩爾茨堡到巴黎的一次昂貴的長途職業旅行所急需的款項。1777年10月底,莫扎特和母親已遠遊至曼海姆,那裡有著名的樂隊和歌劇院,曼海姆的宮廷對這位31歲的天才並不感興趣。最後,一位業餘長笛家讓一個在曼海姆的荷蘭人前來邀請莫扎特創作一些簡易的長笛協奏曲和長笛四重奏。
  • 【小金鐘獎專輯】 莫扎特《D大調長笛與弦樂四重奏》 (三)
    鋼琴協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於創新精神,思維活躍。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   當時的長笛音準十分不穩定,所以莫扎特厭惡把長笛作為獨奏樂器,但在音樂中,你很難感覺得到。在D大調四重奏中,長笛完全是本色出演,令人注目的是意味深長的B小調的慢拍,如歌的旋律由弦樂的撥弦支撐。
  • 莫扎特鋼琴協奏曲欣賞指南(上)
    11、塔馬斯·瓦薩裡(Tamas Vasary)談蕭邦丨「看他們把那些圓舞曲都彈成了惡夢!」 12、鋼琴家科瓦切維奇論蕭邦丨「他的音樂在我心裡製造的風暴太大了!」 13、周廣仁說:「他在教學上的成就,已經遠遠超過了我。」 14、識譜能力差?按以下幾點練!    15、男兒有琴不輕彈,只因未到調琴時!16、彈奏中的節奏感好都是指什麼?
  • 演出預告丨不想長大的莫扎特《第40號交響曲》
    SHE的這首《不想長大》,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不想長大」配著它的旋律陪伴了許多人渡過他們迷茫的青春期。不過對於那些熱愛古典音樂的人來說,這歌的旋律一出,他們就會脫口而出一個名字「莫扎特」。是的,這首《不想長大》的副歌部分,正來自莫扎特《G小調第40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寫一首交響曲要多久?一年?兩年?或者像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那樣花費21年?對於莫扎特而言,他用了六個星期的時間,寫下了最後的三首交響曲。其中,《第40號交響曲》就是他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創作出來的。
  • 一組視頻 Youtube點擊過千萬!史上最受歡迎弦樂四重奏!
    莫扎特弦樂四劍客(MozART Group),是他們的官方稱謂,而更多的熟悉他們的中國和港澳臺觀眾則喜歡把「賤客」的雅號授予他們。的確,在過去的20年裡,這支最不「莫扎特」的「莫扎特四重奏」曾以「莫扎特」的名義在全世界40多個國家「耍過賤」,讓他們成為卡巴萊弦樂四重奏領域名副其實的「最賤」天團。他們是史上最受追捧的弦樂四重奏之一,Youtube視頻點擊量達過千萬!!
  • 「大樂隊小組合」堪比日劇《四重奏》,她們的音樂人生才剛起步
    【上交之星】薩拉·比克納與悅·音弦樂四重奏SSO in Chamber: Sara Buechner & Bel-musica String Quartet時間/Time:2017.4.21  19:45場地: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演藝廳Venue: Shanghai Symphony Hall - Chamber Hall票價/Price:50(元)(已售罄)
  • 弦樂四重奏:其實很「親切」,就像一部走心的溫情故事片
    她雖講不出什麼驚人的宏論,但只要人們一交談,她總要插嘴。弦樂四重奏的表演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從來都沒有指揮,全部依靠小夥伴們互相聽、互相看、互相感受。因此,弦樂四重奏的四個人通常要麼同校同學、師生組合,要麼是在同個大型樂團工作,要麼甚至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