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節目畢主編和大家分享一首耳熟能詳的古典音樂,就是莫扎特的G大調弦樂小夜曲,這首作品老少皆宜,對於孕婦來說,這首樂曲經常被用作胎教音樂,真正的雅俗共賞,接下來就和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G大調弦樂小夜曲,作品K525》可能是莫扎特最為人們熟悉,且最受人們喜愛的作品之一,也是最為流行的「古典」通俗音樂作品之一。它是莫扎特對「小夜曲」這種他一直情有獨鐘的曲式所表示的最後一點敬意,是作曲家最後所作的一部小夜曲。儘管他於18世紀70年代在薩爾茨堡創作的那些小夜曲都是為一些專門的事件或活動應景而作,例如作品K136-138這三部小夜曲也稱為薩爾茲堡交響曲,因而也有著其特殊的地位,但這並不妨礙莫扎特給他的音樂增添越來越多的藝術價值。我們知道,這首《弦樂小夜曲》作於1787年,雖然對於創作的動機我們不得而知,現在也無法考證到,但是這首曲子象徵著莫扎特成熟中的返璞歸真。,是十八世紀中葉器樂小夜曲的典範。
當時,宮廷娛樂音樂還是非常流行,大家晚飯過後都會聚在一起演奏一些嬉遊曲和小夜曲,所以其風格一般都是清麗流暢,通俗易懂,而是不特別要求過高的演奏技法。莫扎特的這首K525弦樂小夜曲亦是如此,不過它有一個革新之處,就是演奏的難度比以前要高,而且需要非常細膩的處理方式。例如,第一樂章非常歡快,速度可以稍快一些,不過樂句之間銜接要非常流暢和自然,不能堅硬或者突兀,不然反而會喪失了愉悅的感受;第二樂章則是優美地抒情,和第一樂章的歡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裡莫扎特體現了極高的創作天賦;第三樂章是一首小步舞曲的過度,預示著更為歡快的第四樂章;第四樂章直接是熱情洋溢的歡樂。
這部曲子總的感受給予人充滿了樂觀主義的情緒,充滿激情與活力,表現了對美好社會、對光明和正義的追求。如甘泉飛湧,飛湧的方式又那麼自然,安詳,輕快,嫵媚,雖然這個和莫扎特的實際處境幾乎是背道而馳的。
那愉悅、美妙的旋律,熟悉和親切的感覺,使人的心情很快溶入其中,從而得到洗滌、淨化。這首樂曲篇幅雖然不大,但展現了莫扎特音樂的精華。那鏗鏘有力、富有激情跳躍的音符,使人無比激動;那親切抒情、富有柔美流暢的曲調,又深深打動了人的心。 那歡快流暢、淳樸優美的風格,如同陳年香醇的酒、濃鬱芳香的茶,令人神清氣爽、心情愉悅。
廣 而 告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