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文】24歲的臺灣姑娘在烏幹達用宗教給當地孩子改變生命的機會

2021-02-19 烏幹達華人社區

提示:點擊上方↑↑「華人社區」馬上關注

——以上為贊助商廣告——


張玲與烏幹達當地居民們有著良好的關係,她不僅成為他們生活的幫助,更為他們的生命帶來希望。 

因著一個異夢、一份感動,一位24歲女孩決定隻身留在非洲烏幹達,只為回應上帝放在她生命中的呼召,她是張玲,烏幹達當地居民口中的Yoshiku(優希谷)。

來自臺灣的張玲,有著原住民排灣族(臺灣第三大原住民族)血統,愛四處旅行的她,在24歲時踏上非洲,便從此留下;從國際志工成為當地NGO「轉變生命協會Making a Difference in Uganda Face to Face」創辦人,至今已3年。即便嘗盡酸甜苦辣,她仍持守命定,繼續在這塊土地耕耘,盼望帶給烏幹達的孩子、婦女一個轉變生命的機會。

「一開始去烏幹達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旅行!」除此之外,她還報名ICYE(臺灣國際青年文化交流協會)為期一個半月的國際志工差派,到烏幹達Kampala的孤兒院工作。

短短60天,她便深深喜歡上烏幹達,在國際志工服務結束後,自行多留兩個半月,沒想到神卻在這段時間,讓她看盡許多的黑暗與不公義。

「感覺像是噩夢!」看見當地組織的資源濫用、被當地人視為可佔便宜與利用之對象等狀況,她的心被憤怒、沮喪填滿,不斷問神:「為什麼?」而神在夢中把他的計劃、心意清楚向她顯明。

熱情開朗的張玲,帶著神所賜的感動與使命,陪伴這群需要教育的孩子們。 

裂地的異夢,帶來啟示與使命

夢中的張玲,位於一個非洲的觀光景點,突然間,地鳴聲響起,這是地震發生的前兆,她不斷向前跑,這時地裂開來,她掉入裂縫,在墜落中,她向神禱告四次,因掉落谷底會喚起她內心最深層的恐懼:黑暗及幽閉恐懼症。

「上帝,我真的受不了了!」當第四次張玲跟上帝呼求時,她停下來了,因已到達裂谷的最深處。

她被極大的恐懼包圍,什麼也看不見,心中滿是絕望。直到有個微弱的光線、聲音與繩索從上面傳了下來,她開心的拉著繩索、靠著自己的力量慢慢爬上去,爬到一半時,上面的聲音突然又問:「你旁邊有沒有人?」

「我心裡只想趕快出去,我不care(在乎)有沒有人。」但張玲還是伸手一抓,竟然握到4、5個人,他們就一起爬上去,夢就醒了。

充滿驚險、恐懼的夢,成為張玲委身烏幹達的動力。

她明白為何神帶她來到這地,且看見如此多的黑暗。這個異夢讓她了解,在烏幹達有許多人活在恐懼、不安中,他們沒有希望,如同她在黑暗中那樣的無助,而她,能帶領眾人找到出口,重獲新生命、擁有上帝的愛與盼望。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 8:12

藉著光、聲音及繩索,張玲得到神的啟示。光,代表希望、盼望,就是神的愛。聲音,代表神的指引,以及祂看重我們生命的需要。繩索則是象徵著機會。她一步步摸索,領悟出「教育」為當地所需。

「不是我們找神,是神來找到我們,而那時候爬上去,神是讓我們靠自己爬上去。」

夢境中要擁有新的人生,除了光、聲音的指引,還需要自己的努力;因此,所有的計劃都是圍繞著教育,就學教育、工作教育、健康教育,張玲設立教育資助計劃、天愛婦女自助計劃,以及健康檢查、諮詢補助計劃,盼望提供這些「教育繩索」,使當地的孩子及婦女有能力選擇人生的下一步。

接受「轉變生命協會」教育資助計劃的孩子們目前有41位,透過計劃的幫助,他們能擁有學習知識、讀書的機會。 

使萬事互相效力的神,不僅賜下異象,更預備「罕見」的夥伴,使協會創辦更為完整、有力。

「唯有當地人,才能真正改變當地。」當改變從內向外擴散,祝福的力量遠大過外國人所帶來的資源。與張玲一同創立協會的兩位夥伴皆是烏幹達人,神使他們有共同的看見與負擔,為當地帶來祝福。

張玲分享,在烏幹達與臺商吃飯聊天時,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你是用哪一牌的手電筒,可以找到兩個那麼棒的烏幹達人?」每每面對此問題,她的內心都充滿感謝,這些住在資源極度匱乏之地的人民,面對外國人時,往往都是期待得到好處,鮮少有人願意付出。其擁有兩位充滿愛心的當地夥伴,真的是上帝的「神跡」。

「轉變生命協會」就在張玲及2位夥伴的努力下誕生,帶著神的心意、理念,由當地人在當地建立NGO,目前協會在烏幹達辦公室有7位工作者,除了張玲以外,其他6位皆是烏幹達人,他們仍持續努力,盼望此力量如同投向水池的小石頭,能使整個村莊有了連漪、震動,感受神的愛與祝福。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8:28

轉變生命協會由當地的人設立,居民們相當信任且依賴他們,一有狀況都往協會跑,張玲笑談:「辦公室像是警察局或是救護站!」與居民零距離的接觸,使神的愛能更容易溫暖居民的心。圖中左一為張玲,左二及左三為與她共同創立協會的烏幹達好夥伴。

回應呼召過程 面臨人性軟弱與掙扎

在烏幹達住院5次,得過2次虐疾、3次傷寒,1次車禍,經歷1次暴動,這些皆是張玲在當地所遇,談及不為人知的辛苦,她卻以微笑回應。種種經歷中,幾度在生死關頭徘徊,最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搶劫。

某天,張玲與朋友一同去看電影,在回程的路上,計程車司機表示車子爆胎,兩人只好在路邊下車,走在沒有路燈的車道旁,張玲與朋友提高警覺,拉緊手上的背包,快步向前走,不料,還是遇上搶劫。

一位尾隨於後的歹徒撞了上來,與一旁的友人開始扭打,緊張的張玲四處求救,但沒有任何車子停下,扭打的歹徒被推到落單的張玲旁邊,歹徒將手伸進口袋,好似要拿出武器,「他看著我,時間好像靜止一樣。」幸好歹徒口袋並無兇器,他狠狠推了張玲一把,便逃走了。

雖兩人皆無大礙,但更沮喪的事情還在後頭。

走向不遠處的警察局,與警察轉述幾分鐘前發生的危險,沒想到警察的回應竟是:「你們兩個人,怎麼打不過一個人。」令人心寒的答覆及過度緊張的情緒,讓兩人出現嘔吐症狀,張玲亦忍不住崩潰大哭。從警局回村莊的路途,計程車又遇上連續車禍追撞,歷經波折的回到村莊,洩氣的張玲浮出放棄的念頭。

神看見了充滿無力、沮喪的她,用一個畫面使其重新振作。

張玲所看到的畫面是那張歹徒的臉,她赫然發現,這個歹徒是個約摸14歲的孩子,她被這畫面震撼了,她思考著「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孩子做出這樣的舉動?」因為,在烏幹達的小偷、強盜,只要被逮到皆可以當街處死。

放棄的念頭瞬間被打消,張玲再一次剛強起來,她決定留下,繼續為當地的教育努力。這位仍是孩子的歹徒,生活定是走投無路了,而像他一樣是大環境下受害者的人,在烏幹達比比皆是;她不願看這樣的事情在此不斷上演,她要孩子的人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擁有愛他們的天父上帝。

一向陽光、熱情的張玲,在服事的道路上也曾沮喪、失望,但神賜她力量,讓她重新找回熱情,繼續用微笑陪伴這些生命。

面對烏幹達的宣教與服事,張玲還有另一個掙扎與抗拒:應酬募款。

為了協會運作的資金,張玲必須去到大企業家聚會的場合找尋資源,應酬募款是必要的事情,她卻無法克服心中的排斥。然而神在這過程中開啟她的眼界,讓她再次明瞭神是使萬事互相效力的神。

在烏幹達有一個華人公司,其老闆的形象讓張玲相當害怕,喝酒、抽菸的場合更讓她在前一天哭著向神禱告;某次張玲要送一份感謝狀給該老闆,在因緣際會下,對方突然邀請她分享來到烏幹達的故事。

沒想到張玲一分享完,就看見老闆拿起衛生紙擦眼睛,原來,他也是一位基督徒!

「上帝透過他,讓協會得到很多幫助,很多時候我會用自己的眼光去侷限很多事情,但神的安排是使萬事都效力的!任何地方、領域都有愛神的人!」張玲跨出掙扎,感謝神對她生命的調整、塑造,讓其明白神的同在與美意,以及祂的權能。

在當地建立一個會堂、一個避難所、一個充滿愛的家

烏幹達的基督徒比例高達70%,但多數人其實並不知道,他們擁有一位愛他們的天父。

「轉變生命協會」不僅提供教育與機會,更要將神的愛、平安與喜樂一併給予當地。張玲表示,過去不斷提供各樣教育機會,幫助當地人改變生活,卻疏忽了可以改變生命的,是信仰。「唯有神進入他們心中,生命才能Make a Difference!(產生改變)」

所以,接下來協會要做的,除了過去三項的教育計劃,張玲盼能建立一個會堂,讓「Aitenga天愛婦女自助計劃」的單親媽媽們能有個團契,讓基督信仰不再是當地的宗教文化,而是真實的生命陪伴。

一路走來,從異夢、團隊的預備、建立協會、募款、找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等,過程雖遇到很多困難,也還是有資金、人力的缺乏,張玲仍深感神的恩典、信實與保守,看見神的計劃漸漸的成形,真是不住的感謝! 

烏幹達接受「Aitenga天愛婦女自助計劃」的媽媽們,透過裁縫、手工耳環製作,為自己與家庭的生活努力學習、工作,亦在過程裡逐漸建立自信。 

媽媽們使用當地特有的布料,製做美麗的手工耳環,協會為他們售出,讓他們能靠自己的力量賺取生活的費用。 

當她分享這些不可思議的宣教故事時,經常受到許多稱讚,但她謙卑回應:「我並不偉大,我只是很幸運,在很年輕時就知道,上帝要我做什麼。」

她透露,自己雖從小成長在基督徒家庭,但直到22歲,才真正與神建立關係。她也不是一位模範基督徒,經常在聽講道時分心、玩手機。但有三年的時間,她常常向神禱告:若神願意的話,求禰使用我的手、口、腳,去行出禰要我所做的事情。後來,她就領受了烏幹達宣教的使命。

張玲鼓勵每個人,勇敢且持續的向神禱告,透過讀聖經、與屬靈長輩分享,慢慢尋找自己的命定與呼召。

她更分享與神禱告的三個回應,分別是Yes、No,還有Wait。相信神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其心意,祂為我們預備好時間與方向,我們只要淮備好、等候神的帶領,更重要的是要敞開自己的心,讓神陪伴我們,儘管會犯錯也不要害怕,因為神會陪我們成長。

願神祝福張玲以及「轉變生命協會」的所有同工和烏幹達當地的居民,求神加添更多力量,不論在資金或是人力上,使協會能有資源幫助更多人,更盼望每個人都能擁有天父的愛。也願對宣教有負擔的弟兄姐妹,能勇敢回應心中的感動。

接受教育計劃的孩子們。

協會在假日會舉辦聖經故事或詩歌教學,讓孩子們能夠認識信仰。

正在進行村莊體檢

來源:基督徒生活旅遊平臺

編譯:孫伯伯

聲明:該文章系轉載,與華人社區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烏幹達的叢林惡魔,被宗教武裝起來的「聖靈抵抗軍」
    宗教文化對於世界上任何一支文明都有著難以磨滅的痕跡,對一個民族的發展延續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混亂的非洲烏幹達地區,就有著一支被宗教武裝起來的武裝叛亂團夥--「聖靈抵抗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烏幹達遭遇了軍事政變、宗教戰爭、部族衝突等多重災難,國家政權幾經更迭。在1986年,國防部長約韋裡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烏幹達北部阿考利族支持的政權。
  • 烏幹達美女不遠千裡追尋愛情,自學漢語學河南話,成孩子漢語老師
    烏幹達美女不遠千裡追尋愛情,自學漢語學會河南話,成孩子漢語老師愛情無界限,愛情終歸一句話還是合適,在合適的人,不遠萬裡都會在一起,因此,兩個人在一起,總有一方會捨去一些東西,愛情是付出是奉獻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位
  • 我在非洲烏幹達打工,告訴你當地黑人的真實生活
    我所前往的國家是烏幹達,是位於非洲東部的國家。烏幹達人口四千多萬,在非洲排名第八。烏幹達南邊是維多利亞湖,裡面的淡水魚很好吃。在烏幹達待了半年多,我才漸漸適應這個國家的生活。 烏幹達雖然很窮,但消費水平不低。
  • 24歲姑娘患上老年病,生命經不起折騰,這個誘因大多數人都有
    昨天無意中被一則視頻嚇到了,24歲姑娘深夜刷手機出現一側肢體麻木。對,你沒有聽錯,24歲姑娘因熬夜患病。醫生們接診後紛紛議論,雖然很多疾病呈年輕化趨勢,但姑娘這麼年輕患老年病確實罕見。在規培醫生問診的時候特意對患者的作息即生活習慣仔細詢問。
  • 27歲非洲女版洪秀全,拉起2萬軍隊攪亂烏幹達,她是如何做到的?
    但是在1985年,年僅27歲的愛麗絲突然宣布自己被聖靈「拉卡維娜」附體,結果在當地的基督徒和巫術信徒當中收割了大量追隨者。拉卡維娜,是二戰期間在非洲傳道的一位義大利修女,死後被當地人奉為「聖靈」,愛麗絲聲稱自己得到了死去的拉卡維娜的力量,隨後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拉卡維娜·奧瑪。
  • 烏幹達天空下(組圖)
    「富二代」身上,看不到純樸,因為家庭富裕,這些大孩小孩搗蛋叛逆脆弱懶惰,暴力傾向嚴重,在我面前展現著孩子最邪惡放肆的一面。但我也明白,在時間的催化下,得用真心去換真心。有時他們的舉動也是暖到心裡去的,你前一天狠狠訓過的調皮小女孩,第二天清晨,會給你一個大大緊緊的擁抱;時不時突然出現一個小萌孩問你:「我們今天有漢語課嗎?」
  • 在非洲用童書記錄神話的臺灣女孩
    這是BottleDream的第228條推送第一次認識Teresa是在臺灣苗慄的大南埔,我們正處於一大片農田之間的一座廟宇,開始跑起為期九天的「社會創新巴士」。有一次在六輕附近的臺西海邊幫忙蚵農們時,Teresa看見了在追求經濟的過程中逐漸被犧牲的環境,不禁開始思索自己真正在乎的價值。於是,大四那年她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深入到臺灣的鄉鎮。曾自詡為國際化的精英的象牙塔裡的學生,懂得希臘危機、美國外交政策,但卻不知道臺灣的苗慄面臨了什麼財政危機,不了解臺灣其他地區的人們有什麼價值觀。
  • 烏幹達和盧安達是間隔月旅程的最後兩站
    用過簡單的午餐盒飯,下午便要去尼羅河小試牛刀了,這一段水流相對平緩,最高只有三級的激流,尼羅河水之中幾乎無一處尖銳的石頭,而且河水是溫暖的,所以非常適合玩水。我們坐著麵包車來到起始點,一群孩子早已等候好,把皮划艇從車上搬運下來,這是為當地人創收的好舉措。一開始風平浪靜,我只顧往前劃。
  • 慘案20年:烏幹達邪教殘殺近千信徒 屍體堆積如山
    2000年3月17日,在邪教組織「恢復上帝十誡運動」位於烏幹達西南部的卡農古總部,磚木結構的教堂爆炸起火,教堂內530名信徒全部身亡。隨後,烏幹達警方又在當地挖出了數百名被殺害的信徒屍體。累計被謀殺的信徒超過778名,其中包括近200名兒童。該事件震驚了全世界。烏幹達警方經調查認為,這是一起有組織有計劃的邪教謀殺信徒案。
  • 英國BBC發文悼念烏幹達邪教「恢復上帝十誡運動」集體自焚慘案20周年
    他們將該「運動」登記為宗教組織,旨在遵循「十誡」,並宣揚耶穌基督的思想。耶穌聖像在該教隨處可見。艾莉荷女士現年41歲,她在10歲時隨著家人加入了教會。當時她守寡的母親撫養3個孩子很吃力,其中一個孩子還患有經常性頭疼病。她說,教會能提供祈禱儀式和一種歸屬感。這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吸納整個教徒家庭,並提供一切生活所需。教徒們自己種植,開設學校,並用自己的技能為教會貢獻勞力。
  • 女神林嘉欣:孩子豐富了我的生命
    這是嘉欣第一次走進難民營,丈夫負責拍片,而她則化身記者,一邊用拍立得相機拍下實況,一邊走訪當地的難民家庭,在親眼目睹、親耳聽到的情況下,令嘉欣當時做了一個決定:我在非洲「饑饉30」,是希望親身體驗難民捱餓的滋味。雖然身邊工作人員曾勸告,但我只想做認為對的事,用實質行動支持難民。
  • 迷失在烏幹達的中國女大學生
    曾經迷失在烏幹達的中國女大學生文/一念12016年,我們集團在烏幹達成立新野公司,生產炸藥和雷管等,主要供應給當地的修路架橋工程。領導找我談話,希望我能作為第二批派出人員赴烏幹達工作,薪酬比國內高出不少,每年一個月的帶薪假。綜合考慮後,我接受了公司的安排。
  • 迷失在烏幹達(四)——文明與野蠻之間的憂鬱地帶
    等這篇文章快有兩年的時間,當記憶逐漸模糊的時候,這一篇美文又把我們帶入到叢林,帶入到烏幹達那些不為人知的部落。經至柔姐姐的許可,我們烏幹達公眾號首家轉載,期待更多的朋友關注到烏幹達。至柔姐姐本人也是旅遊達人,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至柔姐姐的公眾號,追隨她探尋世界的腳步。
  • 油炸螞蚱成烏幹達街頭美食
    2016年11月,烏幹達,孩子們在灌木叢中捉螞蚱。    人們常常會拎著滿滿塑膠袋的螞蚱去油炸來當作零食。螞蚱是當地每年雨季時節的美食。因為當地人認為,如果雨季大量繁殖的蚱蜢不被吃掉,任由它們飛來飛去,就會帶來災難。螞蚱繁盛季是在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以及5月到6月。    在烏幹達,捕捉螞蚱是一種常見的商業活動。
  • 面對死刑,烏幹達LGBT如何生存?
    這只是當地LGBT面對的一部分困境,十年來這群烏幹達小眾戰士四處遊擊,在夾縫中尋求生機。07年皮尤研究中心統計顯示,烏幹達96%的民眾不認同LGBT,其中年輕人否定態度強烈,20歲階段的青年僅3%表示接受。
  • 英國小姐妹抱怨家裡窮,媽媽直接帶她們去烏幹達看看什麼是真的窮
    明智的父母會選擇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和督促孩子養成樸素踏實的生活習慣,自覺抵制誘惑,形成正確的金錢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近,英國的一個媽媽就在發現孩子有攀比的苗頭後,立即採取了正確的引導方式。據英國《太陽報》2020年2月23日報導,來自蘇格蘭因弗內斯的齊茲·約克(Ziz York)近日表示,她因為實在受夠了她的兩個女兒——9歲的尼雅(Nia)和8歲的羅賓(Robyn)在家總是抱怨「家裡窮」,索性給她們來了一次「非常規」假期旅行——烏幹達體驗之旅,讓她們知道什麼是「真的窮」。
  • 清華才女王麗紅,不顧反對嫁烏幹達酋長兒子,母親再見時已認不出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清華才女王麗紅,不顧反對嫁烏幹達酋長兒子,母親再見時已認不出。王麗紅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她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裡面,父母都有著非常穩定的收入,給她也提供了優良的教育環境。加上王麗紅從小就聰明伶俐,學習成績一直都不錯,高中畢業後考進了清華大學,成為了全家人的驕傲。
  • 烏幹達魯班工坊簡介
    烏幹達魯班工坊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要求,根據天津市教育委員會的文件精神在非洲烏幹達建立。是按照「政、校、校、企四方攜手」的建設思路,以市教委和烏幹達科技創新部作為建設項目支持單位,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埃爾貢烏幹達技術學院、天唐集團為合作單位共同建設。
  • 烏幹達籍迪士尼童星勇敢抗癌四年,不幸復發去世,年僅15歲
    一早看到消息,迪士尼童星尼基塔(Nikita Pearl Waligwa)因為腦癌復發17日不幸去世,年僅15歲。據多家外媒報導,尼基塔曾拍攝迪士尼2016年電影《逐夢棋緣(Queen of Katwe)》,在電影上映的當年就被 不幸診斷出有腦瘤,由於烏幹達當時的醫療設備和環境都不足夠治療,《逐夢棋緣》導演米拉奈兒(Mira Nair)得知消息後公開募款希望大家可以資助尼基塔到印度治療。
  • 藝術家楊彥為尋靈感,53歲情定非洲,用4千萬迎娶24歲黑人姑娘
    藝術帶他飛向遠方楊彥1958年出生在風光奇絕的青藏高原,六七歲的時候就在舅舅的啟蒙下學習繪畫。從二十歲起,他先後拜在了華拓、黃胄、李可染幾位繪畫大師門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成熟的風格。楊彥擅長潑墨,喜歡創作大尺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