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咩董大妹這張照片最近在臺灣雜誌出現(我從我姐那邊偷來的照片,不知道哪本雜誌,手機拍的畫質請見諒),咩董未經授權偷用不會被親妹妹告吧?咩董大妹不是演藝人員,跟咩董一樣是董字輩!不過行業差太多。(咩董問過她要不要投資下電商或保養品品牌啊?她說不要你們那行太難賺都虧本~ 桑心!)
ps.照片讓我感覺,我是不是跟小小咩一樣被撿來的,或基因變異?
身為很多人認為無尖(奸)不商的咩董,寫這篇字不少的文章,是因為有些朋友在問為何有些商品之後不賣?剛好最近又看到一篇這邊我不敢提到的文章被罵的很慘,就想起長期以來對淘寶爆款效應評價制度,導致商品滯銷日期不好的一些想法。
很多人認為東西好價格對就能賣多,是金子就會發光。辦活動包快遞特價,討好消費者是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存在即合理的結果。東西滯銷日期不好,不是商品太爛,就是特價不做利潤太高,活該滯銷日期不好。誰管你所謂的研發經費良心多少?市場自然會決定一切。
接下來咩董來說說臺灣真實已經發生的醫療故事。
臺灣醫療制度是世界聞名。自從有了健保,就算不是臺灣人,也是很多人專門跑到臺灣就診,因為便宜又好。但從前陣子開始,開始出現臺灣內外婦兒四大皆空。代表著這四科很多醫師已經轉到其他領域,後來又多加入了急診科重症科麻醉科,形成了"七大皆空。很多外科醫師改走醫美,導致很多人認為「救醜不救命」。
以下簡單用問與答解釋下原因,不知道大家看完能不能了解,為何跟淘寶商品有些關聯性?
Q:為何很多厲害救命科系的知名醫生,要轉到其他不是原本精通的領域?
A:薪水低壓力大風險高。臺灣幾乎天天有醫生被告,被告賠很多。—— 我們店鋪過陣子更多活動不知道會不會天天有中差評?
Q:為何救命的醫生薪水很低還會被告?
A:臺灣薪水很久沒漲,健保制度導致病人看病很便宜,告醫生可以賺很多。以前醫療糾紛,賠個幾十萬一百萬臺幣差不多了。後來案例越判越多判到幾千萬。—— 說好的互相體諒在哪?親?好評五分有沒有返現?沒有?肯定要差評!
Q:身子正不怕影子歪,沒做好怕被告?被告又怎樣?
A:臺灣景氣不好,聽說告醫生可以拿幾千萬,不想告也會想告了,只要敢鬧上媒體去鬧醫院很多都會怕,律師也會去慫恿他去告。所以現在有些醫生直接告訴病人對話要錄音,動手術家屬可以去看。「先講究不被告,再講究療效」。
臺灣法官都很會念書,尤其是女孩子,念書很好很快就當了法官。那種很單純很熱血的。還有些年紀大住豪宅買古董的法官非常有錢哪來的錢?好的法官不多了。—— 有多少人知道,現在淘寶有所謂的"大眾評審團"來判斷買家賣家誰對誰錯該不該退款?燃起來吧親~大家一起對抗那些躺在家裡就有錢賺的電商。
Q:為何健保制度導致臺灣醫師辛苦薪水又低?
A:DRG 制度導致,醫院不論採用何種治療手段、藥物、住院天數,健保就只給醫院差不多的價格,超過不給經費,醫院會要醫師自己支付。所以醫院不再像以前重點放在把病怎樣最快治好,而是擔心虧錢。—— 包快遞好不?包續重好不?賺少點啊親!
Q:醫生很多好像都高高在上,不夠關心病人~
A:當醫生變成高壓低薪超時超量負荷工作的職業,您認為他還能溫暖陪伴您左右,不緩不急解釋病情?臺灣八仙爆炸事件,很多醫師吃飯幾分鐘,幾天不洗澡啊!—— 你家活動好複雜噢!跟我說說阿~你怎麼問話都不快點回啊!你東西還賣不賣啊!
Q:不可能?那還有誰當醫師?
A:除了轉換跑道換其他科系醫生,還在堅持的醫生開個藥、做個檢查、建議治療,考慮的已不是何者最適於病人,反而是「怎樣最便宜不虧錢」、「怎樣不會被告」、「哪種治療風險最低」。又或者乾脆退出健保體系,看病想找頂尖醫生,很可能未來只有有錢有權的人看得起。—— 上淘寶想買賣家真心認為的好東西?賣家說的誰敢信?寶貝描述字太多誰看啊?沒購買記錄沒評價你敢推薦我?
Q:然並卵,跟我有何關係?
A:誰管你為何當醫師?我如果懷孕小孩出事就是醫師肯定要負責任有問題。臺灣目前約2千多名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56歲。年輕人已經不願投入婦產科,未來臺灣孕婦要生孩子沒醫師可找,是不是只能到國外找醫生?
有些產品認真開發要幾年,推出後毀掉他只需要幾個不負責任的評價。我管你寶貝描述多認真寫,你賣我就是要負責任!不賣其他人也在賣啊!..都沒人有賣?肯定東西爛!差評!
Q:生病幹嗎用最好最新昂貴的方法治療?能治好最重要!
A:只能祈禱你永遠不會病重需要特效藥。當你想花更多錢把病治好,卻發現原本更好更適合你的藥沒人賣。所以這問題也是然並卵!當你想買真正好商品,卻只追求爆款只看評價,不管是不是炒作評價,不管是不是人家惡意評價,買之前都不看寶貝描述,買之後不爽先鬧賣家,反正消費者最弱勢!你不退款差評阿!!!
Q:沒那麼嚴重!存在即合理。
A:你原本吃的藥假設效果很好,卻發現後來整個臺灣已經沒人賣!因為不少一開始被說「高級,有一點點小貴」的藥物與醫療器材,少人買滯銷直接放棄臺灣市場,淪落到自費都買不到!許多有志於開發最新醫療技術的熱血醫師,沒好的藥品器材只能靠想像。被告醫師或原本想當醫師的人都轉行或不幹。不存在只因為不合理?—— 哎呦!你東西日期不好肯定是東西不好沒人買!特價或送我我都不敢用。用在臉上的吶~
Q:我是普通病人我沒錯,有錯肯定是制度!我是無辜的。
A:我想到前陣子我看到一段很有趣的評論。大意是:「你很窮不是錯,錯在你很窮還買到垃圾。」 很多賣垃圾的人不會告訴你你買的是垃圾。反正很多人只想看評價看購買記錄。反正這一切都是制度問題,消費者最無辜。這款銷售記錄好多啊!爆款耶~有那麼好嗎?那麼多人買?還包快遞啊!送多點贈品啊!親~
以下三段文字來自臺灣網上:
第一段是現在臺北市市長"幾年前"人家給他的留言:
Michelle Hong 真是不好意思,我之前在醫藥業六年就是負責臺灣區分公司的眼科、耳鼻喉科、醫學美容等四十多項產品及泌尿科百餘項醫療耗材的業務及市場行銷。
我們接觸全臺各大小醫院及診所的醫師們,真的很多婦產科醫師、整外醫師都跳出來自己開診所做醫美,其實很多眼科、耳鼻喉科的大小醫院醫師也都相繼轉行或是兼著做,因為真的比較好賺,加上不用面對生命的議題等醫療糾紛事件,所以醫師出走轉行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健保總額制度及院內醫護人員的超時工作、薪資(付出與獲得不成比例)、及醫療糾紛等問題,都造成內科、外科(最容易有醫療糾紛)、婦產科、小兒科的醫師出走,
其實這個現象在三、四年前就已經很頻繁很嚴重了,現在如果連臺大都出現這種前兆,哀,我也只能去廟裡拜拜燒香,祈求上天眷戀我門,不然以後等到想生小孩,或是孩子生病了,卻沒有什麼醫師可找,那時大家要後悔,或是再來吵或是檢討,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更擔憂的是,等到那時候,上任的政府,即使有心要擦屁股及收拾爛攤子,都已經不知道該從何收拾起。哀哀哀,這樣的無奈及感受,只有在這個圈子內的人才董,一般的人民或是在這醫藥業內的人但已經無感只求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雪上霜。
第二段是臺灣一位醫師
弟我是一名醫生,最近八仙事件,所以忙的不可開交。這篇文則是我花好幾天打下來的=0=
---進入主題----
在醫療的過程中(我不知道其他醫院怎麼樣,或其他醫療人員遇到的情形)至少我遇到的家屬很多是指著我們在罵的……很多要求也各種抱怨……
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焦慮的心!但其實我們心情不被影響是騙人的!我們沒辦法兼顧那麼多人,也很多其他傷患要照顧無法專心在一人身上……
關於這點其實我很愧疚的……
但我們被罵完鼻子摸著還是必須繼續處理,試著不被謾罵影響。
我已經連續一個禮拜睡不超過兩小時,三餐吃飯時間短短的五分鐘必須解決。洗澡像是當兵一樣洗戰鬥澡。
也許有人認為醫生好賺忍著點……但是你們知道我如果以時薪來算現在是幾乎跟最低工資一樣了!還要承擔醫一個人被告一次的風險。於是前幾天我爸爸叫我把工作辭了!叫我去英國到他的診所上班!
可能有人問有什麼差別!
先不論薪水不大方便透露,只能說最少給我臺灣大型醫院主治醫生10倍以上(希望別有人曲解這段認為我在炫耀……我只想表達臺灣醫療環境真的很差)而且最吸引人的是沒什麼醫療糾紛,而且不會很忙因為他們沒所謂的健保!
其實我很心動但很猶豫~因為我也從小住臺灣住到大!習慣了這裡的人,事,物……一走就要遠赴歐洲,想隨時回來也累……
現在唯一支持我的可能是還是有一些家屬懷著感恩的心……跟我說聲」謝謝,有你們的幫忙」。還有見證自己同胞奇蹟的那一瞬間!請大家不要不停責備我們。我們真的已經發揮所有我們能做的了!有些既定的事實很難去改變……
這樣被責罵還要提心弔膽的醫療病患,那個品質一定打折扣。所以對你我都不好……
說實在的不只是我,很多我大學同學已經轉醫美等診所或移民國外了!或許你們會說醫美也容易遇到糾紛,但現實的是賺的錢是好幾倍,所以遇到糾紛是不怕拿家產去賠的。
希望以後不要真的迎接遇重大疾病或事故找不到醫生的時代!臺灣醫療由你我共同維護創雙贏的局面!!
第三段文章
作者:陳天心
故事開始是這樣,某天天心接到中國的藥商朋友詢問,請問M廠得藥物losartan臺灣多少錢,天心不瞞大家說,我已經高血壓2年了,這顆藥我也有在吃,我想都不想,回答這顆藥臺灣9塊多,天心反過來問他,你問這幹嘛,他說完了,千萬別讓當地醫保來臺灣詢價,不然目前當地藥物是臺灣的3倍,一來臺灣詢價他們大概都準備辭職了。
我才驚覺,原來臺灣健保已經到這種程度,一顆原廠的藥物可以這麼低。各位會問,這樣不是很好嗎?臺灣什麼都便宜阿?對,就是這種無止境的追求低價的態度,造成現在的黑心醬油,黑心油,黑心鴨血,黑心藥(網址不用附,自己查吧~)
好東西要用低價買到不是不可能,但是一直永遠用低於市場的價格買到是不可能的。
口服藥物的困難處
服用進入人體的藥物,在工業的要求上非常高,我只用大學化學的程度,就可以想到醫用藥物的兩大困難:
1.藥物的純度:一個化合物,純度99.9和99.99就是不一樣,有病人常常會問,原廠藥物和非原廠藥物有什麼區別?的確有病人會因為使用非原廠藥物然後不舒服,或者是藥物的效果不夠,天心在乎的只有一件事情,如果吃的東西太便宜,不管是藥物還是食物,最有可能的就是過度節省成本。
2.如何避免胃酸破壞藥物:藥物通常是化合物,在酸性環境中,很有可能化學成分會改變,絕大部分口服藥物一定會經過胃,之後在腸道吸收,那如何把藥物設計在胃部不被破壞,在腸道可以被吸收,各大藥廠都挖空心思設計藥物。
對於健保局,我很同情的是,健保局的確是在民意支持下所作的決定,現實的狀況是,沒人想為健保多繳健保費,也沒有人願意站出來改善健保的制度(消費者並不需要為使用醫療量的多寡來決定付出的費用),當然這樣全力的壓低所有藥物和耗材的價錢,當然這是無可避免的選項。
如果我是國際醫療大廠老闆,各位可以想想看,我會怎麼做?
思考的起點就是,臺灣只佔全球醫療市場約1~2%而已。
1.避免明星產品進入臺灣:真正有療效的藥物耗材,都是各公司很重要的明星產品,如果知道進入臺灣會被砍價,拉低國際平均耗材藥物價格,那想想看,我為什麼要把東西進來臺灣?我不能避免產品被臺灣健保砍價,那我不進入臺灣市場總可以吧?
2.只進口成熟便宜的陳舊耗材或者是藥物:既然明星產品會被砍價,那就進口些不怕砍價的藥物吧?反正這些能賣多少就賣多少。
3.成立臺灣副牌廠:既然臺灣人無法理解高級製程所要花費的錢,那我也不能賠錢賣阿,那很簡單,我成立一個副牌(很多精品服飾都有副牌),我用一個比較便宜的製程來製造相對便宜的藥物和耗材,就算有問題,總公司的商譽也比較不會受到損傷。
4.退出臺灣市場:最後結果是,我不玩了,我不賣總行吧,反正臺灣只佔我份額一點點..
各位看得出來,誰是輸家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