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的成長更完整,請爸爸們出大招吧!~

2021-02-22 羅玲的空間


luoling_2013 | by.羅玲

-  文:羅玲  -  圖:網絡  -  編:叮噹 -

Q:我們都知道爸爸帶孩子很重要,爸爸們也是這麼想的,但是,為什麼實際上卻很難做到呢?


或許有這麼一種情況:爸爸帶孩子玩一會,就會被媽媽各種指導。有時在事後,多數是在現場。媽媽會有理有據地指出,他做的哪裡不合適、為什麼不合適、應該怎樣做。男人們通常語言表達能力弱一些,聽著孩子媽說的頭頭是道,爸爸們雖然嘴上也許表示不屑,但心裡或許暗想:她學那麼多育兒知識,大概她說的確實有道理吧。這樣想著,下次爸爸帶孩子就會比較謹慎、縮手縮腳,或者乾脆把機會都讓給孩子媽了——萬一自己不懂,帶得不好呢!

其實,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改變這樣的想法——只有唯一正確的育兒方式。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多位家庭成員以及家人以外的人員共同給他提供支持。孩子需要和這些人有不同方式的互動,得到不同類型的參照和樣板。

他需要這樣一個育兒團隊,給他豐富多樣的資源與能量。所以,育兒有總的規律,家人對孩子的養育有一致的大方向、有達成共識的底線,在這個框架之內,沒有唯一、絕對正確的做法。每個家人都從自己的角度,給孩子的成長以不同的幫助。大家所做的合在一起,才構成了支持孩子健康成長這個大拼圖的全部!

這其中,爸爸那種男性特有的養育方式不可或缺。很多爸爸們不積極參與帶孩子,真的是因為他們完全不清楚自己有多麼重要!

男性大腦的特點決定了,爸爸們帶孩子時,更多強調邏輯思維、批判性思考等等。他們往往會幫助孩子看到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因果關係,會啟發孩子提出質疑、獨立思考。有研究發現,爸爸帶得多的孩子,數學比較好,或許就是因為即便爸爸沒有刻意去培養,他的思維特點也自然會讓他無意中就幫孩子發展了數學思維。

爸爸們通常在空間概念、動手操作、探索自然、運動、科學等等方面也會有優勢。他們可能更有遊戲力,和孩子在一起時有更多打鬧玩樂。他們更重視各方面知識的拓展,而媽媽們或許更關注童話、故事。

總之,男女大腦的差異決定了,爸爸和媽媽不同的教養方式,總是互為補充。

爸爸們通常比較重視技能和能力的培養。他們對事情有「解決問題導向」,凡事都比較看重如何解決、如何提高,重視孩子行為的具體表現和結果,而不是很關注過程中孩子的感受。他們更強調規則、秩序、紀律,努力幫孩子去發展未來生存所需的各種能力。他們關注長遠的成長,而似乎不太在乎眼下孩子是否舒適滿意。

爸爸們會很看重競爭,希望孩子在各種競賽中有出色表現。比如,小學學校開運動會,媽媽會對孩子不報項目比較接納——反正我和你爸也都不是運動健將。爸爸卻不這麼想,他會要求孩子努力爭取參賽,跑最後一名也沒關係,關鍵是你要勇於拼搏,有鬥志。那麼,這兩種態度,只要在合理的範圍內,都是對的。媽媽的態度讓孩子感到被接納、安心。爸爸的態度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推動。有時,爸爸的這種推動,如果能從關愛、正面的角度去做,也真的會幫孩子超越自己,實現突破。


現在很多媽媽都抱怨,孩子爸對孩子是「有條件的愛」。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爸爸帶孩子的特點是:他們更重視權威,要求孩子聽從自己。「你先要聽我的,按我說的做,除非你能用實際能力證明你可以做好。」比如,同事舉個例子:家裡買來新積木,媽媽和孩子玩時,就是打下手,鼓勵孩子自己發揮。換爸爸和孩子玩,他可就不那麼低調了,一會就變成他是主力,孩子在一旁看著了。媽媽批評:「這到底是誰在玩啊?!」這在媽媽們看來,是在忽略孩子的感受,是在壓制、限制孩子發展主動性。

其實,類似情況裡,爸爸們也不只是玩心大發,他們只是天然地覺得,自己是榜樣,要做給孩子看。他們希望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教孩子如何玩,他們把一切都當做技能的學習,要像師傅帶徒弟一樣示範、傳授技藝。過去,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歲月裡,恰是這種方式保證了很多生存技能可以得到傳承。在環境艱難的情況下,傳承比讓他獨自摸索更有效率、更安全。所以爸爸的這種強勢姿態也是基因所決定的。

即便是在玩遊戲這樣的事情裡,爸爸的這種強勢的方式,也不都是壞事。這的確可以給孩子提供可供模仿的樣本。媽媽們會感到,和爸爸在一起時,孩子的「氣場」變小了,變得比較被動、弱小。又或者,爸爸的強勢,時常會和幼兒對自己能力高估的特點,形成衝突,弄得孩子不開心發脾氣。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這種方式也是在客觀上,讓孩子學會向別人學習、有機會看到別人做事的方式。孩子們既喜歡自主,也喜歡被大人引領和帶動。所以,只要孩子也樂於接受、享受和爸爸一起遊戲,就沒有大問題。當孩子不喜歡、感到被壓抑時,他通常也會想辦法表達出來,這時家長能做些相應的調整,就可以。


另外,爸爸們喜歡用自己的態度對孩子的行為給直接反饋——你要做得夠好才能贏得我的讚賞。他們在訓練、教育孩子時,可能會故意拉開情感距離,表現得比較專制、強硬、冰冷。

現在很多媽媽都學習很多,都比較在意給孩子空間和自主,總是在鼓勵讚賞孩子,讓他可以有更大空間去表現自我。這樣,媽媽們就會對爸爸的方式很難接受,會覺得這是有條件的愛。

我想,當孩子還是小幼兒時,爸爸們的確需要多學習,多了解小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不要對孩子有太多超出他能力範圍的要求。這時,孩子的各種表現都是出於本能,他的大腦發育有限,爸爸的很多要求,比如不哭,不是孩子足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以後隨著孩子長大,只要爸爸平時對孩子總的態度是關愛和支持的,具體教養做法也是在界限之內(比如不打孩子、不羞辱孩子),那麼,他的這種教養風格也是應該被媽媽們理解並接納的。媽媽不要覺得孩子多麼脆弱,要相信孩子有足夠的適應力,可以明白爸爸也是以他的方式在愛自己。

我們現在都在強調無條件的愛,但我理解,這是比較深層的概念。每個孩子,在他年幼時,都不免要依父母的態度來學習和調整自己的行為。每個人,終其一生,在內心深處都是渴望讓父母自豪與滿意的。這些,無論我們如何認為,都是事實。我們隨著成長,自我發展起來,內在評判系統清晰明確了,逐漸開始能做到為自己而不是被父母的態度所綁架。但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否認,父母的態度的激勵,是孩子努力做好的一大動力來源。家長不必因為害怕是「有條件的愛」,而故意削弱自己的影響力。我覺得,只要我們內心有對孩子的接納,那麼,平時日常中,爸爸的這種嚴格與要求,是能夠推動孩子成長的。孩子們也不會就因此而認為爸爸的愛是有條件的愛。

如果這種要求完全缺失,完全都是媽媽的接納呵護,都是「我能理解你,你努力了就可以,具體做怎樣都沒關係」,那麼,孩子可能會更多停留在各種能力的舒適區,錯過一些應有的發展機會。

我們常說,媽媽是大地,爸爸是天空,就是體現了父母不同角色的不同特點。媽媽有更多的接納、包容,爸爸更多提供高的標準,激勵孩子努力去夠到。兩者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成長。

有時我想,過去比較傳統專制的教養方式,或許正是父權社會背景下的產物,是過於以男性特點為主的教養方式。現在社會進步了,我們對傳統的方式有很多反思和修正,同時,我們也要提醒自己,不要矯枉過正

要能夠客觀地看待教養中父母各自的特點,能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讓父母兩人都協作發揮作用,而不是只強調媽媽的作用。

現在所有人都在呼籲,要爸爸多參與教養。但同時,或許某些流行的育兒觀念,卻又是只強調了母性的一面,所提供的具體操作建議,都是讓爸爸們感到不對勁、與他們由天性而來的想法相悖的。這種導向的結果,仍然是爸爸們無形中被邊緣化,然後被指責,然後男人被指責後,又會因自尊而為自己辯護,變得更加不參與……

所以,要想真正鼓勵爸爸們多參與,應該讓家長們重新看到爸爸的作用。我想起常常在網上看到國外「熊爸爸」帶孩子的各種搞笑畫面,他們是怎樣不精細地對待孩子的。我常感慨,我們的很多孩子,缺的恰恰是這樣的體驗。媽媽姥姥奶奶們的細緻照料與呵護,與孩子爸的粗心、不精細,以及他們的嚴格和高要求,所有這些,於孩子成長都是有益元素。

希望看了這篇文章,媽媽們能多給孩子爸一些尊重與空間;爸爸們要看到自己的重要性,同時也要理解媽媽的接納是孩子成長的沃土,並非溺愛——如果離開了媽媽的這種接納包容,只有爸爸的嚴格和要求,孩子就會長成心理失衡甚至不健康的「成功者」。

更希望爸爸們在摩拳擦掌要有所作為的同時,能多學習兒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多考慮孩子的年齡段和能力水平,多講究方法,用孩子樂於接受的方式,讓孩子在親子關係融洽的大前提下成長,而不是簡單粗暴有勇無謀。

願孩子們長大後,回想起來,不僅明白了父親獨特的愛,更能記得無數個和爸爸在一起的溫馨畫面!

愛無比強大,有力量穿透漫長的歲月,在若干年後仍然閃閃發光、喚出眼裡的晶瑩淚珠。或許在人生盡頭,我們會發現,對孩子成長的參與,才是我們此生最值得付出、投入的事情。而一切,就發生在現在!願我們好好把握,少留遺憾!

《媽媽加油日誌(第二輯)》

正在熱銷

想入手的親們趕緊點擊「閱讀原文」,訂購吧~~

加媽媽加油站微信號:15698849418,歡迎前來諮詢


我的新書已經加印,感謝粉絲的耐心等待和熱心支持,希望我的書能夠繼續對大家有所幫助。

——羅玲

相關焦點

  • 解析《摔跤吧!爸爸》:好的育兒方式,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2016年,一部印度電影在世界各地引起強烈反響,它的名字叫做《摔跤吧!爸爸》。作為血統純正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依然是圍繞家庭關係進行展開講述。憑藉優秀的內容以及強烈的教育色彩,這部電影從眾多作品當中脫穎而出,票房輕鬆突破五億,豆瓣評分高達9.0.
  • 林志穎:負責任的爸爸,這樣陪伴孩子成長
    1.接納孩子的一切,慢慢給他創造挑戰自我的機會。在家庭裡把孩子當做一個小大人,遇到事情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不要替孩子包辦任何他自己能夠完成的事。 多與孩子溝通,傾聽並尊重孩子的感受。留心孩子生活的點滴,哪怕一點點進步,都需要你的肯定。特別是在別的大人面前誇他,孩子會朝你誇他的那個方向發展。
  • 家有這三種爸爸,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別不信!
    足見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地位至關重要。如果說母親給予孩子更多的是溫情,父親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盞燈,指引著孩子前行的方向。但是孩子攤上這三種爸爸,可不是什麼好事。1/壞榜樣爸爸晨媽前天就看到一則#兩名小學生打鬧引發爸爸約架#的新聞,也算是開了眼界了。
  • 家長們,請好好愛孩子,也給老師愛孩子的理由和勇氣吧
    說起老師,想起有人形容老師是「被困在廁所裡的人」,對於學生的管理,老師真是進退兩難:管吧,現在的孩子真的不好管,批評怕傷自尊,懲戒不敢用,怕孩子出事;不管吧,有的孩子已經無法無天,再不管教真的會長成歪脖子樹。
  • 千萬別讓爸爸帶娃!媽媽帶娃是讓孩子開心,爸爸帶娃是讓自己開心
    下邊就跟隨小編的視角來觀察一些那些被爸爸帶的寶寶們身上發生了什麼吧!視角一:孩子變成「工具人」。有這樣一位老爸,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用沐浴露結成的泡沫給孩子做了一縷「鬍子」;另一位老爸用媽媽的眉筆給孩子在身上畫出了腹肌,還有一位爸爸給孩子畫了紋身和鬍子,孩子看到鏡子中的自己對著爸爸哈哈大笑……也許各位還看到很多類似的圖片,認為男的帶孩子不可靠。爸爸們雖然粗枝大葉,照顧孩子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但是爸爸孩子也有很多好處。
  • 未婚生子後孩子爸爸卻不想出撫養費,孩子說不要爸爸了...
    沒想到剛掛了視頻兒子就發語音來讓我不要哭了,說他不要爸爸,長大了會掙好多錢給我和姥姥姥爺。聽孩子這麼說真是心酸的不行,都是我的錯,才六歲的孩子就這麼敏感,我一個字也沒提他爸爸,他竟然說他不要爸爸,這麼小的孩子心裡什麼都明白。
  • 《帶著爸爸去留學》收官:孩子需要成長,父母也要「重生」
    傳媒內參導讀: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人到中年實現「重生」的過程,《帶著爸爸去留學》將目光同時落在父母和孩子兩個群體上,展現兩代人的共同成長。以往同題材影視劇更注重展示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只是輔助角色,《帶著爸爸去留學》卻分別從兩代人的角度,展示了孩子與父母的共同成長,劇中父母孩子都是主角。父母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父母人到中年實現「重生」的過程,本劇將目光同時落在父母和孩子兩個群體上,展現兩代人的共同成長。
  • 女人比男人更會養孩子?不!爸爸帶出來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更強
    雖然很多的媽媽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照顧孩子的重任還是自然而然地遺留在媽媽身上。在幼兒園的一項調查中發現,父親參與孩子日常照顧的僅有7%,而母親的比例是54%。即使爸爸們參與養育,也常常是人在而心不在。捧著手機,玩著遊戲照顧孩子的比比皆是,父親普遍較少參與養育的現狀,讓全世界都認為,女人比男人更會養育孩子,真的是這樣嗎?
  • 《摔跤吧,爸爸》: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最近,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達到了8.8,而且口碑和票房雙火熱,不少人都帶著孩子一起到影院觀影。兩人找到母親,軟磨硬泡,各種撒嬌,希望母親說服父親改變這個瘋狂的想法,但是達亞卡卻用一句話捍衛馬哈維亞作為父親的威嚴:」這一年,你們儘量忘記媽媽吧。「當看到丈夫面無表情地剪去印度女孩引以為榮的頭髮時,達亞卡雖然心痛,但還是保持沉默默默支持丈夫。反思現在很多家庭教育的問題,就出在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上。
  •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五個孩子,七年的成長,是否變了模樣
    《爸爸去哪兒》第一季的播出,距今已經七年了。田雨橙、王詩齡、天天、石頭和KIMI,這五個可愛的孩子,曾經給大家帶來過一段輕鬆快樂的時光。如今,七年後的他們,都有什麼變化呢?這不免讓網友們為天天的處境有所擔憂,但之後張亮在粉絲群中的安撫回應,以及被拍到與寇靜依然親密出行的照片,讓許多人懷疑他們離婚的真實性。近期更是有人發現,張亮已經刪除了宣布離婚的訊息,看來,也許他們真的並沒有離婚。不管這樣的操作的目的是什麼,天天與妹妹依然生活在完整溫馨的家裡,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幸事。
  • 學音樂的孩子有多優秀?《爸爸去哪兒》萌娃們多才多藝的成長曆程
    2013年的冬天,《爸爸去哪兒》第一季開播。如今7年過去了,我們一同見證了這群孩子的成長及蛻變。在音樂領域,這群萌娃們也從一開始的不會彈琴、到現在能參加比賽、榮獲大獎、小有成就,音樂讓他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群萌娃的成長軌跡吧!(多圖預警!)
  • 爸爸帶大的孩子更優秀?媽媽們別不服氣,這幾個優勢你可能比不上
    ,而爸爸則負責賺錢。也有人認為爸爸普遍粗心、隨意,根本就帶不好孩子,於是父親的缺失在家庭教育中十分常見。 可是,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可能發揮著比母親更大的作用。
  • 內在動機助孩子走上冠軍獎臺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神劇《摔跤吧,爸爸》十天來在各大影院上映,超高票房和各大榜單接近滿分的絕佳口碑,創造出印度電影在中國上映的新高度。
  • 豆瓣評分8.9的電影《伴你高飛》: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陪伴
    在後來,爸爸因為好心森林管理員幫忙應付這些即將會飛的大雁時,卻被艾米誤會,以為爸爸要給大雁剪翼,於是發洩出對爸爸的不滿,此時的爸爸依然沒有絲毫怨言、依然愛著艾米。四、孩子的成長,爸爸不該缺席;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的陪伴1、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是媽媽無法替代的在現代生活中爸爸也同樣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中去,關注孩子的方方面面,而不是還是向傳統的生活那樣:男主外女主內
  • 一個孩子的心聲:比起完整的家庭,我更想要幸福的父母
    她打了一個來回到地頭的時候,發現我正拿著農藥瓶往嘴裡倒,她當時嚇得腿一軟,一個跟頭摔了下去,然後趕快爬到我身邊,看到是個空的農藥瓶,這才鬆了一口氣,癱軟在地上,冷汗出了一身。驚嚇過後,我媽突然很憤怒。她抱起我,找到在賭桌上的爸爸,把我往桌子中間一放,然後騰出手把爸爸面前的麻將一推,剛要張口,爸爸突然一個巴掌打得她一個趔趄,倒在了地上。
  • 《想想辦法吧!爸爸》想想孩子吧爸爸
    剪輯和策劃真的把行程的趣味性設置得太枯燥了,全程讓爸爸追趕媽媽,媽媽在前面玩也想著家人,媽媽看視頻和遠程監控,當NPC。孩子和老爸一邊受苦一邊互相做對方的事,幫大人買東西拿早餐,孩子們大多時候是舒服的,爸爸們送快遞比較累。基本上靠花市賣慘煽情拍照賺錢,賣魚也是定價隨意,被宰了之後宰別人,價格更高,還說特價更貴。
  • 「爸爸出軌了,但我更恨媽媽!」
    為了孩子,寧願接受丈夫的婚外情;為了孩子,就算被打也忍了;為了孩子,就算活在地獄裡也無所謂……看似偉大無私的付出,媽媽們卻從未問過孩子:這樣的家庭是你想要的嗎?爸爸出軌了,但我更恨媽媽朋友的爸爸在她讀初中的時候出軌了。
  • 在我家,爸爸帶孩子是這個畫風~
    問這些媽媽們為什麼不讓爸爸看,理由也看似很充分→爸爸得賺錢沒時間,而且爸爸看孩子不靠譜,可別讓他們坑咱孩子了。。。我餃著,爸爸這個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一方面來自他們自身的懶,另一方面來自娃媽們的慣。
  • 爸爸請孩子吃了三碗面,教會孩子三個終生受用的道理,網友:高明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同心協力完成,然而現實生活的寫照是,母親在教育孩子上投入了較大的精力,父親更多時候是袖手旁觀。 父親參與教育,孩子看待事物的視野和格局都會有「裡程碑」式的提升,對孩子的未來也會有深遠的影響。爸爸請孩子吃了三碗面,教會孩子三個道理一位爸爸準備了兩碗面,一碗麵上有荷包蛋,另一碗麵上沒有荷包蛋。
  • 超人總動員:它醞釀14年後榮耀回歸,超人爸爸教會了孩子如何成長
    他們不但得不到該有的尊重,還要隱姓埋名、默默無聞,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在這時候再也不起作用,超級英雄們又得回歸一個平凡的生活。整部電影從超級英雄的隱沒開始講起,跟隨時代的腳步,《超人總動員2》讓女性獨立出任務,讓丈夫變身全職家庭主男,面對一堆家庭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