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抬起頭一看,對面走來了一個全穿著綠色衣服的客人。客人問:「你是誰呀?"學生回答:「我是孔子的學生,"客人說那太好了,你能不能回答我一個問題。孔子的弟子非常高興說可以啊!客人就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的學生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春、夏、秋、冬四季了,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休的吵了起來。最後他們打賭,如果誰輸了就向對方磕個頭。於是他們一起來到孔子面前,讓孔子為他們做判斷,孔子看了一眼客人,回覆說;「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學生聽後,感覺非常的驚訝,但是還是聽從老師的話乖乖的給客人嗑了個頭。客人高高興興地離開啦。
客人走後學生趕緊來到孔子面前請教夫子,一年怎麼只有三季呢?明明是春夏秋冬四季呀?孔子回答說:「你沒有看到那個人,渾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一隻螞蚱,螞蚱是春天生秋天死,他的一生當中從來都沒有經歷過冬天。你跟他講一年有四季,有春夏秋冬。你認為他會信服嗎?
這個小故事裡,其實裡邊蘊含著深深的做人、處事哲理。因為每個人的視覺不同;領悟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同。人和人與人之間如果想要和平相處,那就要求同去異,同時也要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考慮。如果人和人之間多一份理解,那麼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會更加簡單、融洽了。
難就難在,人都喜歡站在自己的視覺去看事物,去要求別人。比如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以父母的觀點、角度,很主觀的去對待孩子學習和成長問題,我們往往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盼望強加給孩子身上,可是我們並沒有真正的了解孩子們真正的需要。以至於做出很多錯誤的決定和判斷。
又比如夫妻之間,彼此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去要求對方,去看待對方。因此會造成夫妻之間的矛盾。導致家庭的不和睦。其實人和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方法就是尊重、理解、包容。條條框框的道理,其實誰都懂。道理不能說服人,也不能改變一個人。只有真心的為對方考慮,去包容、接納對方,即使是對方給你帶來一些傷害,也一如既往的接納、包容對方。相信總有一天對方會有所感動,因此也會帶來相對的改變。
在工作當中上司和下司之間,也會因著彼此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產生矛盾,造成不愉快的工作氛圍,如果員工能夠理解老闆或是上司創業的艱辛,能夠主動的盡職盡責的去工作。多為為公司的發展盡上應有的力量,相信老闆也會看在眼中的。同樣的作為一個老闆也要為員工,多謀一些福利,多為員工創造一些發展的機會。能夠真實地考慮到員工的需求。彼此理解,相信與上下屬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相處得那麼難了。
因為每個人的學識不同;經歷不同;素養不同。所以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必然會不同,正如孔子很智慧的去回答螞蚱的問題一樣,現實生活當中類似螞蚱的人真的是很多很多,他們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即使給他講再多的道理,他們也不會明白,正如那隻從來沒有經歷過冬天的螞蚱一樣,是絕對不會相信一年會有四季的一樣,無論怎樣對他們講論,他們都是不會相信的。所以當面對我們周圍類似螞蚱這樣的人的時候,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也要像孔子一樣智慧的去處理與他們的關係。
同時更不能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努力提升認知能力。人生不設限,能限制人的並非是一些來自外界的人和事物,而是人的內心。願我們都努力成為一個豁達、智慧、通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