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以虛擬偶像為特色的選秀節目引起了人們不同的反應,人們抱怨節目中的技術故障和缺乏創意的角色。這部新劇由中國最大的視頻平臺之一愛奇藝提供。在三名全是人類的名人評委面前,30個數字動漫角色互相較量。
虛擬偶像這個概念起源於日本,但在中國卻越來越流行。這些數位化身會說話、唱歌、跳舞,現在還能參加真人秀節目。
愛奇藝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這是愛奇藝在中國推出的首個此類節目,該公司希望它能幫助該平臺與年輕觀眾建立牢固的聯繫。但與真人秀不同的是,真人秀可能會讓參賽者講述令人流淚的艱苦和堅持不懈的故事,但事實證明,讓人們在維諾瓦上為假偶像加油是困難的。
一些觀眾還表示,動畫偶像和評委之間的互動讓人覺得不自然。在一個特別的事件中,一位數字選手在表演結束後,在演示過程中僵住了。評委們只能等待後臺的程式設計師來解決這個問題。
儘管人們對該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它在豆瓣上的總體好評仍保持在7.6分(滿分10分)。
這一事實讓一些影評人感到難以置信,但另一些給予好評的人說,他們覺得這部劇很有趣,很有創意。愛奇藝在一份聲明中回應了網上的批評:「我們願意以創新的心態來嘗試新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將努力讓更多的用戶喜歡我們的新內容。」
在知乎問答平臺上,一個關於該節目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只有16個答案,大多數都是否定的。
而在豆瓣上,該節目只有大約1,500條用戶評論。使用一個虛構的角色而不是一個真實的個性可以有一些顯著的商業利益。
與現實生活中的明星相比,數字頭像被認為更易於管理。普華永道(PwC)全球技術、媒體、娛樂和電信業務主管Wilson Chow表示,他們按程序做任何事情,公司不需要與他們分享收入。但這並不意味著真實的人完全不參與其中。需要人們在幕後唱歌、跳舞和其他表演,通過運動跟蹤使化身能夠匹配這些動作。因此,數字偶像就像其他有演員在幕後的腳本角色一樣。
不過,與真正的流行明星不同,虛擬偶像是由創造這些角色的公司所有的,允許他們在不同類型的內容中使用這些角色。這有助於企業從其智慧財產權中實現利潤最大化。例如,遊戲中的一個角色可以變成一個虛擬偶像,讓人們與之互動,這樣內容創造者就可以讓這些內容重新煥發活力,延長其壽命。
中國最受歡迎的虛擬歌手羅天一和日本虛擬偶像新秀初音未來的一個人被用來宣傳一個購物節。艾瑞諮詢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12月,已經有3.9億人在過去六個月內至少觀看過一次動畫內容或閱讀過漫畫。愛奇藝今年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顯示,這些人中很多可能是虛擬偶像的粉絲。
在像《達人秀》這樣的節目中,贏家會獲得可觀的現金獎勵,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改變生活的體驗。愛奇藝在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表示,排名前三的偶像將獲得更多資源進行進一步開發和營銷。一些觀眾抱怨說,這些角色缺乏引人注目的背景故事,很難與他們產生共鳴。而選秀節目中的虛擬角色,被剝奪了故事情節,失去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