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偶像選秀《跨次元新星》如何口碑翻盤?專訪後期方幻維數

2021-01-09 澎湃新聞

作者|王 瑩

編輯|友 子

熱度持續走高的《跨次元新星》,最近引起了BBC等多家國際媒體的關注。

在11月25日的報導中,BBC介紹了這檔全球首檔虛擬人物選秀綜藝,對於其在二次元和虛擬人物題材內容上的探索,以及虛擬人物通過節目給年輕人帶來的陪伴表示了肯定。

10月份上線至今,《跨次元新星》的熱度持續走高。第一期上線後,這檔節目的愛奇藝內容熱度值超過了6300,並一度登上了愛奇藝綜藝飆升榜首位。12月1日,節目仍然位居愛奇藝綜藝熱播榜第4名。

從一開始亮相的虛擬人物被吐槽,到如今口碑翻盤吸引大批年輕觀眾追看,《跨次元新星》的後期製作團隊——幻維數碼功不可沒。

「說實話,剛開始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們是有擔憂的。」幻維數碼的後期監製吳雯對數娛夢工廠表示。作為一檔虛擬人物選秀,《跨次元新星》的模式在全球來看都是沒有先例的,因此在前期找到節目自身的定位和風格至關重要。在反覆推演和無數版本的調整後節目迎來了首期播出,從收看數據上看並不理想,這給整個製作團隊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通過跟蹤觀眾反饋,發現收看過節目的觀眾對於節目的呈現還是肯定為主的,這提升了整個團隊的信心。

通過對前三期節目的實時觀眾反饋分析,發現觀眾還是大部分來源於二次元圈層的受眾,節目並沒有很好的破圈。在與前期導演團隊和平臺持續溝通的基礎上,幻維探索出一條新路——將動漫風格結合到《跨次元新星》的後期製作中,與節目自帶的二次元屬性結合,面對前期試錯出現的技術槽點也毫不避諱大方展現。這樣輕鬆幽默、不失坦誠的風格收穫了年輕觀眾的認可,同時加大力度在虛擬人物的塑造上。第六期公演後節目迎來了收看數據的快速增長,虛擬人物也開始突破二次元的受眾圈被廣泛接受。總製片人也被擴列師和虛擬選手間的真情流露所打動。整個製作團隊都對節目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是一條沒人走過的路,一路上整個製作團隊和節目組始終保持積極的探索熱情,最終使節目成功打破次元壁壘,觀眾正式跨越次元圈層。

前所未有的虛擬人物選秀

如何探索節目風格?

11月21日,《跨次元新星》第六期終於迎來了第一場公演舞臺。

三場演出順利完成後,後臺的導演組、工程師們以及場內外的觀眾都鬆了一口氣:沒有任何卡住、宕機、穿模等演出意外,虛擬人物獨特的舞臺魅力都在首場公演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在這場公演之前,經過前五期的鋪墊,觀眾對選手的個性、技能、常出bug的槽點,以及擴列師和選手的相處模式都已經非常熟悉,公演中展現的所有情緒高潮點,和節目前五期對虛擬人物個人、戰隊、擴列師和選手之間情感上的鋪墊分不開。

前期充分的情感鋪墊加上首次公演舞臺的出彩表現,讓年輕觀眾體驗到了親眼見證虛擬偶像成長的魅力。至此這檔主打虛擬偶像選秀的節目,靠自身內容已經成功破圈,牢牢拴住了更廣圈層的觀眾。

回顧已經播出的內容可以發現,《跨次元新星》的風格可用幾個關鍵詞來歸納:動漫風、快節奏、年輕態、敢於自我吐槽。

《跨次元新星》整體剪輯風格明快,更符合現在年輕人的觀看節奏,對於快節奏的堅持甚至細化到BGM的選取上。

如在開頭幾期青銅鬥士的淘汰賽中,比起以往選秀節目一遇到淘汰就必然響起緊張懸疑的配樂,《跨次元新星》選擇的是輕鬆帶感、更接近年輕觀眾的Hiphop音樂,避免劇情拖沓,觀眾也不易產生疲憊感。

而作為天然二次元向的作品,如何在《跨次元新星》上線初期成功吸引核心觀眾的注意力,至關重要。這一點體現在節目後期效果上,便是貫穿首尾的動漫風。節目過程中也採用了很多誇張的特效處理,並且加入了一些動漫梗,讓節目有更強的二次元屬性。

「這可以說是一種節目模式風格。」幻維數碼方面人士介紹,「通過將節目整體進行動漫風格的處理,我們希望喜歡二次元和不了解二次元的觀眾,都能夠接受這個節目。」

除此之外,節目組的大膽嘗試也體現在敢於自我吐槽的態度上。

《跨次元新星》在早期因為不少「翻車場面」引起了不少吐槽。直到這次演出前,寐魚還一個跟頭翻掉了自己的腦袋,工程師們一邊修復一邊笑到不能自已,觀眾也直呼「笑掉腦袋」。

但節目組並不避諱這些「翻車」場面,反而大方加入到觀眾的隊伍,通過後期大方「自黑」。

在第六期的首場公演結束後,一位工程師在後臺發出長嘆,「這哪是錢的事,這都是頭髮啊。」這句話獲得了大量觀眾共鳴,後期也十分配合地通過畫面選擇和字幕的處理放大了這一笑點。

幾期下來,整個節目的「沙雕搞笑」風格已經深入人心,不僅體現出節目面對觀眾反饋的大方態度,也構成了節目的新看點。

能形成目前的節目風格並非一蹴而就。對於負責後期的幻維數碼來說,這是在與前期團隊持續溝通的基礎上,對於節目形式不斷思考和嘗試後才實現的。

顯而易見,《跨次元新星》並非一個傳統的唱跳偶像選秀。比起關注選秀的規則和導師的評判標準、又或是節目結束後這些二次元選手的去留等問題,觀眾在這檔節目中,更多希望看到的是選手個性和技能的展現,以及導師和選手跨次元互動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作為一檔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一開始並沒有制定晉級淘汰的規則,而是全憑Angelababy楊穎、小鬼王琳凱、虞書欣三位擴列師自己決定。三位擴列師各自的態度和定位,也通過選人環節的表現逐漸明確下來。

這樣處理是基於一個立場:節目並不想給二次元和選擇二次元的評判標準去下定義。節目選擇呈現出一種陪伴和探索的氛圍,通過二次元人物之間、二次元人物和擴列師、節目和觀眾的互動,製作團隊和觀眾一起來探索節目模式應該怎麼走。

針對選手,幻維也通過剪輯和畫面特效的添加,將二次元人物各自的特點進行放大。比如在第3期,後期在小北片段加入了字幕解說,做出了互相喊話的節奏,增強場面的battle感,讓虛擬人物的形象更加鮮明。

此外,騰格爾作為老一輩的藝術家,他和年輕人文化代際上的差異以及他本身慢條斯理的「流程機器」的屬性,也和節目整體年輕態的快節奏形成明顯的反差萌。

《跨次元新星》突破傳統節目模式

新技術助力內容破圈

作為全球首檔AR實時渲染並和真實場景結合、虛擬人物和真人互動的綜藝,《跨次元新星》和普通選秀相比,最大的突破便在於將新技術與現有綜藝融合,幫助內容更好地破圈。

幻維早已在行業深耕多年,負責過《極限挑戰》《奔跑吧兄弟》《歡樂喜劇人》等頭部綜藝的後期製作,參與過《鬥破蒼穹》《最終幻想15》等知名動漫,但最初接到這樣一個全新類型的綜藝時依然免不了擔憂。

這些擔憂主要來自於對節目的未知:節目形式不同於以往,完全沒有任何參考,很難預料最終呈現出來會是什麼樣。

眾所周知,目前在全球範圍內虛擬人物的技術尚且不夠成熟,但如何將節目中使用的科技成果更好地與內容相結合?《跨次元新星》最終通過一系列的探索,為行業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樣本。

在機位、畫面的選取以及整體舞臺視覺效果的處理上,幻維的後期處理都為虛擬偶像的呈現增色不少。

為了增強現實感、營造虛擬人物和真人實時交互的感覺,幻維團隊儘量保留了真人和虛擬人物同框同臺的場景。

後期處理上也打破了真人秀節目鏡框舞臺的常規,使得大量工作人員和虛擬人物同框,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讓觀眾可以全方位了解節目的製作過程。

虛擬人物表演在空間和模式上的不受限也讓舞臺效果更具想像空間。

如海選中秋蒂唱歌時天上掉落的糖果、寐魚表演時的劍氣、Purple跳舞時的未來感特效,這些特效技術處理都增強了虛擬偶像們的獨特魅力,讓觀眾看到了舞臺呈現的更多可能性。

編輯

編輯

但對於《跨次元新星》,前期觀眾擔憂最多也是技術。

如青銅鬥士選拔的階段,很多二次元選手因為建模醜、二維和三維差別過大、或是在表演的時候出現卡住和穿模等技術故障,被觀眾吐槽「尷尬」。

但在節目大方呈現了後臺導演組的自嘲以及「過於真實」的程式設計師工作狀態後,觀眾的態度很快轉化為一種體諒和善意的調侃。

其實從一開始,就有人開玩笑說《跨次元新星》其實是工程師們的選秀。技術上的不成熟將導致節目初期遭受差評,對此節目組很早就預料到了,但如何將困難轉換為優勢?

在看完素材後,負責後期的幻維打出了「自我吐槽」這一式奇招。通過「選手妝發時間「這類梗,節目將自己的「短板」用幽默的方式展現在觀眾眼前,不但化解了節目的尷尬,還用這種坦誠的態度贏得了觀眾的理解和認可,讓不少年輕觀眾變成「自來水」,主動傳播節目各種有趣的梗和片段。

編輯

幻維數碼方面人士介紹,把後臺導演組和工程師們的一些工作片段以及吐槽加入到正片中,除了這些內容本身有趣、具有可觀賞性之外,也是希望通過展現這些技術上的困難,讓觀眾看到虛擬人物能站在舞臺上其實非常不容易。

為了更好契合節目的特質,幻維參與這次《跨次元新星》項目的剪輯師和設計師都是對二次元有廣泛涉獵和深入了解的年輕一代。他們長期駐紮在拍攝現場,除了能和導演組、動畫團隊實時溝通並根據反饋對內容進行及時調整之外,他們對拍攝的過程和遇到的困難也了如指掌。

「後期的呈現和前期的設定,其實是一個互相參考和磨合的過程,在後期呈現上好的或者是有難度的點,他們會結合觀眾的反饋和前期團隊做實時的溝通,然後針對觀眾喜歡的部分建議前期團隊再做一些新的嘗試和補充。」前述人士介紹。

事實上,關於節目整個剪輯和包裝工作,幻維在前期做了很多嘗試,在第一版內容定稿之前曾做過六七版的樣片,「推翻再推翻,總覺得還可以更好。」

「這確實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儘管虛擬人物的技術和節目形式現在還沒有非常成熟,但這個探索的過程非常有成就感,這是一個非常前沿的東西,代表著一種新的開始。」吳雯表示。

虛擬人物和內容的結合無疑將是接下來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領域的開拓總是困難重重,但無論是對虛擬人物行業,《跨次元新星》無疑開創了一條全新的賽道,幻維數碼很榮幸能和愛奇藝以及各前期團隊一起成功拿下一血。對於勇於創新和嘗試的幻維數碼來說這是成績,更是開始。

編輯

相關焦點

  • 專訪愛魚文化吳井能|《跨次元新星》用內容實現口碑翻盤
    當談及《跨次元新星》收官的感受,吳井能這樣說。 作為節目的總導演,從項目研發到正式收官的一年多時間裡,吳井能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嶄新的創作對象、技術的艱難研發,虛擬偶像選拔幾乎是一個未知領域,讓有著豐富真人秀和音樂選秀綜藝經驗的吳井能感受到了壓力,「每次聽到自己心臟『裂開』那一瞬,就是緊急備案誕生的時刻。」
  • 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常駐嘉賓官宣楊穎、小鬼、虞書欣
    官宣了,虛擬偶像選秀綜藝《跨次元新星》常駐嘉賓擴列師:Angelababy、小鬼、虞書欣。導師們帶領虛擬偶像們,通過唱跳競演和破次元真人秀來battle,這個節目聽上去蠻有意思的,你期待嗎?《跨次元新星》突破框架,不被定義!
  • 《跨次元新星》:國內首檔虛擬偶像綜藝,經費燃燒與五毛特效的比拼
    作者丨大海裡的針 在真人綜藝頻頻登上熱搜的時代,國內的虛擬偶像們也開始進軍綜藝市場。 前不久,由愛奇藝推出的虛擬偶像選秀節目《跨次元新星》在愛奇藝平臺獨播上線。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乍一看,在中國這個選秀節目盛行的國家,一場新的歌唱比賽並沒有什麼新奇。但《跨次元新星》似乎有些不同。這一次,所有參賽者都是虛擬的。這檔來自中國流媒體平臺愛奇藝的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有三位明星擔任評委,他們希望找到下一位大明星。雖然這一概念似曾相識,但執行方式卻與我們以前見過的完全不同。
  • 二次元人物也參加選秀?看《跨次元新星》如何實現多元素完美結合
    男團女團+選秀、街舞+選秀、樂隊+選秀、說唱+選秀……選秀綜藝市場近年來呈現出類型繁多並逐漸飽和的狀態,如何在形式和內容上創新已成為擺在製作方和平臺面前的難題。而近期一檔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就吸引了大眾的注意力,憑藉「二次元+選秀」,成功地在競爭激烈的選秀綜藝大軍中突圍,剛播出就拿下豆瓣7.4分的評分,登上豆瓣國內口碑綜藝榜。
  • 中國選秀新節目:「跨次元」虛擬偶像闖市場
    乍一看,在中國這個選秀節目盛行的國家,一場新的歌唱比賽並沒有什麼新奇。但《跨次元新星》似乎有些不同。這一次,所有參賽者都是虛擬的。這檔來自中國流媒體平臺愛奇藝的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有三位明星擔任評委,他們希望找到下一位大明星。
  • 《跨次元新星》,難跨「次元」
    2020年10月27日晚,《跨次元新星》播出第二期下半集,其中一位名為「豹愛飽」的虛擬人物,想要進入Angelababy的隊伍而不得,躺在地上不肯走,最後翻滾出了舞臺。 在東西文娛的採訪中,愛奇藝表示,《跨次元新星》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虛擬偶像拉到真實世界。依託技術、以三次元偶像運營的方式,來推動虛擬偶像真正走出二次元空間。讓虛擬偶像和非二次元核心用戶產生實時交互,像真人一樣在真實的空間表現自我,甚至成長。也就是說,在節目運營層面,除了虛擬偶像看得見摸不著,其他一切都與真人選秀綜藝無異。
  • 《跨次元新星》打造的虛擬形象專屬舞臺成功了嗎?
    《跨次元新星》是第一檔聚焦這個領域的節目——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虞書欣擔任「擴列師」(擴列指擴展好友列表),騰格爾擔任「次元博物館館長」,對進行表演的虛擬偶像們進行選拔,第一輪每位擴列師將選出三名虛擬偶像加入自己的戰隊。
  • 愛奇藝推新綜藝《跨次元新星》:虛擬偶像也要組團出道
    不可思議,真人已經無法滿足選秀節目了!近年來,隨著國內動漫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二次元文化在青年人中愈發普及。根據艾瑞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中國泛二次元用戶規模已經達到了3.9億,跨次元文化逐步興起。
  • 被群嘲的《跨次元新星》,僅僅是「程式設計師101」
    犀牛娛樂原創文|冷罐頭 編輯|樸芳2020年,是中國虛擬偶像選秀的元年。近日上線的《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黑金娛樂、SNH48等多家公司旗下的虛擬偶像,在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虞書欣三位擴列師的引領下,展開競演角逐,開啟了偶像選秀的新紀元。
  • 被群嘲的《跨次元新星》,僅僅是「程式設計師101」
    文|犀牛娛樂 冷罐頭編輯|樸芳2020年,是中國虛擬偶像選秀的元年。近日上線的《跨次元新星》,集結了來自樂華娛樂、黑金娛樂、SNH48等多家公司旗下的虛擬偶像,在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虞書欣三位擴列師的引領下,展開競演角逐,開啟了偶像選秀的新紀元。
  • 有了《跨次元新星》,你的偶像再也不會「塌房」了
    騰格爾坐鎮,邀請了Angelababy(楊穎)、小鬼(王琳凱)和虞書欣擔任「擴列師」(擴充列表好友的人),要在眾多公司的虛擬人物中,選出2020年「地表最強跨次元新星」。 虛擬人物拼才藝,這可能是2020年最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選秀了。 跨次元「新星」,選的究竟是誰?
  • 《跨次元新星》的背後,虛擬人物主流化再進一步
    《跨次元新星》提供綜藝舞臺讓虛擬選手展現不同個性特徵及技能,也向不同圈層的人群科普介紹虛擬人物及背後的二次元文化,加快了虛擬人物進入大眾視野的步伐。同時基於對虛擬人物商業價值的考量,巨頭們紛紛布局卡位,頭部平臺愛奇藝的入局,使虛擬人物的主流化更進一步。「現在是Grabber沒有數據,還有Livelink也連不上。」《跨次元新星》首播,就遇到了大型「舞臺事故」。
  • 虛擬人物開始組團出道了?愛奇藝《跨次元新星》再創綜藝新物種
    從《青春有你2》到《乘風破浪的姐姐》,偶像選秀輪番主導今年文娛行業的風向,甚至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同一播出周期,觀眾至少會看到兩檔真人選秀。在後來者還在擔心如何出圈時,已經有平臺望向了下一個賽道。在真人選秀裡,隨著節目不斷進行選手數量會越來越少,最後留下的成員才能組成團體出道。但在《跨次元新星》中,越往後選手會越來越多,而這樣的賽制也讓大家對這檔節目抱有更高的期待。綜藝節目扎堆的當下,新領域的開發並不容易。有劇情和完整世界觀的才藝競演類節目,選手還是虛擬人物,《跨次元新星》的出現無疑是平臺布局綜藝新賽道的重要嘗試。
  • 打造跨次元偶像
    乍一看,在中國這個選秀節目盛行的國家,一場新的歌唱比賽並沒有什麼新奇。但《跨次元新星》似乎有些不同。
  • 《跨次元新星》是一檔喜劇綜藝,我有實錘
    作為全網首檔虛擬偶像選秀綜藝,愛奇藝《跨次元新星》自官宣起便備受關注。節目組放出首批選手物料時,更因「大型照騙現場」被推上輿論風口。 節目未播先火,新星們的口碑卻碎了一地。《跨次元新星》開播即火,靠得正是返璞歸真,讓我們重新發現:戲劇性,根本無需激烈衝突,也不用強行反轉。和常規選秀綜藝一樣,《跨次元新星》首期主要依據選秀表現,進行等級評定和戰隊選擇。
  • 「紙片人」選秀,「次元」不好跨
    在東西文娛的採訪中,愛奇藝表示,《跨次元新星》的核心理念就是:把虛擬偶像拉到真實世界。依託技術、以三次元偶像運營的方式,來推動虛擬偶像真正走出二次元空間。讓虛擬偶像和非二次元核心用戶產生實時交互,像真人一樣在真實的空間表現自我,甚至成長。也就是說,在節目運營層面,除了虛擬偶像看得見摸不著,其他一切都與真人選秀綜藝無異。
  • 《跨次元新星》虛擬女團主唱強勢踢館Angelababy小鬼虞書欣被打動
    愛奇藝《跨次元新星》自上線後,就以新穎獨到的虛擬人物才藝競演內容不斷圈粉,讓持續關注節目動態的網友熱議不斷。在前三期節目中,三位擴列師楊穎Angelababy、小鬼-王琳凱、THE9-虞書欣,和次元博物館館長騰格爾一起,與亮相節目的次元星互動不斷,最終完成了9份次元合約籤訂,組成三支戰隊。
  • 虛擬人物「擴列」 Z世代,《跨次元新星》如何呈現二次元「美好價值...
    上述「名場面」出自於愛奇藝 「虛擬人物才藝競演」節目《跨次元新星》,截至目前,《跨次元新星》已經播出了兩期,豆瓣評分為7.6分——這個不低的分數意味著節目開局之初即得到了初步的肯定。破界融合、跨次元壁的氣質同樣體現在參與公司方面。輸送30位「虛擬練習生」的20多家公司包括樂華娛樂、絲芭傳媒、華策影業等攪動選秀江湖的娛樂巨頭,同時也出現了專門製作虛擬人物的科技公司如超次元,虛擬實境科技公司ObEn這類通常不會出現在才藝競演節目中的名字。
  • 《跨次元新星》真的能「跨」出二次元麼?
    近幾年,許多小眾文化都通過綜藝節目出圈,比如潮流、電音、機器人等等,隨著今年暑期檔的結束,許多綜藝節目的播出也已經完結或迎來尾聲,但在這綜藝的「淡季」,卻又出現了一檔關於「二次元亞文化」的節目,且不是在A站或B站,而是在頗受爭議的愛奇藝,這檔節目就是《跨次元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