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仰天而嘆,垂淚嘆息!

2021-01-18 花開花落一生緣

現在,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皇上賜遺詔給長子,詔書及符璽在我那裡,還沒送出。現在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一句話,丞相認為該怎麼辦呢?」李斯不是吃乾飯的,經驗十分豐富,知道皇帝的遺詔扣留在趙高手中,李斯也聽出了趙高話裡有話,裝作十分吃驚,義正詞嚴地說:「怎麼可以說這種話呢?這不是身為人臣該說的話啊!皇上的遺詔不是早就發出了嗎?」趙高不急不忙地說:「先生,你自己估量一下,你比蒙恬更有才能嗎?你比蒙恬對國家的功勞更高嗎?你比蒙恬更能深謀遠慮嗎?你比蒙恬更受天下人歡迎嗎?你比蒙恬更能贏得長子扶蘇的信任嗎?」

李斯很瞧不起趙高處處與別人相比,唯恐自己落後,李斯說:「這五樣我都比不上大將軍蒙恬,可是,你為何對我如此苛求責備呢?」趙高並不生氣,很有耐心地解釋說:「我趙高只是內官的一名廝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20餘年了,從來沒有看到被秦王所罷免的丞相或功臣是曾經連封兩代相繼為官的,這些大臣最後都是被誅戮而死的。皇帝近20個兒子,你都是很了解他們的。尤其是長子扶蘇,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他如果繼位,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到那個時候,你還能衣錦還鄉嗎?這是多麼明白的事情啊。我奉秦王的詔令指導胡亥學習,他學習法令諸事好多年了,從沒有出現差錯。胡亥慈仁篤厚,輕財重士,盡禮敬士,秦國的王子公子都不上他,我認為胡亥可以立為太子。先生最好想個辦法,把這件事情定下來!」

李斯立刻否定說:「君主的繼位怎麼可以混亂其序呢。我奉主之聽天之命,堅決執行就是了,還有什麼可以考慮定下來的事情呢?」李斯非常明白,相比於胡亥而言,長子扶蘇即位,既符合第一皇帝遺詔,又能保全自己丞相的地位。假如,胡亥即位,只會感激他的老師趙高。所以,李斯必須全力、積極、巧妙地反對胡亥即位。趙高說:「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李斯說:「我李斯啊,原來不過是上蔡民間的一個普通百姓,皇上提拔我做丞相,還分封侯位,子孫都可以繼承,原本是要把國家存亡安危的重擔託付給我。我豈能辜負皇帝對我的期望呢?」其實,趙高更瞧不起李斯的迂腐,瞧不起李斯的不明事理。趙高說「我聽說聖人處世,會順應時代,凡事靈活變化,見末而知本,觀指而睹歸,不會固執不通。事物的發展本來就是千變萬化,先生怎麼能固執永恆不變的準則呢?現在,天下的命運都掌握在胡亥手中,先生依附外面的扶蘇來制約掌握皇權的胡亥,應該叫做糊塗,先生是臣子,挾制胡亥,不是亂臣賊子嗎?所以,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這是客觀規律啊。先生怎麼就不明白道理呢?」

李斯固執地說:「我聽說晉國廢了一次太子,結果三代政局混亂;齊國也是如此,齊桓公和弟弟爭奪王位,他的弟弟被殺身死;商紂王殺了叔父比幹,不聽勸諫,因此戰亂使都城變成一片廢墟,連國家也滅亡了。這三件事情都是違背天理的典型,弄得宗廟沒人祭祀。我李斯如果和他們一樣,還用得著你和我商議此事嗎?」李斯的觀點已經非常明白了,因為同意了就會動搖自己的地位。但是,趙高開始以「禍及子孫」的口吻威脅李斯。相比於死亡,地位的動搖已經成為了唯一的選擇。李斯終於沉默下來,不再言語。就在李斯獨自一人「仰天而嘆,垂淚太息」的時候,趙高已經向胡亥報告了:「臣請奉太子之命以報丞相,丞相(李)斯敢不奉令!」在這個風高月黑的夜晚,趙高和胡亥篡改了皇帝的遺詔,不僅立胡亥為太子,而且令長子扶蘇自盡。

扶蘇接到老爹的「遺詔」後,如晴天霹靂,肝膽俱裂,失聲痛哭。扶蘇不敢違背遺詔,進入內室就要拔劍自殺。儘管「遺詔」之中同樣命令大將蒙恬自殺,但是,蒙恬不是吃乾飯的。蒙恬的直覺告訴自己:其中有詐。蒙恬勸說扶蘇:「皇上一直在外地巡視,沒有立太子。當時,皇帝命令我和30萬將士戍守邊疆,還派遣公子您擔任監軍,是天下的重任啊。今天使者剛送來詔書,您就自殺,怎麼能知道其中是否有詐?我認為,您應該向皇上申訴,說明這裡的實情,說明我們的功績,如果皇帝堅持,再自殺也不遲啊。」看到蒙恬勸說扶蘇,使者幾次要將蒙恬驅趕出去。扶蘇說:「父皇賜兒子死亡,兒子還有什麼好申訴的呢?」扶蘇拔劍自殺了。蒙恬不肯自殺,使者也不能違背「遺詔」而殺死蒙恬,只好將蒙恬囚禁在陽周,按照「遺詔」,兵權移交給副將王離。

這時,胡亥、趙高、李斯一行人護送皇帝的遺體還在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屍體發出惡臭。為了掩人耳目,趙高命令隨行的所有車車攜帶「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大隊人馬回到了鹹陽,胡亥坐在了王宮之中,這時,趙高才開始公天下,皇帝已經駕崩,舉國舉行葬禮,「九月,葬始皇酈山」。胡亥順利登上了皇帝的寶座,稱為秦二世,時年21歲。

相關焦點

  • 李斯為何在關鍵時刻選擇胡亥?史記中的一個小故事可以說明一切
    而李斯呢,原本是楚國一個小吏,學習多年後在秦國取代呂不韋,秦朝統一天下後,他成為中國封建王朝的第一個丞相,然,秦始皇去世後,他的人生也差不多走到了終點,機關算盡最後也算不過趙高,在與宦官趙高的鬥爭中敗北,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受盡五種酷刑摧殘後被腰斬於鹹陽,誅滅三族。
  • 李斯:胸懷大志、力爭上遊,一生汲汲營營於權謀之爭
    李斯與韓非都是荀子的學生,但是他們的性格、命運卻大不相同。 李斯身為平民百姓,家無庇蔭。在戰國時代,這樣的人只有靠本身的努力贏得主人的信任,才有機會展現身手、獲取富貴。因此,這種背景使李斯養成了汲汲營營的性格與作風。
  • 孫立群 | 李斯跌宕人生(全文版)
    李斯到了秦國以後第一站是拜在了呂不韋的門下,在他們家當食客,幕僚,陪呂不韋聊天、解悶,後來他逐漸上去,而且越上越高,這兩個人比較起來,一個是一步登天,呂不韋是直升飛機,昨天還做買賣,今兒成丞相了,突擊提拔,李斯是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到幹部,這兩個人的政治特點不一樣,今天我們許多繞不過去的問題都是李斯,所以李斯了不得。李斯最敬仰的人是誰?
  • 李斯列傳
    後來李斯又走進糧倉,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於是李斯就慨然嘆息道:「一個人有出息還是沒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於是李斯就跟荀子學習帝王治理天下的學問。學業完成之後,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國國勢都已衰弱,沒有為它們建功立業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國去。
  • 李斯的下場
    《史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意思就是說: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守衛;李斯的所有兒子,娶的都是秦皇室的公主;而李斯的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皇室的公子。李由一回到家,李斯給他接風洗塵,結果整個朝廷的百官,都來為李由祝壽。
  • 刀俎和魚肉之相愛相殺,一部電視劇千年嘆息聲
    ~~看「大秦賦」電視劇李斯與韓非之生離死別因為疫情,計劃中的遠方旅行不得不計劃服從於變化。就連喝酒也只能是家中獨自小酢。連著幾天,把電視劇「大秦賦」努力的集中追完。其劇情和歷史的真實與否以及演員陣容演技等不想妄議。自知確實沒有那個水平。但是,在看到李斯奉王命去賜死韓非子的一段戲,突然心中沉重異常。
  • 李斯的覺醒
    荀子點頭認同,他看著李斯,想看到了多年前李斯初來齊國時候的樣子,堅定又執著,從那時到現在,一直都沒變。陽光衝過濃雲,照耀著大地,為李斯的遠行照亮前行的路。荀子看著李斯的馬車,消失在茫茫的人群中。他深信,李斯在這個時代,肯定會取得驚天動地的成就。 肆  西入大秦公元前247年,李斯來到秦國。
  • 李斯這段話,發人深省,振聾發聵:不思進取的話,你窮你活該!
    公元前247年的一天,李斯跟老師荀子說:「老師,學生再三考慮,還是決定離開了!感謝老師數年教誨,李斯銘記於心!」荀子一聲嘆息:「斯啊,你太心急了!」說到李斯的老師荀子,那可是一大人物啊!李斯就是跟著荀子學這玩意兒的,繼成荀子這一套的有兩個人,一個是韓非,一個是李斯。韓非是把理論做到了極致,是法家思想理論的集大成者,李斯是把知識運用到極致,也成就了封建王朝第一相。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個疑問,為什麼韓非不叫韓子而叫韓非子呢?因為有個後人硬生生把韓子這個稱呼給佔了,當然他也很有實力,也很牛逼,咱們回頭再說。
  • 《史記》中的李斯,秦始皇的寵臣,贏了地位,輸了人品
    歷史上的李斯更是個例外。擁有如此成就的李斯,卻在品行上遭受了後人的諸多詬病。主要體現在妒殺韓非子,焚書坑儒,沙丘變節等事件上。《諫逐客書》為什麼能代表李斯的才華:根據《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李斯原本是楚國的小吏,家有嬌妻和兩個聰明伶俐的兒子,小生活衣食無憂。據說他偶然悟得「老鼠哲學」,開始求學於儒家大師荀子,研修帝王之術。
  • 李斯為何被撕
    作者微信儒門弟子,法家創始人李斯銅志已經死去2228年了,李斯這廝熱愛秦朝,一生勤謹,最終被砍兩段死而後已
  • 朱茵蹙眉,祖賢揮手,若彤垂淚,青霞喝酒,舊日女神最驚豔瞬間都在這了……
    若彤垂淚當小龍女眼中含淚神情楚楚任你心如鋼鐵也得化作繞指柔嘉玲拂面看似不經意的拂面而過萬語千言已作欲說還休一聲嘆息感嘆紅顏易老有人說是回眸一笑時有人說是佳人垂淚時有人說是娥眉微蹙時其實當佳人黯然神傷亦有別樣的風韻
  • 王劍散文《李斯的眼淚》
    這個後生叫李斯。李斯的家算不上豪門,但也是個殷實之家。他靠才學謀得一個小吏之職,專門掌管一個糧庫。有一天,李斯上廁所時發現,廁所裡的老鼠,一聽到人的腳步聲,就嚇得趕緊躲藏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到糧倉巡視發現,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的是大屋子,卻毫不怕人,一副肆無忌憚的樣子。這令李斯頗為不解:同樣是老鼠,差別為什麼這麼大呢?
  • 王翦和李斯同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為何王翦善終,而李斯死於非命?
    李斯、王翦,是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兩大功臣,一個出智,一個出力。 但是,李斯的晚景很悲慘,被腰斬,族人被誅殺。而王翦卻安然老去,善終。 而王翦和李斯兩人,一個老成持重,一個很有謀略,是秦始皇最為得力的左膀右臂,有如此的大BOSS罩著,兩人活得都很滋潤。 王翦一家三代為將,李斯的女兒好幾個也都嫁了秦國公子,一時間,兩人都是享盡了榮華富貴,受到了各種尊敬仰慕。
  • 讀秦史,說李斯
    今天我不談秦王或秦皇,而是說說李斯。這,不僅僅是想讓大家了解李斯這個人,而且是想從中受到一些人生職場的啟示。李斯,楚國人,師荀子,客卿秦國,佐嬴政,官至丞相。李斯是法家代表人物,曾經把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思想推至極致。秦史中的那些大事,諸如「焚書坑儒、廢除分封制、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修築馳道、車軌統一」,甚至「秦國不能萬世,只是二世」等等,無一不與他息息相關。
  • 千古一嘆——李斯
    因當時還未立太子,皇帝又是在外死掉的,李斯就秘不發喪。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趙高精於文字、書法和法律,又善騎術和駕車,是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物),而公子扶蘇在蒙恬帳下做監軍,扶蘇與蒙氏兄弟關係好,趙高擔心扶蘇繼位後自己職位不保,就先勸說胡亥篡奪兄長扶蘇的位置,然後勸說李斯殺死扶蘇、擁立胡亥,《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趙高六勸李斯,終於使李斯改變主意,擁立胡亥為秦二世,其後以始皇的名義賜死扶蘇,又殺害了蒙恬。
  • 李斯為什麼鬥不過趙高?
    70歲的李斯被關入大牢後,趙高奉命審訊,向李斯施加了多次酷刑,打的李斯死去活來,但就是拒不招供。最後竟然能讓李斯招供,並且胡亥派人重審都不敢翻供。話說當年李斯與趙高力推胡亥上位成為皇帝,可是胡亥卻只跟趙高親近,讓李斯很是不滿。趙高知道李斯的不滿後,就想除掉李斯,於是找到李斯責備他沒有好好的輔佐皇帝。
  • 李斯真的忠於秦始皇嗎?
    李斯,相信熟悉他的人不少,最近《大秦賦》熱播,李斯的戲份還是蠻重的。李斯作為法家的傑出代表,秦始皇最信任之人,可圈可點的內容很多。他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蠻大的,他建議廢分封,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等等 ,當然焚書坑儒,他也是幕後推手。他的書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被後世之人稱為書法鼻祖。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丞相李斯慘死的結局也是其自己鑄就的,從李斯「與狼共舞」,和趙高狼狽為奸之間時,就為其慘死結局埋下了伏筆。李斯不可否認對秦國、秦朝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在廢分封、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車同軌等方面中,李斯在其中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些措施對秦朝,以及後世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李斯同樣也是一個為自己考慮多一些的人。
  • 韓非子和李斯,到底誰更厲害,韓非子的死和李斯有多大關係
    韓非子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可以說是現在四大鐵中的同過窗了,可是在最後韓非子卻死在了李斯的手上,這讓後人對他們的關係產生了很多的質疑,這兩人到底是什麼關係,是心心相惜還是心懷嫉妒,甚至都想至對方與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