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記者 袁嬋) 「雙11」大促成為家電業扭轉今年業績最後一搏的機會,不少廠家紛紛加入這場大戰。「雙11」前夕,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宣布今年11月11日當天空調產品最高降價達到3900元,空調價格戰就此打響。
據悉,格力穩坐多年空調老大的地位,隨著今年這場疫情的出現了動搖甚至不保,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收入便首次超過了格力。那麼,格力降價能否挽回空調一哥地位呢?
「價格戰」掀起
11月9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11月11日當天,天貓格力官方旗艦店全場空調降價,旗艦產品天麗系列首次參與雙11大促。據悉,一款格力雲錦變頻3匹空調櫃機原價為11299元,11月11日將直接降至7399元,降價幅度達3900元。
「雙11是每年最為關鍵地大促節點,格力宣布降價並不意外。美的、奧克斯等品牌在此期間也都紛紛降價促銷,新一級能效產品都加入到降價潮中。格力作為空調行業領軍企業,必然要做出適度反應。」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表示。
家電資深人士羅斌告訴信息時報記者,雙11是空調行業今年最後的衝刺機會了,肯定讓利幅度比較大,格力大幅降價應該是基於業績的壓力,作為上市公司今年格力業績和股市表現都不是很好,均遠遠落後於美的,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批評。
業績下滑落後於美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降價的背後反映的是格力對於市場的焦慮。格力穩坐多年的空調老大地位,隨著今年這場疫情出現了動搖甚至不保。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收為706.02億元,同比下滑28.21%;利潤總額76.96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53.11%。具體到空調業務收入方面,格力電器為413.33億元,表現幾乎腰斬,而美的暖通空調營收則大幅趕超格力空調營收227億元。
隨著疫情影響轉弱,格力業績第三季度業績有所修復,但仍未走出下滑趨勢。格力電器第三季度營收為563.87億元,同比下滑2.35%;淨利潤為73.37億元,下滑12.32%。而對手美的集團第三季度營收為776.94億元,增長15.71%;單季淨利潤為80.9億,同比大幅提升32%。由此看來,美的集團基本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線上渠道對於家電行業來說如今已佔據重要地位。據第三方渠道統計數據,以前三季空調整體銷售額計,美的、格力、海爾三家線上市佔率分別為35.01%、28.54%及10.53%。單看今年9月數據,美的空調線上市佔率大幅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達到39.8%,位列第2位的格力市佔率為25.65%。線下市場,「金九」月度市場數據中,美的、格力空調單月市佔比分別為37.95%、34.91%%。
反映在市值上,雙方的差距也大幅拉開。截至昨日中午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319億元,格力電器市值3982億元,兩者相差2337億元。
渠道革新價格彈性空間大
據了解,去年「雙11」前夕,格力電器突然宣布「讓利30億元」,打起價格戰。之後在11月26日,格力電器再掀百億大讓利活動。格力去年的降價是其保住市場份額的策略,從最後年報數據來看,格力穩住了在空調市場的「一哥」地位。
那麼此次格力降價能否挽回局面呢?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認為格力電器龍頭地位的取得或者保持,並不是簡單靠價格戰就可以打出來的,是技術、品牌、渠道、價格、模式等綜合實力比拼的結果。鑑於目前格力依然是領軍企業,具有更高的品牌溢價,渠道革新帶來的價格彈性空調更大,真打一場大規模的價格戰,格力還是有優勢的。
中金公司研報稱,根據預售信息,「雙11」當天格力1.5P 新三級能效產品最低價格將降至1999 元/臺,1.5P 新一級能效產品最低價格將降至2599 元/臺,與美的同類產品價差分別縮小至200 元/臺、400 元/臺。本次降價,反映了格力渠道庫存結構好轉,舊能效產品庫存已基本出清,經測算,如果格力美的價差維持在400-500 元,市場份額維持相對穩定,格力市場份額略領先於美的。
奧維雲數據顯示,10月空調行業線上零售額、零售量分別同比增長19.5%、20.2%。格力10月線上零售額、零售量分別同比增長44%、40%,增速明顯高於行業,線上份額同比提升。
數據
●前三季空調整體銷售額計,美的、格力、海爾三家線上市佔率分別為35.01%、28.54%及10.53%。
●單看今年9月數據,美的空調線上市佔率大幅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達到39.8%,位列第2位的格力市佔率為25.65%。線下市場,「金九」月度市場數據中,美的、格力空調單月市佔比分別為37.95%、34.91%%。
●截至昨日中午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319億元,格力電器市值3982億元,兩者相差233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