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價格戰就地打響

2021-01-17 騰訊網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袁嬋) 「雙11」大促成為家電業扭轉今年業績最後一搏的機會,不少廠家紛紛加入這場大戰。「雙11」前夕,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宣布今年11月11日當天空調產品最高降價達到3900元,空調價格戰就此打響。

據悉,格力穩坐多年空調老大的地位,隨著今年這場疫情的出現了動搖甚至不保,今年上半年美的空調收入便首次超過了格力。那麼,格力降價能否挽回空調一哥地位呢?

「價格戰」掀起

11月9日,格力電器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11月11日當天,天貓格力官方旗艦店全場空調降價,旗艦產品天麗系列首次參與雙11大促。據悉,一款格力雲錦變頻3匹空調櫃機原價為11299元,11月11日將直接降至7399元,降價幅度達3900元。

「雙11是每年最為關鍵地大促節點,格力宣布降價並不意外。美的、奧克斯等品牌在此期間也都紛紛降價促銷,新一級能效產品都加入到降價潮中。格力作為空調行業領軍企業,必然要做出適度反應。」產經觀察家丁少將表示。

家電資深人士羅斌告訴信息時報記者,雙11是空調行業今年最後的衝刺機會了,肯定讓利幅度比較大,格力大幅降價應該是基於業績的壓力,作為上市公司今年格力業績和股市表現都不是很好,均遠遠落後於美的,引發了很多投資者的批評。

業績下滑落後於美的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降價的背後反映的是格力對於市場的焦慮。格力穩坐多年的空調老大地位,隨著今年這場疫情出現了動搖甚至不保。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收為706.02億元,同比下滑28.21%;利潤總額76.96億元,較上年同比下滑53.11%。具體到空調業務收入方面,格力電器為413.33億元,表現幾乎腰斬,而美的暖通空調營收則大幅趕超格力空調營收227億元。

隨著疫情影響轉弱,格力業績第三季度業績有所修復,但仍未走出下滑趨勢。格力電器第三季度營收為563.87億元,同比下滑2.35%;淨利潤為73.37億元,下滑12.32%。而對手美的集團第三季度營收為776.94億元,增長15.71%;單季淨利潤為80.9億,同比大幅提升32%。由此看來,美的集團基本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

線上渠道對於家電行業來說如今已佔據重要地位。據第三方渠道統計數據,以前三季空調整體銷售額計,美的、格力、海爾三家線上市佔率分別為35.01%、28.54%及10.53%。單看今年9月數據,美的空調線上市佔率大幅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達到39.8%,位列第2位的格力市佔率為25.65%。線下市場,「金九」月度市場數據中,美的、格力空調單月市佔比分別為37.95%、34.91%%。

反映在市值上,雙方的差距也大幅拉開。截至昨日中午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319億元,格力電器市值3982億元,兩者相差2337億元。

渠道革新價格彈性空間大

據了解,去年「雙11」前夕,格力電器突然宣布「讓利30億元」,打起價格戰。之後在11月26日,格力電器再掀百億大讓利活動。格力去年的降價是其保住市場份額的策略,從最後年報數據來看,格力穩住了在空調市場的「一哥」地位。

那麼此次格力降價能否挽回局面呢?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認為格力電器龍頭地位的取得或者保持,並不是簡單靠價格戰就可以打出來的,是技術、品牌、渠道、價格、模式等綜合實力比拼的結果。鑑於目前格力依然是領軍企業,具有更高的品牌溢價,渠道革新帶來的價格彈性空調更大,真打一場大規模的價格戰,格力還是有優勢的。

中金公司研報稱,根據預售信息,「雙11」當天格力1.5P 新三級能效產品最低價格將降至1999 元/臺,1.5P 新一級能效產品最低價格將降至2599 元/臺,與美的同類產品價差分別縮小至200 元/臺、400 元/臺。本次降價,反映了格力渠道庫存結構好轉,舊能效產品庫存已基本出清,經測算,如果格力美的價差維持在400-500 元,市場份額維持相對穩定,格力市場份額略領先於美的。

奧維雲數據顯示,10月空調行業線上零售額、零售量分別同比增長19.5%、20.2%。格力10月線上零售額、零售量分別同比增長44%、40%,增速明顯高於行業,線上份額同比提升。

數據

●前三季空調整體銷售額計,美的、格力、海爾三家線上市佔率分別為35.01%、28.54%及10.53%。

●單看今年9月數據,美的空調線上市佔率大幅拉開與對手的差距,達到39.8%,位列第2位的格力市佔率為25.65%。線下市場,「金九」月度市場數據中,美的、格力空調單月市佔比分別為37.95%、34.91%%。

●截至昨日中午收盤,美的集團市值為6319億元,格力電器市值3982億元,兩者相差2337億元。

相關焦點

  • 「價格戰」升級「健康戰」 空調要集體漲價了
    2020年12月下旬,中國空調行業三大壓縮機企業美芝、凌達和海立先後發布了漲價通知,從2021年1月1日開始,實施全新的價格體系。而空調整機企業包括格力、奧克斯、美博等也相繼發出了漲價通知。
  • 奔馳打響「價格戰」,A180L跌至14萬,剛買的雅閣不香了
    從奔馳A180L今年的銷量來看,月銷量始終在幾千臺徘徊,很難有突破。 在A級的車頂,還有個超大規格的全景天窗。
  • 原材料漲價,空調動靜小了!海爾空調反而唯一雙線增長
    於空調行業來說,剛剛過去的2020年跌宕起伏。年初受疫情影響,整體市場跌跌不休,雙11過後,空調市場小幅回暖。去年年底,銅、鋁、鋼材等原材料大幅漲價,不少品牌不得已提價,價格戰呼聲隨之消散。  原材料漲價,價格優勢不在,整個空調行業逐漸偃旗息鼓!2021年,空調行業出路在哪?我們從中怡康剛剛公布的一組市場調研數據中看到了希望。
  • 漲價風起 家電價格戰陷入僵局
    不過,即便整個行業進入價格上行通道,家電行業的價格戰也不會戛然而止。  漲價潮來襲  北京商報記者來到北四環的一家蘇寧易購賣場,或許因為寒風凜冽,賣場裡的消費者很少。記者向一名導購詢問冰洗產品和熱水器的價格情況,了解到這些產品近期都要漲價,現在是購買的最佳時機,該導購介紹,產品的品牌、型號不一樣,漲價幅度也不一樣。
  • 胡豔力:定製無醛添加「價格戰」背後,我們看到了瑪格等品牌的「新...
    ,通過價格戰快速拉動市場佔有率,老生常談的空調行業就是典型中的戰鬥機,回顧其近30年的發展歷史,通過三次慘烈的價格戰,使得品牌集中度不斷加強,龍頭企業早早突破千億大關。   相對產品標準化、庫存壓力大的空調行業,行業滲透率不高、品牌集中度很低、非標的定製行業不可能完全copy空調行業的發展軌跡。   行業認知度低、非標價格不透明等屬性決定了定製業不可能這麼徹底爆發價格戰,但行業發展規律可見一斑,類拋物線的軌跡幾乎是每個企業發展的寫照。
  • 能效新國標落地,空調價格戰下半年能止住嗎?
    在家電江湖「流傳」多日的空調新能效標準在7月1日終於落地實施。新能效標準與舊標準有什麼不同?之前的舊能效空調還能賣嗎?能效標準的提高會遏制空調的價格戰嗎?「家電人」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聊聊。
  • 中國空調行業2019熱詞——高端突進
    2019年空調行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價格戰如一部大片牢牢吸引著業內外人士的目光。而在這濃濃的硝煙味背後,2019年各個品牌憑藉自身的技術創新、功能迭代、智慧體驗在高端領域的爭相突進亦是精彩紛呈。總體來看,空調高端產品在2019年呈現出了以技術創新為主導,向功能集成度高、全屋成套發展的趨勢。
  • 兩空調巨頭半年報出爐:疫情影響下毛利率普降 美的空調收入趕上格力
    2010年上半年,美的空調及零部件業務收入是258.55億元,也一度領先格力空調及配件營收(229.72億元),不過當時美的只是暫時領先,從2010年全年來看,格力的空調及配件的收入還是比美的略多。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8月31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的上半年之所以能在空調業務收入上超越格力,他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美的空調在平均單價上比格力有優勢。
  • 起亞K2打響「價格戰」,為清庫存價格跌至4萬,油耗僅為3毛
    現在,起亞K2打響「價格戰」,為清庫存價格跌至4萬。剛開始這款車的價格是7.29萬,現在優惠了3萬,這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大家也都知道,韓系車一向是以外形靚麗聞名的,而起亞K2這款車的顏值自然也不會差。插一句題外話,現在我們國產車的外形也變得時尚大氣,這給合資車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所以韓系車的優勢現在來看,已經不能成為必勝法寶了。
  • 拼多多沒有價格戰
    前些天,張瑞敏在青島全球創投網絡大會上表示:直播帶貨就是價格戰,沒什麼新鮮的東西。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 拼多多崛起至今,其實從來沒有大張旗鼓地使用過價格戰這套電商慣用的手法(百億補貼我們後續會詳解),而是把精力更多投入到產品的優化、物流的建設、供應鏈整合、運營效率提升等更長效的基礎建設上。不打價格戰,但依然「便宜」,拼多多的價格問題就很值得探討了。
  • 如果「疫情」過去,打「價格戰」,酒店如何應對
    如果【疫情】過去,市場流量不是很充分,為了爭奪流量,有些酒店打價格戰咋辦呢?昨天很多酒店朋友提出了這個問題,認為提的很及時,也很必要。相反的話,如果很多企業和個人比較謹慎的看待出差,或者放緩速度的話,市場的流量只能慢慢的提升上來,價格戰就是一個大概率的選項。
  • 雙11空調盤點:價格開始降溫,價值出現升溫
    在行業整體量額齊跌的大背景下,2020年的雙11成了空調廠商扭轉今年業績的最重要戰場。很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屢試不爽的價格開始降溫,關注消費升級的健康高端消費出現了升溫趨勢。據京東家電發布的戰報顯示,11月11日當天,空調品類成交額15秒破億,前30分鐘,中高端空調成交額同比去年增長5倍。
  • 2020年家用空調市場呈現五大特徵
    基於此,我們初步判斷,2021冷年中國家用空調行業將會出現小幅恢復性增長,其中內銷和出口將分別有7%和3%的同比增長。新能效達到國際領先地位 產品標準加速切換今年,中國家用空調新能效標準實施是一件行業大事。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並未延遲新能效標準的推進和實施。新能效標準實施後,我國家用空調的能效要求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十大空調質量排行榜 讓空調選擇一目了然
    炎熱的夏天,每每在空調下面盡享清涼,便不禁感慨「空調讓生活更美好」!於是,購買一臺空調已經成為了眾多小夥伴們的選擇。對於那些「空調盲」的小夥伴們來說,在期待享受清涼的同時,也面臨了巨大艱難的購買選擇。於是作為一枚「老臘肉」--80後,我精心為喜愛空調生活的小夥伴們提供一項重要情報。一份權威的十大空調質量排行榜,絕對可以讓空調購買選擇一目了然啦!
  • 【菜伯報導】臺灣空調賣場風情話
    這也是為何,臺灣民眾夏季對於空調的省電與空調售價如此敏感的原因。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騎了摩託車,去了臺灣兩家知名連鎖賣場,「特力屋」與「大潤發」,了解臺灣地區市售空調產品的現況。總體來看,銷售主打「價格戰」與「省電」依然是主流。高端機型內建智能化功能普遍,但圍繞在省電與淨化空氣兩大主軸,物聯網空調不受歡迎,想買還無法直接買到。
  • 奔馳升級「價格戰」,A180L跌至14萬,是向現實低頭了嗎?
    奔馳升級「價格戰」,A180L跌至14萬,是向現實低頭了嗎?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車市已經逐漸趨於飽和狀態,這種情況下市場競爭力也越來越大。各車企為了搶佔市場份額,紛紛將「價格戰」升級,原本小部分車企間的「價格戰」,一下子升級成大規模的「商業戰爭」,就連德系BBA作為國內暢銷的一線豪車品牌也不例外。其中奧迪品牌最先打響「價格戰」,要知道奧迪隸屬大眾集團,而大眾旗下眾多車型早已經進行了降價銷售,奧迪在大眾的帶領下也一起降價。
  • 海爾空調千人開箱觸及行業底線?海爾空調澄清:不針對任何品牌
    自價格戰開打以來,空調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日益加劇。高壓競爭之下,減配成行業潛規則。只有拆機才能明明白白看清空調的真材實料。不過,由於空調密封結構的限制,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很少有機會能拆開空調,看看內部做工和零部件用料。
  • 超級「黑天鵝」來襲,OPEC談判破裂,沙特掀起原油價格戰,中東...
    市場普遍認為,這是3月6日OPEC+政策會議上俄羅斯拒絕減產之後,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主力國沙烏地阿拉伯主動打響原油價格戰。而在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全球需求下滑背景下,主要產油國之間的「戰爭」範圍可能進一步擴大,未來或出現沙特、俄羅斯、美國三大主力產油國之間慘烈的「三國殺」。
  • 中怡康雙11研究快報:低價與高質並行,空調市場加速割裂
    回顧今年的雙11,空調行業都有哪些看點? 11月24日,中怡康《2020年雙11期間家用空調市場研究快報》出爐,就2020年「雙11假期」(10月26日~11月15日)的空調市場表現,給出了系統性總結。 報告顯示,剛剛過去的雙11,空調市場被低價和高品質割裂。
  • 2020年空調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預測:智能化為未來行業發展...
    然而對於空調行業來說,不可否認的是2019年的空調市場是近年來少見的劇烈動蕩的一年,行業少見的價格戰突然橫行,對行業造成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因此,很多人認為2019年的最大看點是價格戰的誰輸誰贏。其實不然,實際上對行業未來走勢構成巨大影響的應該是模式上的創新才對,畢竟模式的創新會影響到產業格局的改變,價格戰只是短期的一個市場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