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紫新劇爆哭控訴原生家庭:把自己的小孩當個人看,到底有多難?

2020-11-26 壹心理

凌扶搖|作者
樸素的樹|編輯

《聽見她說》|圖源


最近,趙薇監製的獨白劇《聽見她說》,火了。


第二期講述的,是原生家庭的故事。


楊紫飾演的小雨,有一個充滿控制欲的媽媽。


26年來,都在逼著小雨走上「正確」的人生軌跡。


電話轟炸,逼走男友,找朋友「監視」她,無處不在,無事不管,無地可逃。



這種控制欲,窒息又真實,似乎我們大多數人,都和小雨多多少少有過類似的體驗。


媽媽偷看日記,偷翻抽屜,發現秘密之後大發雷霆,讓你難堪;


決定你的專業,學校,工作,強求你當教師醫生或公務員;

在婚嫁大事上,更是恨不得親自替你戀愛和要彩禮......


可如果從父母的角度看,又會覺得這些指責是無稽之談。


「我們都是為你好呀,你一個小孩子懂得什麼?」



這種出於保護的愛,最終造成了兩代人之間難以釋懷的恨。


長大後的孩子,對父母有了無邊無際的仇恨,而父母卻渾然不覺,還在等待孩子的感恩。


那些以愛為名的控制欲,讓家庭失去了安全感。


父母的控制欲,到底有多可怕?


「我從小到大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離開你。」


楊紫飾演的小雨,26歲了。


之所以選擇在26歲這天說出這些話,是因為媽媽當年也是26歲生下的她。


她用了整個青春去逃離媽媽的控制,可惜,失敗了。


小雨媽媽,從懷她的那天起,就帶著恨。


因為爸爸出軌了。


媽媽抱著小雨去爸爸公司大鬧,要他身敗名裂,被人唾棄。


把爸爸名聲搞臭之後,媽媽還煮了八寶粥,在裡面放了藥,硬給小雨灌下去,想抱著一起死。



還好鄰居發現得早,及時把她們救了過來。


從此之後,媽媽就和爸爸斷絕了聯繫,一心一意「照顧」小雨。


為了確保小雨按她想的那樣成長,甚至做了很多傷害她的事情。



讀書的時候,媽媽「買通」她最好的閨蜜,讓閨蜜報告她的一舉一動;


每天偷看她的日記,想知道她有什麼秘密,她只好每天都只寫寫天氣;


哪怕離家讀大學,工作,媽媽都要一小時打一個電話來問她在做什麼。


這誰受得了啊。



面對這種監視一般的母愛,小雨變得越來越患得患失。


媽媽說男人沒好東西,她就打算一輩子不戀愛,媽媽不讓她交朋友,她就真的沒有任何一個好朋友。


其實,小雨是戀愛過的。


只是,應了媽媽的預言,一下子又被甩了。


直到很多年後重新相遇,小雨質問他時,他才說出真相:


「是你媽媽找我,說我配不上她女兒!」



媽媽一直強調,媽媽一生只有你,這世上也只有我一個人才會愛你。


為此,不惜挑撥離間她和男朋友的感情,只為了小雨不要和她一樣嘗愛情的苦。


可沒想到正是她竭盡全力的「保護」,害小雨害得最慘。



控制欲的背後,是安全感的極度缺乏


小雨和媽媽的關係,是千萬中國家庭的縮影。


知乎上曾經有個很火的問題:為什麼中國很多孩子都不會考慮家長的感受?


當我們還在辛苦擺脫父母帶來的創傷時,父母想的卻是,為什麼我們不懂感謝?


去年的熱播劇《小歡喜》裡,揭曉了這個答案。


宋倩也是個單親媽媽,一個人帶著英子過日子。


她對英子的控制欲很強,裝監控,餵保健品,硬改大學志願。


那是因為,她很需要英子的成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帝都有4套學區房的她,本來是個很成功的人。


她給自己的目標,就是有個聽話的老公,一個成績優秀的女兒,讓身邊的人和事,都按照軌跡發展。


一旦有一環失控了,她就會極度焦慮。


老公出軌,給她帶來了嚴重的失控感,沒了老公,就只能從英子身上下手。


她不止一次地和英子說,媽媽最最最最愛的就是你呀,沒了你,媽媽可怎麼活呀。



可英子就是不聽話。


她想英子考清華,可英子卻一心想去南大學航天。


她極力阻止英子和爸爸會面,結果發現英子卻偷偷跑到爸爸家,還把她的燕窩送給了小三。


英子越是反叛,宋倩就越是沒安全感,她當場情緒爆發,甩了英子一巴掌。


英子委屈大哭:為什麼你永遠都在逼我做不喜歡的事情?



可宋倩也特別委屈。


我把你當成了另一個自己,不工作不賺錢,起早貪黑為你做飯,督促你進步,你卻背著我和小三做了好朋友。


父母也有父母的難處,他們竭盡所能想對我們好,甚至為了我們,讓渡了一部分自己人生本該有的享受。


如果不是他們的嚴厲管教,也許我們不一定有今天的成就。


但是這種全心全意的愛,卻帶著潛規則一樣的附加條件:


只要我對你好,無論你想不想要,你都得感謝我。


這無異於送給一個想吃蘋果的人一大車梨子,像雕塑家精心刻畫雕像,也像養寵物時的溺愛——就是沒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人來看。



微博上,有人分享過自己最近的經歷。


爸爸吐槽他在大城市工作收入太低,房租太高,不知道他天天辛苦是為了啥。


所以建議他早點回老家發展,工作壓力不大,平時找老同學老朋友玩兒也方便,更重要是住自家不用交房租。


可是他卻很無語。


為什麼寧願在大城市累死累活也不回家?


就是因為想要逃離這種自我感動式的付出,和無時無刻的批評與否定。



外部索求不得的安全感,由自己來給


楊紫飾演的小雨,長大後才明白媽媽的難處。


可是在擰巴的原生家庭中成長的她,看似被愛,卻最缺愛。


因為,媽媽從來沒有真正理解她,尊重她,她的聲音是無足輕重的,更無從確認自己生活的價值。



在缺乏真正情感連接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也會很沒安全感。


無論父母的控制欲強還是弱,他們的內心從來沒被真正看見過,承認過。


在戀愛上,最常見的,就是不安全的依戀模式。


時刻擔心伴侶會離開自己,又或者不敢相信自己真正被愛,不知道愛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人際關係上,影響則更大。


不敢說出自己的訴求,哪怕被導師過分要求,被領導安排不合理的需求,也不敢說「不」。


特別懂事,無論遇到什麼都打碎了牙齒往嘴裡咽。



阿德勒所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人的行為模式深受早期經歷的影響,但其實,這話還有後半截。


「一個人的經歷,不能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


而我們仍把自己困在了當初的黑暗裡,像個孩子一樣哭訴,索取,唯獨忘了自己是個成年人。


出生成長的家庭,是一個人人生的底色,但這只是個開始,它不會跟隨你一生。


有些人,選擇用愛來治癒自己。


《婚前21天》裡,傅首爾談到往事。


小時候家裡很窮,父母離婚後,她被寄養在外婆家,經常被打罵。


這種經歷,讓她從小就對婚姻沒了期望。



直到遇見了老劉,那個她嘴裡的「鹹魚不上進」的老公。


但老劉並不介意傅首爾比她強,她去工作的時候,老劉留在家裡照顧孩子,承包所有瑣事;


每次情緒不好的時候,老劉都會默默陪著她,結婚12年仍然對她溫柔備至,打破了她曾經的恐懼。



在差勁的環境裡長大的人,很容易沒有安全感,也無法確認自己足夠重要。


而如果伴侶能夠做到這一點,做到包容,理解,支持,就能很大程度上滿足她的內心渴望——我是安全的,重要的。


也有些人,選擇用錢來治癒。


不是每個人都有幸遇到老劉一樣的好男人,也可能,確實不敢相信愛情和婚姻。


這種情況,投身事業,努力賺錢,也是個好方法。


《安家》裡的房似錦,狠辣,幹練,為了完成業績,誰都敢得罪。


她小時候,一點都不受爸媽待見,因為家裡女兒太多了,他們根本不想要。


哪怕讀書成績挺好,家裡也不想讓她好好上學,而是早點去打工。


她並沒有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一丁點的情感支持,但是卻沒有放棄過自己。



哪怕住兇宅,吃最便宜的飯菜,也要卯足一股勁工作,拼死出人頭地。


有了錢之後,就算面對吸血鬼家庭,她也有了多一份底氣。



30歲之後,不要再看原生家庭


一個人的終極安全感,來源於對自己人生的掌控。


只有當自己有錢,有能力的時候,才能有底氣和原生家庭分離。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認為,和原生家庭完成分離並不容易。


首先,你需要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如果你還需要爸媽首付買房,需要住在家裡,那是沒辦法的。


這種情況,需要自己自洽,明白到自己尚需要父母幫助,就算他們抱怨你,也得好好忍著。


哪有又從爸媽那兒拿錢又反過來罵爸媽的道理。



其次,經濟獨立後,你還需要非常大的心理能力。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個勇氣找父母對質,因為他們會否認,會憤怒,會找很多理由來壓你。


面對這種攻擊,很多人都會啞口無言,無法辯解。


就像小雨,直到26歲生日的那天,才有勇氣把心窩裡的話掏出來。



最後,你還需要療愈自我,放棄情感上的依賴和幻想。


就是有一些父母無法處理自己的情感,更無力抽出精力去關心孩子。


他們也許不是主觀想傷害你,但你確實受到了傷害。


但需要明白到,他們曾經做不到,現在也不一定會幡然醒悟。


與其希望他們醒悟認錯,不如過好自己的人生。


如果意外和不確定是人生的常態,那我希望我們都有能力與不安全感共存。


接納,安撫,照顧那個傷痕累累的「內在自己」。


世界和我愛著你。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楊紫一番話看哭所有人:「我想殺死26年前的自己」!
    楊紫出演第二集《許願》更是引發了關於#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的上億人次討論,連續幾天高居熱搜榜前列。楊紫飾演的小雨,是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女生。長期受到母親控制的她在26歲生日前夜向母親發起「反抗」,在視頻裡痛訴自己二十多年來的痛與悲,用短短25分鐘的獨白,揭開原生家庭的禁忌和難言.
  • 楊紫哭著一口氣說20分鐘臺詞,眼睛哭得腫了,趙薇誇其很有潛力
    小雨二十多分鐘的自述使我們代入了她26年來的人生,這一段真實又鮮活的紀錄片讓人不禁感嘆,為什麼她的人生有這麼多的遺憾。她講著講著最後哭了,而我們看著看著也哭了,不是因為她哭我們才哭,是因為她所說的那些話,正是自己內心深處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語。像是在小雨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非常地感同身受。
  • 《聽見她說》催淚暴擊:容貌焦慮、家暴、原生家庭....女人這一生,到底有多難?
    節目聚焦當代女性的「容貌焦慮、原生家庭、全職主婦、重男輕女、大齡單身、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這八大現實困境,深度解讀女性真實的聲音,引發大眾去關注並思考女性的生存痛點問題。PS:篇幅原因,所以格主一期就寫2個主題,如果姐妹們想看下去,就點個在看或者留言告訴格主,格主出個合集~
  • 楊紫演單親少女全程哭戲:小雨的眼淚,揭開了多少原生家庭的傷疤
    在趙薇最新一期《聽見她說》之《許願》裡面,楊紫飾演的是一個26歲的單親少女-小雨。生日,本來是個快樂的日子。但對於小雨來說,生日,是個讓她感到難過的日子。她是媽媽的全部世界。但是,母親的愛,對她來說卻是窒息的。她沒有朋友,不快樂,也不敢哭。
  • 北大李雪琴自爆「原生家庭」,輸在起跑線家庭的孩子有多難?
    她最終可以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靠的就是不斷自我成長。因為,只有從家長這個「源頭」開始意識到原生家庭的重要性,才能讓世界上少一些受到原生家庭傷害的人。有一次,她寫完作業看會電視,沒想到媽媽情緒突然就爆發了,李雪琴一點辦法也沒有,她不知道怎麼做,只好不斷地安撫母親,那一刻她心力交瘁。
  • 與原生家庭和解有多難?
    從房似錦身上,你能看到擺脫原生家庭有多難。為了讓自己從原生家庭的陰影裡走出來,孫儷主動邁出了和解的第一步。,每個人都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將會影響他的一生。如果有,你就走出了和原生家庭和解的第一步。
  • 楊紫齊溪虐心表演看哭觀眾 《聽見她說》魅力何在
    迄今為止,分別由齊溪和楊紫主演,討論女性容貌焦慮的《魔鏡》以及挖掘原生家庭缺陷的《許願》已相繼播出。第二階段裡,yoyo回憶起自己遇到一位溫柔的整容醫生,肯定了她自己本身的美。在這個場景中,她坐在鏡子前,需要一邊卸著臉上的濃妝,一邊哭的梨花帶雨,一邊還要聲情並茂地傾訴著自己的經歷。
  • 楊紫齊溪虐心表演看哭觀眾《聽見她說》魅力何在
    罕有地以演員表演獨角戲的形式呈現,《聽見她說》由趙薇擔任監製,集齊了呂樂,李非,李少紅等一眾著名導演以及齊溪、楊紫、郝蕾、楊冪、奚美娟、白百何、王智、詠梅共8位老中青三代演員,主要聚焦於當代女性面臨的痛點問題。迄今為止,分別由齊溪和楊紫主演,討論女性容貌焦慮的《魔鏡》以及挖掘原生家庭缺陷的《許願》已相繼播出。
  • 楊紫生日爆哭上熱搜:一個不愛自己的媽媽,對家庭和孩子都是災難
    「我不知道您是不是後悔生下了我,但是,我後悔了」……這就是最近熱播劇《聽見她說》的內容,通過楊紫的口,在短短的32分鐘內給大家展現出了,一個被媽媽的愛包裹到密不透風女孩子的樣子,一個把孩子的幸福看作是自己活著唯一動力媽媽的樣子,也給大家展現出了原生家庭的好壞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母愛就是不忍孩子受自己的苦。原生家庭於弱者是深淵於強者是歷練
    可這種性格並不適合在錯綜複雜的娛樂圈生存,被爆情商低的她處理不好個人感情、也處理不好與經紀人的關係,家庭和事業深受影響。她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讓你難以置信的是她的原生家庭複雜到像是香港TVB的劇本。張栢芝的父親張仁勇,是黑社會,嗜毒如命。她的媽媽是英國籍,在嫁給張栢芝爸爸之前有過一段婚姻。在張栢芝9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媽媽一起顛簸流離,從小也沒讀什麼書,靠打雜工養活自己,直到被星探發現。
  • 楊紫拍戲26分鐘1條過,看哭趙薇,卻遭網友質疑:像韓國整容臉
    11月24日,《聽見她說》系列的《許願》篇上線開播,這一部短片聚焦原生家庭給女性帶來的傷痛和陰影,主演楊紫也再次引起熱議。然而許多網友卻都被楊紫的臉吸引了注意力,稱28歲的她在劇中的臉發腫太過,嘟嘟嘴搶鏡又出戲。還有網友留言嘲楊紫的臉又僵又腫,"像極了韓國的整容臉"。但其實這大部分是光線和角度的問題,因為是獨白劇,楊紫全程都在對著面前的手機鏡頭說話,為了貼合影片的主題,光線也偏昏暗。
  • 楊紫爆哭控訴母親:「如果可以選擇,我不想出生」
    這是趙薇發起的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系列第二集的故事,楊紫扮演小雨。  雖然是一個故事,卻極盡真實,看哭很多人。因為這世界還有無數的小雨。所以,想要終止原生家庭的傷害,首先得教育父母。 作家吳曉樂說過: 小孩子不是滿足家長欲望、想像的容器,或者載體。小孩也不是粘土,任由家長肆意妄為地往自己的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小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他們屬於自己,不是家長或任何人的所有物。
  • 楊紫粉絲控訴造型師,衣服顯胖到底是誰的原因?
    楊紫作為如今的演技與實力派代表的擔當,由於個人業務能力突出,收穫了一大批喜歡他的粉絲和觀眾,而粉絲存在的一大部分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喜歡自己的偶像,還會為自己的偶像全身心考慮!因此楊紫的粉絲便開啟了對楊紫造型式的控訴,並公開了一系列有關楊紫不好看的造型!
  • 娛樂圈原生家庭:楊紫哭訴引共鳴,郭麒麟不敢直面郭德綱
    #說起「原生家庭」,這個詞彙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進入了我們的腦海,在小編的意識中,原生家庭這個詞語最早的出現是在電視劇《都挺好》中,已經變得畸形的家庭關係,終究讓我們感覺到了原生家庭那種冷暖,在最近的節目《聽見她說》中,我們又看到了原生家庭給大家帶來的傷害。
  •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新劇接檔《三十而已》,聚焦90後原生家庭
    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新劇接檔《三十而已》,聚焦90後原生家庭都市情感劇,講述3個女人在面對30歲的挫折時,勇敢面對的《三十而已》剛剛收官,就在很多人還沉浸在「林有有」的心機,許幻山的「渣」的時候,新劇已經接檔上映了。
  • 細品浪姐們的放縱與逆襲:誰說姐的人生,要由原生家庭說了算?
    點開動圖平心而論,隔著屏幕我無法確認她到底是真哭還是假哭。畢竟一小滴淚珠沒有加上特寫,不見得能捕捉到。但姐姐的顏是真能打。哭成那麼美還要被嘲,路人緣也是真差。她在歌詞裡說:「流浪的小孩淚為自己流,流浪的小孩笑發自心中,流浪的小孩少年多揮霍,她的心比世界還寬容。」世界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寬容,得以使她走出童年的陰霾,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誰說拿了爛牌,就一定要破罐子破摔呢?
  • 深扒張韶涵:母親曝她吸毒酗酒同性戀,舅舅控訴其棄養,原生家庭太可怕!
    張韶涵身上似乎有很多謎團待人深究,這也是她始終不能與熱門新聞絕緣的原因。近日,張韶涵被原生家庭在媒體面前控訴毀約棄養,似乎要被一頂不孝的大帽子死死扣住。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張韶涵的父母看她再度翻紅,就是想壓榨女兒,要更多的錢,惡毒至此,也算是絕無僅有了。
  • 楊紫崩潰大哭,揭露殘酷真相: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文 / 安之若素最近,楊紫的一場哭戲上了熱搜教育讓她成為一個獨立的、自由的、有思想的人,蛻變成全新的自我,飛往了那座屬於她的山。如果父母傷害了你,無盡的抱怨是沒有用的,只有行動起來才能擺脫原生家庭的控制,選擇自己的人生。阿德勒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我們有權選擇自己活成什麼樣子。
  • 「三娃兩爸」原生家庭暖哭觀眾
    8月10日首播的國產新劇《以家人之名》連上熱搜,在豆瓣上被近30000人評為8.6分。該劇題材新穎:三個經歷原生家庭傷痛的孩子在兩個爸爸的呵護下,組成「非血緣關係」的新家庭。媽媽的「缺席」也引發探討,這種「喪偶式育兒」如何呵護孩子的心理健康?
  • 孫儷新劇成翻版「蘇明玉」,原生家庭為何如此鍾愛熒幕
    受前段時間捐款風波的影響,孫儷的人設有些塌陷,剛好遇上新劇播出,所以網上各種各樣的聲音此起彼伏,孫儷不想被關注都不行。3.再一個就是新劇裡孫儷的演技頻頻被吐槽。因為我們印象裡的孫儷多年可是演技的代名詞啊,怎麼可能有翻車的現象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