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就是不忍孩子受自己的苦。原生家庭於弱者是深淵於強者是歷練

2020-10-21 佛系麻麻

一則張栢芝送兒子上學的視頻暖哭一票寶媽,跟所有的母親一樣,穿著家居服,不施粉黛,一早送兒子上校車,千叮嚀萬囑咐,不舍地擁抱,愛到極致……

01 偶像跌落神壇,我們也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

張栢芝剛出道時,形象清純秀美,被稱為玉女掌門人。第一次在電影《星願》中看到她,靚麗的容貌,光潔的皮膚,俏皮又純情的笑容,作為女孩子也深深地被她吸引。

大紅大紫的她性格外露、率真潑辣,在心理學裡,這是典型的膽汁型性格。可這種性格並不適合在錯綜複雜的娛樂圈生存,被爆情商低的她處理不好個人感情、也處理不好與經紀人的關係,家庭和事業深受影響。

2008年豔照門事件爆出後,轟動整個華語演藝圈,也從此改變了她的命運軌跡。

性格張揚的她回應:「你們一邊看我的照片意淫,一邊罵我蕩婦!好意思嗎?」

對於婚前的行為她敢做敢當,這種心大、毫不遮掩的個性也葬送了自己的婚姻。2012年,張栢芝和謝霆鋒分道揚鑣,獨身撫養兩個兒子。事業也一度停滯,跌至谷底,令人唏噓不已。

離婚後張栢芝難以負擔昂貴的生活費,不間斷復出拍戲,可一度因為耍大牌、無知誇張撒謊遭遇圈內外指責議論。

偶像跌落神壇,我們也從驕傲不羈的青春走向一地雞毛的中年。中年不惑的我們從此不再迷戀偶像,取而代之是滿眼只有孩子和柴米油鹽的人間煙火。人生果然如戲啊!

偶像也是俗人,她與我們一起成為了媽媽,比我們更艱難的是她是一個單親媽媽。這樣一個任性、黑歷史不斷的人,能成為一個好媽媽嗎?能為母則剛、成為孩子的榜樣嗎?

02 原生家庭的痛,讓弱者沉淪,強者自強。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時生》中寫道:「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張栢芝的父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她出身在什麼樣的家庭?讓你難以置信的是她的原生家庭複雜到像是香港TVB的劇本。

張栢芝的父親張仁勇,是黑社會,嗜毒如命。她的媽媽是英國籍,在嫁給張栢芝爸爸之前有過一段婚姻。在張栢芝9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跟媽媽一起顛簸流離,從小也沒讀什麼書,靠打雜工養活自己,直到被星探發現。

張栢芝出名後,就開始養家,給父親、母親、弟弟買房買車。甚至因為老爸的債務糾紛,引發了「江湖姦殺令」,那年她才19歲,被迫開了記者會,說要幫父親還清債務。面對媒體對她家庭的各種深挖責難,香港明星譚詠麟都看不下去,懇請媒體放過張栢芝,說她畢竟還是個孩子,並且童年的生活還是有陰影的。

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原生家庭,可張栢芝從來都是說童年很快樂,父母並沒有影響自己。

或許,在她的心目中,有些痛不想提,有些遺憾無法彌補,那就讓傷害止步吧。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成為她經營新生家庭的經驗與力量。

她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可以沒有家庭,但我一定要有小孩,如果離婚,小孩一定要歸我,於是在跟謝霆鋒的婚前協議中就明確的有了這一條。」

她是一個受傷的小孩,可她也是一個天使,愛孩子,保護孩子,就是愛曾經的自己,是一場對自己的救贖。

有毒的家庭一定會代代相傳嗎?很多不稱職的父母,面對自己教育孩子無能,甩鍋給原生家庭,哭訴自己小時候是多麼地不幸,被父母操控、虐待,讓孩子也墜入不幸的輪迴。

同樣是香港明星的吳綺莉,未婚和成龍生下了小龍女吳卓林。不同於其它孩子的降生帶著父母的愛和期盼,而吳卓林從一出生就帶著恥辱。

得不到父親的承認,情緒失控的吳綺莉嚴格掌控吳卓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打罵她。為了讓吳卓林聽話,六七歲時,就讓她拿著《辭海》在頭上頂兩個小時,或者讓吳卓林在紙上寫「我不想睡覺」一直寫到天亮予以懲罰。

吳綺莉母女

2015年,小龍女在學校向老師投訴被自己的母親打,經過警察調查,懷疑吳綺莉因為管教問題打女兒,涉嫌虐待兒童被捕。

然而,吳綺莉說自己從小是被媽媽打大的,所以她覺得打孩子不是一件錯誤的事情。也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她,從小到大隻見過爸爸一面,父母離婚後,她的母親受了刺激不讓女兒結婚,還經常罵女兒做雞都沒人要。對她的教育比較簡單直接,導致吳綺莉性格反叛、脾氣差。

所以,吳卓林就是吳綺莉悲劇的延續。我的媽媽怎麼對我,我就複製懲罰我的孩子,我的家庭帶給我怎麼樣的傷痛,我就摧殘傷害我的孩子。以前我是被折磨的小孩,現在我是折磨者。這種教育多麼可怕啊!

03 做媽媽是一輩子的夢想

張栢芝9歲時父母離異,而她面對媒體說自己在8歲時就很想當媽媽,認為小孩是最好、最單純的,只要看到小孩就會很開心,「我從小到大都覺得一定要生孩子,整個(人生)才可以完整。」

她甚至在社交媒體發布這樣的朋友圈,來表達和強調當媽媽一直是自己的夢想。

2018年底,她公布自己將迎來第三個兒子,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至今孩子的生父是誰仍沒有公開是個謎,但我行我素的張栢芝毫不掩飾再為人母的喜悅,帶著三個孩子大大方方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多離異的女人,覺得孩子是自己尋求幸福生活的絆腳石。到底是有多愛孩子?才會單身帶著二個兒子,還堅定地生三胎啊。

或許,你可以懟她不是一個敬業的好演員、不是一個傳統保守的好女人,但她確實是一個好媽媽人設啊!

媒體經常拍到她接送兒子的畫面,一手抱小的,一手牽著大的,瘦弱的肩膀詮釋著什麼是為母則剛。

為了孩子練就了一身好廚藝,每個節日都會和孩子過出儀式感,帶孩子逛街、遊泳、旅遊。

當大兒子第一次面對媒體時,就說不要說我媽媽胖,還拿著一個美味的甜甜圈小聲說:「我想帶回家給我媽媽。」

小小年紀的老二Quintus會對媽媽說:「即使全世界都不愛你,我也永遠是唯一愛你的那個人」。

有個小人兒全心地想著你、愛著你、屬於你,一定能治癒她支離破碎、勞累顛沛的童年傷害吧?

當張栢芝打破了舊有的家庭模式,以溫情、耐心和愛陪伴自己的孩子,這也是在塑造一個新的未來,是給孩子比任何物質還珍貴的禮物。

我們甚至看到張栢芝帶著兒子和自己母親聚餐的溫馨場面。與原生家庭和解,學會原諒自己的父母,是一個成年人最大的成熟,也是對子女無言卻最有力的教育。

把孩子教育好後,這一生便有了美好的寄託。父親、母親、愛人都離她而去。或許,只有孩子才是她可以把控的幸福,做一個好媽媽,也成為了她一生的歸宿。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一個好媽媽,很關鍵的是,願意看到自己的問題,並願意承認和改變,甚至,哪怕改變不了都可以。

媽媽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做一個好媽媽也是世上最難的事業,在做媽媽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療愈自己童年的傷痛,也能滋養孩子。因為,那些結了痂的傷痛,必使人強大!

我是心理諮詢師 ,陪您建立幸福親密關係的家庭教育。關注我,育兒及家庭困惑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特別關注
    因此,明玉自己也不斷地懷疑,自己以後是否也會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偏激、充滿控制欲;也擔心自己的婚姻是否也會走入陰盛陽衰的死胡同;擔心自己是否在骨子裡也是一個自私自利、冷漠刻薄的人。也許,走出原生家庭陰影最好的方法,是冷靜地回望深淵,了解自己性格與命運的來處,正視它,牢記它,然後用獨立的新生來與它和解。
  • 與原生家庭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一起長大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用愛治癒原生家庭帶帶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親情故事。三個孩子在兩位爸爸的陪伴下一路成長,雖然家庭不完整,但愛並沒有缺席,最終原生家庭的傷痛都得以治癒,所以他們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天王巨星一生都無法治癒童年,解開不幸原生家庭的枷鎖有多難?
    5、總結麥可一次次地在複製原生家庭關係的模型,兄弟決裂、兩次婚姻無疾而終都是最好的體現。 在原生家庭中,父親約瑟夫是強者,麥可是弱者。 但他沒有,因為他延續著原生家庭那個弱者的形象。 糟糕的原生家庭的可怕之處就是,它極有可能是一個輪迴的悲劇。因為無論好與壞,下一代人總是在模仿和複製上一代人。
  • 關曉彤的冷漠背後:原生家庭真的決定性格嗎?
    有人說,「在愛裡長大的孩子,像個太陽,向來溫柔」,這句話用在段家寶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原生家庭給了她優渥的物質,也給了她開朗單純的性格。這樣的女兒,才是真正的富養。任誰看,這種性子都很不受待見吧。可她的刀子嘴,她的冷漠,其實都和原生家庭有關。她冷漠,是對父母「不關心」的報復。在她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外面打拼了,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都是奶奶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小孩子愛憎分明。在她們眼裡,誰陪著自己,誰就是最親的人,所以梁爽視奶奶為珍寶。而和父母,就像陌生人,沒什麼情分。
  • 楊紫演繹單親女孩獨白:原生家庭,藏著孩子愛與痛的「輪迴」
    父親的背叛、父母的離異、窒息的母愛,這些童年的傷,原生家庭的痛,就像一道道傷疤刻在小雨的身體和靈魂中。小雨父母之間的背叛、爭吵、離異,讓小雨對婚姻產生了深深的恐懼,曾經一度認為自己沒有愛的能力,她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更不知道如何信任異性,總是害怕母親的悲劇延續到自己身上,孩子心中的陰影,就是原生家庭留給她的傷。
  • 一個母親的復仇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孩子叛逆期必經的成長
    種種的細節和處事能力,會讓你覺得她其實跟我們身邊的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像,一邊特立獨行有自己的想法,但也禮貌待人,善良有愛。也是最後給她勇氣讓她重新面對自己,走出傷害的原動力。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從一個孩子的笑容開始。我們對原生家庭的定義其實是指,我們從小到大在獨立成人之前所在的家庭。以一家三口為例,原生家庭就包括了父母以及「我」三個人。
  • 《都挺好》:跳出原生家庭的苦 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的成長之路,讓很多被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看到了希望和勇氣:「就算一直被剝奪,但我還是可以活得很好。」蘇明玉沒有因為父母兄長的偏見長成一個壞女孩,或者變成一個自卑討好的人。相反,她敢於反抗不公的待遇。當她有能力靠雙手養活自己的時候,她努力抓住機會,而不是陷在原生家庭的不堪裡。
  • 微笑是弱者的偽裝,面癱才是強者的自由
    微笑是弱者的偽裝,面癱才是強者的自由在這個時代之中,我們倡導微笑,倡導和氣,倡導有愛。我們以為笑了就是開心,可是有多少人笑的下面是一張流著淚的臉。而真正的笑的時候,卻只是嘲笑因為愚弄了人,或是看到了其他人被欺辱。
  • 《春潮》:原生家庭的夢魘,如何自我救贖
    這可能是許多深受原生家庭詛咒的悲慘靈魂的真實寫照。倔強,叛逆,分裂,依賴,逃避,卑微,自大,狠毒,冷血.......似乎今天所有年輕人的性格問題或扭曲的人格都能找到背後那個原生家庭的夢魘和因果。無論是郭建波自己還是母親,似乎都在自己殘缺的人生裡尋找慰藉和完整,郭建波因為失去了母愛最後想好好愛女兒,而郭建波的母親在與女兒的相愛相殺中嘗試著關愛婉婷。兩個扭曲的靈魂對彼此用盡了最殘忍的力氣,卻把彼此最希望給對方的溫柔都留給了另外一個人。多麼殘忍,多麼可悲!又多麼真實!
  • 如果沈清秋在無間深淵讓洛冰河自己跳下去,洛冰河會跳麼?
    《穿書自救指南》在無間深淵這一段劇情沈清秋如果不是將洛冰河打入深淵而是讓他自己跳下去,洛冰河會聽師尊的麼?對於洛冰河來說為了變得強大,他可以受盡這世間一切苦難,但這苦難卻不能是沈清秋給的。無間深淵的痛苦和磨難不是讓洛冰河感覺到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沈清秋將他打下去的,他認為沈清秋在知道他是魔族後認定他是異族而不要他了,要趕他走。殊不知在沈清秋的眼裡這只是標準的走劇情而已。那讓我們來假設一下,沈清秋在無間深淵打開時直接給徒弟布置任務一樣的說:」你需要跳下去歷練,拿到心魔劍成為強者。在此期間你會受很多苦,經歷很多磨難,在你成為強者之時回來找為師。
  • 弱者報復,強者原諒,智者忽略(深度好文)
    這樣的人,常常是生活的失敗者。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實習的時候,犯了一個大錯。剛進公司的時候,我表現不錯,領導對我也很放心,經常把一些重要任務交給我。有次,公司要舉行一個合伙人會議,領導要上臺演講,不過他當時很忙,沒時間做PPT,就把文稿發給我讓我做。
  • 尤二姐:原生家庭的苦和痛,摧毀了我的一生
    從劇情的發展推進中可以看到,蘇家三兄妹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的人,完全是因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婚嫁前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女士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 經典反思:面對強者,弱者的生存之道
    狼面對羊,羊是弱者,狼是強者;狼面對猛虎,狼是弱者,猛虎是強者。每個人都不願意成為弱者,因為弱會面臨生存壓力。等到讀過了《道德經》,覺悟的人會明白弱不可憐強不可怕。柔弱勝剛強。人生,認清弱者與強者,看看《周易》中的《履》卦,明白遠行中與強者的相處之道。一、與危險的強者同行,謹慎小心輕裝前進,低調的人會平安無事。危險的強者,如同猛虎一樣。猛虎讓百獸畏懼,當它出行時,威風八面。
  • 原生家庭語境下對巴金《寒夜》婚姻悲劇分析
    「原生家庭」是由美國家庭治療先驅薩提亞提出的,所謂原生家庭,是指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由父母所照顧的家。一個人的個性、人格以及人際互動等方面都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是影響人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環境以及系統。在《寒夜》的人物設置上汪文宣是核心人物,他的性格很鮮明:老好人、母親面前溫順的孩子。
  • 《春潮》:原生家庭傷害你的,你要與自己和解
    自《都挺好》火了之後,原生家庭成了人們熱聊的話題。原生家庭一直處於社會的敏感地帶,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電影事業的不斷創新,關於原生家庭的電影不斷更迭。最近大家都在追《春潮》,我也連夜看完,心裡諸多感慨。
  • 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被家暴的女人為何很難擺脫深淵
    從這部電影,想起之前也曾聽到很多家暴的新聞,被家暴的女人們為什麼總是很難擺脫家暴的命運,甚至最後釀成慘劇,不是被男人打傷打殘,就是奮而防衛最後釀成悲劇。以電影中的阿玲為例子來分析,為何女人被家暴後很難擺脫深淵?1 從小生活在一個缺愛的家庭,她沒有重來的底氣電影中講述阿玲有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生下阿玲最希望的是女兒能幫助家裡擺脫貧窮。
  • 王鷗:痛苦的童年與原生家庭教會我們,受傷之後,必須絕地反擊!
    王鷗並不是唯一一個經歷原生家庭的痛的人,據民政局最新通報,中國離婚率與日俱增,從2003年起,我國的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2019年三季度全國登記離婚人數達到310.4萬對,同比增長7.1%。如果說這些家庭裡面有孩子,也就是說在2019年期間,就有將盡310.4萬個孩子失去家庭的庇護,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甚至被父母同時拋棄,成為「孤兒」。
  • 心怡:原生家庭不是原罪
    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改變來跟父母重新相處?他說今年過年他回去試一試。我問他,如果你結婚了,你希望你的家庭是怎樣的?他說如果有一天他結婚了,有了孩子,他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像他小時候那樣,在暴力的環境下長大,也絕對不會跟太太發生家庭矛盾。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了他一段不舒服的經歷,他意識到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重要。
  • 強者互幫,弱者互撕
    懂得向身邊人傳達善意,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正如有人說的那樣:「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對別人友善,收穫最多的是我們自己。你越是成全別人,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真正智慧的人,懂得笑著成全別人,只有愚蠢的人,才會互相拆臺損人不利己。畢竟,在很大程度上,成全別人也是成全自己,而互相拆臺只能兩敗俱傷。
  • 《以家人之名》譚松韻31歲演高中生,原生家庭的孩子有多無奈?
    譚松韻,宋威龍,張成新3飾演不同的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劇情直擊當下社會的單親家庭。原生家庭A李尖尖(譚松韻飾)和開麵館的父親相依為命,母親在自己出生之時難產而死,從小沒了媽媽的李尖尖性格崛起,好戰好鬥,實打實的女漢子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