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冬日,這是一座越來越有溫度的城。
濱海新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為切入點,全面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理念,把尊重和發揮群眾主體作用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實施「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共同締造」,市域社會治理效能和水平不斷提升,居民群眾參與度大幅提高。如今,鞏固全國文明城區創建成果的熱情空前高漲,濱城人幸福感、自豪感倍增。
創城為民,創城惠民,一起謀、一起建、一起管、一起評,「美麗和諧濱海,你我共同締造」基層治理行動成為在濱城奏響的一曲永不休止的文明樂章。
「旁觀者」變「參與者」
──堅持決策共謀,傾聽群眾心聲
社區是居民的家園,社區生活讓居民成為了「利益共同體」,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是共同締造的靶向,「共同參與」成為濱海新區社區建設的主旋律。
近日,濱海新區泰達街14個社區結合實際情況,調動廣大居民的參與性和創造性,陸續開展《居民自治章程》的宣傳動員與協商擬訂工作,有效促進共同締造和諧社區建設。
華納社區居民代表田學英說:「居民代表在社區黨委的牽線與督促下,共同協商出的《居民自治章程》,充分體現了居民自治的民主性,居民有什麼需求和意願,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共同磋商,以達到最親民最合理的目的。」
「現在各級政府非常重視居民的居住環境、安全、法治等需求,《居民自治章程》是以社區為基本單位制訂的,居民生活在這裡,也最了解這裡的情況,提出的需求是最直接、最真實的,文明社區需要我們共同締造。」時尚廣場社區居民代表、萬通新城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朱文茹告訴記者。
制訂《居民自治章程》,充分調動了居民群眾參與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的積極性,體現了居民的民主意識和共治共管,提升居民當家做主的權益,切實落實共同締造社會治理理念。
今年,新區積極探索共同締造管理運行體制機制,開展「家園建設共謀劃」活動,制定《關於建立健全社區事務共商機制的實施意見》,打造具有新區特色的共同締造社會治理模式。各開發區、各街鎮緊盯群眾調查入戶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重點問題解決率、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群眾支持率「三個100%」目標,讓共同締造的理念深深植入群眾心中。截至目前,全區共完成366項為民實事項目,全區319個社區(村)完成共商機制建設,形成了社區事務共商共治良好態勢。
「要我幹」變「我要幹」
──堅持發展共建,破解治理難題
行百裡者半九十,上下一心百業興。
只有號召全體市民都參與進來,才能把文明變成一種刻在骨子裡的習慣,才能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開展以來,老舊小區綠地認領、爭當文明守門員、社區停車共治、社區樓門亮化、門前三包、垃圾分類共參與、人人爭當志願者、家園建設共點評等一系列基層社區創建活動在新區如火如荼,打造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讓居民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夜幕下,一盞家門前的燈,恰好溫暖的是百姓回家的「最後一米」。為解決這類「關鍵小事」,泰達街工作人員踐行「一線工作法」,以一小區一策略,逐一走訪排查,累計排查破損、缺失照明樓門90個、點位400多處。康翠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周明亮介紹,轄區內的恂園裡小區共有35個樓門,498戶居民,在排查過程中發現,有將近80%的樓道照明設施已經損壞,我們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給了街道。隨後,泰達街迅速反應,以「政府買單」方式,為恂園裡小區樓道安裝光感聲控LED燈。
目前,新區各開發區、各街鎮已累計發現存在照明缺損的樓門9241個,正根據小區的不同類型,積極完善照明設施,同時,在253個社區(村)建立起長效管理機制。
目前,新區黨政機關工作方式由自上而下單一縱向管理向共治轉變,機關幹部從眼光向上到重心下移向基層轉變,真正實現黨委政府和社區群眾的同頻共振。
每天上午7點到9點是居民大量投放垃圾的時間,也是垃圾分類宣傳員最忙碌的時候。在新區漢沽街田華裡社區,通過開展「垃圾分類共參與,分類宣傳常態化」宣傳活動,增進了社區居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同時開展網格試點,宣傳員挨家挨戶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卡,帶動居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開始,營造垃圾分類共參與的良好氛圍。截至日前,新區各街道796個居民小區中,已開展分類收運的居民小區245個,全區共收運處置餐廚垃圾3.92萬噸,每月可回收物統計數據為2.97萬噸。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截至目前,新區全部社區都開展了「人人爭當志願者」活動。塘沽街打造社區「微實事廣場」為民親民志願服務平臺,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活難題。該街道的馨苑社區成立社區「找茬隊」,將社區內存在的問題作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工作切入點,持續推進小區「微更新」。
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永遠在路上」,濱海新區將繼續堅持群眾需求導向,突出全民締造理念,號召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沉到基層,了解民心、傾聽民聲,讓群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黨組織、黨員幹部就在身邊,切實解決百姓的實際困難問題,解民憂、暖民心,大力弘揚濱海精神、創文精神,為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作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 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