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天涯
公眾號ID:xinlitianya
閱讀|學習|電影|情感|美食
期待與你一起成長
文 / 天涯
圖 / 網絡
《清平樂》終於收官了,劇中的徽柔天真可愛,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卻成了當朝命運最悲慘的公主,年紀輕輕就黯然收場。
宋仁宗為了彌補對親生母親的虧欠,彰顯自己的仁孝,恩寵李家,並將自己最寵愛的女兒許配給李瑋,也因此親手毀了女兒的一生。
這哪是真愛啊,簡直就是繼父,做法太「宋仁宗」了。好心辦了壞事,偏偏還無法補救,以至於徽柔和李瑋都在這場婚姻中筋疲力盡,葬送了大好年華。
究其原因,不外是皇權和政治因素。
在宋仁宗眼裡,皇權比女兒的幸福更重要。自己年幼時皇權被壓制多年,活在劉太后的陰影下,他怕了。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讓皇權平穩,朝局平衡,至於女兒的幸福,應該排在後面,哪怕是他再寵愛的徽柔。
話說,大宋的駙馬卻也不是人人都想當的,相反卻是人人都不願當。自太祖開始,大宋便開始了重文輕武的政治之路。太祖為了防武將專權「杯酒釋兵權」,並將自己的女兒們嫁給武將,前提是讓他們辭去官職,推行文官政治。後面的太宗、真宗也效其法,至仁宗時,更推崇與士大夫同治天下。
試想,當官的人都希望娶了公主後可以飛黃騰達,但事與願違,不但不能做官,更是從此與仕途無緣,有名無實,只能白領一份工資。不僅如此,公主是主子,娶入家門,要小心伺候不說,公婆只能以臣子居不能以長輩禮。至於駙馬伺寢、納妾什麼的,都得奉召進行。你說這駙馬誰願意當呢?
因此,仁宗要給徽柔選駙馬,範圍極窄,只能從外戚裡選擇。儘管如此,做為父親的仁宗仍要思前想後。
劉太后這一支外戚,一是年紀沒有相符的;二是仁宗被她壓制多年,朝中多是劉太后一手提拔的臣子,當然不能讓這個關係網繼續坐大。仁宗的養母楊太后這邊,更是不行,楊太后的弟弟行為浪蕩為仁宗所不恥,史書沒有提及他的兒子們,就算有,估計仁宗也不會讓徽柔進這個浪子舅舅的家門。
接下來就剩下曹皇后和自己生母李太后了。《清平樂》中的曹評是曹皇后弟弟曹佾之子,武將世家,有才有貌,無論家世、人品、年紀都算是徽柔良配,可仁宗不喜歡曹皇后,又對她背後的家族勢力有所忌憚,怕她未來如劉太后一般專權,因此也排除了曹家。
最後只剩下自己的母家可選。舅舅李用和出身低微,又娶了小商販之女做正妻,即使後來榮寵加身,依舊為人低調謙遜,仁宗看在眼裡,只覺得更加愧對母家,加倍榮寵。李用和長子李璋年紀大過徽柔,只有妾室所生之子李瑋尚能相配,就這樣,仁宗放棄了才貌雙全的良配曹評,硬是將公主許給了李瑋。
李瑋,史書稱其「樸陋」,有粗俗醜陋之意,雖在書畫上有些才華,人卻蠢笨老實,見識淺薄。這也難怪,一個妾室所生,從小的家庭環境及教育,又是小商販之家,自然不及出自名門世家的曹評,徽柔瞧不起他也是正常的,換哪個女子都不願自己嫁一個這樣的男子。
仁宗做這樣的決定有自己的思慮。他膝下無子,要選宗室子趙宗實為接班人,自然要為他掃清皇權的障礙,哪怕有一點疑慮,都要消弭於無形。思來想去,自己母家的人還是值得信任的。將徽柔嫁於李家,李家定會誓死效忠。徽柔與宗實又曾一起長大,關係也不錯。那麼,未來也定會擁護趙宗實。
這是一步好棋,既削弱了曹家,又提拔了李家,還為未來的皇帝增加了保障,不得不說仁宗確實想得周全,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做為父親他卻不是一個好父親,他賠上女兒一生的代價換得了朝局的平衡。
在那個男尊女卑、夫權統治的傳統禮法社會,哪怕高高在上的一國公主,也沒有辦法從不幸的婚姻牢籠中逃離。禮和法對女性的禁錮,無論是「從一而終」還是「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不僅冠冕堂皇,更是將女性釘在恥辱的十字架上,終世不得翻身。
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做為金字塔最頂端的皇帝,都無法為她出頭,獲得一個自由。
那個大宋曾經最尊貴的公主,哪怕勇敢的抗爭過,也終究走不出那牢籠,只能活成一座孤城。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尋找志同道合的你
一起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