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2021-03-03 我仿佛會飛

石黑一雄拿了諾貝爾獎,特來分享一篇我寫於三年多以前的文章,以及當時所做的一些筆記。

 

     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她緊閉雙眼,胸前懷抱著那個仁慈的舊世界,一個她的內心知道無法挽留的世界,而她正抱著這個世界懇求著:別讓我走。

                                                                                                                                                                     ——《別讓我走》

 

       看完這本書已經好一陣子了,卻一直無法說些什麼,因其主題過於沉重,也因為想要說的太多,於是緘默就成了最後的表達模式。

       這個英裔的日本作家石黑一雄完全不同於傳統日本作家或多或少有的隱晦、反抗,甚至無理的浪漫,反倒是筆觸冷靜得讓人害怕,筆下的人物「怯懦」得讓人想替他們大聲疾呼,吶喊人生的不公,看似多重選擇的生活卻是單一決絕,好似命運將他們推向一個巨大的熔爐,能改造成什麼樣,早就成為了不可控的因素。

       為什麼直到今天才寫,是因為直到今天我才對主人公的情感有了感同身受的領悟。每一個在殘忍的時代中不知道向哪兒走的人,都想向這個世界吶喊,別讓我走。

       我記得書中有一個極為經典的場景,雖然拍成電影時將它拿掉了,但我還是久久無法忘懷。凱西在無盡的濱海大道上走著,她的前面有一個人一手提著箱子,一手拿著氣球,她就在那人身後跟著,那人沒有回頭,她也沒有上前,就這樣一直走著,時間好像都沒有盡頭。每一個人的命運都似那人手中的氣球,被操縱者牢牢掌控著,無法逃脫。

       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兒,我們沒有那無形的手在操控著,然而,我們卻時常被不真實的內心牽引著。這才是真正的無法突破的阻抗,是無法拒絕或者說很難拒絕的因素,在一條路上,我們和凱西那些複製人一樣,別無選擇,甚至更為糟糕的是,沒有人可以聽見心中的那一聲,別讓我走。

       我逐漸逐漸地才了解到,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一個緩慢而必須的過程,且這過程大體相同,將人徹底區分開來的,是心。因此,才有了一瞬間的領悟,才有了持之以恆的動力,才有了本我與超我的掙扎。

       在石黑一雄的筆下,責任是人在這世間沉沉的一道枷鎖。無論是《長日留痕》還是《別讓我走》,記得湯姆在面對死亡之前曾問過凱西,你所有的這些四處奔走和忙忙碌碌,所有這樣的精疲力盡與孤獨,正在將你耗盡,你一定想過,有時候你一定期望他們告訴你可以停下來了,你為什麼不問問他們,問問為什麼還要這麼久。凱西沒有回答,並且一直堅持著,甚至是一種麻木。直到所有親人離去,直到所有關於親人的記憶隨著她的死亡而消散,直到那個時候,或許,才能真正地停下來。

        每一個生命體只要活著就根本不可能停下來,對於外界所抱的期望根本就是一種絕望,凱西寄希望於真正意義上的人,而我們這些真正意義上的人,連希望也無從寄存,這大約也是責任要告訴我們的,永不能停歇的動力,以及不可遏制的失去。

        所以,在一個不理會你的世界裡,你吶喊著別讓我走,根本沒有用,你要自己去靠近她,然後徵服她。

                                                                                                2014.5.17

相關焦點

  • 詹姆斯·伍德 | 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
    詹姆斯·伍德在評價石黑一雄作品《別讓我走》時說:儘管《別讓我走》無疑對克隆做了大力鞭撻,可也並不足以給那些言必稱保衛「生命之文化」的保守或宗教人士帶來太多終極安慰。所有人一開始都會先被選作護理員,任務是照顧一個籤約的捐獻者;有一些人比如魯斯和湯米,將會迅速地被要求捐獻,摘掉的可能是一個腎臟也可能是一個肺。到了第四次捐獻,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死期也到了。顯然,石黑一雄想要把我們接收的這個恐怖信息的效果放大,不過是因為他的真正興趣不是我們發現了什麼,而是他的小說人物發現了什麼,以及這樣的發現會怎樣影響他們。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別讓我走》等作品簡介
    這些作品讓石黑一雄收穫諾獎  這幾天文學青年的朋友圈早已被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刷屏了。對文學沒那麼「資深」熱愛的人們則在心裡默默地問:石黑一雄是誰?就連石黑一雄自己都說,獲得該獎「是個被嚇到的驚喜」。  其實,與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有所不同,石黑一雄算得上是「出名要趁早」的一個典範。
  • 原版聚焦 | 石黑一雄小說的「連續性」
    石黑一雄在2017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後,一直沉寂,時隔四年後,他出版了獲諾獎後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距離他上一部小說《被埋葬的記憶》已經有六年時間了。在這本3月2日全球各版別同步發售的新作中,石黑一雄以科幻的外殼講述了一個人性的故事:克拉拉是一個專為陪伴兒童而設計的太陽能人工智慧機器人(AF),具有極高的觀察、推理與共情能力。
  • 影評丨石黑一雄原著改編電影《別讓我走》
    影片信息《別讓我走》外文名 Never Let Me Go
  • 霧靄中的無物之陣:評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原書作者 | 石黑一雄https
  • 石黑一雄:我曾經是個嬉皮士丨單讀
    作為另兩部廣受好評的作品——《上海孤兒》(2000)和《別讓我走》(2005)——的作者,石黑一雄還寫過電影和電視劇劇本,他也作詞,最近與爵士女歌手史黛西·肯特合作的爵士專輯《早安,幸福》暢銷法國。▲石黑一雄的偶像,加拿大音樂人萊昂納德·科恩石黑一雄:我想我曾是,起碼錶面上是。長發,蓄鬚,吉他,帆布背包。諷刺的是,我們都覺得自己很獨特。我搭車走太平洋沿海公路,穿過洛杉磯、舊金山,以及整個北部加州。
  • 一月書評|石黑一雄《小夜曲》
    石黑一雄於1954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在他五歲時,舉家移居英倫,30歲之前再沒回到日本。後來他英日混合的身份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這種雙重身份一直對他的思維養成和文化薰陶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他的父母一直在家中使用日語溝通也在起初根本沒有移民的打算,他們只是想在英國待一段時間就回日本。
  • 在熟睡中走個神 —— 石黑一雄與音樂
    石黑一雄寫音樂短篇時,世界正悲傷地打著盹兒。
  • 二○一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專輯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1979年在肯特大學獲英語和哲學學士學位,1980年在東英吉利大學獲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學位,並於1982年加入英國國籍。
  • 石黑一雄:失憶是整個世界的自我保護機制
    作為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5歲就移民到了英國,對於日本的印象只能在記憶中建構。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留痕》等,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撰文 | 海帶島石黑一雄是英國文壇的「移民三傑」,第一部長篇《遠山淡影》就大獲成功,數次提名布克獎,最終以《長日留痕》折桂。
  • 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也寫奇幻小說,如今住在一個小村莊裡
    雖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寫作其實並不「移民」,他也是因為反感批評家對其文化身份過度闡釋,才以《長日留痕》告訴英國文壇,我也可以把英國寫得這樣好。  中世紀的英國平原,是詩歌溫床和文學沃土2015年3月,貝塔斯曼旗下的克諾夫出版社(Alfred A.Knopf)發布了石黑一雄久違十年的新作《被掩埋的巨人》。
  • 複製人、器官捐獻,這部根據石黑一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太黑暗了
    獲獎後,估計很快在中國又要掀起一波石黑一雄讀書熱潮了吧。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看書,或者沒有搶到石黑的再版書籍,可以看看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像《告別有情天》、《伯爵夫人》等都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或直接由他創作劇本的作品。
  • 詹姆斯·伍德:「石黑一雄完成了一部堪稱傑作的類型小說.」
    《莫失莫忘》[英] 石黑一雄[譯] 張坤《莫失莫忘》的敘事由一個名叫凱西的女人來講述,平淡得令人痛苦。它是如此開篇:「我叫凱西·H。今年三十歲,已經當了十一年護理員。」這本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石黑一雄對黑爾舍姆這個世界的描寫手法有關,他描繪著這個世界的正常一面,甚至是平庸冗長的樣子,然後往其中插進恐懼的冰凌。黑爾舍姆就像其他任何一所學校,如果這些孩子覺得自己與眾不同,那麼他們也只不過像是那些快樂的自視甚高的私人學校裡的特權學生一樣。這本書的前三分之一記錄了平常學生們的小打小鬧、玩笑、嫉妒。
  • (諾貝爾文學獎新科得主石黑一雄影視名單大全出爐)
    作為一位跨媒介作者,除了當編劇外石黑一雄還曾與爵士歌手斯塔塞·肯特合作過唱片,取得了不錯的反響。石黑一雄(中)和歌手斯塔塞·肯特(左)《告別有情天》(1993)類型: 愛情 / 劇情導演:詹姆斯·伊沃裡主演:安東尼·霍普金斯,艾瑪·湯普森
  • 獲諾獎數年之後,石黑一雄將首次新小說《太陽和克拉拉》
    石黑一雄2017年,瑞典學院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石黑一雄的理由是:「他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在費伯出版社的圖書編輯看來,《太陽和克拉拉》是一本「直指人類心臟的小說」,這本新書令人驚嘆,同時和石黑一雄一貫的寫作風格保持了一致性。石黑一雄的作品在中國多有出版,比如他的代表作《別讓我走》《長日將盡》,最新小說《被埋葬的巨人》也已經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被埋葬的巨人》講述了一對英國夫妻為了尋找自己的孩子踏上旅程,偶遇兩位屠龍騎士後發生的故事。
  • 石黑一雄 :我仍然相信文學是重要的,不做家務是對的
    我,作為一個公眾面前講故事的人,有沒有我還沒意識到的責任?有沒有一種責任去把我們父母這一代的記憶和教訓傳遞下去?▲ 1989年《長日留痕》獲布克獎時石黑一雄與妻子之後,我在東京的觀眾面前演講,前排有一位聽眾問我接下來準備怎麼做。
  • 石黑一雄:生活不單單只是愛一個人
    ——石黑一雄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在從事寫作以前,最大的愛好是音樂,甚至在樂隊做過打擊樂手。年輕時,他是個嬉皮士,留著長發、背著吉他在美國到處旅行,寫了不少歌給唱片公司寄去,都石沉大海。如今他依然彈得一手好吉他,喜歡爵士樂。
  • 爆冷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你總是追求偉大,而不知《長日將盡》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位我私心喜歡很久的寶藏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長日將盡》。①:關於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應該是近年來最讓觀眾意料之外的「爆冷「得獎者。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強烈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深淵。」村上春樹說: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 歌手夢碎,改行作家竟成諾獎得主,人這一生,必讀一次石黑一雄!
    ▲ 石黑一雄與他的妻子羅拉六年後,石黑一雄出版了自己的第四部作品《無可慰藉》(1995),同年他同年獲得了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以及大英帝國勳章在這之後,石黑一雄開始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寫作。在這場反思裡,他迎來了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形容那是「無聲的、私密的啟示火花」。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譯者感言:  當下翻譯現狀一二談  石黑一雄的短篇小說《憂傷情歌手》榮獲大益文學院主辦的文學獎——大益文學雙年獎的最佳域外作品獎,評委會邀請我這個譯者寫點獲獎感言。按照大益文學編輯給我提議的選題,我結合自己的翻譯經歷,寫寫對當下翻譯現狀的思考。  當下翻譯現狀一,譯者的知名度與原著和原作者的知名度息息相關。早在2002年,譯林出版社就引進、出版了石黑一雄的多部作品,然而石黑一雄在中國一直默默無聞;馬愛農老師因為《哈利·波特》系列而名聲大噪。這一現象的結果就是譯者的收入往往與其付出的勞動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