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聚焦 | 石黑一雄小說的「連續性」

2021-03-05 原版圈

石黑一雄在2017年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後,一直沉寂,時隔四年後,他出版了獲諾獎後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克拉拉與太陽》,距離他上一部小說《被埋葬的記憶》已經有六年時間了。

在這本3月2日全球各版別同步發售的新作中,石黑一雄以科幻的外殼講述了一個人性的故事:克拉拉是一個專為陪伴兒童而設計的太陽能人工智慧機器人(AF),具有極高的觀察、推理與共情能力。她坐在商店展示櫥窗裡,注視著街頭路人以及前來瀏覽櫥窗的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她始終期待著很快就會有人挑中她,不過,當這種永久改變境遇的可能性出現時,克拉拉卻被提醒不要過分相信人類的諾言。在這部作品中,石黑一雄通過一位令人難忘的敘述者的視角,觀察千變萬化的現代社會,探索了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究竟什麼是愛?

「Do you believe in 

the human heart?」

《克拉拉與太陽》

Klara and the Sun

出版社:商周出版

這不是石黑一雄的第一本科幻小說。2005年出版的小說《莫失莫忘》(Never Let Me Go),講述了三個複製人少年的友誼,他們只能活到30歲,到那時候身上所有的器官都會被摘除,用於手術移植。這是一部具有反烏託邦色彩的科幻小說,曾入圍2005年布克獎和美國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名單。

《莫失莫忘》

(《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

出版社:商周出版

2015年,石黑一雄出版《被掩埋的巨人》。這一次,他將故事背景置於英國歷史上的後亞瑟時代,也就是亞瑟王死去以後的事。石黑一雄在小說裡安排了兩個結下世仇的部族,不列顛人和撒克遜人。在故事開始時,不列顛人和撒克遜人和平地生活在一起,只是後來一陣瀰漫全國的大霧,讓人們都想不起任何過去的事情。記憶與寬恕、復仇與和平,一個失憶的國家以及其中失憶的人民的故事由此展開。套上科幻的外殼,石黑一雄為世人講述的,依舊他對於人性的深度思考。

《被掩埋的巨人》

《被埋葬的記憶》

The Buried Giant

出版社:商周出版

有讀者指出石黑一雄小說內容的雷同性。石黑一雄絲毫不感到抱歉,他甚至引用電影導演對「連續性」的觀點,並且表示他的前三本書本質都是對之前的重合與複述。他說:「小說家們總是不太喜歡重複自己,但我認為這是完全有道理的:可以不斷地嘗試,直到距離自己想說的越來越近為止。」

他喜歡通過改變地理位置和體裁來展現出新意,他喜歡在不同體裁中跳躍:比如《我輩孤雛》是一本偵探小說,《莫失莫忘》是反烏託邦的科幻小說,而《被掩埋的巨人》是幻想小說。《克拉拉和太陽》則是一種全新的「童話故事」,但依舊是石黑一雄的固有風格。

《我輩孤雛》

When We Were Orphans

出版社:新雨

據石黑一雄說,他的每本書寫作大概都需要花費五年時間,一開始要經過漫長的思考時間,然後再是快速寫出初稿。石黑一雄經常把這一過程比作劍術:「你們靜默地看著彼此,草葉在身下浮動,天空中醞釀著緊張的氣息,你的大腦飛速運轉,之後,就在剎那間它發生了,刀劍在空氣中劃出呼呼的響聲,你們中的一個被擊中,怦然落地。」他在屏幕上揮舞著一把假想的劍,解釋道:「你必須完全正確地思考,然後當你拔出那把劍時,你就做到了。」

石黑一雄的產量並不高,算上《克拉拉與太陽》,他總共出版了8本長篇小說,一共花了39年時間。

Klara and the Sun

《克拉拉與太陽》

When We Were Orphans

《我輩孤雛》

The Remains of the Day

《長日將盡》

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

《浮世畫家》

雖然這的8本小說題材各異,外殼不同,卻有著共同的主題——對人類命運的關注、對人性的挖掘,是石黑一雄所有作品中的共同內核——就這點而言,石黑一雄一直在實踐著「小說的連續性」。

相關焦點

  • 一月書評|石黑一雄《小夜曲》
    石黑一雄於1954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在他五歲時,舉家移居英倫,30歲之前再沒回到日本。後來他英日混合的身份引起了出版商的注意,這種雙重身份一直對他的思維養成和文化薰陶都有著深刻的影響。他的父母一直在家中使用日語溝通也在起初根本沒有移民的打算,他們只是想在英國待一段時間就回日本。
  • 詹姆斯·伍德:「石黑一雄完成了一部堪稱傑作的類型小說.」
    寫給這本優秀小說的眾多書評,大多傾向於強調閱讀該書過程中讀者會獲得過早的情節揭曉;然而石黑一雄一如既往地著迷於雲山霧罩的長線解釋。對這部精緻自洽的小說來說,這些孩子是誰以及他們在現代社會裡的功能如何這個問題,作者從來無意深深掩藏。
  • 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也寫奇幻小說,如今住在一個小村莊裡
    他的上一部小說是帶有奇幻性質的《被掩埋的巨人》,小說中文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雖然與奈保爾、拉什迪並稱為英國文壇「移民三雄」,石黑一雄的寫作其實並不「移民」,他也是因為反感批評家對其文化身份過度闡釋,才以《長日留痕》告訴英國文壇,我也可以把英國寫得這樣好。
  •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別讓我走》等作品簡介
    這些作品讓石黑一雄收穫諾獎  這幾天文學青年的朋友圈早已被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刷屏了。對文學沒那麼「資深」熱愛的人們則在心裡默默地問:石黑一雄是誰?就連石黑一雄自己都說,獲得該獎「是個被嚇到的驚喜」。  其實,與那些大器晚成的作家有所不同,石黑一雄算得上是「出名要趁早」的一個典範。
  • 石黑一雄:我曾經是個嬉皮士丨單讀
    石黑一雄一九五四年生於長崎,五歲時隨家人遷往英格蘭南部小城吉爾福德。他有二十九年未曾重回日本。(他說,他的日文「糟透了」。)二十七歲時發表第一部小說《遠山淡影》(1982),主要以長崎為背景,獲得一致好評。他的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1986)獲得了英國著名的惠特布萊德獎。而他的第三部小說《長日留痕》(1986)奠定了他的國際聲望。
  • 二○一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專輯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隨家人移居英國,1979年在肯特大學獲英語和哲學學士學位,1980年在東英吉利大學獲創意寫作藝術碩士學位,並於1982年加入英國國籍。
  • 石黑一雄:失憶是整個世界的自我保護機制
    作為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5歲就移民到了英國,對於日本的印象只能在記憶中建構。石黑一雄,日裔英國小說家,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主要作品有《群山淡景》、《浮世畫家》和《長日留痕》等,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撰文 | 海帶島石黑一雄是英國文壇的「移民三傑」,第一部長篇《遠山淡影》就大獲成功,數次提名布克獎,最終以《長日留痕》折桂。
  • 複製人、器官捐獻,這部根據石黑一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太黑暗了
    獲獎後,估計很快在中國又要掀起一波石黑一雄讀書熱潮了吧。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看書,或者沒有搶到石黑的再版書籍,可以看看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影視劇。像《告別有情天》、《伯爵夫人》等都是根據他的作品改編或直接由他創作劇本的作品。
  • 獲諾獎數年之後,石黑一雄將首次新小說《太陽和克拉拉》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他的最新小說《太陽和克拉拉》(Klara and the Sun)將於2021年3月2日出版,一個尋找人類主人的人造生命克拉拉(Klara)的故事。這也是石黑一雄自2017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來,首次出版新小說。6月16日下午,費伯出版社(Faber)宣布了這個消息。1954出生於日本的石黑一雄,在五歲時隨父母移民英國。
  • 詹姆斯·伍德 | 石黑一雄的《別讓我走》
    寫給這本優秀小說的眾多書評,大多傾向於強調閱讀該書過程中讀者會獲得過早的情節揭曉;然而石黑一雄一如既往地著迷於雲山霧罩的長線解釋。對這部精緻自洽的小說來說,這些孩子是誰以及他們在現代社會裡的功能如何這個問題,作者從來無意深深掩藏。
  • 石黑一雄研究 || 石黑一雄小說《浮世畫家》中的背叛
    關鍵詞:石黑一雄;《浮世畫家》;背叛;日本性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 1954 -)是當代著名的日裔英國作家,由於他的日本裔背景,再加上他的前兩部作品《群山淡景》(A Pale View of Hills, 1982)和《浮世畫家》(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 1986)寫的是日本人和日本事
  • 石黑一雄:《別讓我走》
    石黑一雄拿了諾貝爾獎,特來分享一篇我寫於三年多以前的文章,以及當時所做的一些筆記。
  • 讀書:《長日將盡》(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作品)
    ★2017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代表作、布克獎獲獎小說★長日將盡,一曲帝國衰落的輓歌,一場擦肩而過的愛情
  • 獲獎作品《傷心情歌手》,作者石黑一雄,譯者張曉意
    誠如諾貝爾評獎委員會給石黑一雄的頒獎詞:「他的小說富有激情的力量,在我們與世界連為一體的幻覺下,他展現了一道深淵。」‍《傷心情歌手》的激情深淵與音樂相關,結構如音樂般精巧,情節如音樂般起伏,令讀者震撼而享受,然掩卷之餘,嘆息不已。
  • 歌手夢碎,改行作家竟成諾獎得主,人這一生,必讀一次石黑一雄!
    ▲ 石黑一雄與他的妻子羅拉六年後,石黑一雄出版了自己的第四部作品《無可慰藉》(1995),同年他同年獲得了契爾特納姆文學藝術獎以及大英帝國勳章在這之後,石黑一雄開始不停地反思自己的寫作。在這場反思裡,他迎來了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轉折點。他形容那是「無聲的、私密的啟示火花」。
  • 石黑一雄 :我仍然相信文學是重要的,不做家務是對的
    ▲ 1989年《長日留痕》獲布克獎時石黑一雄與妻子之後,我在東京的觀眾面前演講,前排有一位聽眾問我接下來準備怎麼做。更具體地說,這位提問者指出,我的書經常關注那些經歷過重大社會和政治動蕩時期的人,然後他們回顧自己的一生,並想方設法向自己更黑暗、更可恥的記憶妥協。她問我未來的書是否會持續相同的領域。我發現自己給出了一個沒有準備好的答案。
  • 石黑一雄:生活不單單只是愛一個人
    ——石黑一雄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在從事寫作以前,最大的愛好是音樂,甚至在樂隊做過打擊樂手。年輕時,他是個嬉皮士,留著長發、背著吉他在美國到處旅行,寫了不少歌給唱片公司寄去,都石沉大海。如今他依然彈得一手好吉他,喜歡爵士樂。
  • 爆冷諾獎得主石黑一雄:你總是追求偉大,而不知《長日將盡》
    ①:關於石黑一雄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應該是近年來最讓觀眾意料之外的「爆冷「得獎者。說爆冷,是因為跟本本熱銷的呼聲極高的村上春樹比,他的書在國內幾乎很少有人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是:「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其強烈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虛幻聯繫下的深淵。」村上春樹說:石黑一雄的小說「有一種特別坦誠和溫柔的品質,既親切又自然。」
  • 在熟睡中走個神 —— 石黑一雄與音樂
    石黑一雄寫音樂短篇時,世界正悲傷地打著盹兒。
  • ——讀諾獎新得主石黑一雄《被掩埋的巨人》
    因此,在這一地區,二戰後那種看似謀求和平與和解的姿態很引人深思。事實上,那並非是真正的和平。只不過是在狄托政權下,仇恨受到壓抑而已。所以隨著南斯拉夫解體,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仇恨和復仇的意志其實一直存在,之前只不過被隱藏了而已。」石黑一雄發現每個國家都有所謂「被掩埋的巨人」,就是那些被遺忘的事實。作為一個不在日本長大的人,他說「日本恐怕是『被鼓勵遺忘(有關二戰的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