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雷]巫祝「立言」論

2021-02-08 民俗學論壇

巫祝「立言」對人神交流、天地交流文學境界的開創有所影響,前有《楚辭》作品,後繼者層出不窮。茲略舉兩例。

漢魏晉盛行仙詩,漢樂府《郊祀歌》的神仙敘寫,多出現獨立的神仙境界,如《練時日》《五神》《華燁燁》等,又如《王子喬》:

王子喬,參駕白鹿雲中遨。參駕白鹿雲中遨,下遊來,王子喬。參駕白鹿上至雲,戲遊遨。上建逋陰廣裡踐近高。結仙宮,過謁三臺,東遊四海五嶽,上過蓬萊紫雲臺。[29]437

但到文人遊仙詩,則強調以自我為主的人神交流,顯示出文人詩的本色。郭璞《遊仙詩》:「靈妃顧我笑,粲然啟玉齒。蹇修時不存,要之將誰使。」「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30]865把遇到仙人與其同遊視為最高待遇、最高境界。突出我,突出人世情懷,鍾嶸《詩品》曰:「但《遊仙》之作,辭多慷慨,乖遠玄宗。而雲『奈何虎豹姿』,又雲『戢翼棲榛梗』。乃是坎壈詠懷,非列仙之趣也。」李善註:「(郭)璞之制,文多自敘。」

再說唐傳奇小說。胡應麟說:「魏、晉好長生,故多靈變之說;齊、梁弘釋典,故多因果之談。」[31]283魯迅先生說:「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32]43志怪小說在佛教傳入的影響下,多敘寫鬼神世界,而待唐傳奇小說興起,其描摹鬼怪神異故事又回歸先秦巫祝「立言」的傳統,是以人為主體的。如初唐由志怪小說向傳奇小說過渡時期的《古鏡記》《補江總白猿傳》《遊仙窟》等,雖然也描摹鬼怪神異,但卻是以人為主體的,甚至注重於名人的奇異故事,仍具鬼怪神異之「怪」,但已表露出向人神之間關係之「奇」的轉化。在遊仙詩與傳奇小說中,鬼神往往並不構成一個獨立的世界,他們是在與人的交往中獲得自身的存在的;而且,在人神交流的世界裡,突出的是人與鬼神的交流,人是佔主體地位的。

巫祝「立言」又為古代文學抒情傳統的發揚光大與誠信品質的強化作出過貢獻。鄧國光認為,可以從「六辭」看到「中國古代文書所獨具的抒情性質」,「祝辭,所表達的是愛憎的訊息」。祝辭表現出來的抒情性質是濃鬱而不加掩飾的,迥然不同於「溫柔敦厚」或含蓄之類,如《文心雕龍·祝盟》稱:「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東方朔有罵鬼之書,於是後之譴咒,務於善罵。」如此風格也只有承襲祝辭才能夠呈現。咒、罵,其情感的表達超乎異常,乃至有過分之處。又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屈原《離騷》的情感抒發: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1]2486

「呼天」是情感抒發的極端,而如此做法則是從巫祝之辭而來。

巫祝「立言」還為文學作品的誠信訂立了規範。文字表達的「誠」與「信」,最初是表現在祝史之辭上,《論語·八佾》載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33]2467,就是說雖然鬼神並沒有實實在在的現身當前,但也要當作鬼神在場來對待,之所以這樣說,就是說有不誠信的情況。於是,人們讚賞「祝史正辭,信也」,批評「祝史矯舉以祭」,所謂「臣不知其可也」[6]1749;讚賞「祝史陳信於鬼神,無愧辭」[6]1996。當「祝史陳信,資乎文辭」的「文辭」之「誠」,擴大到整體的文字表達,從對待鬼神擴大到人世間的文字交往,於是有「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的提出[34]15,認定「修辭立其誠」才是「君子」。進而,祝文的許多特點都可作為普遍性的文章撰作的榜樣,《文心雕龍·祝盟》在談論祝文特點時說到:

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於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班固之祀濛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嶽之祭庾婦,奠祭之恭哀也:舉匯而求,昭然可鑑矣。[11]177

其中說到「實」「誠」「敬」「恭」等,都應該是文章所具有的品質。

巫祝「立言」的某些品質之所以對文學有所影響,是建立在人人都可與鬼神交流的泛巫祝化的觀念上的。如人人可通鬼神的觀念,《尚書·君奭》載周公曰:

我聞在昔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在太甲,時則有若保衡。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格於上帝;巫鹹乂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盤。率惟茲有陳,保乂有殷,故殷禮陟配天,多歷年所。[2]223~224

賢臣都能夠「格於皇天」「格於上帝」,賢臣中或有具有巫祝身份者,如巫鹹、巫賢等。而且,君王本來就是可以不通過巫祝而直接向鬼神祈禱的,如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有「王祝」一類,就是王的親自祝禱[35]137。又如《文心雕龍·祝盟》:

至於商履,聖敬日躋,玄牡告天,以萬方罪己,即郊禋之詞也;素車禱旱,以六事責躬,則雩禜之文也。[11]176

是成湯的祝辭行為,則天子也可以為祝,《周頌》中有許多周王的唱誦。戰國時期不載祭祀其事,其實是下移至民間,《史記·滑稽列傳》載:

(淳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1]3198

這是民間的祭祀,人人可「祝」,人人可與神交流。至漢代猶盛,《鹽鐵論·散不足》:「世俗飾偽行詐,為民巫祝,以取釐謝,堅額健舌,或以成業致富,故憚事之人釋本相學。是以街巷有巫,閭裡有祝。」[36]233人人可為巫祝,祈福等不僅僅只是「祝」的專利,或成為百姓的普遍性行為。因此,祝辭及其品質被整個社會更大多數人所接受,這也是必然的。其意義在於:變巫祝的與神交流為文人的與神交流;變巫祝的溝通鬼神之辭為作品抒情主人公自我言志、抒情;化祝辭的種種品性為人間「立言」的品性;祝辭的種種品性與文人的責任感與自我意識結合起來,共同完成了巫祝「立言」消退後士大夫「立言」佔據社會的主體地位。

相關焦點

  • 立言、立功、立德,黃炎培的「三立」 讓人敬仰
    黃炎培先生一生抱一而式,成就「立言、立功、立德」三不朽,成為我國近現代歷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教育家、革命家和國家領導人,垂範後世。立言立職業教育之言。《孫文學說》是黃炎培第一次在政治上參與的重要立言,吸取了西方機械唯物主義和自然科學知識,宣傳進化論的自然發展觀,同時,提出並系統論證了「知難行易」的認識論學說,把中國唯物主義的知行觀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奠定了三民主義的哲學理論基礎,建立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派的進化論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和認識論。1945年7月,為了推動國共談判,黃炎培等6位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訪問延安。其間,黃炎培與毛澤東多次促膝長談。
  • 一言 | 處事不論禍福,立言貴在精詳
    大丈夫處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是」和「非」,只論「是」、「非」而行事。所謂「是」,乃符合人道天道,利於群體,公眾允許之事,否則即為「非」。因此,大丈夫行事,但問事情對錯,而不管會不會給自己帶來福禍。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為真理而鬥爭,有的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有的卻因此而蒙冤,甚至獻出寶貴的生命。
  • 前身其實是巫祝,本是負責觀察天象的
    02 史官的源頭是巫祝 有關於史官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顓頊時期,當時就有了南正重掌管天,負責觀察太陽運動的規律,以此來制定曆法。還有火正黎呢,掌管地上。
  • 科學網—幻想文學需要梳理、正名和立言
    國際安徒生獎提名獎獲得者張之路
  •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
    立言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至明朝,由王守仁(號陽明,下文王陽明即此人)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致良知」。
  • 重溫經典 《傷寒論》原序
    中醫書友會第1213期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I導讀:我們每每啃讀《傷寒論》這篇《傷寒論》的開篇,千百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不為良相,變為良醫」的中醫人。(編輯/王超)傷寒論原序作者/張仲景論曰:餘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 立言|美國騷亂如何避免更大雙輸悲劇?種族痼疾難改也得改
    美國開國元老們所信奉的「天賦人權」論,大概率對於非洲裔美國人並不適用。所以,建立在「人人平等」道義基礎上的美麗國家,歷來存在著理論脫離實際的嚴重缺陷。過去有過美國總統在家蓄奴,今天的美國社會還存在諸多事實上的種族歧視。這些問題,雖然因林肯總統釋奴以及後世的詹森總統修繕人權法律而逐步獲得改善,但這一進程耗時持久,其治理水平也僅限於治標不治本。
  • 一歌一文丨為臨朐扶貧立言放歌
    作為一名基層文藝工作者也是扶貧工作的參與者、親歷者對身邊奮戰在攻堅一線的幹部、群眾有著近距離的接觸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能夠用手中的紙筆為這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具有劃時代意義「中國奇蹟」和「臨朐攻堅」立言放歌
  • 《傷寒論》辯脈法
    《傷寒論》傷寒論序夫傷寒論,蓋祖述大聖人之意,諸家莫其倫擬,故晉·皇甫謐序《甲乙針經》云:伊尹以元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漢·張仲景論廣湯液
  • 王陽明有多牛:一人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卻鮮有人知
    01引言如果說歷史上的完人,繞不開的就是明代的思想家王陽明,聖人有兩個半,王陽明就在其中佔一個,立德、立功、立言他一個人全都辦到了。
  • 「王老漢」立言圓夢《大辭典》尋本溯源/大公報記者 喬輝、王月
    「立德、立功、立言」向來就是文人俠客千古夢,「王老漢」多年來一直就想著書立作,圓「立言夢」,但談何容易!「王老漢」調侃道,咱們媒體工作,就是「表面風光、內心彷徨、比騾子累、比螞蟻忙」,能在繁重瑣碎的工作中靜下心,用「老驥伏櫪」的心態編纂一本百萬字的大辭典,在媒體界寥寥無幾!
  • 「立言」才以留存:《顏氏家訓》何以受統治者青睞稱「古今家訓」?
    《顏氏家訓》使得顏之推以「立言」聞名於世,他強調務實精神鄙夷那些酒囊飯袋般的南朝權貴。參考文獻:《顏氏家訓》《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