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的配製醬油約佔10%,主要集中在農村市場,部分違法廠商可能會以次充好,將配製醬油標註釀造醬油,但受制於檢測手段,國家監管難度也很大。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及地方知名的醬油企業比較多,比較知名的醬油企業主要有海天、李錦記、美味鮮、味事達、加加等。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關於醬油等11類食品監督抽檢結果。其中,抽檢配製醬油樣品21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3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14.3%;抽檢釀造醬油樣品697批次,不合格樣品數為31批次,樣品不合格率為4.4%。
國家食藥監總局本次共抽檢醬油樣品718批次,覆蓋30個生產省份的521家企業。抽檢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標和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檢出不合格的檢測項目包括胺基酸態氮、菌落總數、苯甲酸、山梨酸等。
醬油主要分為釀造醬油和配製醬油,釀造醬油需要3~6個月的釀製時間,配製醬油只需8~10個小時就能製作好,為了追求經濟利益,不少廠家用配製醬油冒充釀造醬油。胺基酸態氮指的是以胺基酸形式存在的氮元素的含量,該指標越高,說明醬油中的胺基酸含量越高,鮮味越好。國家規定醬油中胺基酸態氮最低含量不得小於0.4g/100ml。
調味品資深專家、廣州名道營銷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小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目前,市場上的配製醬油約佔10%,主要集中在農村市場,部分違法廠商可能會以次充好,將配製醬油標註釀造醬油,但受制於檢測手段,國家監管難度也很大。」
陳小龍建議消費者,最好不要貪圖便宜買那些來路不明的次品,畢竟是吃到肚子裡的食品,關係身體健康。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部分不合格醬油的微生物和食品添加劑超標,食品生物技術和食品添加劑方向的專家、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教授趙謀明告訴本報記者,「菌落總數不合格,主要源於原油微生物含量超標,以及瓶子消毒不到位等衛生環節問題。」
據了解,有些小作坊生產的醬油,因為罐裝環節不縝密,會在中間環節生成一些微生物。微生物在瓶子裡發酵,會生成氣體,最終從瓶口縫隙中滲出。所以有專家建言,發現瓶口有輕微溢出的產品,超市賣場要及時下架。
陳小龍向本報記者透露,「微生物超標的情況下,廠商就會使用過量的防腐劑,以此來抑制細菌生長,而這就會導致苯甲酸和山梨酸等添加劑使用超標。」也有行業分析人士稱,醬油生產企業為了延長保存期,也會過度使用防腐劑。
市場亂象背後是醬油市場巨大空間下的激烈爭奪。目前,國內醬油年產量為1000萬噸左右,而隨著餐飲消費和家庭消費需求增長,有專家分析稱國內醬油市場規模每五年翻一番。此外,現代生活環境中,醬油越來越有代替低鹽的趨勢,人們更多注重食品健康也會促進醬油需求的增長。
經過近10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及地方知名的醬油企業比較多,比較知名的醬油企業主要有海天、李錦記、美味鮮、味事達、加加等。
根據海天味業(603288)2013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84.02 億元,同比增長18.84%。其中,醬油產品去年營收高達55.82億元,同比增長17.57%;醬油毛利率為40.66%,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56個百分點。
(編輯:張瑜)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