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劑」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詞,提起「添加劑」就想到了「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等。隨手拿起一款食品,就會看到背面的配料表上幾種乃至十幾種的食品添加劑。
圖片來自網絡
近日,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10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6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是不合格產品的重災區。「食品添加劑」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01 6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限量
根據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信息顯示:6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超限量使用問題,涉及3批次糧食加工品和3批次餐飲食品。
來源: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其中涉及到雲南省曲靖市吉瑪特百貨有限公司銷售的、標稱昆明市金味食品廠生產的香米餌塊,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曲靖市麒麟區鳳英米線攤點銷售的、標稱雲南省曲靖市順宏米線店生產的幹米線,曲靖市麒麟區夏家貴食品攤銷售的、標稱陸良縣金食記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鮮餌塊,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瑞麗市恆興酒店銷售的油條,鋁的殘留量(幹樣品,以Al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雲南四方街商貿有限公司洱源分公司銷售的滷卷蹄,亞硝酸鹽(以亞硝酸鈉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02 網友:「吃一口=吃了15種添加劑」?
相關報導內容截圖
《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在相關的平臺搜索關鍵詞「食品添加劑」顯示,僅3月26日-4月21日,不到一個月時間涉及33條關於「添加劑」超標及殘留問題的相關的報導。
更有網友表示,兒童和少年不宜吃零食,因為零食裡往往有多種添加劑「吃一口=吃了15種添加劑」,長期會影響身體發育。
通過搜索,記者也發現,近些年出現的「一支雪糕有19種添加劑」,「25克蛋糕含17種添加劑」等一系列報導,最終形成的結論就是「中國人每天吃近百種添加劑」。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03 食品添加劑≠有害物質,不合格原因或將是在添加過程中計量不準確造成
事實上,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等。
添加劑的目的是為了讓食品更安全、更好吃、更好看,更營養、更好加工。比如:大米中有防腐劑;麵粉中有抗結劑和防腐劑;食用油要用到脫色劑和抗氧化劑……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糧食加工品中不得使用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脫氫乙酸及其鈉鹽。
根據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顯示,該項目不合格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彌補產品生產過程衛生條件不佳而超範圍使用;或其使用的復配添加劑中該添加劑含量較高;或在添加過程中未計量或計量不準確造成的。
對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食品,雲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責成企業所在地監管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規定,責令生產經營企業及時採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風險,進一步調查處理,查明生產不合格產品的批次、數量和成因,制定整改措施。
04 業內人士:我們應該擔心的是違法使用添加劑而不是添加劑本身
一位多年從事食品乳化劑和保水劑、麵製品改良劑生意的業內人士接受《中國食品安全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之所以大家會談「添加劑」而色變,主要是一些無良商家在食品中,使用了非法添加物,比如三聚氰胺、蘇丹紅、瘦肉精等等,這些根本不在國家食品添加劑許可制名單中。
他表示,只要是符合國家食品添加劑的要求,其安全性較有保證,即使吃了也不會對健康有什麼影響,不必過分擔心。
對此,他特別強調,添加劑標準必須按照國標2760-2014,這個是國家應用標準依據。目前,按國家標準的要求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是: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健康危害;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或以摻雜、摻假、偽造為目的;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同時,他還指出,我們應該擔心的是「違法使用添加劑」,而不是添加劑本身。三聚氰胺、蘇丹紅、孔雀綠石等根本就不屬於食品添加劑,用在食品裡是屬於非法添加物,是一種犯法的行為。所以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和食品添加劑是沒有關係的。
我國批准使用的添加劑一共有2400多種,它們遍布日常飲食的方方面面,發揮著防止食品腐敗變質、提高營養價值、改善口感、增加品種和方便性等諸多積極作用。
預防因食品添加劑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要避免對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和錯用。比如防腐劑和抗氧化劑,經過科學論證後的計量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長期食用含有超量添加劑的食物會對人體健康有一定損害。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想要看清五花八門的食品添加劑可能比較困難。因此在選購加工食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食品,相對安全有保障。
1看食品類別
無論商家把產品名取得如何花哨,但標籤上標明的食品類別必須是國家許可的規範名稱,這個類別就能反映出食品的本質。
例如,要分辨一個飲品是果汁還是飲料,看看產品類別上寫的是什麼。如果是「果汁」,那就是說該飲品中沒有加水,只有水果中榨出的汁。如果是「果汁飲料/飲品」,那麼加的水要比純的果汁更多,因為所謂飲料,就是以加水為主的液體食品,當然為了讓口味和質地更加誘人就需要各種添加劑來幫忙了。
2看配料表
按照食品法規要求,食品中含量最大的原料應當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排在最後一位。比如某種乳飲品,配料表中第一位的必然是水,然後才會是牛奶、糖、調味劑等。食品的營養品質,本質上取決於原料及其比例。所以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營養,購買時看配料表中排在前面的是什麼就一目了然了。
3看營養成分表
這一項對消費者很重要,因為它和我們從食品中能獲取到什麼營養成分息息相關。
一般產品都必須註明5個基本營養數據,包括:食品中所含的能量(俗稱熱量、卡路裡)、蛋白質含量、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鈉的含量,以及這些含量佔一日營養供應參考值(NRV)的比例。
在計算營養素水平時,需要消費者做一些換算,因為很多商家在標註營養成分表時,為了數據好看點,是按照某個單位來標註的。例如一袋60克的海苔中,商家會標註為每10克中含有多少鈉,這樣乍一看鈉含量不高,但實際這一袋吃下去的鈉是標註的6倍之多。
4看食品添加劑
由於之前某些不良商家對食品添加劑「聲譽」的損害,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都持恐慌狀態。其實很多食品添加劑都是對人體無害的,消費者無需談「劑」色變。
目前,我國對食品添加成分的標註也越來越嚴格,根據國家標準,食品中所使用的所有食品添加劑都必須註明在配料表中,所以即便大家不認識,在購買的時候了解一下也是有好處的,看得多了,也就會慢慢對常用食品添加劑熟悉起來。
食品安全是全民關注的熱點話題,對此,結合專家及業內人士的觀點,《中國食品安全網》做出以下實用建議:
1、不要貪食色、香、味俱佳的食品,通常這類食品加入的食品添加劑會比較多。
2、選購食品時先看標籤,購買那些標籤中食品添加劑相對較少的食品。
3、如果一種食品的標籤上只是標出了酸度調節劑、防腐劑、乳化劑等,但沒有標出食品添加劑的具體名稱,那麼就不好說其中含有多少種添加劑,因為每一大類都包括多個具體的添加劑。
4、選購信譽好的企業生產的食品,這樣的企業生產中基本上會執行國家關於食品添加劑的相關規定和標準,因此濫用或超標準、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可能性較低。
5、多吃原糧類食物、新鮮水果等,不要無節制地吃加工食品和各種飲料。
6、兒童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種類較少,建議家長對偏愛某些特定食品的孩子,嚴格控制每日的攝入量。
7、為保鮮的目的,有些水果和蔬菜使用了被膜劑,所以最好用水清洗後食用。
文章:譚妮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