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國寶級老饕」陳曉卿帶著美食歸來。滿屏肉慾饞哭無數觀眾,難怪這部下飯神片豆瓣評分飆至9.3分——
《風味人間 第二季》
紀錄片導演陳曉卿幾年前就已經憑藉《舌尖上的中國》成為中國最為人熟知的「老饕」。他和團隊開創的《舌尖》系列,無論是知名度、美譽度,還是收視率、播放量,甚至是商業回報和市場影響力,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讓觀眾看到他對美食獨到而深刻的理解。
2017年,在打造了兩季《舌尖》後,陳曉卿離開了央視,但他沒有離開美食。
轉身,他就和團隊在2018年推出了《風味人間》,依然是色香味俱全的紀錄片,而且不再只講中國美食,而是以美食為媒介,把鏡頭延伸到了全球六大洲的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帶著我們這些吃貨用眼睛「嘗」遍世界美食。
《風味人間 第一季》就拿下了豆瓣9.1的高評分。來到第二季,陳曉卿及其團隊也沒有辜負觀眾的期望,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每一幀都讓人垂涎欲滴。而更重要的是,在這一季中,我們更能感受到團隊想要傳遞的核心:要對美食存有敬畏之心。
本季讓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崖蜜」的獲取。
在尼泊爾米亞格迪,蜂蜜獵人依然用著最原始的方式取蜜。59歲的泰克就是當地的蜂蜜獵人之一,他從17、18歲開始就跟著部落裡的長輩開始這項危險的工作,一幹就是四十多年。
鏡頭追隨泰克懸在了崖邊,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泰克沿著藤梯爬上了這200多米的絕壁,一邊用煙霧驅趕周遭的蜜蜂,一邊爬到蜂窩的位置。
更高難度的動作還在後頭。泰克用細繩連接藤梯,把細竹竿釘進巖石縫隙,將身體拉近崖壁,右腳支撐刀具,一點點地割崖上的蜂蜜,僅憑左腳腳尖站立。
這是世界上最甜美的蜂蜜之一,但也是獲取難度最高的,每年都有人為其付出生命,即便如此,泰克還是兢兢業業地從事著這項高危工作,因為這是他家最大的收入來源。
不過,世間美好的事物都並非取之不盡的,食材尤其是這樣。越是難以獲取,越是懂得珍惜。
為了確保每年有蜜可採,蜂蜜獵人每次只會取一半的蜂巢,這是對天賜美食的敬畏。而當我們能嘗到這樣的美味時,是否也該心存感恩?
在同一集裡,鮮甜肥美的白棘三列海膽同樣得來不易。
在馬來西亞塔塔甘島上,生活著世界上最後一個海上民族,巴瑤族。他們生活的地方只有海洋,從小到大都是與海洋為伴、以捕魚為生,常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17歲的巴瑤族少年卡特哈蘭經常要躲過水母的攻擊,潛入到海底,才能獲取白棘三列海膽。每一次潛水,都是一次冒險。
除了來之不易的食材,每一次烹飪,其實也都傾注了廚師們的經驗、技術和巧思。
土耳其甜點巴克拉瓦舉世聞名,許多吃貨都會慕名去品嘗,但這種甜品製作難度相當高。甜點師首先得學會同時擀壓十幾張麵皮,每張麵皮的厚度還不能超過 0.1 毫米。
然後在薄如蟬翼的麵皮上加奶酪,撒上開心果碎,再覆蓋二十層麵皮,而這還只是整個製作過程的前兩個步驟。
「熬糖漿」才是巴克拉瓦成色的關鍵。
在糖水中加入檸檬汁,促進糖水解,這樣熬出來的糖漿甜度更高,黏度更低,而且不易結塊。經驗老道的甜點師,會根據色澤、黏度以及拉絲長短來拿捏糖漿的質量。
然後將巴克拉瓦焙烤起酥,淋上糖漿。「糖漿與油脂相遇,酥皮渾身顫慄,這一刻被稱作喚醒的瞬間,濃鬱香氣層層浸透,酥皮在口腔中坍塌的剎那,甜鋒芒畢現。」
最終,鮮香撲屏,讓人垂涎欲滴。
為了給客人呈上美味,廚師們總是如此費盡心思,匠心巧思總讓人敬佩不已。
短短50分鐘,觀眾就能感受到甜蜜背後的甘苦,製作團隊從全球搜刮這些素材,只是為了告訴我們:「那些觸手可及的日常和平淡,竟來的如此珍貴。」
其實,儘管「吃」是馬斯洛人類需求金字塔最底層的需求,但它也是最能從根本上讓我們得到滿足,甚至感到幸福。
因此,像《風味人間》這類型的高質量美食節目才會如此受到大眾喜愛。儘管我們只能隔著屏幕觀賞,但大腦依然能被畫面裡的美食所刺激,分泌出大量多巴胺,從而感到愉悅。
而在現實生活中,哪怕是國內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關於「吃」的話題還是頻頻登上微博熱搜,大家憋在家裡花式製作美食,撫慰的不僅是我們的胃,還有我們在疫情中的焦慮與無奈,仿佛費盡心思用電飯煲烘出的蛋糕,就能收穫整整一天的快樂與自豪。美食就是有這種力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每一口美食,感恩苦澀生活裡,這份來之不易的甜美。
作者:Phoenix
來源:WonderFilm萬德影視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