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韓版《無間道》的它,卻洞察了最真實的善與惡

2020-09-15 吃瓜亂侃

要說今年最讓人期待的韓國電影那肯定是《從邪惡中拯救我》。

其實對我來說,期待這部電影是假,期待黃政民李政宰這對&34;時隔七年再度攜手才是真!

看到這對cp,那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就是二人在七年前第一次合作的電影——

《新世界》

而這部影片,那絕對是韓國犯罪類型片的巔峰之作!

自從《無間道》問世之後,其經典程度使得它立馬風靡全球,與此而來的就是無數跟風之作。

而《新世界》就是其中之一,無論在劇情還是在人物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相似性。

連導演也直言自己全部的構思靈感都來自於港片《無間道》。

然而十多年間,觀眾已經對此同類型得到跟風之作感到厭倦。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新世界》依舊殺出了重圍。

因為這一部由黃政民和李政宰主演的《新世界》,再一次讓觀眾感受到了當年看警匪片的感覺!

甚至有人說這簡直就是韓國版的《無間道》+《黑社會》。

在豆瓣也有著25萬人,給出了8.8分的評價,最令人吃驚是竟超過了一半的人給出了滿分。

在這種種數據之下,無疑都在透露著《新世界》的優秀!

這不僅僅是依靠《無間道》的影子,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所展現的最真實的人性!

這才是《新世界》真正的魅力!

那無法界定的善與惡的分界線,才是最引人入勝的地方。


在影片中,石會長死後,因為這影響了韓國警方的計劃,便要求臥底李子成繼續呆在黑幫。

擁有警察身份並在黑幫已經呆了八年的李子成,在期間一直在擔憂和恐懼中度日,一直想著快點退出。

但作為領導的姜科長卻沒有一點開導,所用的手段不是逼迫就是威脅。不僅用李子成心中最敏感的警察身份來威脅,到最後連李子成的孩子都成了他們威脅的手段。

這種做法也讓作為&34;的李子成感到心寒,也很顯然這是無義!

另一方面和老大丁青之間超乎友情的兄弟情義,也讓李子成心中感受到壓力。

而正是在這種種壓迫之下,善惡難以界定,讓臥底李子成成了整部影片人性洞察的集中點!

臥底和領導的關係,在《無間道》中,梁朝偉和黃秋生絕對是相互信任。

而在《新世界》中,這層關係就顯得太過真實——沒有信任

姜科長明顯是不信任李子成的。

每一次的交談,都充斥了威脅、逼迫的語氣,而且更不會告知李子成過多的計劃。

最讓李子成寒心的是,周圍都布滿了對他的監視甚至包括他的妻子,而他自己卻一無所知。

自己在黑幫惶惶度日就為了為警方效力,得到卻是種種的不信任。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和丁青的兄弟情誼!

黑幫固然險惡,但卻讓李子成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信任。

全局不苟言笑的李子成,也會在和丁青的交談中不經意的笑出來。

這樣的反差感,也逐步促使了李子成內心一點點走向崩潰的邊緣。

如果之前的堅守是為了作為警察的正義,那這一次被再次&34;——被安排為張守基效力,使得他真正的到達了崩潰邊緣。

連自己大哥丁青得知我身份後,都還在信任我,我卻得不到同僚的信任。

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情!

而正是丁青在死之前的談話,更是直接摧毀了李子成最後的心理防線,他終於黑化了!

&34; &34;

丁青每一句話都在直擊李子成的心靈,也正是在丁青的&34;下,他選擇了反叛。

他要狠一點,他要選擇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自己的困境。

在影片的最後半小時裡,整個影片氛圍都充滿了壓抑之感。

李子成也沒有一句臺詞,面無表情,留給我們只有不停變奏的背景音樂下對他內心活動的猜測。

最後他成功當選了會長,燒掉了最後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文件,以及坐在會長位置上的場景甚至有點大快人心。

第一次對這種一黑到底的結局沒有感受到厭惡,甚至為李子成最後的解脫而感到慶幸。

這也不得不讚嘆韓國電影真的會用人性講故事!

相關焦點

  • 號稱韓版《無間道》的它,卻洞察了最真實的善與惡!
    自從《無間道》問世之後,其經典程度使得它立馬風靡全球,與此而來的就是無數跟風之作。而《新世界》就是其中之一,無論在劇情還是在人物方面都有著一定的相似性。連導演也直言自己全部的構思靈感都來自於港片《無間道》。然而十多年間,觀眾已經對此同類型得到跟風之作感到厭倦。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新世界》依舊殺出了重圍。
  • 善與惡的精準定義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時期,隨順自然就是要愛惜萬物,不要去傷害它,它還在生長期,處處要保護它、愛護它;夏天是成長期,還是要保護它;秋天是收穫期,果實就可以採摘了。這此就是善,反之就是惡。然而,善與惡的根本目的在於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屬於社會的範疇,而不是屬於自然的範疇,它雖然受到自然規律的影響,但本質上並不取決於自然規律。
  • 唯為 | 「無間道」劉闢惡
    長期潛伏在李建成太子府,默默上演「無間道」。 雖然目前各種現存歷史文獻,沒有他的一絲一毫的記載。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的功勞簿上,有千百個無名英雄的名字。 其中,必有他的名字:劉闢惡。 劉闢惡的父親劉舒,為隋朝九隴、翼州地區官員。可見,劉闢惡「取父蔭」,取的只能是隋朝父蔭。也就說,他一開始參加的「左親衛」,是隸屬於陰世師南衙系統,具體負責楊侑的禁軍衛隊。四)隨著李淵「登龍」,無數前隋親衛官員紛紛改換門庭。毫無疑問,作為普通士兵的劉闢惡,也必然跟著重新站隊。
  • 靈魂,善與惡
    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為我上帝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兩千代。」(出埃及記20:3-6)所有的靈魂都是由善與惡組成的,因為亞當的罪,正如我們已經解釋過的。當亞當吃了善惡知識樹的果實後,善與惡混雜在他的靈魂中(在現實中也是如此)。
  • 《狼洞之夜》:善與惡
    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中國信奉人之初,性本善。那惡從哪裡來?在神學中有一種理論「惡是善的欠缺」上帝創造出的世界本來就是沒有惡的,惡,只是以善的欠缺狀態而存在。佛經中的善惡皆由心生,並堅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而如何讓涉世不深兒童不用被傷害卻能去體會去理解善惡,從而對以後有可能面對的複雜人性做好力量儲備呢?毫無疑問從閱讀中來。
  • 善與惡的距離
    最近追了一部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英語名字是:The World Between Us。網上評價挺高的,很值得一看。
  • 三國最真實的人精,司馬懿到底是善是惡?
    《軍師聯盟》熱播以來,一向不怎麼活躍的司馬懿突然跳進人們的視線,對這個人物的評價也成為熱門話題:司馬懿,到底是善是惡
  • 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
    菩薩摩訶薩行大悲時,觀諸眾生遠離善友為惡知識之所纏執,由彼暱近諸惡友故,耽著一切不善之業,所謂殺生、偷盜、邪行、妄語、離間、麁獷、綺語、貪、恚、邪見,諸如是等無量惡業熾然建立。——《大寶積經·菩薩藏會》諸不善法中惡知識為最,諸善法中善知識為最。一切苦法中邪見為最,一切樂法中正見為最。
  • 佛教認為:人性是善,還是惡?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因為不修養而有了惡。荀子、韓非等則認為人性本惡,主張用政治管理、社會教化來改惡為善。後世思想家對此也多有闡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觀點。比如,北宋理學家張載認為,人性分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前者至善,後者為各人稟賦的素質,或有不善。
  • 《隱秘的角落》:源於原生家庭的善與惡
    《隱秘的角落》的成功之處除了好看的劇集和電影質感的畫面、教科書式的演技外,更重要的是它引發了大眾的思考與討論可以說這部劇打破了很多人對人性的認知,生活中從來就不都是童話,惡可能就在我們的身邊。正如柴靜所說,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最深的「人性之惡」,往往存在你平靜的生活!
  • 《新世界》:一部豆瓣評分8.8的韓版《無間道》
    而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有「韓版《無間道》」之稱的《新世界》;這部上映於2013年的電影,導演樸勳政親自承認受到《無間道》等港版警匪片的啟發而拍攝。是韓國近幾年來,黑幫電影的代表作之一。
  • 陳情令——人性善與惡的思考
    我花了大概三天的時間,從頭至尾,每一集都不曾放過,每天眼睛酸痛,頭暈不已,頹廢至極,若換作別的劇,我大概看到中間後直接看結局,可對於《陳情》,我真的捨不得它是唯一一部無關愛情、關乎友誼而我認真追完的劇,劇情跌宕起伏,演員顏值在線!看完後,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人性的善與惡!何為善?何為惡?
  • 《一吻定情》首映,回顧中日泰韓版《惡吻》,你最喜歡哪對CP?
    在你的記憶中,最甜的到底是哪一版《惡吻》呢?一.《惡作劇之吻》日版1996、東京版20131996年日版的《惡吻》分別由柏原崇和佐藤籃子來飾演男女主角,二人都憑藉此劇而被大眾熟知。此劇一出,頓時火爆整個日本,在劇中由柏原崇飾演的直樹霸道男友力十足,成為當時日本眾多少女心目中的「男友標準」。
  • 現代社會的善與惡邊界
    在傳統社會,善和惡是對峙的,是二分的。做一個好人,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站在惡的對立面。 3. 但是,現在社會恐怕就不這麼簡單了。有一部分善惡的邊界開始模糊,實現善惡的方式反倒變得特別重要了。比如說在微博上,犯錯的人的那些錯,在我看來往往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追著罵的人的那副嘴臉倒是難看得很。 4. 借用法學家王人博老師的一句話來描述這種感受吧。
  •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
    經典時裝劇《義不容情》,見證了人性的善與惡在TVB時裝劇大受歡迎的年代,有很多經典的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特別那些豪門恩怨情仇的時裝商戰劇,每部劇集都不相同,但是每部劇集又都似曾相識。其中有一部作品不得不說,它堪稱港產時裝劇的巔峰之作,它就是《義不容情》。
  • 為什麼善和惡的執著都是不好的?
    為什麼善和惡的執著都是不好的呢?很簡單,因你善念的時候,你一直想做某一件事情,你覺得我是很善良地去做,實際上這種執著就造成了你這個善良的不圓滿。一個好事情如果過頭了,它也叫執著;一個不好的事情過頭了,也叫執著。「你這個人太怎麼樣了……」就是過分了、過頭了,過分就是不好的。
  • 一部關於人性深處善與惡的電影《殺生》
    電影《殺生》改編自一本小說《兒戲殺人》,電影剖析的就是人性深處的善與惡和對現實的反思,這是一部隱晦很高的電影,導致很多人看不懂,當年上映並沒有太受歡迎,如今越來越多人關注這部電影。在牛醫生的攛掇下商量如何整死牛結實,包括還在腹中的孩子,由此看來村民當年收養他是善,現在要殺他是惡。而從小搗蛋的牛結實是惡,以死謝罪懇請大家放過孩子,一句「娃兒無過」又讓人看到他內心的善,善惡的轉變就在一念間。兩頭牛的故事就是由牛醫生和牛結實的故事,一個外表光鮮萬人敬仰,一個邋裡邋遢遭人唾棄,兩人的恩怨則是小時候種下的惡果。
  • 隱秘的角落:善與惡的距離,小到一念之間
    這恰恰是讓人覺得真實的一面,更是可怕的一面。朱朝陽和張東升,這兩個名字關聯度很高,「朝陽東升」,給人一種冥冥之中的暗示,恰如他們的種種言行舉止,外表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內心自私狹隘、劍走偏鋒,像極了彼此。他們相互映射,就如同兩面鏡子,照出了人的內心善與惡的距離。若談善與惡,必談因與果。張東升不是無緣無故殺人,朱朝陽也是。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可以戰勝惡,愛,可以洗滌恨
    為什麼我們的愛離惡很近?離善很遠?最近兩岸最熱的話題,莫過於賈靜雯暌違十五年後接拍的臺灣公共電視犯罪心理類型劇集《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除了收視率創公視歷史新高外,豆瓣好評也高達9.4。
  •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人性中的善與惡)
    古往今來,人性的善與惡一直是哲學史上爭論不休的命題《三字經》開篇就是一句:人之初,性本善。而儒家的荀子堅決否定這種說法,他認為:人性本惡科學發展到今天,人們已經知道,人性本無善惡,善惡都是後天形成的。也就是說,善與惡各自佔據了人的左右心房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我是人,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佛教也持有相同的觀念,佛家認為:人人心中皆住著一個佛,也住著一個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