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玄武門之變」第16篇。
「站對一次隊,就夠了。」
一)
玄武門之變,他和趙德明站在同一戰壕。
《唯為 | 「神秘的」趙德明》
只不過,趙德明在正面戰場衝鋒陷陣,打生打死。
他呢?長期潛伏在李建成太子府,默默上演「無間道」。
雖然目前各種現存歷史文獻,沒有他的一絲一毫的記載。
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的功勞簿上,有千百個無名英雄的名字。
其中,必有他的名字:劉闢惡。
二)
昨晚,在厚厚墓誌彙編裡,我窺測了他的「隱秘人生」——
《唐故戎州都督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常平縣開國男劉君墓志銘並序》。
他是彭城人,生於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
「大唐義寧元年之末,取父蔭授左親衛。」
這句話,是他從政的起點,決定了他一輩子命運。
義寧元年,617年,驚天動地的一年——
李淵攻破長安,立楊廣孫子楊侑為帝,改元「義寧」。
就在這歷史節骨眼,他成為左親衛部隊一名普通士兵。
三)
這支左親衛是誰的部隊?
隋唐南衙禁軍系統,十二衛和太子東宮六率,都設有左右親衛。
617年十月,李淵圍攻大興城;城中留守,是隋朝代王楊侑和左翊衛將軍陰世師。
陰世師統領南衙禁軍,代王當時為皇儲,居於東宮。
劉闢惡的父親劉舒,為隋朝九隴、翼州地區官員。
可見,劉闢惡「取父蔭」,取的只能是隋朝父蔭。
也就說,他一開始參加的「左親衛」,是隸屬於陰世師南衙系統,具體負責楊侑的禁軍衛隊。
四)
隨著李淵「登龍」,無數前隋親衛官員紛紛改換門庭。
毫無疑問,作為普通士兵的劉闢惡,也必然跟著重新站隊。
武德元年,618年,大唐開國,李建成入主東宮。
劉闢惡呢?升官了。
「至武德元年,簡擬左親衛隊正。」
你看,一個「簡」字,說明他經受嚴格政治審查,成為新太子府衛隊的小隊長。
五)
武德年間,四方未定,他參加了多場大戰。
「武德元年,從秦府經略東都,後授儀同。」
「經略東都」是場什麼仗?
「戊辰,唐王以世子建成為左元帥,秦公世民為右元帥,督諸軍十餘萬人救東都。」
——《資治通鑑》卷一八五《唐紀一》
建成為主帥、世民為輔帥,率大軍救援洛陽。
不過,請注意,他墓誌裡的措辭——
身為太子府軍官,一字不提建成,只說「從秦府」!
他死於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
墓誌這樣寫,要麼是迴避政治忌諱,要麼就是蓋棺論定——
坦誠他當時是秦王府「臥底」的真實身份!
六)
從他後面仕途看,最合理的推測,只能是後者。
嗯,他的墓誌,沒有明確涉及玄武門之變。
但是,耐人尋味的是,政變剛剛結束,他馬上升官。
「貞觀元年,授右勳衛校尉」。
而與此同時,李建成府絕大多數軍官,是「例從降授」,降級降職。
《唯為 | 「悲催的」張弼》
他呢,反而當上勳衛校尉,從六品上實職軍官。
這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七)
武德四年後,建成與世民的鬥爭,日漸公開、白熱。
雙方的激烈爭奪,首先是人才。
李建成多次試圖收買秦王府人馬——
「隱太子、巢剌王元吉將謀害太宗,密緻書以招敬德曰:願迂長者之眷,敦布衣之交。仍贈以金銀器物一車。」
「又以金帛誘右二護軍段志玄,志玄不從。」
——《資治通鑑》卷一九一唐紀七
李世民呢?砸錢,砸官,更是無所不用其極。
《唯為 | 「保安」常何》
至於太子府各級領導幹部,少不了李世民收買、安插的「眼線」。
你想啊,政變前夜,前來密告李世民有關太子新動態的人是誰?
「東宮率更丞」王晊!
八)
太子府禁軍系統,更不會沒有李世民的「間諜」。
記得嗎?誣告「李建成令楊文幹起兵造反」的人是誰?
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
郎將、校尉,都是東宮宿衛部隊的軍官。
這,也是劉闢惡本人的工作單位。
長官、同事不少人「身在東宮心在秦」,他也不例外。
從墓誌蛛絲馬跡看,從他的經歷看,他就是秦王府的「二五仔」。
也許,在「楊文幹事件」,在玄武門之變,他也發揮了應有作用。
九)
貞觀年間,劉闢惡進入仕途快車道。
「貞觀三年,蒙授遊擊將軍,仍行校尉。」
「貞觀四年,蒙授左衛率育善府右別將。」
「貞觀十七年,特授明威將軍、守左衛率翊府中郎將。」
你看,和趙德明一模一樣,短短17年間——
當年一名普通士兵,已成為大唐帝國中級軍官。
有趣的是,級別屢次提升,他始終沒有離開太子府系統。
很快,他又要經歷一場和玄武門之變一樣級別的政治風波。
十)
貞觀十六年,太子李承乾密謀模仿父親當年套路,準備突襲內廷,逼父退位。
不料,事敗被黜,眾多黨羽被一網打盡——
「 丙戌,詔立晉王治為皇太子。」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
這場大案,牽連極廣,很多原太子府大小軍官遭殃。
「人未央而矯節,發武庫以徵兵。主辱於前,臣黜於後。」
——《馮孝約墓誌》
你看,馮孝約只是個小小「太子千牛備身」,低級武官,也被貶黜。
《唯為 | 「高級侍衛」馮孝約》
但是,東宮易主,變成了李治,闢惡不但安然無恙,反而又升官。
「貞觀二十三年,超授壯武將軍、守右武衛將軍。」
「超授」二字,充滿想像空間;「右武衛將軍」,禁衛軍二號人物,從三品高官。
咳咳,你敢說他在「李承乾案」中,沒有發揮過「特殊作用」?
十一)
唐高宗時代,闢惡迎來新人生。
「永徽元年,遷通議大夫、使持節、眉州諸軍、守眉州刺史。」
他開始外放地方。還記得嗎,趙德明也是此時被外放的。
看來,李治對如何使用父親的各級忠臣良將,有自己的想法。
眉州屬於當時上等州,從三品刺史,同級調動,卻是重用。
一個富裕地方的主官,也許是對幾十年來忠心為國的他的慰勞。
「四年,除正議大夫、使持節、守都督戎崑曲協磐梨尹曾髳靡鉤裒微姚宗匡麻傍望覽丘求靖勤郎廿五州諸軍事、戎州刺史」
這串長得嚇人的頭銜,是說他又調任戎州都督,掌管著25個州的軍政。
經略西南軍事重鎮,古稀的他,奮戰在維護帝國長治久安偉大事業中。
十二)
「顯慶二年,始獲陳請,蒙授銀青光祿大夫。」
657年,他向朝廷申請退休,獲得批准。
可惜,他的生命也很快走到盡頭——
「以顯慶二年十二月廿一日薨於河南縣之景行裡第。」
75歲高齡,在那個時代,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他的一生,相當特殊,絕大部分時間在東宮度過——
從楊侑到李建成到李承乾到李治。
歷史車輪滾滾,「太子」輪換如走馬燈,他始終穩坐釣魚臺。
他,也許只是歷史塵埃中的小人物,正史一個字都沒有提到。
但是,歷經多次劇烈政治變動,他不但保住身家性命,且累獲升遷。
是的,有時候,只需做對一次政治選擇,就夠了。
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