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迷想看新晉金棕櫚電影究竟有多難?回望七月底,FIRST青年電影展因為「技術原因」取消放映原定為閉幕影片的《寄生蟲》
而到了八月初,國內各大字幕組收到版權方的維權通知,嚴禁傳播盜版資源以及提供《寄生蟲》的翻譯字幕。
於是,當8月6日海外流媒體終於正式釋出《寄生蟲》全片的同時,中國影迷們則集體經歷了非常魔幻的一天。
而針對早已被討論多年的盜版這個話題,還是那句老調重彈,「我們也願意為正版付費,只是沒有途徑,無從下手。」
想必影迷們也都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寄生蟲》在國內上映,我相信到時一定會有很多人去電影院二刷三刷!
電影[寄生蟲]第一次闖入視線,還是概念首發時…
那種「神秘感」讓人心癢!
奉俊昊聯合宋康昊帶來名為[寄生蟲]的新片。
一位是以[殺人回憶]、[雪國列車]蜚聲國際的名導演,一位是提名14次青龍獎影帝的國民級演員…
兩人再度聯手,自然備受期待!
然而[寄生蟲]卻隱晦低調到讓人迷茫——
海報看似是全家福,卻透漏著濃重的危機和不安…
有的人衣衫整潔,有的人卻光著腳。
臉部還被打了碼
就像是社會新聞中的當事人,被隱藏起身份長相。
最令人不寒而慄的是…
畫面的角落裡,隱隱還躺著一具赤裸的屍體!
當[寄生蟲]再次出現,已是導演奉俊昊的高光時刻,在經歷《雪國列車》和《玉子》的「平淡無奇」後,奉俊昊終於迎來2019年,這個對他而言註定不平凡的年份。
憑藉著《寄生蟲》,時年49歲的奉俊昊奪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同時這也是韓國電影的第一座金棕櫚大獎。
而高達3.7的場刊評分與評委主席岡薩雷斯所說的「全員通過的金棕櫚」,更賦予《寄生蟲》耀眼的光環。
隨著影片的展映,更多細節也得以洩露。
電影[寄生蟲]講述了韓國兩家人的故事,一家是生活在地下室的窮人,一家是住著豪宅的富人。
當窮人慢慢進入富人家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恍然大悟,那海報上並不是一家人。
而畫面裡「穿鞋」和「赤腳」的細節暗中劃分出了階級!
最後甚至還上演了血腥對決
第三次激起我對[寄生蟲]的好奇心…
是影片在FIRST影展中受「技術原因」沒能放映。
就算沒有引進,沒有參評…
僅僅展映的[寄生蟲]也嘗到了「技術原因」的威力。
被這樣的「騷操作」撩撥之後,觀眾的好奇心飆升!
這兩天網友「求資源」的熱潮…
堪比一場網際網路觀影的集體行為藝術。
當更多的影迷終於親睹[寄生蟲]的真面目後,期望並沒有導致失望,口碑反而愈加堅挺…
豆瓣電影萬人9.1分的成績,超越98%的劇情片。
那麼這部令人心癢的影片的劇情內核,以及導演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呢?
—— 雖有輕微劇透,但不影響觀影 ——
[寄生蟲]裡有兩個家庭…
住在地下室的基澤一家靠摺紙盒為生。
兒子四次高考失利,女兒輟學混日子,全家維持著餓不死的狀態,聯網都要蹭樓上的WIFI信號。
網際網路企業的樸社長一家住在知名的豪宅…
視野開闊、家居奢華、衣食無憂。
面對天壤之別的鴻溝
窮人一家依舊能堂而皇之,登堂入室…
怎麼辦到的?
裝!
這便是[寄生蟲]前三分之一 —— 窮人模仿富人
高考失利的兒子靠假證成了家教,擅長P圖的女兒熟背幾句網絡百科就化身藝術治療師…
父親偽裝成資深司機,母親搖身變高級家政。
全家人一個個都成了富豪家的僱傭。
他們怎麼如此能耐?
這得回到剛開始對窮人一家的形容 ——
「連手機都要蹭樓上的WIFI信號」
正是網際網路給了窮人窺視上流的牆縫…
基宇的假證全靠妹妹P圖偽造,妹妹佯裝藝術治療師全靠在線百科成全,網絡簡直萬能!
因此奉俊昊的開篇設計意味深長 ——
大清早全家人都拿著手機滿地下室的搜索信號…
沒網活不了?
潛在中他們是靠網絡這種廉價途徑,追趕階級差距。
就像公共澡堂裡人人赤身裸體,難分貧賤。
如今網絡時代也消解了身份…
看似是這麼回事兒啊!但仔細想想,卻是經不住推敲的拙劣模仿 ——
「都TM是有錢人了,誰還要去公共澡堂洗澡?」
底層小人物模仿上層的皮囊,混口吃喝還行。
想弄假成真,痴心妄想!
就像窮人家的兒子第一次去豪宅當家教,當豪宅的自動門緩緩打開時,只見清風吹動竹林…
這景色讓他不自覺楞了一下。
韓國首爾,寸土寸金。
那園林風景想必是財富堆積出的自然美
既具體,又可感…
而身在地下室裡的窮人,即便能在網際網路中看遍全世界,但也不可能有身臨其境的享受!
網際網路給了底層數位化的假象,讓他們誤以為和頂層擁有相同的視野,接著就是追求平等的權利…
可冥冥之中,卻始終有道「高度差」時隱時現。
高度,是影片[寄生蟲]的核心隱喻。
體現在居住環境裡 ——
窮人與富人在不同的情況下被分別安插在不同的工整空間之中。
單一來看人物與空間是和諧的,可一旦不同的區塊之間發生接觸就會在視覺上產生極強的突兀感。
奉俊昊正是利用不同空間的角度、大小差異,製造出帶有關係寓意的不同人物的「上下分層」鏡頭,無論哪一方正得勢頭,他們之間似乎都很難處於同一平面之上。
而由客廳上行的樓梯則更為重要,其本身就具有「上升通道」意味。
在此基礎之上,奉俊昊多次安排窮人家庭的成員依靠在樓梯附近,藉由樓梯的遮擋將其隱藏在對位角色視線之外,頗有「寄生」意味。
僅由簡單的變換角色,便營造出多組人物之間一種複雜的互相欺騙關係。
奉俊昊把「高度落差」塞在[寄生蟲]的每個角落。
順著高低差能看到財富差距,視野差距,行為差距,言談差距,人格差距等天壤之別。
難得的是奉俊昊沒有仇富視角…
樸社長也是打工養家,他的太太也還算單純善良。
你肯定會像窮人母親那樣說 ——
「我要是有錢,我也會很善良的」
只要衣食無憂,真的就能善良了麼?
顯然不是,有形的高度差是現實所迫。
人格中無形的高度差,是掙脫不了的命運枷鎖,打入豪宅的窮人一家毫無收斂之意。趁無人之時他們放肆享受豪宅,沒把自己當外人。
其中「寄生蟲」的隱喻被窮人母親一語道破 ——
「半夜只要開燈,蟑螂就會躲起來」他們就像在暗處搜刮主家油水的蟑螂…
燈一亮,就躲了起來。物種趨利避害的應激反應,可是刻在基因裡的指令,就像窮人爸爸下意識的動作,蟲子就被彈到地下,階級差距就像生物鏈。
渾然天成。
但凡看過[寄生蟲]都會為戲謔背後的現實深感頹喪…
窮人在下,富人在上。
階級壁壘不止是韓國的現狀,不止是時代的寫照。
它從古至今,從不曾缺席,想要在[寄生蟲]裡找到終極答案和解決方式,或許導演奉俊昊也只會用一句「算了吧」將你勸退
片中還有一個關鍵的符號 —— 「石頭」
在窮人一家進入富豪家庭前,友人送給他們一塊能帶來財運的奇石擺件,據說非常靈驗…果然一家人謀劃成功,雞犬升天。
但與其說奇石改命,不如說他們機關算盡。
「石頭」比喻了「命格」
所有一切都是他們自己親手自釀的結果…
宋康昊飾演的窮人父親在片中有這樣一句臺詞 ——
「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
縱觀《寄生蟲》中的三組人物,一組是宋康昊為首的窮人家庭,另一組是李善均為首的富人家庭,剩下的則是作為富人附庸的老管家。
這三組人物之間形成的小社會生態,像是一個社會實驗,奉俊昊通過三組人物對於人生態度的不同理解,從而來展現階級之間的差異與問題。
但回溯這整個過程,富人失去了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失去,他們依然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佔據著上流的社會地位,控制著下流。
而作為富人附庸的管家一家也是聰明的,只不過他們是聰明在如何效忠富人,不同於康叔一家帶有強烈欺詐意味的牟利。
管家一家則是真正感恩來自於富人的恩惠,想要留下永遠為其服務。
而「情緒」則是一個隱藏於全片的概念
首先是富人,縱觀全片,富人都呈現出一種去情緒化、冷淡化的面貌,無論是其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
還是對窮人禮貌而絲毫不親近的態度,甚至在面對突發事件與極端情況時,他們依然很大程度上保持體面與理智。
我們幾乎看不到富人在電影中流露出過多的情緒,面對任何問題,淡然、體面、不慌不忙、不漏聲色是他們的習慣,這是屬於他們的階級「氣味」。
而窮人們,則可以說是毫不避諱彰顯情緒
家人坐在一起便是開始感慨、抱怨,小兒子迅速地愛上輔導的富人家女孩,以及他們全家人對「氣味」一詞的敏感。
我們在這一家子身上看到張揚的喜怒哀樂,似乎除了寄生上流的欺詐,他們再也沒有任何隱藏的東西,面對外部事件,他們下意識地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態度與反應,這亦他們的獨特「氣味」。
而奉俊昊也把「氣味」玩出了花樣 ——
比如當樸社長在自家車上發現女性內褲時…
他的第一反應是用「聞」來確認,確認是不是穿過的,或者確認那是不是自己老婆的私物!
氣味是藏不住的秘密,也正是氣味的差別讓窮人一家身處險境 ——
爸爸、媽媽、兒子、女兒雲集豪宅!
一家人有一家味。
天真的孩子嗅出端倪,他好奇老師、治療師、司機、女傭竟然擁有著相同的味道!
那是什麼味道呢?
窮人家常年居住在潮溼的地下室,早已被黴味浸透…
階級就像「生物鏈」把人劃分三六九等。
宿主和寄生蟲明顯是不同物種,又怎會氣味相投?
當「想要擺脫臭味」成為了臭味的根源,那麼臭味便不再單單是氣體,而是成了石頭,永遠跟在下流背後的冷峻的石頭。
下流們永遠只剩情緒,而上流們甚至不需要刻意「歧視」、「表現」些什麼,體面與穩健,便已經是對下流最大的羞辱。
我們如果有一天也好死不死的淪為「寄生蟲」怎麼辦?
儘管如今不流行用作者形容導演了…
但是奉俊昊沒拋棄在[殺人回憶]、[雪國列車]、[玉子]等前作中的思考,它們仍在[寄生蟲]裡得到了延續 ——
富人對待窮人態度,就像窮人對待螻蟻的態度。
可以隨便反思,但現實依舊不會改變!
最諷刺的是…
這樣的命運也是發生在電影[寄生蟲]身上 ——
當資本大鱷搜刮院線排片圈錢的時候,如[寄生蟲]這樣的電影卻只能在網絡裡存活…
所以,誰才是寄生蟲呢?
好了今天到這裡就結束了!這裡是下班看電影如果喜歡請轉發哦!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