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答是:一、首先我來解釋一下白面發酵之後為什麼會粘手:經常發麵做包子的人就會發現,麵團揉好之後軟硬適中,但是放到鍋裡發酵之後,它會比之前粘手,其實,這是正常的,就像一顆草莓,它保持完整的時候看不到水分,把它壓碎,就會有很多草莓汁流出來,麵團發酵大概跟這個類似,這是因為,麵粉在經過水和酵母的分解過程種會糊化,所以就會粘手。二、那麼麵團發酵之後會粘手應該怎麼辦呢?首先,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①:按照正確比例和面的麵團發酵之後粘手,這種情況下,麵團是可以繼續使用的,需考慮的是怎麼把麵團取出來、取出來之後應該怎麼解決粘手問題,做出想要的造型;
②:麵粉和水的比例不對,麵團本身就偏軟甚至有點稀,發酵之後更甚,粘手而且不成型,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下面從這兩個方面分別提出解決辦法:三、正確比例和面的麵團發酵之後粘手,以下是解決辦法:①:抹乾麵粉--可以在手上均勻地抹一層薄薄的乾麵粉,在麵團上也均勻地撒一層乾麵粉,然後就可以小心地把麵團取出來了,不過取出來之前,要準備好揉面墊,並且在上面撒一層薄薄的麵粉防粘,在擀麵排氣的過程中,如果粘手,可以酌情撒乾麵粉,但是乾麵粉的量要少,而且儘量均勻,如果撒大量乾麵粉,這些乾麵粉得不到發酵,蒸好之後的包子口感會生硬、不鬆軟。
②:抹油--在手上均勻地抹一些食用油,然後再取麵團,就不會粘手了,效果比抹乾麵粉更好,缺點是,如果麵團過軟,就完全不適合做饅頭了,如果能夠做好包子,包子會因為麵團太軟會從中間流向邊緣而讓包子變得特別扁。四、用錯比例,麵團粘手怎麼辦?如果和面之時水加太多,發酵之後的麵團特別黏稠,用乾麵粉或者抹油都不管用該怎麼辦呢?我的建議是:改做發糕,這種情況下,想做出包子或者饅頭的造型已經不可能,不如另外準備一個模具,刷點食用油,把麵糊排氣後倒入模具中,把表面整理平整,按照發糕的方法把它蒸熟,再整塊脫模、切塊,這樣就不用擔心麵團做不了造型了。
五、掌握和面小技巧,減少發酵後麵團粘手導致的失敗發酵麵團發酵之後粘手的問題似乎很好解決,但是古人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與其讓麵團粘手,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不如在和面之前就做好準備,正確地和面,這樣可以減少麵粉的浪費,和面的小技巧在這裡:①:通常麵粉、水、酵母的比例為100:50:1,也就是說100克麵粉放50克水、1克酵母粉,水大概為麵粉一半的重量,但是因為麵粉的吸水性不同及發麵用途不同,水量可以在此比例上下浮動,做饅頭麵團宜硬一些,做包子需軟硬適中,摸起來跟人的耳垂差不多,做發麵餡餅需軟一點(為了防止粘手,需要放食用油)、做發糕的麵團水量一般更多,調成黏糊的麵糊,但是不管是做什麼用途,水不要一次性加進去,可以一邊加水,一邊攪拌,再視情況添加水量。
和面時控制好水量,也能防止麵團發酵之後不那麼粘手。
②:有些人和面時會加些豬油進去,不僅可以讓包子更潔白、表皮更光滑,也能讓麵團不容易粘手,這也是防止麵團發麵之後會粘手的好方法,200克麵粉放5克左右的豬油,可以稍作調整,但是幅度不要太大,在麵粉和水混合、用筷子攪成面絮狀時加油即可。以上就是我關於麵團發麵之後會粘手怎麼辦的回答,有預後法也有事後法,算是比較實用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可以在下方留言,感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