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庵對不稱職的教員是毫不留情的。記得1942年有位新來的國文教員,聲稱自己當過記者,他一講課就露了餡,《五人碑墓記》、《莊暴見孟子》都講得糊裡糊塗。李潔庵帶著幾個教師去聽了他一節課,第二天就叫他捲鋪蓋走了。
李潔庵的學識很好。他平時常和教員們一起探討學術上的問題。有一天,我們班的英文老師請假了,他就來代課。上講臺後,他問我們講到哪一課了,我們回答後,他就開始講《龜兔賽跑》的課文。至今,我對他講的那一課的印象仍然很深。因為他開口就背通了一大段課文,發音準確,龜兔賽跑的動作也模仿得維妙維肖。我們都稱他為「萬有文庫」,因為高、初中所有文化課教員請假,他都可以臨時代課。講過後,學生們都說他講得很好。
李潔庵也非常重視文體活動。那時候濟汴中學有幾百名學生,只有兩個操場(劃為兩個籃球場和兩個排球場)。但在他的督促下,課外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每期開學,他都要求學生人人參加球隊,方式很靈活,可以打破班級界限,自由組建。我記得有「飛虎」、「無敵」、「不敗」等等許多支球隊。
在學校統一安排下,各隊大約一兩周都要輪流參加一次比賽,成績突出的會得到獎勵。差不多天天下午都有籃球、排球比賽,每學期還召開一次全校性的運動會。除此之外,辯論會、講演會也經常召開。我們班初中畢業時在胡梓房老師的帶領下,到南山旅遊了六天,行程數百裡,既鍛鍊了意志,又長了不少見識。
李潔庵還辦了校外林場、牧場、農場,一方面讓學生參加實踐鍛鍊,一方面增加了學校的收入。馬店北邊有幾個山頭,是學校買下做林場、牧場的。學生們輪流去參加過幾次勞動,不過大部分是僱人管理的。那裡養有奶牛、奶羊和胡蠶等。我記得楊圪墶那個地方栽的蘋果樹,果子個頭雖然不大,味道卻是十分鮮美可口。
上經局南邊河灘的小農場是濟汴中學的勞動實驗基地,我們每周一次勞動課(一個下午)都去那裡幹些農活。林場、牧場、農場有多少收入,我不清楚。但我記得有這麼一回事,大約是1942年或1943年的一天,李潔庵在大會上躊躇滿志地宣布:三年後所有的學生就可以免繳學費。雖然後來因日本鬼子佔了縣城,李潔庵的話沒有能夠兌現,但是我想那一筆收入是不會小的。
李潔庵在濟汴中學工作了二十餘年,一生大部分精力都貢獻給了這所學校。濟汴中學後來在豫西很有名氣,也因為它是豫西唯一設有高中部的中學,所以靈寶、陝縣、澠池、宜陽等縣都有不少青年來就學。解放後,濟汴的學生在全國各地工作的很多,在臺灣、海外有名氣和有成就的人也不少。李潔庵可以說是桃李滿天下了。
1944年,李潔庵任國民黨洛寧縣縣長期間曾抓捕中共地下黨人士,解放後被鎮壓。儘管他解放前為地方教育做出了不少貢獻,但是因為走錯了道路與人民為敵,等於是一條不歸路。
(本文內容經過走訪縣城年過八旬的李先生口述整理而成,具有真實性和史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