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章講解了因子的三種模型,和其作為標籤的概念。今天新增一條:因子替換方式之音律。
直接進入正題。
大家在聽歌時,聽到某段音樂,通常會感覺全身打顫,細細一看,疙瘩都起來了。有些情況只是半身,或小部分肢體打顫,有點顫動感。
這種感覺現代心理學有個專屬名詞——皮膚性高潮,表示聽歌時帶動了情緒,進入了意境,從而身不由己地「感動」。
01第一種音律方法,聽音樂感意境
此,聽音樂的皮膚性高潮就是因子的替換。
意境的對應攜帶信息因子進入大腦,進入左腦右邊身子顫動,進入右腦左邊身子顫動,可以認為——哪邊顫動就是在「補」哪個部位,改變哪個部位的腦控因子信息(多數為覆蓋,卻保留原信息,據記憶時間消散)。
新進入的因子,剛進入時會潛伏,等待時機成熟會反映在腦海中產生熟悉感——歌曲中想像過的意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也可為無音樂,自我想像的畫面(這些畫面就是因子攜帶的信息,或者說由特定畫面感召來的因子),以及瑜伽那些人冥想中所想的畫面,相似的意境,出現在隨後的生活中。
潛伏期過後,將直接影響人體。
這時花已經結了果,緣分早已安排定下,這些因子將給你帶來情緒的變化而引起各種外在環境的因素改變——即情緒變化,如惡化——產生諸如運氣下降,頭腦遲緩,行為不自覺等,又有工作不順,走路摔跤,上班多個紅燈,提交方案未受理,考試忽然忘記知識點等因為情緒因子的覆蓋而導致期望相反的事物,忘卻,忽略,記憶混亂等。
得到結論:聽歌所帶來的情緒系列的因子=定時炸彈,它們在潛伏期之後(種因),會引動外在的因緣變化,為人體帶來相關觸景生情的具象化感觸(結果)。
由此可見,情緒的變化即心的變化,心不能如一,不能如如不動,便會向外攀緣,緣不請自來,微夾雜而至,讓我們生活豐富的同時,帶來了未知性,引發了數條人生道路的分岔。
若能持一心不為外景所擾,則路只此一條,便是成道。
02第二種音律方法,誠摯誦讀
再來談另一種音律改變因子的替換方式。
王善人的《化性談》中寫到:通過讀字,將聲音按一定的讀法發出來,就能達到增助相應部位的功效,如助長陽氣,消滅負能量,凝神聚氣,治療心病等。
主意,助元性,肝明禮,助元神,心信實,助元氣,脾響亮,助元情,肺柔和,助元精,腎
具體讀法:按「響亮」,「響」字要短要輕,重在「亮」字。亮的尾音要長,要響亮!讀音過程中,還需注意全身氣的流動。
節拍:響 — 亮— — — — —
這樣地去念誦「響亮」,就能助生情感,在五行主金。此法屬於氣功範疇,但也是因子的替換方式,通過讀念相應的字,達到凝聚正能量因子的功效。
相似的還有
「立」,「信」,「定」,「帝」,「聽」
「i」和「ing」結尾和拼音之字,前配重音有聲音(如b畢,d定,l禮)。
i表示天地人,也表示唯我獨一。
以上為兩種,通過音律替換體內因子,改變外在因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