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說,我還沒死呢為什麼給我整缸換水,嫌我死得慢啦?

2020-12-25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很多的新魚友養魚,動不動就會想到給自己的觀賞魚整缸換水,為什麼呢?

一般都是魚缸水質調理不明白了,或者觀賞魚部分還是患病了,整缸水發白了、發黃了、雜質柳絮亂飛了,等等,諸如這些問題,我們才會想到給觀賞魚整缸換水。

說句不好聽的話,就是我們自己實在是沒招了,要麼就是魚主人無能的表現,要麼就是我們自己太性急了。

給觀賞魚整缸大換水,和觀賞魚的開缸綜合症,其實是一個道理

一般來說,如果是魚缸裡的部分觀賞魚患病了,這個水質肯定要出問題,魚和水是有聯動關係的。

只要是觀賞魚的狀態良好,體表一定會相當乾淨,它們就不會分泌些雜七雜八的黏液,那麼,這個水質就不會遭到破壞。

而一旦某些觀賞魚開始出現問題,哪怕是入缸壓抑,這個水質就會有所變化。

有些觀賞魚,在重度疾病的情況下,它們的體表本來就不健全,特別是諸如潰爛、白點、白毛之類的疾病,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是不可以換水,但是,如果是大幅度換入過量的新水,更會直接刺激到觀賞魚的體表甚至魚鰓,尤其是根本沒有晾曬的新水。

為什麼很多觀賞魚初入魚缸後,立刻就開始蹭缸,一定是它們體表有了某些病變嗎?

其實根本就不是,而是由於我們的新水自己過重所致,也就是說,觀賞魚初入新魚缸,如果我們沒有養水、沒有困水,那麼這個水質和整缸大換水沒有什麼兩樣,所以觀賞魚才會出現什麼開缸綜合症,就是這麼來的。

觀賞魚說:我還沒死呢,你為什麼要給我整缸換水,這是嫌我死得慢啦?

觀賞魚病得越重,我們越去大換水,那麼,有可能它們的疾病只能越來越重,最後就像剛入魚缸的狀態一樣,趴缸、紅血絲、甚至於白毛、白斑上身,最後不治而亡。

如果我們發現了部分觀賞魚患病,最好是把它單獨提出來治療,即使隔離,也不要直接使用大量新水,這個新水主要指的是完全沒有經過晾曬的自來水,或者是晾曬的時間不長,這些都不是什麼好現象。

我們不要去講理論,理論上困水時間長了水中有菌、理論上自來水的氯氣也能殺菌,那些都沒用,那是我們自己在哪裡編造所謂的一廂情願的理論罷了。

我們要問觀賞魚,好不好?

如果我是觀賞魚的話,一定會說:我還沒死呢,為什麼要給我整缸換水,這是嫌我死得慢啦?

不能只聽理論,理論是人造的,不是觀賞魚說的,也不是它們的真實反映

這些問題,我們在平時的養魚過程中,都是可以觀察到的,腦袋是可以思考的,眼睛也不能閒著吧?

我們不會看看大換水後,魚缸水質和觀賞魚的反應嗎?

有多少新魚友,給觀賞魚整缸大換水後,這個魚缸的水質,更加玩不明白了?

又是淨水劑、又是水質穩定劑、又是硝化細菌,一個勁地往魚缸裡倒啊,或者加鹽、或者加維生素?

真的有用嗎?我就問問真的見效了嗎,效果在哪?

更不用說,大量換水後,觀賞魚直接病情加重,根本救不回來了。

我就是塑料桶困水七八天甚至時間更長,然後水溫恆定了以後再入缸,從來也沒出過什麼問題,只要是自己一著急,換水量一大,困水時間較短,水質必定玩不轉。

我購買的觀賞魚進入這樣的新缸後,它們的體表就是沒有出現問題,它也不會過度壓抑,水質很快就可以自清,甚至於一直清到底,不管是飼養普通的冷水魚還是熱帶魚,都是這個入缸方式。

而我給觀賞魚大換水的時候,最多就是一半,也是困水時間較長,它們就是沒事,水質一直很穩定。

如果直接加入新水,哪怕不是自來水,而是等溫的井水,這個水質就是不好,觀賞魚就會出問題,更何況魚友們使用到的還都是自來水,而且是整缸更換?

沒有條件困水不要緊,可以少量更換、慢慢換,儘量不要引起水質變動

如果說,我們確實沒有這個困水條件,那也不要緊的,遭遇到水質問題或者觀賞魚患病需要倒水,可以啊。

準備五天時間把魚缸水倒一遍,那就每天五分之一更換,準備七天把魚缸水倒一遍,那就每天更換七分之一,就是如此簡單的道理。

這樣做也不是不可以的,超過了五六分之一,這個事就不太好辦。

關鍵是這樣的換水方式,我們根本不會累,再者,完全沒有必要去加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反而對於魚缸的水質穩定不利。

根據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來水哪怕能困一天,那也比直接入缸要強,我就不信換個七八分之一的魚缸水,這樣的儲水容器,我們也沒有,我們的魚缸多大,魚池子嗎?

那還不如直接自來水滴流入缸,也可以啊。

給觀賞魚換水、困水的辦法有的是,只要我們肯動腦。

但是,大量的自來水直接入缸,它就是不行,除非是夏季的水溫恆定,我們的飼養容器很大,觀賞魚早就適應了這種換水方式,它們又非常皮實、耐養,比如已經養順了的、草金之類的。

或許還可以如此操作,不過,即使如此,如果加以時日,誰也不敢保證如此的換水方式,觀賞魚就一定不會患病。

很多魚友總是認為,養魚先養水,這個理論一定是正確的,對啊,困水就是為了除氯,所以根本不重要。

我一直認為,困水就是在養水,至於說除不除氯,那只是捎帶的工作罷了。

當我們把困水加入魚缸後,哪怕換水一半,這個水質立刻清澈通透,這種感覺,真好!可惜的是,這種感覺,很多魚友,根本體會不到。

又好說什麼夏季如此困水早就臭了,不好意思,我從來沒有遇到。

傻嗎,自己不會隨時觀察嗎?

水臭不臭都不知道,這屬於必備生活常識吧?連這個都不知道,那還養什麼魚呢?

有些時候,養魚老道為了迎合網上的某些理論真的很累,還是讓我說句實話吧:

我的困水幾乎沒有時間限制的,放置十天半個月太正常了。不加過濾、不增氧,就是晾置或者晾曬。

但是,飼養喜歡新水的某些觀賞魚,那是例外,比如:龍魚、燕魚、七彩等。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魚缸,都看不見魚在哪裡了,觀賞魚它也不死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經常會遇到有些魚友問起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人家的魚缸水質似乎相當渾濁,連觀賞魚在哪裡都已經看不到了,但是它們也不死,人家似乎一直也養得很好,有些都是飼養四五年以上了。
  • 為什麼大型魚養水,可以使用闖缸魚,小型觀賞魚就沒有必要?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不是說所有的觀賞魚飼養,都需要使用闖缸魚來養水,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本來就是一個誤區。因為人家飼養龍魚等大型魚的,都用闖缸魚,所以我也要用第一、龍魚等大型魚,是肉食性觀賞魚類,對於它們所攝食的小魚,本身就有很大程度的免疫,不管這些小魚有什麼疾病,除非是新入龍魚本身體質太差,否則極難被感染。第二、大型魚缸多是底濾系統,生化濾材較多,開缸時間較慢,因此培菌時間很長,可以適度使用草金魚等觀賞魚,作為闖缸魚。
  • 第一次飼養觀賞魚,我們應該這樣去想,它怎麼還不死呢?
    對於第一缸觀賞魚不必強求,全部死光屬正常,剩一條也是賺到,剩一半就是賺翻天了因為很多的新魚友第一次飼養觀賞魚,要經驗沒經驗,要實踐沒實踐,無論從選魚、養水等步驟,我們都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所以說:死魚是常態,第一次養魚能夠做到不死魚,近乎於天方夜譚。
  • 整缸觀賞魚遭遇死亡現象,是不是需要翻缸,如何消毒清理為好?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最近由於季節性原因,以及我們選魚不當等問題,導致很多心新魚友的觀賞魚,遭遇到了全軍覆滅的境地,而且為數還不算少。因此,很多新魚友都前來諮詢,我魚缸裡的觀賞魚已經全部陣亡了,到底應該怎麼辦,需要翻缸嗎,需要清理砂石和底沙嗎,需要清洗濾材嗎,應該如何消毒?等等問題。
  • 五天一換水,換水必加藥,這缸觀賞魚能活下來已是萬幸
    一位魚友評論說,自己飼養的七彩神仙魚,鴿子系列,體表有黑紗,然後自己每五天換水三分之一,每次換水必加藥,而且還不止一種魚藥,兩種,目前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極易驚缸。請問,這種情況如何改善?起沙類的觀賞魚根本沒有幾種的,但是,我們要知道至於觀賞魚為什麼會起沙?大部分只存在於熱帶魚當中,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雜交過度的品種,說白了就是與人工幹預有關。
  • 魚友們在觀賞魚入缸之後最容易把這件事給忘了!
    再往後大多數魚友都會想到魚兒入缸之後,我們在觀察魚兒狀態與水質狀態的同時,應該開始給魚兒準備各式各樣的美餐啦。想法都是如此的美好,因此很少有魚友會想到我的魚兒要是病了怎麼辦,我的魚缸水要是混了怎麼辦?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很多新魚友不會想到的,本來清澈如新的的水質怎麼可能一放進魚兒就立馬混了呢?或者是有的魚友會說了,即使是魚兒病了我還買了很多的魚藥呢。
  • 下列一些給觀賞魚隔離治病的方式,還不如不治,反正早晚也是個死
    比如說,對於主缸觀賞魚沒有任何的傷害,也不會傷及到硝化系統和水質,最為便捷的問題就是,帶有顏色的藥物,我們可以隨便下,不必擔心黃水的問題,比如說黃粉、土黴素之類的。由於需要拍攝視頻的緣故,我的觀賞魚患病,很少會去使用到黃粉或者土黴素整缸下藥,原因也在這裡,看起來總是感覺怪怪的,它和沉木黃水完全是兩回事。
  • 一位魚友養死一缸金魚的心路歷程,是不是很多魚友都經歷過呢?
    其實本來我是不太擅長養魚的,不過看到了如此高檔的魚櫃,又是電子溫控、又是燈光照明、還有各種過濾器材,自己的心裡立刻就有了底氣,有了這個高檔設備,誰還不會養個觀賞魚呢?再說了,我也不能讓它閒在那裡裝空氣吧?
  • 聽說給魚換水就要加鹽,如果沒用,買這些觀賞魚專用鹽咋辦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今天被一位魚友給樂壞了,先是問我給觀賞魚換水的時候,到底需要加多少鹽,問題如下:你好!我想問一下,給魚缸換水的時候,加鹽的比例應該是多少,我們是根據魚缸的總容積計算,還是根據我加進去的水的容量計算?比如說100升的魚缸,我換了兩盆水之後,要加多少鹽,根據哪個量呢?謝謝!愁死我了。然後我說了兩個字:不用。
  • 金魚養在水缸就不會死?看看一位魚友的經歷,有很多其他因素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一位魚友把金魚飼養在水缸裡,按理說飼養金魚的容器,水缸比起玻璃魚缸要好很多,水質更應該比較容易處理,但他依然遭遇到了大批量死魚的問題,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 關於困水我已經說了很多次了,淨水不等於困水,怎麼就不明白呢?
    養魚老道不知道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很多魚友,總是會糾結於飼養觀賞魚的困水這個問題,反反覆覆的在不斷詢問,井水需不需要困水,熱水器的水直接入缸不行嗎,淨水機的水不是也很好嗎,我們為什麼初期養魚還需要困水?好像是養魚老道非要逼著大家去困水似的。
  • 分不清觀賞魚是趴缸、害怕,還是感冒、睡覺?這裡有答案
    別說是新魚友們,有時候養魚老道看到上述情況,也會拿起漁網來把它們給撥動一下,然後它們就會迅速逃走,我們心裡的負擔一下就減輕了,哦,原來它還沒死啊。如果是自己的魚這種情況見多了,我們也就逐漸習以為常了。不過有些觀賞魚出現這種問題,我們就要去仔細分析,比如說害怕了、感冒了、水黴了、蒙眼了、挨打了、就是懶得遊動了或者是在睡覺,細想起來,牽扯到的情況還很多呢。
  • 不要以為自己的觀賞魚,總是病入膏肓,沒注意的反而容易暴斃
    而在眾多的中大型觀賞魚,或者冷水魚中,不太會經常出現這種病入膏肓的情況,我們遇到某些問題,完全不必驚慌失措,不斷地、重複的治療、再治療,下藥、再下藥……新魚入缸一趴不起,就願意待在原地,那就給它這個休養的機會吧這是今天一位魚友提出的問題,為什麼我的鸚鵡魚一入缸
  • 只要給觀賞魚換水,就一定會出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裡的意思是說,對於某些高檔觀賞魚,我們在換水或者倒缸的問題上,一定要謹慎。那麼,假設我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給觀賞魚換水的話,還是應該少量的、多頻次更換為好,儘量不要去一次性大換水,要麼,就是困水時間一定要適度延長……假設我給我目前飼養的所有觀賞魚,一個月不換水,然後直接換水一半的話,我就是使用長時間的困水,它們絕對不會患病
  • 告訴大家包治觀賞魚小病的妙招,為什麼很多魚友還是不會使用?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有些觀賞魚出現很多小病小災,根本不需要我們去大量用藥或者整缸浸泡,包括了給觀賞魚所做的某些檢疫。
  • 對於我這種懶蛋,一米五的魚缸養什麼觀賞魚好呢?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感謝各位魚友幫助我做分析,一米五的魚缸養什麼觀賞魚比較好呢?條件是比較容易打理,不太用加溫,觀賞效果還要好。一、金魚除非是鎏金和泰獅,別的金魚一米五的魚缸水位太高了,如果是半缸水飼養的話,欣賞效果就會很差,魚缸也覺得浪費,泰獅和鎏金,老鄒大叔那裡有泰獅,我已經看的視覺疲憊了,鎏金我又不太喜歡。對於蝶尾、水泡、蘭壽、貓獅、虎頭等,我還是喜歡用泥盆或者瓦缸飼養,那個欣賞效果才好,所以一米五的魚缸不能用來養金魚。
  • 飼養觀賞魚,到底有沒有可以免換水的魚缸?
    養魚老道,請問,市場上那種底濾免換水的魚缸怎麼樣,是不是真的可以不用換水?上述是一位魚友的問題,其實,但凡是看過養魚老道之前文章、視頻的,都應該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而這位魚友,並不是我的新粉絲,估計之所以提出來這個問題,是為了幫我尋找素材吧,謝謝!
  • 為什麼說小魚缸不必使用強大過濾,有時可能起到反作用?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這裡的小魚,指的是像燈科魚之類的小型熱帶觀賞魚,這裡的小魚缸,指的是,三四十釐米的小魚缸。為什麼我會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有一位魚友,就是使用到的這樣的小魚缸,飼養了幾條三角燈、紅綠燈之類的小型觀賞魚,然後,反覆折騰魚缸過濾,魚缸內總是氨氮超標,最後導致整缸魚的死亡。
  • 養水之前加入魚樂寶之類的化學物質,對於觀賞魚有無危害?
    可以啊,如此細心的魚友養魚老道當然支持,但是在養水期,他也是照樣在使用魚樂寶,而且最終導致了整缸觀賞魚趴缸不起,當然我這裡所說的只是中間的一段故事,這其中肯定會有前言後語,我就不多去囉嗦了,最終的結果就是自來水的氯氣根本沒有徹底清除掉而已。
  • 小麥穗魚放在兩個魚缸內,為什麼一缸死亡過半,一缸一條沒死?
    二、雖然有過濾系統,但是水質過老、飼養密度過大雖然說,我把它們放置在80釐米的魚缸內,並且有一個小上濾在維持水質,但是由於這個魚缸長期沒有換水,加上突然間大量進入如此多的小麥穗魚,本身它們還有傷,所以導致了水質嚴重缺氧,繼而體表磨損處開始迅速發炎、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