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與內閣大學士掐架,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我太難了!

2020-12-19 老四劇說歷史

明朝中興之主明孝宗朱祐樘是個很勤勉的皇帝,他為人也比較謙和,對大臣很尊重。即便如此,當他的吏部尚書和內閣大學士掐架的時候,朱祐樘也會感到很為難,和事佬實在是不好當。

明孝宗

這場掐架發生在弘治六年,掐架的雙方是兩位名垂千古的名臣——吏部尚書王恕和內閣大學士丘濬。王恕於成化二十三年底開始任吏部尚書,朱祐樘全力支持他進行吏治改革,對從成化朝到弘治朝的吏治過渡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說,朱祐樘通過弘治初期的吏治改革,一改成化朝的吏治弊端,避免權力交接時的政局動蕩,王恕居功至偉。丘濬是明朝最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流傳後世,影響深遠,明孝宗御賜他為「理學名臣」,他也被史學界譽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

弘治五年(1492),內閣首輔劉吉被罷免,徐溥繼任首輔,被補入閣的正是丘濬。根據史料記載,在丘濬入閣之前,王恕和丘濬曾同為太子太保,關係一般,但丘濬入閣之後,兩人開始不和睦。《明史》中有兩個地方能夠體現這點:1.入閣後,丘濬的身份地位提升了不少,但王恕並沒有因此謙讓,使丘濬很不滿;2.王恕主管吏治,考察天下官員,因不稱職被他提出罷免的有2000多人,他上報名單時,丘濬反對,稱任職未滿三年或無特別劣行的官吏仍可留任,明孝宗留下了90多人。王恕大為不滿,曾向明孝宗請求辭官,明孝宗沒有批准。

明孝宗

《明史》:是時劉吉已罷,而丘濬入閣,亦與恕不相能。初,濬以禮部尚書掌詹事,與恕同為太子太保。恕長六卿,位濬上。及濬入閣,恕以吏部弗讓也,濬由是不悅。恕考察天下庶官,已黜而濬調旨留之者九十餘人。恕屢爭不能得,因力求罷,不許。

不管怎麼樣,王恕和丘濬的關係肯定是很不好,而讓他們倆爆發矛盾的一個關鍵人物是太醫院判劉文泰。劉文泰跟丘濬關係不錯,在一次閒聊時,丘濬告訴劉文泰,說王恕在成化朝時辭官回鄉期間,曾託人為他寫傳記,在傳記中誹謗先帝,皇帝知道了這罪名可不小。

明孝宗

劉文泰跟王恕有私仇,他曾找王恕求取高職,被王恕所拒,於是懷恨在心。聽了丘濬的話,他起草奏章,還讓被王恕提名罷免的都御史吳禎進行潤色,上奏給朱祐樘,攻擊王恕在傳記中自比伊尹、周公,批評先帝過失,又私下扣留官員奏疏,擾亂選官法則等。王恕上書自辯,反駁了劉文泰的說法,稱他的傳記褒揚先帝,從未批評先帝。王恕的自辯得到了朱祐樘的認同,但問題是,王恕認為此事背後有人策劃,策劃之人正是丘濬。朝中一些大臣也因此彈劾丘濬,說丘濬不配入閣,應罷免他。

明孝宗將劉文泰、吳禎等人下獄,讓司法部門調查此事,王恕曾兩次請求將丘濬也捉拿下獄。朱祐樘並不採納,王恕又請求罷官,朱祐樘大為不滿,雖將劉文泰貶職,但反過來責備王恕沽名釣譽,卻不問丘濬的罪。後來王恕仍堅持辭官,朱祐樘一怒之下同意了,還削減了王恕的俸祿。王恕被免職,卻得到朝廷很多大臣的支持。丘濬雖沒被治罪,卻因此被朝臣看不起,這對丘濬的名譽影響極大。

明朝大臣

從朱祐樘對這種事的處理來看,朱祐樘明顯傾向於丘濬。王恕被劉文泰本是個事實,雖然王恕請求治丘濬有點過分,但作為受害者,王恕是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的。朱祐樘就算是對王恕不滿,在這件事的風頭上讓王恕罷官、削減俸祿的處理還是過於嚴厲。我認為朱祐樘這麼做的原因有幾個:

1.王恕性格過於耿直,此前可能多次引起朱祐樘的不滿。王恕自上任吏部尚書以來,多次對吏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罷免過很多官員,例如弘治六年的一次吏治考核,他就能上奏一個2000多人的罷免名單。這種過於較真的性格使得他在吏治問題上常常與朱祐樘生產矛盾。

明朝大臣

2.王恕的傳記有問題。王恕自辯時說他是稱讚先帝善於納諫,但實際上可能不是如此。在成化朝,王恕並不受重用,大多數時間是在南京任職,以他的性格不大可能會誇讚明憲宗朱見深。所以我猜想他的傳記可能確實存在對朱見深不滿的一些說法。還有一個細節很關鍵,朱祐樘把王恕印刷傳記用的雕版給燒了,如果朱祐樘不是看過王恕的傳記,對傳記的內容不滿,又何必燒掉雕版呢?這恐怕也正是朱祐樘罵王恕沽名釣譽的原因:你明明罵我爹,為了免罪卻到處說誇我爹。

《明史》:帝下文泰錦衣獄,鞫之得實,因請逮濬、恕及禎對簿。帝心不悅恕,乃貶文泰御醫。責恕沽名,焚所鏤版。置濬不問。恕再疏請辨理,不從,遂力求去。聽馳驛歸,不賜敕,月廩、歲隸亦頗減。

明朝大臣

3.朱祐樘對此事已定性,王恕卻不依不饒。朱祐樘不處罰丘濬,就是認為此事是劉文泰所為,跟丘濬沒有關係,這應該是朱祐樘根據司法部門審訊劉文泰的結果得出的結論。但王恕卻始終抓住丘濬不放,這不是故意打朱祐樘的嗎?

 4.王恕以辭官來要挾,讓朱祐樘大為生氣。古代的官員喜歡裝清高,遇到委屈,總會提出辭官,其實是以退為進,皇帝一旦挽留,必定會滿足其要求。辭官這一招,王恕在朱祐樘身上用得太多了。例如弘治元年王恕被言官彈劾、與劉吉因吏治糾紛、弘治六年與丘濬紛爭等,王恕都曾提出過辭官。王恕自任吏部尚書以來,幾乎每年都會提出2次上辭官。時間一長,朱祐樘忍無可忍,就真的同意王恕辭官了。

可見,朱祐樘罷免王恕確實有多方面的原因,只是朱祐樘的做法得不到群臣的理解。

明孝宗上朝

再回到這件事上來,這事究竟是不是丘濬指使劉文泰做的呢?《明史》在記載此事時,雖沒有指明是丘濬所為,但其記載對王恕大加讚揚,大有維護王恕之意,顯然有暗含是丘濬指使。其實,劉文泰在被審訊時並沒有說他是被丘濬指使,同時也沒有證據表明是丘濬所為。《明實錄》記載「亦似未考其事之直顛末也」,明朝學者王世貞在他的《弇山堂別集》也說「案縉紳之論,皆以文泰此舉出自丘公,然三原止合略辯其事,力求歸休,不當疏請廷鞫,又以老學陰謀肆加詆斥大臣恬靜之體與事君恭順之道」……這些記載都表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是丘濬。

丘濬去世之後,劉文泰曾去弔唁丘濬,丘濬的妻子看到劉文泰就大為惱火,大罵劉文泰:「就是因為你,使我相公與王公關係不好,還背上不義之名,你還有什麼臉來弔喪?」丘濬妻子的話也表明,這事不是丘濬所為,丘濬自己因被別人猜測,也感到很苦惱。

朱厚照

由此可以看出,丘濬應該沒有指使劉文泰誣告王恕,所有事情都是劉文泰搞出來的。王恕緊抓丘濬不放,也可能是希望能因此事扳倒丘濬,畢竟兩人關係本身就不好。只是丘濬交友不慎,與劉文泰這麼一個小人結交,背後又說王恕壞話,才讓劉文泰有機可乘。丘濬的聲譽受到影響,也是他咎由自取的吧

相關焦點

  • 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是幹什麼的?明朝為何要設立這些職務?
    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想必一定聽說過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這些官職,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幾個職務都創立於明朝,而且都是從「臨時工」的角色逐漸轉正,最後成為很顯赫的官職。今天夜讀史書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內閣大學士、總督、巡撫這些職務是如何誕生,以及他們究竟是幹什麼的。
  • 明朝的大學士是什麼官職,他們在朝廷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明朝的大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朱元璋自丞相胡惟庸被殺之後,便罷中書省,廢除了延續兩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統轄六部,然而由於皇帝工作量實在太大,他不得不設立大學士擔任顧問,協助自己處理朝政,並最終形成了內閣制度。明朝大學士最初只是皇帝的高級幕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大學士的權力卻一度超越了曾經的丞相。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尚書、侍郎中央六部的最高長官叫尚書,滿漢各一人,相當於國務院各部部長。尚書下設置四個侍郎,滿漢各兩人,相當於副部長。 尚書為從一品,侍郎為從二品。下面介紹下各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那些職位。吏部尚書:原國務院人事部長。
  • 吏部尚書叫天官、禮部尚書叫春官,清朝官員別稱知多少?
    清代的官員名稱特別繁複,職官都有很多的別稱,比如我要說總督大家都知道是個什麼官,那要是說「總制」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再如學政,若是說「大宗師」照樣很難理解,所以覺得有必要把清朝一些重要官員的別稱作一番介紹。清代中堂、相國、首揆、協揆,都是稱呼宰相的官員,清代主要是內閣大學士等。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依然不設置宰相,以內閣加六部的形式,來架構中央行政機構。由於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實權更少,形同虛設,權力便落到六部手裡。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
  • 明朝中興之主朱祐樘問兵部尚書,士兵明明有軍餉,怎麼那麼窮呢?
    明朝中興之主明孝宗朱祐樘勤勉處理朝政,使明朝一度中興,他也贏得後人的讚譽。弘治十五年(1502年)六月,剛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劉大夏向明孝宗上奏書力陳兵政十害,引起明孝宗的重視。明孝宗大為沮喪,感嘆說:「我執政這麼久,居然不知道天下軍民這麼窮?這皇帝是怎麼當的?」《明史》:其年六月再陳兵政十害,且乞歸。帝不許,令弊端宜革者更祥具以聞。於是,大夏舉南北軍轉漕番上之苦,及邊軍困敝、邊將侵克之狀極言之。帝乃召見大夏於便殿,問曰:「卿前言天下民窮財盡。祖宗以來徵斂有常,何今日至此?」對曰:「正謂不盡有常耳。
  • 吏部為六部之首,但從清代的任官制度上看,吏部權力十分有限
    此外,不同級別的官員所採用的選用制度又不一樣,那麼具體到大學士、各部尚書、各省督撫,乃至中下級官員,其選任方式有何不同呢?吏部在其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高級及中級官員中職任重要、職務特殊的官員選任官員的高低檔次,其實是很難細緻、準確劃分的,不同範疇有不同的劃分標準。
  • 清朝的六部尚書中,誰掌握的實權最大?
    順治年間,清朝才正式定下六部尚書的職位。從職權而言,順治年間六部尚書的職權跟明朝相差不大。吏部掌管全國文職官員的升遷任免調動,戶部掌管國家財政。清朝設立內務府,本是為了將宮廷財政跟國家財政分開,但實際操作中,宮廷財政往往跟國家財政經常緊密相連。所以,戶部尚書又多少會參與到宮廷財政中。禮部掌管禮儀和教育。過去王朝最重禮儀,從君王大臣到平民百姓,都有禮儀的約束。
  • 清朝歷史上的四對父子大學士
    ,於是大學士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而且到了明朝中後期大學士常以三公兼任尚書,地位也日漸尊崇,有些大學士雖然無宰相之名,但和宰相也沒有多大的區別。到了雍正帝即位之後,張廷玉迎來了他宦海生涯的黃金時期,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雍正六年加封為保和殿大學士,次年雍正皇帝在隆宗門內設立軍機處,張廷玉與怡親王胤祥、蔣廷錫共領其事,並且軍機處的主要制度都是由他籌劃擬訂,對清朝政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 清朝的軍機處制度,幾十年時間,如何完全架空了內閣?
    說起明朝,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明朝的內核制度和內閣大學士。在清朝入關以後,為了自己的統治需要,保留內閣制度的同時,又建立了軍機處制度。兩大機構相互並存,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滅亡。但是在短短幾十年時間裡,軍機處就徹底架空了內閣。軍機大臣和內閣大學士之間,權力劃分完全不對等。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今天,我們聊聊軍機處和內閣之間的博弈。
  • 清朝的六部都是哪六部,六部的尚書誰最大?
    因內侍省、秘書省非中樞,故以中書(內史)省、尚書省、門下省(隋併入集書省)以及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兵部為三省六部!其實用集書代替門下省挺好,剛好三書嘛!而六部起自西魏,蘇綽建議復古周制而立。明朝廢除三省,可清朝恢復了三省!清朝的三省。當然,清朝的三省不叫三省,而是由四個部門組成的等同於三省的機構。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明朝官吏的選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兩部分,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  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明首創的內閣則成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
  • 明武宗去世,明朝風雲再起,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楊廷和終定鼎大局
    他一邊出榜求醫,一邊給他講了些明朝皇位繼承的倫序之說,實際上就是隱晦地告訴他未來誰可能會繼承皇位。魏彬對此非常感激,唯唯諾諾地答應後便離開了。他雖然是司禮監太監,其實並沒有多大權勢,所以為人行事還是比較謹慎。十日之後,太監谷大用、張永到內閣傳信:武宗晏駕於豹房,遵照皇太后的懿旨將其移至大內,內閣趕緊商議確定應當即位的藩王。
  • 明朝內閣首輔李賢故裡考察記
    薄霧籠罩下的鄧州大地平添了一種朦朧與詩意,在暖陽的照耀下顯得祥和而安靜,田野裡綠油油的麥苗,給這個曾經誕生過明朝首個內閣首輔的鄉村——鄧州市林扒鎮,增添了一抹盎然生機。忙活了一周的人們,正享受著難得的雙休時光。然而,有這樣一群探索歷史真相,撒播文化種子的鄧州人,懷著對李賢及其故裡的好奇與敬重,放棄休息時間,驅車而來。
  • 「大學士」 到底是個什麼官職
    明清題材的電視劇電影中經常看到,某官員兼什麼閣、殿大學士,比如現在熟知的貪官和珅,他官位顯赫,還是皇親國戚,可以說是當時最有地位的官員之一,他曾被授文華殿大學士,那麼你知道大學士是什麼官職嗎?有什麼講究嗎?所謂的大學士,說白了就是皇帝的高級秘書,明清時期所謂的中堂便是指大學士。其實歷代的大學士的權力並不高,只是明清時期權力得到擴大,明朝內閣大學士首輔都相當於宰相了。
  • 明朝歷史上結局最完美的一位內閣首輔李春芳
    他是徐階之後大明王朝的第三十四位內閣首輔,也是繼顧鼎臣之後又一位有「宰相」之名的內閣首輔。1511年,李春芳出生於南直隸的揚州。李家雖談不上是多麼顯赫的名門望族,可在當地也是書香門第。他很小時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加之接受了正統的封建教育,這些都為他今後的人生經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他是明朝內閣首輔 做錯一件事被崇禎大罵:死有餘辜
    1644年初春,當李自成揮師進攻北京之際,明朝並沒有元氣大傷。就在600餘裡外的山海關,還駐紮著一支由吳三桂統領的精銳部隊——關寧鐵騎。關寧鐵騎數量並不多,但戰鬥力極強,是明朝末年敢於和八旗軍正面交鋒的軍隊之一。如果將關寧鐵騎及時撤回北京,李自成的農民軍能輕鬆攻陷北京。
  • 明朝太監權力有多大?內閣首輔對其畢恭畢敬,是站著的「皇帝」
    明朝太監給人的直觀印象即權力很大,以萬曆時期的掌印太監馮保為例,哪怕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對其也是畢恭畢敬。張居正也是在馮保的支持下才得以推行新法,從而實現萬曆中興。張居正之所以尊敬馮保,除了這個太監本身不算壞以外,重點還是馮大太監真的很有權力。
  • 【明朝那些事兒(九)】明孝宗朱佑樘
    既然當得起「弘治中興」的讚譽,那我們還是得說一說朱佑樘執政時的大明。    1.首創午朝      朱佑樘是一個按時打卡的上班族,在位期間,從不遲到早退,就連生個病都要給大臣帶個口信請個病假,可謂是皇帝中的敬業代表。可即使如此,仍有大臣反映,早朝時間過短,建議弄個午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