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去世,明朝風雲再起,各方勢力蠢蠢欲動,楊廷和終定鼎大局

2020-12-22 以史為伴

正德十六年正月,明武宗朱厚照郊祀時伏地嘔血,太監們七手八腳將其送回宮。武宗眼看病重不起,各方勢力蠢蠢欲動,陰雲密布。

該年三月,司禮監太監魏彬來到內閣,對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道:「太醫院的御醫已經智窮力竭了,以重金尋訪天下名醫,或許有民間隱士能夠有辦法醫治陛下的病。」楊廷和心知這並不是他來內閣的目的,他應該是想要打聽皇位繼承的問題,好為應對新皇帝做好準備。這事楊廷和也不能明著點破。他一邊出榜求醫,一邊給他講了些明朝皇位繼承的倫序之說,實際上就是隱晦地告訴他未來誰可能會繼承皇位。魏彬對此非常感激,唯唯諾諾地答應後便離開了。他雖然是司禮監太監,其實並沒有多大權勢,所以為人行事還是比較謹慎。

十日之後,太監谷大用、張永到內閣傳信:武宗晏駕於豹房,遵照皇太后的懿旨將其移至大內,內閣趕緊商議確定應當即位的藩王。楊廷和早有準備,他從袖中拿出《皇明祖訓》,將太祖所定皇位繼承的規矩指給太監們看:「祖訓規定皇位兄終弟及,誰都不能違背,以親以長,興王世子朱厚熜最為合適。」太監們將此事告訴張太后,經張太后同意,以朱厚熜為皇位繼承人。

當眾人商議如何迎接興王時,吏部尚書王瓊率領九卿怒氣衝衝地來到左掖門,對楊廷和厲聲道:「我乃九卿之首,皇位繼承之事為什麼沒有人跟我等商量?興王世子成為皇位繼承者,怎麼也沒有人通知我?」王瓊在武宗朝時與寵臣錢寧、江彬內外勾結,靠著這層關係不經內閣隨意升遷官員,培植私黨,更是因此成為少師、吏部尚書,與梁儲、蔣冕地位相當。楊廷和對其恨之入骨,但是當時有皇帝的關係在他也拿王瓊沒有辦法。此時武宗已經去世,太后也不站在他們這邊,楊廷和等幾位大學士在這新皇、舊皇交替之際其實是權勢最大的一方勢力。對外有內閣之尊,背靠太后的全力支持,豈是王瓊之輩所能撼動?史載:「廷和左右目,遂皆不對,乃薨然散去。」九卿連與楊廷和對視都不敢,在楊廷和逼視之下,迅速作了鳥獸散。王瓊也只得訕訕離開。

正德時,寵臣平虜伯江彬遵照武宗的命令將一些能徵善戰的邊軍調到京城駐守,而以京城軍隊調往九鎮。當武宗去世時,江彬其實是當時京城軍馬最多的一股勢力。楊廷和等人在商討迎接新皇時,對其一直有所提防。不管他有沒有謀逆之意,楊廷和等人反正是已經將其定為了反賊。

楊廷和

按照規矩,迎接新皇需要內廷的太監、勳臣、內閣大臣各一位。為了應對江彬可能的不良圖謀,楊廷和決定留在京師主持大局。他擔心自己一個人獨木難支,又決定留下年齡相對較輕的大學士蔣冕為輔助。這樣一來,迎接新皇之人只能是梁儲。但梁儲年事已高,楊廷和又怕他不願奔波,便以旅途勞累為由激將他。梁儲果然上當,他不禁怒道:「事孰有大於迎天子者乎?怎麼敢以疲憊為由推辭呢?」迎接新皇之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當時太監魏彬在內廷勢弱,楊廷和便趁機勸說他:江彬必反,與其牽連過多必受其害,而除掉江彬等人對增加魏彬權力有莫大助益;何況合力除掉江彬也是大功。魏彬本身有些親內閣,這樣一勸說便順利地被拉到內閣陣營。他來到太后居所,將江彬之事儘量誇張地敘說一通,又將楊廷和的安排告訴太后。張太后知道此時事情危急,她當即秘密頒下懿旨,命太監張永、武定侯郭勳、許泰、尚書王憲挑選各營兵分布到皇城四門、京城九門以及南北要害之地;東廠、錦衣衛及各監察御史秘密監察城中動靜,有異常立即匯報。楊廷和又起草武宗遺詔:罷威武營團練諸軍,各邊兵入衛京師者重賞之後遣回,鎮守各皇店、皇莊的官校及兵卒勒令返還各衛,哈密、吐魯番、佛郎機等使者皆給賞後遣返還國,豹房所供奉的番僧、少林僧及諸技擊射生等人員一切罷遣。

江彬及其黨羽面臨這個變局其實確實有過起兵稱帝的念頭。江彬的黨羽都督僉事李琮尤其狠厲、狡黠,他極力勸說江彬起兵,即便不成功,也可以直接北走,投降蒙古。江彬聽到這個提議後,有些猶豫不決。就在這時,一場剷除江彬的大網已然展開。

當時參與謀劃的有楊廷和、蔣冕、毛紀及司禮監的魏彬、溫祥。太監張永非常聰明,他從太后及宮內宮外的行動中已經猜測到事情的大概。太后下旨讓江彬入慈寧宮請安。江彬當時也沒有懷疑,直接進了宮。進入西華門後,他經過張永的住所,張永請他小酌幾杯以待參拜的時間。等他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往慈寧宮前行時,太后逮捕江彬的旨意已經下達。江彬倉促之間,想要逃出宮中。他先是奔往西華門,結果西華門關閉。他又轉走北華門。當時眾多宦官們追在江彬身後,個個想著拿下他立功。兩拳難敵四手,在眾人的努力下,江彬終於被擒。而宮外,在楊廷和的主持下,江彬的黨羽都督神周、李琮相繼被逮捕。這些人一併被關入詔獄。

等朱厚熜被迎至京師登基時,一應不穩定因素都已被排除。在這個過程中,楊廷和處亂不驚,穩坐內閣,指揮若定,居功至偉。明朝皇帝個個很渾,但大臣中卻總有英傑之輩。這是明朝能夠延續近三百年的主因。

(《明武宗實錄》、《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

相關焦點

  • 明武宗時的豹房是不正經場所?它其實很正經,那是幹什麼用的呢?(圖)
    很多人認為,《明史》是清朝史官修的,清朝為了彰顯其得國之正,必定會不遺餘力地抹黑明朝,尤其會專注於抹黑明朝的皇帝。
  • 明朝除了十六帝,還有兩位沒當過皇帝的皇帝
    人盡皆知的大明十六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也是最後一個漢族封建王朝。眾所周知,從朱元璋建立大明到崇禎帝煤山上吊自盡,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這就是所謂的大明十六帝。
  • 明朝十六位皇帝,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分別活了多大?
    明朝一共統治了二百七十六年,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明朝最後一個崇禎皇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在這十六位皇帝中,哪三位皇帝活得比較長呢?分別活了多大歲數?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排名第一位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 明武宗是不是被黑得最慘的明朝皇帝?為何正德心思全放在軍事上?
    這些都是牛逼的帝王,明朝就朱厚照得到了「武」字,他能差到哪去?我們近代有位偉人曾對於明朝就稱讚過四位皇帝,太祖、成祖、宣宗、武宗,這四位。有人說明武宗的死有黑料,憲宗給孝宗留下了一個內政穩定,外無強敵的情況,結果孝宗搞著搞著搞成了內政穩定,外有強敵的局勢,明朝軍事在孝宗這直接搞亂了,孝宗還沒來得及解決就撒手歸西了,武宗上位之後重整明朝的軍事和朝堂局勢,這當然讓文官不樂意了,不往死給才怪呢?《明史》記載明武宗親徵蒙古,導致蒙古不敢犯境,但明朝自己與蒙古人的記載卻不是這個樣子。也就是說沒有《明史》,武宗不會洗白。
  • 明武宗暴死之謎:年僅三十一歲,正值壯年,為何卻突然駕崩
    作為明朝歷史上第十位皇位,後世對明武宗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人指責他貪玩荒唐,也有人稱讚他特立獨行。關於明武宗之死,甚至有些人認為是文官集團的陰謀,那么正值壯年的明武宗,為何突然駕崩了呢?面對輿論的壓力,明武宗不得不暫時停止南巡的計劃。二、寧王之亂就在武宗擱置南巡計劃不久,南方就爆發了一場叛亂。正德十四年六月,寧王朱宸濠殺死朝廷官員,在南昌起兵造反。明武宗得到奏報後,沒有絲毫慌張,反而很高興,因為在他看來,御駕親徵正是南巡的最佳藉口。
  • 把日子過成愚人節的明武宗,是不靠譜的昏君,還是心有難言之隱?
    他是明朝的第十位皇帝,在位時年號正德,死後諡號武宗,如果把這些描述放在一起,就是:明朝第十任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眾所周知,諡號是中國古代,人去世後才起的名號,目的是蓋棺定論,對這個人一生的主要事跡做個總結,對中國古人,特別是帝王來說,諡號等同於名譽(雖然本人並不知道),是非常重要的。
  • 妖尾百年任務篇:各方勢力蠢蠢欲動,納茲等人何去何從
    妖精的尾巴目前已經進入到了新的篇章——百年任務篇了,在納茲等人踏上新的大陸的同時,新的勢力漸漸顯露端倪,這些勢力究竟是敵是友並不明朗,但似乎都在圖謀著什麼,納茲等人又要如何去面對呢?我們先來說一下百年任務的發布人,魔法之龍公會的初代會長埃雷夫賽利亞。
  • 中國明朝,被凌遲的劉瑾是有多慘,為何會被處於凌遲?
    這時候,他還沒有權傾朝野,因為朝臣的勢力相當大。在這個時期,明朝經歷了弘治中興,整個朝堂一掃自明英宗以來的明爭暗鬥以及腐敗墮落,開始空前的團結一心,朝廷的精神風貌煥然一新,讓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也煥然一新。明朝在經歷了數十年衰落,終於迎來曙光。朱祐樘雖然很有作為,卻沒活太長時間,他在位十八年,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六歲而已。
  • 為什麼朱厚照玩了那麼多年明朝都沒有滅亡,胡亥玩了幾年秦朝就亡了呢
    歷史中記載的朱厚照一直都是被當做反面教材,喜歡遊山玩水,建豹房,各種奇葩的事他基本上都搞過,但是明朝還是傳承下去了
  • 大禮議:嘉靖帝與楊廷和爭的僅僅是叫不叫爹嗎?|文史宴
    這個事件牽扯眾多、影響甚遠,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將明朝分為七段: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曆倦怠、天啟崇禎亂亡、南明的顛沛。孟森先生是明史專家,他既然把議禮作為單獨章節,可見大禮議之重要。「大禮議」起因簡單,即外藩入嗣,欲尊其生父,而廷臣逆之,於是興大禮之獄。具體解釋就是:正德十六年(1521)武宗死於豹房,武宗無子,也沒有同父兄弟,廷臣只能商議迎立朱姓外藩藩王即位。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如果我們不用歧視的目光看太監,回到明朝的政治體系中去研究,就會發現,明朝的太監沒有理由不厲害。明朝太監之所以厲害,它是有制度保障的,宦官集團被作為一派政治勢力,協助皇帝,用於平衡文官集團。 歷史上,還沒有哪一朝的宦官,被作為政治勢力集團,得到制度層面的保障。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張居正的父親是個讀書人,但是不過是落魄秀才而已,終其一生,沒能有功名。唯一的好處就是見到縣官不需要下跪。張居正就是在這樣家庭裡成長。其實明朝開國以後,大小內部叛亂非常多。特別是明成祖以王爺之名成功稱帝更是讓許多有野心的藩王蠢蠢欲動。明武宗時期,經歷了成華和弘治的中興,可以說國力得到了緩和,往好的方向在前進,雖然武宗一朝有劉謹把持朝政,但是皇權始終沒有旁落,解決劉謹完全不費吹灰之力。國力尚在,寧王作亂看似浩大,實際上作亂時間僅僅43天後就宣告失敗。王陽明雖然有統兵之功,實際上從雙方國力對比就知道,根本就是一場滑稽的玩笑。
  • 明武宗:史上最具流氓氣質的一代明君!
    縱觀整個明朝,你會發現它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朝代。奇特的皇帝,奇特的臣子以及他們奇特的相處方式。
  • 明朝宦官蕭敬究竟有何高明之處,能獲得五位皇帝的信任?
    不過在明朝,宦官可不僅僅是伺候人的太監那麼簡單,明朝的宦官也是有品銜的!其中,蕭敬也是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雖然身為宦官,但他竟然能連獲五位皇帝的信任。蕭敬究竟有什麼通天本事,可以「俘獲」接連五位皇帝之心呢?初顯才智蕭敬這個人,打小就在宮裡。
  • 明朝宦官亂政之風嚴重,為什麼嘉靖一朝卻是個例外?
    但在明朝,有這麼一段時期,宦官變得異常的「安靜」,他們不再專權朝野,反而謙恭謹慎,如宦官李芳,《明史》評價他「以能持正」;又如救了海瑞一命的黃錦,權勢雖大,「不敢大肆」。這個時期,正是世宗皇帝所在的嘉靖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