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瑞斯國際藝術教 發表於 2020-11-10 11:10:40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和數位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於遊戲的服務體驗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三維遊戲的出現受到了大眾的關注,這種遊戲大都使用了虛擬實境三維場景。
虛擬實境技術雖然起步時間較晚,但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已經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應用體系,準備遊戲作品集的同學有必要了解下該技術。
本期克瑞斯就來講講虛擬實境技術在遊戲中的應用,供大家學習與參考~
什麼是虛擬實境技術
虛擬實境技術,又稱VR技術,是通過計算機的圖形與仿真技術、立體顯示技術、傳感網絡技術、語音輸入輸出技術、空間定位技術等相關技術集合發展而成的計算機仿真系統。
該技術最大的特點是通過模仿使用者嗅覺、聽覺、視覺和觸覺,創造出一個虛擬的環境,並讓使用者在這個環境中接受到真實環境的感覺,並且能夠與該環境中的事物進行交互,最終給予讓使用者認為環境中的一切都是真實的。
VR虛擬實境技術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960年以前蘊育虛擬實境思想階段。
第二階段:1963年至1972年經歷的虛擬實境萌芽階段,這一階段已經成功研製成功了帶跟蹤器的的頭戴式顯示器。
第三階段:1973年至1989年屬於虛擬實境概念和理論初步形成階段。
第四階段:從1990年至今屬於虛擬實境理論進一步完善和應用階段,在當前時期,已經基本完善了虛擬實境體系,而且各個行業也都陸續推出虛擬實境應用,儘可能的把虛擬實境技術普及到每一個城市當中去。
虛擬實境遊戲技術的優勢
VR技術在遊戲設計中可以模擬環境、感知和自然技能等,並在此基礎上構成立體動態場景,讓玩家經過交互界面和VR穿戴設備,直接和遊戲中的環境和人物溝通。對VR虛擬實境技術而言,其在遊戲設計中的優勢有以下幾點。
01.逼真性
虛擬技術在遊戲中可以快速記錄下遊戲需要傳輸的信息,並且為玩家提供沉浸性和逼真性感受,讓遊戲場景更加逼真。將VR技術使用在遊戲設計中,可以讓玩家和遊戲中的角色、場景之間相互接觸。考慮到虛擬實境的物理性,遊戲體驗會更多樣化和個性化,如在玩家進入遊戲環境中,眼前出現的是搖晃的高橋,則玩家也會感到登高的感覺,加強了遊戲的真實性和逼真性。
02.高交互性
VR遊戲的應用設備有硬體頭盔、手柄等,用戶可以根據硬體頭盔中所顯示的虛擬場景,利用手柄模擬運行人物在場景中的相關操作,可以提高用戶與機器之間的交互程度,和傳統遊戲設計相比,VR技術下的遊戲設計會更有空間感和操作感,讓玩家在遊戲中感受到更多樂趣。
03.可玩性和公平性
虛擬實境技術下的遊戲設計更具可玩性、公平性和娛樂性。而娛樂性是遊戲本身的核心所在,可玩性和交互性是吸引玩家興趣的關鍵因素,公平性是保持遊戲發展的指標。數字遊戲具有時代發展中的娛樂性,操作十分便捷。
04.沉浸式體驗
和傳統遊戲設計方式相較,虛擬實境遊戲不再有空間屏幕的概念。當前的VR遊戲運用的方式是HUD設計,將玩家需要了解的信息用包裹方式呈現於玩家的實驗中,通過這種方式讓遊戲玩家產生沉浸感,加上場景的逼真效果,讓用戶產生與真實環境中一樣的感受。
VR虛擬實境技術在遊戲設計中的實踐
將VR虛擬實境技術在遊戲設計中進行實踐,需要在遊戲的場景、人物角色和道具等相關方面進行呈現,把VR技術全面滲入遊戲中,在此基礎上提升遊戲畫面、角色和故事情節的真實性,充分發揮VR虛擬實境技術的作用。
01.遊戲策劃
將VR虛擬實境技術實踐於遊戲設計中,和屏幕遊戲最關鍵的區別在於遊戲劇情內容要更加直觀化和簡單化。在設計過程中,經過合理的策劃方案,讓玩家可以初步對遊戲有第一印象,能夠讓遊戲玩家被遊戲吸引,讓遊戲投資者可以發現遊戲的價值和潛力所在。
另外,還要考慮遊戲的性質來考慮VR技術的使用和落實。
02.角色的原畫繪製和模型製作
將VR技術使用在遊戲設計中,需要重視角色的原畫繪製,同時還需要保障角色比例符合相關的標準。因為VR遊戲一般是3D的,所以在遊戲設計中還需要做好人物角色的模型設計。在VR遊戲中,模型主要是使用3DsMax軟體和ZBrush軟體製作而成。
03.遊戲場景設計
在遊戲設計中,場景設計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在VR技術基礎上,遊戲的場景設計也要有真實性和氛圍感,真實的環境無法離開對場景的布置和設計,而其中貼圖和材質燈光,還有遊戲感官,這幾方面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密。
04.道具設計
對VR三維遊戲而言,道具是僅次於遊戲人物角色的一種構成。所以,在設計道具時,需要對道具結構進行設計和開發。比如在設計槍時,要儘可能完整地呈現槍枝的結構,如擊發器、槍管、彈夾、瞄準具、槍託等。而在材質貼圖時,也要在外觀上儘可能保障槍的真實性。
在未來的發展中,VR技術會在遊戲領域中被大範圍使用,未來更便捷的硬體設備與更人性化的交互反饋,可以有效加強設計、賽車等相關競技類VR遊戲的真實體驗和感受。
責任編輯人:CC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