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應該有不少朋友看到我正在使用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鏡頭拍攝武漢風景——是的,我原本只想著用這支新廣角定焦+微距「二合一」鏡頭拍點武漢黃鶴樓什麼的,沒想到最後居然還有機會在華為nova的發布會上見到易烊千璽。
雖然用廣角鏡頭拍舞臺上的明星特寫固然不現實,但我好歹還是用這支鏡頭拍下了一張發布會現場的全景。如果你關注我的微博微信,大概已經看過這幾張採用拼接方式完成的全景照片了。
還是把話題回到鏡頭本身。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有以下幾點優勢:
1、這是為索尼E卡口(未來可能會延展到其他無反卡口)全新設計新鏡頭。和其他幾支騰龍E卡口鏡頭一樣,它在設計時就注重小巧輕便,但依舊保留了F2.8的大光圈;
2、同樣,這支鏡頭也採用67mm口徑的濾鏡。也就是說,如果你為索尼E卡口微單配備這幾支騰龍鏡頭的話,那麼它們彼此之間是可以通用CPL/ND濾鏡的;
3、鏡頭本身帶有簡單的防水防滴構造。儘管這並不是用料奢華的旗艦級鏡頭(當然也因此體重更輕,價格也不高),但依舊可以在雨雪天正常使用;
4、鏡頭名稱後綴裡的M1:2,是為了標明該鏡頭有1:2的放大倍率。而且,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僅為0.12m且對焦時鏡筒長度不變。所以,它和另外兩支騰龍新鏡頭20mm F2.8、35mm F2.8都有不錯的微距特寫能力,即使當做是微距頭來用也OK。
事實上,騰龍最近推出的一系列新鏡頭(無論是否是E卡口)都具有很不錯的微距特寫能力,而且它們普遍體型輕便又有高畫質,充分展現了騰龍出色的鏡頭設計功底。此前我同事@OliverJiang 和@pure白box 已經試用過了那支35mm新鏡,對其畫質表現讚不絕口,甚至說出:「全開即最佳光圈」的結論,那麼眼前這支24mm是否也有同樣的功力?
本圖為上圖中心裁切
我在昨天上午帶著它去了一次武漢戶部巷和黃鶴樓景區,中午返回酒店前還順便路過了武漢長江大橋。與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搭配的是一臺索尼A7M3機身,全程當然都是採用P檔(我一向偷懶相信相機的自動判斷)手持拍攝,存儲格式為RAW+JPG。這裡放出的所有照片基本就是昨天上午的成績。
圖片1-5是在戶部巷附近拍攝;圖片6和6s為全開光圈與中央100%裁切(我PS掉了貓貓的眼屎,哈哈);圖片7-18是黃鶴樓景區;圖片19、20是武漢長江大橋;圖片21為武漢洲際酒店窗外的風景。所有圖片都為RAW轉JPG,當然在處理過程中已經做過調色和曝光處理,因此算不得原圖。不過這對於分辨鏡頭畫質並不會有太大影響。
很高興,體型小巧輕便的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確實展現出了令人讚嘆的畫質:在全開F2.8光圈的情況下,畫面中心銳度極為驚人,呈現出足夠的細節和反差。我甚至覺得索尼A7M3的區區2400萬像素CMOS根本不足以展現這枚新鏡的解析力,即使換上更高像素的機型也能被它輕易「餵飽」。
觀察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的官方MTF,你會發現它在全開時畫面邊緣部分的解析度略有下降(全畫幅時)。但其實此時要麼是在光線暗淡的弱光環境裡,我們對畫面邊緣細節不敏感;要麼就是在拍攝微距照片,邊緣部分都在焦外,根本不用考慮解析力問題,因此這支鏡頭的整體解析度相當令人稱道。當然了,只要你在使用時稍微收縮一點光圈(比如到F5.6)或者使用的是APS-C畫幅機身,那該鏡頭的全開光圈畫質完全可以與頂級旗艦鏡頭相媲美!
於此同時,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也擁有相當柔和的焦外。可能是因為要兼具微距功能,騰龍看起來也在本鏡頭的焦外設計上下了功夫。今天這組照片中有好幾張是貼近被拍攝物體的微距特寫(比如熱乾麵、果實、楓葉等),它們的焦外都顯得相當柔和,點狀光斑雖然看起來有點橢圓但整體韻味還是挺不錯的。
值得注意的是,圖片12(草木和臺階)本身對焦不是很實(可能是我俯身拍攝時有些倉促),但畫面所表現出的那種清晨時分的柔和光線氛圍感是我自己非常喜愛的,因此這張不算成功的照片也被我保留了下來。當然,在這幾張照片裡,你也能發現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本身具有良好的抗眩光特性,不過它所用的BBAR鍍膜也是騰龍鏡頭的一貫特徵,無需多說。
難道騰龍這款新鏡頭就是這樣無懈可擊了嗎?作為一款售價兩千多元的中級鏡頭,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當然也有一些妥協之處。除了我小小「奢求」它光圈能更大一點外,由於為了兼具微距功能導致該鏡頭的對焦行程比較長,再加上並非採用超聲波馬達,所以其對焦速度就不如真正的旗艦鏡頭那樣迅捷。
當然,在日常掃街拍攝中,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的AF速度並不會成為它的拖累。但它在進行微距特寫時鏡頭確實有會一個明顯的對焦過程,需要用戶有心理準備。還有,該鏡頭有一定的「呼吸效應」,因此似乎並不適合專門當視頻鏡頭用。此外,索尼微單用戶在使用本鏡頭時記得要打開機身內的鏡頭校正(暗角、色差、畸變)功能,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畫質效果。
毫無疑問,作為專門為索尼微單開發的輕便定焦(掛機)鏡頭,騰龍24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1)為我們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我很樂意能夠用這樣一套輕便而又高畫質的組合遊走在武漢的大街小巷裡——事實上昨天一上午走了近13000步,其中還爬了半座武漢長江大橋差點沒把我累死(笑)!
在看了35和24這兩支鏡頭的表現後,我不禁更加期待即將登場的騰龍20mm F/2.8 Di III OSD M1:2(型號 F050)了。畢竟,「超廣角+F2.8大光圈+微距」的組合怎麼看都是更有利於我拍出「讓自己滿意,讓別人驚豔」的照片——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早日把騰龍這三支新定焦頭全拿到手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