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畜是個什麼東西,具體我也說不清。
套用廣電總局的「權威」表述:「不得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網絡原創視聽節目、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不得傳播編輯後篡改原意產生歧義的節目片段。」把裡面的「不得」二字去掉,大概就是鬼畜的專業釋義了。
這段話不僅從事實上解釋,還從某種意義上解釋了鬼畜,即「不得」,即「禁止」。所有官方禁止的,在他們看來,都是不符合「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都是腐朽的、墮落的、與社會主流相悖的。但他們是他們的「權威」,我是我的。圖靈不也是被權威閹割的嗎?布魯諾不也是被權威活活烤焦的嗎?有時候,不必迷信權威,特別是在觀點和意見領域。
恰恰相反,在我看來,鬼畜不僅不是墮落的,而且是先進的,是活潑的、多樣的,代表一種青年人對保守權威的反抗形式。它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歡不無道理,甚至已經使官方注意到,並且明令禁止,這讓我感到開心。類比共產黨宣言裡的話,大概就是:鬼畜視頻已經被官方公認為一種消解權威的形式。
是的,鬼畜創作通過剪輯,拼接,調音原有的多個視頻素材,創造出和原視頻表達意思迥異的新視頻,產生新的意義。一般鬼畜視頻都不長,三五分鐘左右。
在這裡,你能看到《三國演義》裡的諸葛村夫和王司徒rap,㚻片演員秋名山飆車,希特勒史達林戀愛,馬化騰爸爸和馬雲爸爸飆歌互懟……雖然視頻內容千奇百怪,總體還是搞笑搞怪為主。但這種搞笑又不像抖音快手的土味視頻,鬼畜視頻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B站官方將其劃分為鬼畜調教、音mad、和人力vocaloid。調教類的大多用剪輯手法,配合音樂節奏重組素材,這類鬼畜偏劇情向性,如短裙的司徒諸葛饒舌系列;音mad使用原素材中的的bgm和素材中的「樂器」,經過調音,配合視頻演奏,如澤野螳螂的哲♂學系列;VOCALOID中的音樂需要人聲唱出來,只不過歌者不是原歌手而是鬼畜明星,如放假君的麵筋哥波瀾系列。但這三者的區別並不十分涇渭分明,至少我看了這麼多鬼畜視頻到現在也沒法完全分辨。總的來說,這三種類型正在走向融合。
我認為鬼畜的製作有這幾樣特點。
創意性。雖然鬼畜視頻源於舊有的視頻素材,但對原有視頻的剪輯拼接是一項十分需要創意的活兒——如何安排素材,如何重編人物臺詞,如何讓視覺效果更悅目,解決這些問題甚至比新拍一段視頻、寫一篇小說還要難。做出的新視頻擁有和原視頻完全不同的意義,做鬼畜,拼的就是天馬行空的創意。
奈何王已隨風去,此地空留幻想鄉
技術門檻高。不同於短視頻或者直播是個人就能做視頻。做一部合格的鬼畜視頻需要太多的專業軟體,剪輯需要Vegas,特效需要AE,修圖需要PS,調音要melodyne,編曲需要fl,還有各種雜七雜八的軟體反正我一個都不會用。有許多知名up主(B站鬼畜視頻製作者),本身就是影視專業的學生。我這種門外漢,欣賞這些神仙的大作已經很滿足了。
費時費力。既需要創意,又需要技術,耗費的精力可想而知。在B站,鬼畜視頻的投稿量並不算大(但卻撐起了一片天)短短三分鐘的視頻,需要十幾個小時的辛苦付出。一般人是沒這功夫的,大學生除外。白鼠、OE、菊子桑、放假君……都是在校學生。
無償性。鬼畜作為一種內容奇特、非本國特產(舶來自霓虹國)的文化,必然受眾少,廣告商也很少和鬼畜up主合作投放廣告(不過已經有了投放的趨勢,這也算是鬼畜復興的一種嘗試)。大多數up主製作視頻只為自娛自樂,完全沒有商業目的。這也導致了鬼畜圈「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沒幾年」,經常是某個大神火一兩年就涼涼了,沒辦法啊,只靠粉絲投幣完全養不活鬼畜的。
說到這我不得不提一下《暴走大事件》這個節目。同樣作為一個從草根起步的網絡視頻節目,隨著影響力擴大,政府管制,資本跟進,它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惡趣味和稜角。看似出格的言論其實都是網絡上大多數人的言論,引領話題變為跟隨話題,它成了輿論的代言人,跪舔著廣告商和千萬粉絲。在我看來,就算廣電這次不封殺它,它也早已經涼涼了。
暴漫已經涼涼了
話說回來,任何一種文化現象只要影響力一擴大,成為主流文化,就會不可避免地被資本同化,走向腐化沒落。從這種意義上說,小眾的才是先鋒的,個性的才是進步的。羅素所言極是:「參差多態乃是幸福本源。」
我入坑鬼畜已經一年多了,愈加喜歡。每天下班都要刷兩三遍鬼畜區視頻,新的素材和製作者的出現總能給我不斷的驚喜,視頻類型也更豐富:搞笑、獵奇、勵志、古風、二次元……鬼畜給人的感覺是文化多元的、搞怪的、樂觀的、自由的,沒有絲毫迂腐氣息,它註定是屬於年輕人的娛樂。
鬼畜不死,我也永遠不會老。
點擊閱讀原文看鬼畜區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