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動畫不相信眼淚

2020-11-17 手機鳳凰網

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靠譜二次元,作者丨Takashi

2014年前後,當年在美影廠和央視動畫打工的初代國產動畫人翻了身,從老國企出來創業做主人;當年看美影廠和央視動畫作品的小孩長大了,以熱愛為主要驅動力投身國產動畫事業。一場電視動畫衰落後,網絡動畫的新浪潮就此開始。

接下來的六年裡,國產網絡動畫經歷了前所未有的仰臥起坐,時而是資本市場的香餑餑,只要有團隊就有拿到錢的機會,時而是整個泛娛樂食物鏈底端的賠錢貨,即使作品做的還不錯,出圈和掙錢依然是最大的難題。優酷、愛奇藝、騰訊、bilibili等視頻平臺的陸續帶資進場牽動著動畫人的心,做原創還是做改編,要版權還是接外包,拿錢站隊還是繼續斡旋,國產動畫人在與平臺之間的博弈中探尋生機。

他們的生存狀態也一波三折,時而做夢畫餅侃侃而談,每一個融資首發都是國產動畫的新希望,時而欲哭無淚舉步維艱,團隊數百號人做出動畫不火更不賺錢,誰知道接下來還能熬幾年。

沒有國產動畫創作者甘心做不出好作品,當《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為低谷期的國產動畫打開一扇窗,當視頻平臺和動畫公司形成穩定的合作模式,當動畫團隊燒了五年錢踩了無數坑,仍在磨練團隊創作成熟作品的可能。2020年,國產動畫行業的這一次觸底,已經積蓄了反彈的力量。

中國動畫生生不息。

實際上,2014年前的國產動畫正在經歷著至暗時刻。

九十年代央視動畫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改革,重創了剛剛繁榮的國產美術片。補貼銳減、市場化、自負盈虧成為彼時做動畫的三大生存暴擊。緊接著,行業人才極速流失,初代老藝術家陸續退休,市場化失敗的動畫團隊紛紛轉型,非低幼向作品上星審核日趨嚴格,接連不斷的影響使得國產動畫發展陷入僵局。

於是,21世紀初的整個國產動畫產業開始兩極化,一邊是all in 兒童向動畫作品,做產業片賣玩具等周邊產品快速盈利,做劇情片靠年度大電影一發入魂;另一邊則是接日本、歐美外包靠製作費養活團隊,不少公司活源穩定,利潤非常可觀。

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到2014年前後,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革新了文化娛樂內容的分發渠道,電視臺不再一家獨大,網絡成為國產動畫傳播的新機會。用戶群體以經歷過國內動畫繁榮期的80後90後為主並順利過渡到新一代00後,視頻平臺對真人劇內容的搶奪接近尾聲瓶頸初現,需求端的藍海迫切期望著新一代國產動畫的到來。

《十萬個冷笑話》打響第一槍。當代歷史上最近一次「國漫崛起」正式拉開帷幕,或者更精準地說,這一次是國產電視動畫轉型的國產網絡動畫時代來臨。搞笑日和式的短劇動畫《十冷》之後,國產長劇情漫改作品《屍兄》、《鎮魂街》緊隨其後,一大波面向成年人的「全新」動畫品類,隨著國內移動網際網路的爆發席捲市場,動畫不再只屬於孩子。

那一年,全國的年輕網民認識了一家以改編頭部漫畫作品出名的動畫團隊,叫做盧恆宇和李姝潔工作室,也就是艾爾平方。這家彼時最具競爭力的二維動畫公司自然得到了資本的青睞,陸續拿到了創新工場、騰訊、梧桐樹資本的投資,動畫番劇動畫電影兩手抓,甚至開始組建三維動畫團隊。

稍早一點,初涉動漫的資本們也陸續找上了電視動畫時代堅持下來的原創三維動畫公司,《秦時明月》系列製作團隊玄機科技,《畫江湖》系列製作團隊若森數字首當其衝。基於此,他們率先在內容上實現了從電視動畫到網絡動畫的過渡,進行了動畫改編真人劇和動畫改編遊戲的開發,發展為全流程百人大團隊,成為後續整個行業講故事的首選素材。

做原創動畫很難,不止難在錢和人方面,這也是後來我們看到整個國產動畫行業80%以上都是改編作品的原因。但在國產網絡動畫發展初期,最大的改編素材來源於國內外熱門遊戲。早期大神們製作的遊戲同人動畫《啦啦啦德瑪西亞》系列、《我叫MT》系列、《看你妹》系列、《瘋味英雄》等等持續火爆,不少遊戲公司動了心,與動畫工作室正式合作進行原創或改編內容開發,直到現在仍是經典作品。比如,心動網絡與海岸線工作室合作了原創科幻動畫《納米核心》,像素軟體、騰訊與中影年年合作的遊戲改編動畫《勇者大冒險》,蓋婭互娛與七創社合作的原創動畫《凹凸世界》等。

從創作端來看,這一階段風格參考主流遊戲CG的「新」國產三維動畫實現了快速發展,也做到了人才的原始積累,為後續大家互相挖人打好了基礎。對於行業來說,網絡動畫也開始從隨機掉落小短劇,變成可以半月更、周更的類似日番的穩定更新模式。

相比之下,此時的國產二維動畫創作更加集中。除了坐鎮成都的艾爾平方和做像《羅小黑戰記》這樣小而美、堅持年更的中國味兒小作品的工作室,老美影廠人1998年成立後改名的福煦影視和接日本動畫外包技藝精湛的七靈石動畫憑藉成熟的番劇創作能力,成為後續包郵區國產二維動畫的黃埔軍校。

2013年,李豪凌執導取材於熱門網遊《英雄聯盟》的動畫作品《擼時代》順利出道,與有妖氣合作漫改動畫《饅頭日記》,而後成立Haoliners繪夢者新動畫聯盟,執導《王牌御史》、《中國驚奇先生》。2015年,上海繪界文化傳播公司成立,簡稱繪夢動畫,導演王昕加入,國產二維動畫第一大工廠開工了。與有妖氣合作《雛蜂》、與翼下之風合作《那年那兔那些事兒》、與愛奇藝合作《靈域》、與騰訊動漫合作《狐妖小紅娘》。

那時候騰訊動漫還是「動漫無界,夢想無限」的紙飛機。而「中國宅文化基地」AcFun已經經歷了第一輪動蕩,搬家北京望京。bilibili喜迎新董事長陳睿,進入高速發展的正軌。各大視頻平臺的日番購買爭奪戰打得如火如荼,愛奇藝豪擲數億買下《海賊王》的獨家播放權,樂視TV、搜狐視頻動漫頻道、優酷動漫、土豆動漫、A站、B站紛紛加入新番搶購大軍,爭做動畫搞得最好的招牌平臺。

彼時的視頻平臺還沒有採購國產動畫的習慣,做了作品大家都是全網多個平臺上傳,更沒有會員付費和點擊分成一說。這就使得不少作品只上了個PV或者只出了第0集第1集,就進入了無限期鴿籠。當時的國產動畫從業者們收入並不理想,原創作品投入大,變現模式混沌。想要養活團隊,除了極少數能接到遊戲公司一包的幸運兒,多數還要靠做動畫培訓、接影視後期外包等散活兒才能餬口。

相比番劇的東拼西湊,動畫電影更是為愛發電全靠眾籌續命。但也就是靠著一輪又一輪的眾籌,《大聖歸來》9億票房驚動天地,緊接著《大魚海棠》6億票房告訴還在觀望的資本和創業者,下場吧,觀眾確實可以為國產非低幼向動畫買單。但做電影的團隊畢竟是少數,對於當時的動畫人來說,押寶電影等於押寶數百人幾年的青春熱血和收入,所以有製作能力,再會講「我們也有動畫電影計劃」的動畫團隊成為資本的第一目標。

正值熱錢橫掃泛娛樂行業,相比平臺、真人劇和遊戲的大額融資,各家資本對動畫公司的投資就是個零頭,他們非常樂意出點錢來完善投資布局,早點廉價買入,協助其完成幾輪融資,估值翻番再全身而退。

國產動漫行業升溫,一場資本驅動下的資本遊戲拉開帷幕。一時間,原來做外包的團隊嘗試走到臺前,希望通過融資掌握主動權,原來業內做獨立動畫的大佬,也揚眉吐氣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據統計,2016年共有近40起國產動畫公司的融資事件,集中在天使輪、Pre-A輪和A輪的早期投資。繪夢動畫、中影年年、虛擬印象工作室、大千陽光等有了成熟作品的公司都位列其中。早期投資看人,一些有靈氣的小動畫工作室也拿到了啟動資金,比如做了《女生宿舍的日常》的魚肚白動畫。而玄機科技憑藉《秦時明月》、《武庚紀》等優質作品快人一步發展到B輪後,並在2017年春節後完成了騰訊的近2億人民幣戰略投資。參與《大魚海棠》、《進擊的巨人》等的全日式流程動畫公司震雷文化則在2016年上半年接受奧飛400萬元的收購,並與奧飛另一家子公司有妖氣展開合作。

趕上《大魚海棠》末班車的光線積極上岸,為後面幾年的動畫電影大業找好產能。2015年,光線成立了彩條屋影業,投資了《昨日青空》的漫畫作者口袋巧克力漫畫工作室青空繪彩、投資了2017年出品製作了《大護法》並參與了多個二維動畫電影的好傳動畫,投資了2020年國慶上映的《姜子牙》的製作公司中傳合道,投資了吉林動畫一枝花《茶啊二中》的製作公司凝羽動畫,還投資了很快就結束合作退股了的玄機科技。

與2020年不同,行業早期影視公司、遊戲公司、視頻平臺對動畫公司的戰略投資並不多,一線基金和新興資本的財務投資佔大頭,你也說不清他們出於專業,職業,熱愛還是慈善,畢竟投資本就是個概率事件。後來,那兩年拿到融資的動畫公司有一半發展成為了當下最具競爭力的國產動畫頂梁柱,另一半在出了一兩部不溫不火的作品甚至只出了PV後便銷聲匿跡。

但沒有人能阻擋,國產動畫在2016年的炙手可熱。在財務投資者們廣撒網了市面上幾乎所有能拿得出手的公司的同時,進入瘋狂擴張期的漫畫平臺和視頻平臺為動畫公司打開了新的收錢大門——製作外包動畫。在有妖氣漫改動畫作品《十萬個冷笑話》、《端腦》等的初試告捷後,漫畫平臺騰訊動漫、視頻平臺愛奇藝、優酷土豆爭相投入動畫出品大軍。

不過,初涉動畫生產的他們更青睞於日本產能,並沒有給國內動畫公司太多紅利。中日合作番劇愛奇藝的《龍心戰紀》、優酷土豆的《侍靈演武:將星亂》、樂元素的《星夢手記》在2016年陸續開播,騰訊動漫則憑藉《從前有座靈劍山》、《一人之下》、《從前有座靈劍山2》、《銀之守墓人》四部大作,將「中日合作動畫」捧為當年國產動畫的最熱噱頭,也因為成片質量太差在2017年成了行業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

畢竟是初涉日本市場找代工,中國出品方只能花二流的錢,找三流的製作團隊,據了解,當年的中日合作動畫成本每分鐘4-7萬人民幣,是當時國內動畫產能均價的1.5-2倍。作為冤大頭金主爸爸,中國出品方面對日本團隊有語言、文化、製作流程等多方面的代溝,無法指手畫腳,反而摩擦不斷,還有幾部中日合作動畫因此夭折,竹籃打水。

而新聞稿中常見的所謂中日合作動畫,拓展海外市場,增加變現渠道。本身作品質量就一般,在國內被粉絲狂噴,去到動畫產業更成熟的日本市場,只能花錢買地方電視臺的深夜檔播個禮貌,賺錢只能是想想。

於是面具被撕破,日本潮大敗而歸,國內動畫出品方們開始正式啟用國內動畫公司製作國產動畫,把產能外包的瑣碎也交還給動畫製作公司,他們選擇更便宜的韓國、朝鮮甚至越南代工,不作為噱頭,甚至不需要出現在片尾的字幕中。但顯然,多數的國內動畫公司還沒準備好接下平臺的整包需求,畢竟前幾年做動畫很苦,市面上具備全流程生產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數,一場關於動畫產能的爭奪戰開始了。

有過完整作品製作經驗的動畫製作團隊成為平臺合作的首選,包括玄機科技、繪夢動畫、中影年年、福煦影視等都陸續與平臺達成外包動畫合作。為了保證作品的基礎質量,順便盤活IP的整體價值,平臺主導的動畫作品都以小說、漫畫改編為主,騰訊動漫、閱文集團、愛奇藝成為年度最佳金主爸爸。在平臺「出錢+監製+主導宣發」的模式下,動畫製作公司相對弱勢,平臺的話語權控制了整個行業的走向。

畢竟市場貧瘠,片荒當道,砸錢模式還是有效果的。《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血色蒼穹》成為2017年騰訊動漫三駕馬車,時至今日依然值得稱道。最重要的是,大廠的投入快速推動了IP產業鏈開發,在UP2017上,騰訊動漫公布了《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的手遊和真人劇立項消息,行業振奮,同期,騰訊動漫旗下動畫作品總播放量破百億,其中13部動畫播放破億。

而對於動畫製作公司來說,外包費賺的就是辛苦錢,2017年,頭部國產動畫的投入也不過千萬級。但有了平臺合作項目的背書,動畫公司的融資啟動顯然就順利多了,再加上整個行業尚處於試錯階段,原創動畫的想像空間待發掘,那一年國產動畫公司擁有了最完整的故事可講。

時至今日我依然可以將國產動畫的理想化假設倒背如流:通過接平臺外包,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作品上線後反響極好。接下來希望融資創作原創動畫作品,通過全產業鏈開發打造國漫頂級IP,漫影遊聯動實現盈利。無論是授權費、收入分成還是衍生產品的銷售,都可以很快cover成本,實現正向循環。

接到平臺活兒的公司畢竟是少數,會說話的動畫公司都有機會分一杯羹。對標ABC頭部公司,對標ABC頭部作品,參考ABC收入模式,等比例計算估值和投資款,總之全產業鏈開發,漫影遊聯動,動畫是IP試錯的「最佳方式」這樣的邏輯絕對沒問題。

當然,後面的事實殘忍的證明,多數的原創動畫劇本差製作差人氣差,毫無全產業鏈開發的價值,甚至連出完整成片的價值都沒有。但總會有作品讓人眼前一亮,2017年,繪夢動畫創始人李豪凌執導的原創動畫《凸變英雄》在上線近2年後憑藉口碑走紅,成為當年圈內津津樂道的原創之光。

雖然不錯的作品有機會出頭,迎來粉絲的稱讚和業內的關注,但對於國產動畫來說,變現依舊不明朗,除了靠燒投資款,只能接外包補貼家用。

此時的繪夢動畫已經是與愛奇藝、騰訊動漫、bilibili等多個平臺合作,每年上線十幾二十部漫改/小說改作品的國產二維動畫產能之王,但做原創作品的嘗試依然慎重。對於年產一兩部作品的大多數動畫公司來說,原創作品的投入風險巨大,長線高成本的產業鏈開發都是奢望。雖然平臺開始對國產動畫進行購片合作,但預算很低,百十來萬已是上品,如果是非獨播全網發的作品,沒收入不說,甚至還需要自己給網站編輯幾百幾千塊換取推薦位搞流量。國產動畫相比真人影視作品、相比日本動畫,還遠不足以吸引平臺和用戶的注意力。

百廢待興,2017年成為國產動畫的快速萌芽期,自然也是最具希望和幹勁兒的一年。在經歷了國漫、國動的取名之爭後,3月22日,bilibili國產動畫新分區正式更名「國創」,意為「bilibili願為國產原創動畫和漫畫,盡綿薄之力。」同年4月7日,由視美精典製作、改編自蝴蝶藍同名小說的《全職高手》動畫登陸騰訊視頻、bilibili國創區,成為第一部付費觀看的國產動畫作品。憑藉原作成熟的劇本和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加上每分鐘近7萬塊成本實現的當年國產2D動畫頂級製作水準,《全職高手》順利出圈,打破了國產2D動畫日漫風的枷鎖,提高了國產2D動畫製作質量的天花板。

更重要的是,《全職高手》嘗試的平臺會員免費看或10元購買一季動畫的付費觀看模式,為整個行業積累了首批願意為動畫內容買單的用戶,也為後續平臺購片和動畫作品開通付費模式樹立了信心,時至今日這種方式依然是不少動畫作品主要的收入來源。

作為國產動畫崛起以來唯一實現「百番大戰」的年頭,2017年的另一個轉折意義,是視頻平臺的正式加入戰場。經歷了中日合作的小試水,圍觀了漫畫平臺的代工大投入,有過真人影視運作經驗的視頻平臺們嘗試新的取巧方法。定本子,攢盤子,盯片子的全流程跟下來周期太長又麻煩,他們更喜歡撿漏,尋找市面上已有雛形的作品以投代購,或者乾脆選擇平臺播出過反饋較好的片子參與新一季的製作,用更低的成本,撒更廣的網,撈更五花八門的魚。

2017年2月,原創3D動畫《少年錦衣衛》上線後爆紅,憑藉美型的人設、甜虐的CP成為當年最受關注的3D動畫,同時也是集柏言映畫、優酷、凱撒文化三家出品方之力,在ToB領域聲勢最強的國產動畫作品。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回看,《少年錦衣衛》是新一輪原創劇本的代表作品,視頻平臺優酷參與出品,也為整個行業進入視頻平臺驅動時代拉開了序幕。

從尋找代工發個包,到尋找作品參與投資,視頻平臺姿勢的轉變直接影響了國產動畫公司的地位,處於融資接觸期的他們迎來了估值高峰,具有製作能力,原創能力,還有賺錢能力的公司尤其金貴。一時間,「東玄機,北若森」作為極少數能用P/E計算估值的動畫CP,成為整個行業引以為傲的對標公司。

打造「畫江湖」系列多部作品的老牌動畫公司若森數字,憑藉流水過億的改編遊戲、口碑尚佳的小成本真人劇,完成了多輪大額融資,創造了30億估值的國產動漫行業神話。手握《秦時明月》這個第一國漫IP,多款改編遊戲流水過億,新作《天行九歌》熱度延續,又接了騰訊系、網易系的大項目外包,現金流健康的玄機科技獲騰訊2億投資,佔股12%,估值17億。而《少年錦衣衛》的出品方柏言映畫則憑藉這一部作品,衝擊15億估值,成為價格飆升最快的國產動畫公司。

融資消息接連不斷,但以財務投資居多,戰略投資相對較少,尤其是拿視頻平臺的錢更需要慎重。那時候的動畫公司矜持的很,視頻平臺剛剛開始加大對國產動畫的投入,參與作品出品,行業戰況尚不明朗,各家策略也極不穩定,拿了公司層面的投資則意味著攪入博弈,盲目站隊的後果是非常麻煩的,有點籌碼的公司總會猶豫再三。

但面對平臺拋出以投資作品參與出品代替購片費的橄欖枝,國產動畫公司們回應積極。不只是因為平臺支付10%-20%的投資款降低了動畫公司單獨投資的成本和風險,平臺在推廣和宣發上的資源支持為國產動畫帶來了新的突破。老動畫人們從電視臺幹到網際網路,內容的創作順勢而為,但與觀眾近距離的對話他們顯然沒有經驗。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網際網路時代需要自己安排好宣傳推廣資源、做好粉絲運營維護,真的要開始幹一件叫「宣發運營」的事情的時候,0經驗讓他們措手不及,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的投入也增加了動畫的成本負擔,視頻平臺的參與簡直是雪中送炭。

不過,存量作品畢竟還是少數,遠不足以滿足平臺搶灘國產動畫用戶的時長儲備需求,作品的質量也是隨機掉落,視頻平臺們開始著急了,他們開始購片自製兩手抓,根據平臺用戶結構,分等級進行作品投入規劃。2018年,騰訊視頻正式發力,打造每分鐘成本10萬+天價標杆作品《魔道祖師》、《鬥羅大陸》,刷新國內2D、3D動畫品質天花板,坐實第一國漫平臺。同時與閱文集團聯合出品《鬥破蒼穹》、《星辰變》等小說改編作品,與《非人哉》、《快把我哥帶走》等多部漫改動畫保持獨播合作。2018年10月25日,騰訊與bilibili達成戰略合作,條件許可下互相開放片庫。

相比騰訊視頻的志在必得,愛奇藝選擇穩紮穩打,走一條適合自己生態的動畫內容創作路線。一方面選擇偏大眾可接受的動畫作品參與投資或者上線播放,一方面深度參與開發了《萬古仙穹》、《四海鯨騎》等小說改編動畫作品。

剛啟動一年多的bilibili國創區尚在摸索,平臺優質的二次元用戶成為其吸引動畫公司交涉的籌碼,與騰訊動漫的深度合作保證了其頭部動畫番劇的穩定更新,《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都曾是bilibili國創區的當家花旦,再加上全網分發作品的入駐和低價購買的老番,整個分區的內容也算是逐漸填充了起來。而另一邊,AcFun終于堅持不住了,沒有機會參與到國產動畫的發展進程中,2018年6月賣身快手,土妞回家了。

就好像是一場夢,視頻平臺光速入局,豪擲重金,然後很快進入了佛系時代。動畫公司成為資本和平臺爭搶的對象,然後迅速跌入谷底。從大眾更關注的動畫電影市場來看,2017年開始,7月光線傳媒、好傳動畫出品的《大護法》、追光動畫出品的《阿唐奇遇》,2018年4月追光動畫出品的《貓與桃花源》,2018年10月光線出品的《昨日青空》幾部動畫電影接連折戟,《十萬個冷笑話2》、《風語咒》票房也僅僅過億,遠不復《大聖》、《大魚》當年的輝煌。

整個行業迅速降溫,原本可以靠畫餅搞錢爭取時間做動畫的公司們瞬間被逼入生存邊緣,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國產動畫身上表現的尤為殘忍。即使是斥資過億的頭部IP《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也依然很難為騰訊動漫創造收入,如何靠動畫本身賺錢成為2018年下半年大家討論最多的話題。

有一些公司找到了Cover成本的方式,可以堅持下去迎接國產動畫行業下半場的挑戰。比如超神影業的《雄兵連》通過在騰訊視頻獨播的付費觀看分成收入覆蓋成本,七創社的《凹凸世界》通過售賣衍生產品基本實現單作品成本回收,分子互動的《非人哉》通過新媒體廣告和衍生品授權等方式取得盈利。

還有一些團隊另闢蹊徑,從畫風、時長、IP來源等垂類突圍。比如低成本原創作品《刺客伍六七》憑藉獨特的畫風、配音和不錯的故事成為2018年新爆款;《非人哉》、《Gon的旱獺》、《快把我哥帶走》、《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坑》、《請吃紅小豆吧!》等片子開創了國產動畫的高性價比泡麵番時代,短小精悍又各具特色;《劍網3:俠肝義膽沈劍心》、《陰陽師·平安物語》、《峽谷重案組》等改編自遊戲大IP的番外動畫也備受粉絲青睞。

2017年到2018年的觀眾體驗到了國產動畫在第一波燒錢後的百花齊放,時常為到底2D牛還是3D牛的深奧話題喋喋不休,很少關注到表面光鮮的行業背後的艱難。2018年下半年,柏言映畫資金鍊斷裂,相繼爆出欠薪、欠製作費、破產等負面,明星IP《少年錦衣衛》則因為版權分割複雜無人接盤,片中幾對CP再無發糖之日。

眼看他高樓起,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牆倒眾人推,一時間柏言映畫的窘境傳遍動畫圈,《少年錦衣衛》的崩塌給了行業一記重錘。但不可否認的是,2017年這部作品的出現為國產原創網絡動畫開了個好頭,直到三年後的今天依然鮮有作品比肩其當年的熱度和口碑。此一時,彼一時,惋惜歸惋惜,《少年錦衣衛》事件也重創了優酷在動畫業務上的信心。自此,優酷轉向少兒動畫,退出與愛奇藝、騰訊、bilibili的國產動畫爭奪戰。

平臺的氣焰此消彼長,作為更有錢有資源的一方,他們與產能的博弈一直在持續。最開始平臺缺內容,動畫公司缺錢,平臺給一筆錢找代工做動畫成為爸爸,萬人敬仰。光做代工顯然無出頭之日,理智的動畫公司們開始要求以部分製作費抵版權份額共同投資,加入出品方分一杯羹,取得名聲和深度參與非製作流程的機會。

積累了全套經驗的動畫公司們明白製作對於作品後續開發的重要性,而平臺畫了餅能按時出片的公司並不多見,甚至有項目幹著幹著連公司一起陣亡。優勝劣汰之後,手握產能的動畫公司開始掌控主導權,製作費水漲船高,從2017年到2019年頭部動畫作品的投資成本翻了三四倍,平臺只支付代工費和版權份額在優質產能面前毫無競爭力,一家公司每年出片的分鐘數又非常有限,所以平臺們開始用所謂的戰略投資鎖定公司產能,強迫動畫公司戰隊,以換取更多出片的機會。

好像每個行業都有那種幾年一個周期的返祖行為。2018年10月騰訊成立PCG結束內耗,同時大幅縮減了動畫方面的預算,其他平臺也陸續有架構和策略方面的調整,整個行業又窮了起來。另一方面,市面上有產能的動畫公司早就被排他協議瓜分的差不多了,所以平臺們又重新回到了最初的投資項目找公司外包,自製內容比例攀升。由投資關係連帶的產能綁定也心照不宣的被打破,更多合作模式開始出現。畢竟真的按照股東走,每個平臺的作品風格就會過於固定,每個公司的現金流只能依靠平臺帳期和對接人心情,在一棵樹上吊死,風險太大,搞不好就雙輸。

bilibili顯得姍姍來遲,在圍觀了騰訊系的大張旗鼓,優酷的偃旗息鼓,和愛奇藝的細水長流後,才正式加入戰場。2017年到2018年間,bilibili陸續投資了20餘家動畫製作公司,低調成為行業最大接盤俠。得益於其當年還是個有著高質量的二次元用戶加持的垂直社區,站隊優愛騰的動畫公司們才有機會同時取得bilibili的投資。

十來個億砸出去不虧,bilibili給自己的國創區打好了地基,開啟了國產網絡動畫的後bilibili時代。買下晉江《天官賜福》、《天寶伏妖錄》等幾十部小說作品,與每家投資的動畫公司合作項目,bilibili在2018年、2019年連開兩年「Made By Bilibili」國創發布會,每次官宣20多部新作,還與繪夢動畫成立了「哆啦B夢」,睿總更是多次在公開場合為國產動畫正名,向市場強調著bilibili做好國創的決心。

雄赳赳氣昂昂,但bilibili救不了國產動畫。很快,國漫崛起成為了國漫仰臥起坐,那些投資故事中看似可以掙錢的模式,經過嘗試都被驗證了不太靠譜,即使是同一家公司在一部作品上賺了錢,也還是很難把成功複製到下一部作品上,求生存再次成為動畫公司們的主要命題。

平臺開始利用自己商務部門的優勢,為國產動畫創造品牌合作的機會,低則三五十萬,高則三五百萬,貼片廣告成為各家自製項目的標配。也有公司選擇抱團取暖,全流程能直接對接平臺的動畫公司們紛紛布局各環節小製作團隊,形成產能集團,藉以提高出片的效率創造更多接新活兒的機會。還有一些公司找到了新的甲方爸爸,整個二次元圈大概只剩遊戲公司比較有錢有閒,近兩年改編自《陰陽師》、《王者榮耀》、《崩壞3》、《少女前線》、《劍網3》等熱門遊戲的動畫陸續上線,成為不愁掙錢的一股動畫清流。

當然也有一些操作比較匪夷所思。比如有覺得翅膀硬了的動畫大佬出走,靠著老東家的光環拉一筆投資,從原來的動畫環節、美術環節的導演崗位躍升出品人+製片人+導演+編劇,夢想自己做出超越過往的神作,最後多半斷更撲街,後繼無片,做動畫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鬥。

還有一些大神為國產動畫打造了新的故事,去坎城,去日本,去美國,文化自信,國漫出海,外國網友怎麼看?妙啊,作品不怎麼樣放在國內市場都不溫不火,拿去國際競爭,自掏腰包買個錄像廳播一下,買個電視臺深夜檔播一下,在咖啡館門前擺個易拉寶拍個照,拿點小號翻牆當水軍,就成了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可是現在還能在動畫行業裡花錢的老饕,有幾個會被這種唬人的把戲騙了呢?就像個笑話,自嗨空歡喜。

國產動畫人心態崩了,繼2016年《大魚海棠》後的幾年裡,他們對國產動畫電影的態度從自我感動到極度自卑,票房破億成了可以舉行業歡慶刷爆朋友圈的喜訊。但那部做的很棒票房破了億還是虧了錢的《風語咒》成為了壓垮當年最貴國產動畫公司若森數字的最後一根稻草,2019年底,若森數字裁員近80%,「畫江湖」漸隱江湖。

人類通常只從歷史中吸取1%的教訓,而其他99%用來吃瓜。掙不了錢是事兒,花錢如流水事兒更大,2020年了,因為公司內部流程導致的動畫難產、屢次返修、質量不穩定等問題依然是行業最大的絆腳石。以前說國產動畫都是鴿子,動畫公司咕咕咕,粉絲們笑著說動畫人也笑著應和。現在他們的笑不出來,甚至還想哭,內耗太嚴重了,大家都著急。

但國產動畫又很難被打垮,即使2019年動態漫畫趾高氣揚,一度想要暴擊動畫市場;即使《狐妖小紅娘》、《一人之下》這兩部騰訊動漫準備了三四年的精緻換皮漫改遊戲上線後沒多久就掉出排行榜,沒能成為遊戲拯救動漫IP的驚世之作;即使還有很多二次元遊戲高調上線,低調退市,損了IP被罵的體無完膚。

我們看到了動畫公司們在根據團隊的實際情況,開拓著新的機會。以前的步子跨得太大了,不如回歸內容,找準自己在行業的獨特位置。動畫製作的質與量開始分割,分別側重。有的公司成為了量產工廠,保持3-4部年番的周更甚至周二更,雖然因為質量太差成為粉絲口中的反面教材,但跑數據湊作品混收入效果甚佳,甘作國產動畫的墊底標兵。有的公司具備創作爆款作品的潛力,他們選擇精品化探索,與平臺強強聯合,每年或者每半年推出1-2部A級以上作品。還有一些公司押寶網絡大電影,循著前兩年真人劇的模式,在平臺進行新收入的開拓。

平臺之間基本休戰,真人劇太難做了,大家都面臨了內容瓶頸,動畫市場還小,悶頭做事兒還有機會。騰訊系合併之後2D、3D兩手抓,頭部小說、頭部漫畫都有了更清晰的開發模式。但很遺憾的是,除了《鬥羅大陸》這部年番熱度依舊,已經出來的頭部作品續作顯得後勁兒不足,新的爆款作品更是幾乎沒有。備受期待的《一人之下3》無法被國漫打戲元年拯救,《狐妖小紅娘》也隨著劇情進入原作熱度下滑的篇章,逐漸成為情懷。

優酷不甘心,總想在國產動畫上再搏一搏,搞定了老合作方玄機科技《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的獨播權,又參與出品了中影年年的新作《芯覺》,但一部兩部作品顯然無法填補優酷在國產網絡動畫快速發展期掉隊的空白。有意思的是,柏言映畫的CEO陳柏言近期出現在了優酷的線下活動場子,不知道有生之年是否有機會看到2018年4月柏言映畫杭漫發布會上設定驚豔的《魁戲樓》。

bilibili在動畫業務上早已碾壓優酷,但距離騰訊視頻還總差那麼一步,沒有出圈爆款動畫作品。二次元屬性太強這一B站最大的優勢逐漸被消耗,國產動畫對泛娛樂用戶的需求不斷增長,bilibili與其他平臺的用戶體量尚有差距。而從作品角度講,bilibili太像動畫圈的自己人,再火的動畫都是小規模的突破,《仙王的日常生活》、《元龍》創造了bilibili平臺的不少數據新紀錄,但其與騰訊視頻的頭部作品《魔道祖師》、《鬥羅大陸》等的國民度無法相比。bilibili最出圈的作品《鎮魂街2》並沒取得理想的效果,即將上線的《天官賜福》能否複製《魔道祖師》的成功呢?

平臺和產能的關係十分微妙,整合似乎是下一步必走的棋,2020年,騰訊收購《西行紀》出品製作方百漫文化。籌備了一年多的bilibili收購繪夢動畫也在近期開始股權變更。抖音、快手、西瓜視頻這些短視頻平臺覬覦著國產動畫的動向,不知會否花錢掀起下一輪風浪。

但總歸是有些好消息的,2019年動畫電影《白蛇:緣起》給了追光動畫新的希望,《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票房振奮人心,2020年《姜子牙》15億票房刷新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增長記錄。國產動畫番劇也在今年陸續王炸,bilibili《仙王的日常生活》、《元龍》、《靈籠》提高平臺數據天花板,騰訊視頻《鬥羅大陸之星鬥獻祭》高燃開篇、《全職高手第二季》情懷回歸。玄機科技的《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也不負眾望開播。另外,2020年9月玄機科技改制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收入2億,上市將近,期待國產網絡動畫第一股。

所以我們看國產動畫,就像小學初中時候的班主任,每每嘴裡說著「你們是我帶過的最差的一屆」,卻依然傾己所愛,選擇支持、信任和維護。即使有時候行業艱辛,不賺錢,作品少,還總有魚龍混雜的攪局者,即使我們一次一次為國漫崛起而感動興奮,為國漫寒冬而惋惜焦慮。回顧歷史長河,我們是旁觀者更是參與者,每一部振奮人心的作品或許渺小,但每一步都是為前進著的國產動畫行業點亮一盞燈,燈光背後,有中國動畫人堅定的目光。

多幸運,國產動畫從未被打倒,他不相信眼淚,卻給了我們前行的勇氣。

相關焦點

  • 動畫大電影《動物特工局》定檔1月3日,網友:不敢相信是國產的
    其實,這是一部千真萬確的國產動畫大電影,不管是在畫質、畫風還是在劇情上,這部動畫電影都很值得一看。你可能還沉浸在《冰雪奇緣2》的高清畫質中不能自拔,但是這部國產的《動物特工局》也會給你帶來超高清的享受。從預告中,我們就能清晰看到動物們的絨毛,即使放大觀看也能很清晰,這也意味著這部動畫電影在細節的處理上是非常用心的。從《動物特工局》的預告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國產動畫電影的質量正在提升,製片方也在努力創造視覺上的美妙效果。
  • 國產動畫中的聖女角色,蚩夢最俏皮,靈兒已成時代的眼淚
    說到聖女,下面給大家介紹幾個國產動畫中的聖女角色。蚩夢蚩夢是那種敢愛敢恨的性格,性格活潑直爽,喜歡捉弄他人,是個不折不扣的小妖女。蚩夢雖然嬌蠻任性,但是本性不壞,頗有明辨是非行俠仗義的俠女之風。蚩夢有兩大特點,特別能吃和非常怕水,這也給蚩夢增添了些可愛屬性。靈兒
  •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但金科相信幸福
    最近有部電視劇《北上廣不相信眼淚》正在熱播,光看劇名,就戳中了都市人的淚點。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但為什麼我們還義無反顧?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裡有我們想要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金科陶瓷眾多員工也是南下一族他們在這裡找到了留下的理由找到通往幸福生活的渠道找到服務社會的途徑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但金科陶瓷相信幸福!
  • 國產動畫片:時代的眼淚
    以至於到現在如果提及它們時,我們仍能不假思索的說出動畫情節,回想起當時的動畫場面。而如今,到了2021年。國產動畫片按理說應該做的更好了吧?實際上並沒有。見白八歲的小侄女至今最喜歡的動畫片還是《熊出沒》。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的一則通知讓國產動畫廠商興奮。在此背景下,我們記憶中的大部分回憶殺誕生了。
  •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那相信什麼?
    你會選擇留在小城市安穩還是奔向北上廣打拼♥近期開播的一部新劇名字很直白,叫《北上廣不相信眼淚》,光看這標題,妖文菌就被狠狠地戳中了淚點。雖然才只播出4集,但是口碑卻已經由很多好評了,被很多人稱為是繼《琅琊榜》之後的又一部燃劇。
  • 這些國產動畫雖然沒有大肆宣傳,但口碑超級好
    國產動畫雖然一直飽受詬病,但是其中也不乏一些製作精良的作品,這些國產動畫主要將精力集中在動畫製作上,所以往往沒有更多的資金放在宣傳發行上,但是這些口碑都超級好,今天小編介紹給大家幾部值得追的國產動畫。一、《羅小黑戰記》/豆瓣9.5分提起國產動畫中小而美的作品,那就一定要說《羅小黑戰記》,雖然每集時間不是很長,但是劇情連貫,畫風可愛。羅小黑和羅小白這對萌寶,點燃了老夫這顆即將奔三的少女心。另外《羅小黑戰記》的動作流暢度絕對是行業頂尖,二維動畫流暢度能做到這樣非常厲害。
  • 國產動畫沒有青春,只有懷舊
    在國產動畫片的青春中,只有唯美和懷舊,一些細節和枯燥的小事卻看不到。青春,更多的美化,更少的現實。畫風太日本化了,很難模仿這應該是國產動畫的命運。當提到青春動畫時,首先想到的必須是新海誠、《秒速五釐米》、《你的名字》、《追逐繁星的孩子》等等。因此許多國產動畫都喜歡用日本的清新、古樸的繪畫風格來表現國產青春的美感和細膩。
  • 《新東方神娃》導演殷曉冬:編劇是國產動畫發展的關鍵 視國產動畫為終身事業
    「神娃之父」殷曉東先生十年間不忘初心,堅持原創國產動畫的精神令人動容。他認為,中國國產動畫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要想進一步發展,編劇水平很關鍵。1995年,殷曉東曾赴日本留學,參與宮崎駿以及其它動畫片製作。1997年,殷曉東回國繼續從事動畫製作。
  • 哪吒成國產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一,國產動漫崛起了嗎?
    這勢如破竹的節奏讓人沸騰,我們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哪吒》能否進入國產票房榜top3!一提起國產動漫,就是滿滿的使命感。在60年代早期的國產動畫也曾湧現過一批優質的作品。但是那些經典動畫並不是商業化的運作,很大程度是國家層面的任務,這也導致了這些作品質量高、獲過大獎,但是對國產動畫的產業化推動並沒有做出突出的貢獻。
  • 盤點國產動畫之精靈王座,網友:看好國產動畫
    畫面以及一些細節做得也非常美,國產動畫真的已經很精緻了,希望以後都能加油!畫面的確非常精美,大屏幕看美輪美奐。遭遇盛大IP風波之後,半年內重新修改製作的確非常不容易。沒有《龍之谷》大IP,改成跨種族瑪麗蘇虐戀。但鮮豔瑰麗,節奏緊湊,打鬥凌厲,氣勢磅礴,嘆為觀止奇觀,黑暗精靈強行掠走女王,最終變蝙蝠BOSS?
  • 《媽媽咪鴨》好看到不像國產動畫
    之所以這次的特效優於其他國產動畫小逸仔細看了下,原來出品方之一是原力動畫相信大家一定都猜測過:未來的國產動畫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想應該是《媽媽咪鴨》這樣的——行雲流水的完整,舉重若輕的情感主題,嫻熟的風格呈現,全年齡向的笑中帶淚。
  • 國產動畫都像這樣,不翻身才怪
    通過這三部國產動畫的成功,可以看到中國故事,中國風格,中國思想內核,才是國產動畫崛起的正道。國產動畫除了在大銀幕上覺醒,在看不見的地方也在悄悄發力。今年,中國就有3部動畫短片,入圍了奧斯卡最佳短片動畫的初選名單。
  • 2017年國產動畫電影集體發力 品質口碑不輸進口動畫
    與暑期檔國產影片整體表現相比,國產動畫類型片連續幾年均有不俗表現。2015年暑期檔第一黑馬《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62天勁收9.56億票房,成為內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2016年《大魚海棠》票房也達5億以上,且打破了中國國產動畫首日票房紀錄;而在2017暑假,前有PG-13的《大護法》,後有口碑加持的《玩偶奇兵》,雖票房未達預期,但卻為無數觀望國產動畫發展的動畫人增添了信心。
  • 「閉關」14年,國產電視動畫經歷了什麼?
    但這些在當年如同陽光、空氣、水一般的日常,從75後到90後都曾經歷過的快樂時光,卻不存在於如今孩子的記憶裡。假如沒有網絡,那現在的孩子們確實無法看到日本動畫片——電視不播,即便家裡有DVD,也是吃灰的千禧古董。而這個「時代眼淚」之所以產生,源自2006年的一紙文件——《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
  • 5部「抄襲成名」的國產動畫,一部不被接受,一部被央視點名
    現在出現了很多精彩好看的動漫,有國漫有日漫,現在我們國漫的實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產作品出現在我們眼前。不過有些國產作品的評價並不是很高,且被說成是抄襲,今天想和大家說的就是5部抄襲成名的國漫動畫。
  • 最強國產動畫?看看老外如何評價《全職高手》
    「也許從現在開始,我要認真地噴國產動畫了。」♪今天,本草跟大家聊個有趣的話題:中國動畫。
  • 「閉關」14年,國產電視動畫經歷了什麼?-虎嗅網
    假如沒有網絡,那現在的孩子們確實無法看到日本動畫片——電視不播,即便家裡有DVD,也是吃灰的千禧古董。所以他們有「當年怎麼追番」的疑問,也就不奇怪了。而這個「時代眼淚」之所以產生,源自2006年的一紙文件——《廣電總局關於進一步規範電視動畫片播出管理的通知》。
  • 評論:國產動畫電影彰顯中國韻味
    中國動畫電影有著輝煌的過去。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期,我國先後有30餘部動畫影片在各類國際電影節上摘得大獎,被國際評論認為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在藝術風格上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世紀之交《寶蓮燈》的上映,標誌著國產動畫站上新起點。
  • 寶蓮燈是國產動畫的最高水平嗎?
    寶蓮燈可以稱得上是國產動畫商業化和藝術化的一條分界線,經典之處也正是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找到的那一個絕佳的平衡點。這部電影可以說優缺點都非常明顯,瑕不掩瑜之作,優點大家都清楚,這條就重點說一下寶蓮燈身為一個藝術動畫在商業方面做的嘗試和一些比較明顯的缺點以求後人改正。
  • 這幾部國產動畫抄襲就算了,還能獲獎我是沒想到的!
    導語:現在國產動畫的發展相信小夥伴們有目共睹的,自從《大聖歸來》上映之後,「國漫崛起」並非是口頭說說而已,而越來越多優秀的作品出現也是向我們證明。 文/速遞君 說到國產動畫抄襲,相信小夥伴們並不陌生,可以說現在一些優秀國產動畫出現之後,網上一些聲音最初並非誇獎,而是先找出該動畫作品與哪些動畫相似,並貼上「抄襲」的標籤,國產動畫之所以給大家留下這樣的印象,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部國產動畫抄襲就算了,還能獲獎我是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