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的集體合影 | 他說你拍什麼呢,我說因為你們很好看

2021-02-22 林曦的小世界

◼︎

1 | 一個這樣的大院

▲ 陳小姐小時候所在的部隊大院平面圖

我從小就生長在部隊大院裡。

部隊大院所處的地形比較特別,是一個坡型的地勢。從馬路進大院的時候,需要爬一個很高很高的坡,所以從外面看,會有一點全封閉的感覺。

大院的中心有個很大的籃球場,圍繞著籃球場的東邊有個大會堂,看演出和表演活動都在那塊,東南邊是部隊的集體宿舍,正南的方向是大院食堂,西邊是家屬幼兒園,而西北、北邊和東北方位的一整大片都是家屬住宅區。

那兒有很多同年齡的小孩做玩伴,以前大家就在坡上來來回回地騎自行車玩。拼了命地往下衝,也摔了不少跤,有次我還把牙給磕掉了。

2 | 夥伴

▲ 還是小朋友時候的陳小姐(圖片提供:陳小姐)

當時我的玩伴都是同齡的小男孩。雖然我現在從外表看非常的女性化,但以前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跟男孩子一樣,理個小短髮,爬坡爬樹爬單槓,到處瘋玩。

後來到了小學,放學早的時候,我就在操場上玩,或者坐在一邊看年紀大點的孩子打籃球。那時也常常跟著文工團姐姐們和士兵一起玩,到了點吹哨集合了,士兵們就全部排成一排開始踢正步,然後我就在一旁邊玩邊看。大院還會在籃球場上組織看電影,我就拿個小板凳並排坐在士兵隊伍的旁邊,跟著大哥哥大姐姐們一塊看各種片子。

2000年初,大院裡的很多人要麼是轉業、要麼是下海經商了,或者是去了別的城市和國家發展,我也跟隨著家人的變動離開了大院。那時候網絡不普及,也沒有打電話、發簡訊這個習慣,慢慢地也就跟曾經的玩伴們徹底失去了聯繫。

3 | 魔幻的蘑菇雲

▲ 爆炸時產生的蘑菇雲(圖片提供:陳小姐)

小時候的這些回憶,其實可以從很多不同的角度來解釋我後來人生的變動和價值取向。那個時候的我,對「集體」的認知是非常直觀的,因為從小就作為一個旁觀者,跟著「集體」一起長大。

對那時候的我來說,「集體」是一個讓我有安全感的東西,像是個家,也確實就是我的家。

所以對什麼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也會有個非常明確的疆界,這些標準都是潛移默化地在成長背景裡紮根的東西。而在這個嚴格的標準裡面,每個人都穿著一樣的制服,留一樣的髮型。但當你跟每一個人真實接觸的時候,他們又是那麼不同,不同的臉、不同的講話語氣……那個時候的我還沒有意識到,但確實是,每個人都擁有著不同的命運。

我還記得在準備讀小學的那年夏天,離部隊大院一公裡多的地方發生了大爆炸。爆炸的時候是中午,大家都還在午休,突然就「砰」的一聲巨響。當時窗戶被震得不停在動,地板也在晃動。爺爺奶奶趕緊把我往樓下帶,士兵們都從宿舍裡出來,全副武裝地上車準備往外開,家屬們全聚在籃球場上,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沒多久空中就出現了一朵碩大的蘑菇雲,那天陽光特別大,把蘑菇雲照得特別白,沒過多久就又聽到了一聲非常大的巨響,開始有更多的蘑菇雲往天上擠,黑色的煙和白色的蘑菇雲混在一起。那時還覺得特別好看來著,從來沒見過那麼魔幻的場景。

後來聽從前線回來的人說,是存放危險品的倉庫發生了大爆炸,兩次爆炸引起的火勢太大,蔓延的速度又太快。父親當時帶著醫院裡的醫生護士們,一直在現場搶救傷員,直到第二天的上午才回了家。每次聚會聊起這件事,家裡人和同院子的叔叔阿姨都心有餘悸。

出於責任和義務,你會竭盡全力地去捨身救人,甚至可以說是捨身救整個城市。但你很難預測,在危難面前,你需要面臨的是什麼樣的危險,身邊至親的人會被置於何種處境。這也是我對戰爭題材的電影和作品尤其有感觸的一點,在危難和戰爭面前,你是沒有辦法很明確地去判斷對錯的,這種複雜性也恰恰是讓你對事對物有所猶豫的關鍵。

4 | 灰色大門

高中後,因為住校的關係,每周才會回一次家。再往後,我開始去了別的城市念書、工作,再到後來去了法國,很少能陪在家人的身邊。獨自在外生活,和曾經在部隊大院的這種集體生活相比,又是另外的一條路了。

▲ 陳小姐在歐洲不同的城市(圖片提供:陳小姐)

現在的這個年代,跟八九十年代不一樣了,很難會再讓人有時代和個體相牽連的強烈感受。回過頭來看,也正是因為曾經的這些記憶,在集體中長大、脫離集體、到最後一個人生活這個成長背景,讓我對「集體和個體」之間的關係更有體會。

而個體在時代的背景下,如何應對和處理與集體的關係,也是我後來在編輯行業的時候非常感興趣的一個主題。

09、10年我在《新視線》雜誌時,對東西德的歷史很感興趣,還想做一期有關柏林的專題內容來著。

▲ 《新視線》雜誌部分封面,橫拉可瀏覽圖片

那時候,《新視線》的創意總監小彭給我推薦過一部電影,叫《柏林的女人》,講東、西柏林的戰爭片有很多,但這部電影切入的角度比較特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整個柏林在高強度的轟炸下已經徹底變成廢墟,而當地的男性都去參軍打仗了,城市裡只留下了婦女和孩童。蘇聯軍隊佔領了柏林後,無數的婦女被蘇聯士兵強暴。為了自保,電影裡的女記者給自己找了個很有教養、會彈鋼琴的蘇聯軍官做「靠山」,以此來保障自己不被人侵犯,並得到稀缺的食物。

後來兩個人開始有了感情,在戰爭結束蘇軍撤離的時候,軍官希望她能一起回莫斯科,而她沒有選擇離開,希望丈夫從戰場上回家時還能見到自己。

▲《柏林的女人》電影劇照

電影的最後給出了幾個開放式的疑問,蘇聯軍官對這個女記者的感情難道不是真實的嗎?女記者選擇委身於「敵人」,會應該被唾棄嗎?意志形態可以被劃分,但戰爭面前,人性卻沒有辦法被界定。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不存在非黑即白,你沒有立場、也不可能直接地去評判一件事是對還是錯。而藏在這些複雜判斷之下的東西就顯得特別細膩,需要你從各個角度去體會。

我以前曾經處在一個對錯被劃分的非常明晰的世界。後來去了國外讀書,有機會從一個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看待所謂的「對」與「錯」和從前的這一整套邏輯。也正是因為中間隔著這個物理距離,可以更理性地反觀自我,更客觀地去觀察和思考。

慢慢的,所有東西都融合在了一起,讓我真正的接受了沒有所謂的「對」與「錯」,而介乎於「黑」與「白」中間的那塊灰色面,才是更能牽動人心的東西,也是「人性」最直接的體現。即使立場不同,我們也應該或多或少對這個灰色地帶給予一些理解。

 

在意識到這點之後,我看到一些東西和經歷一些事情時,都會儘可能地從不同角度去進行判斷,這也讓我看待人事物和做決策的時候,變成更為寬容和寬闊了。

而在日常生活中,基於個人成長背景和經歷來對事物做判斷,是一種比較不費力的習慣。

但當你打開了這扇門,就很難再把它給關上了。

5 | 有意思的每一張臉 

不是有句話說「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但我覺得,人生正是因為無法如初見,當中的悲歡離合才顯得如此的珍貴。這也是我對老的集體照特別感興趣的原因。

什麼時候會拍集體照呢?我們都知道,要麼是入學最開始的時候,要麼是結業的時候,或者是在鬥志昂揚、對將來仍有所期待的時候。而在相機快門按下的那一刻,每個人都被定格在了那個瞬間,整個集體的精神氣質也被留存在了照片裡。

▲ 陳小姐搜集的一些舊的物件(攝影:陳小姐)

我在歐洲讀書、工作和生活的幾年裡,習慣性地搜集了不少舊的物品。五六年過去了,從最開始收集些玻璃器皿、鐵勺刀叉,到後來發展成老式服裝和稀奇古怪的小物件,但對老照片的興趣從來沒有減退過。其中有幾張老集體照,跟著我經歷了好幾次大型搬家和遷移,還是一直被我留在身邊。我無法去預設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信息,但合照裡面的人物表情和肢體姿態耐人尋味。

這一張是在巴黎北部的跳蚤市場收來的,整張合照的氣氛有點凝重,而照片裡的人們算是中青年的階段。


剛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瞬間就被這個人所吸引了,他是獨立於所有人之外的,跟其他人的狀態有點不太一樣。眼神帶有一股魅氣,眉宇之間散發胸有成竹的氣息,這樣的一張臉,配合他整體的肢體動作,能感覺得到這是一個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

而像這個人,就會讓人覺得他有點搖擺不定,有點猶豫的感覺。

這一張是在柏林的跳蚤市場買的,整張照片的語境和氣氛更輕鬆一些。

除了第一排之外其他全部都是年輕人,能很明顯地感受到,後面這一群是那種小毛孩的感覺。前面這幾個應該是老大或者是老師們。它裡面有好幾個小毛孩的表情都非常有意思。

這裡面我最喜歡的是這一個,不是那種特別機靈的,有一點木納的感覺,臉稍微往裡面收了一點。

細細端詳完每一個人的臉後,自然會感受到這張照片的重量。覺得這張照片有了它自己的故事,即使這個故事性是疊加了我個人的過往經歷和故事,可能它就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故事的留影而已。但照片中的每張臉,都透露著他們自己的性格,當你從一個角度看到了細節,這些臉就會變成很鮮活的形象。

那些年代裡的人的精神氣和他們所擁有的整體氣質,在今天這個時代裡已經比較難看到了。那個時候物資貧乏,信息的流通遠沒有網絡時代快速,人們很難即時地了解到身外發生的事情,他們看到的更多只可能是身邊所處圈子的狀態,剩下的大概就是對未知世界的期盼和理想。

我收集的很大一部分集體照,拍攝的時間都是介乎於一戰和二戰期間。我對他們每個人個體的命運和其後所遭遇的事情一無所知,但在照片中,他們被定格在了當下的那個瞬間,多少會讓人覺得命運無常。

現在看回到80、90年代的中國普通家庭的大合照,也非常吸引我。剛開始會覺得這就是別人家的生活,但當你認真去看照片裡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眼神會講故事、肢體也會講話。而當這些照片跟你經歷的東西有所呼應的時候,它們就有了另外一種存在意義和價值。

6 | 因為你們很好看 

人和環境之間的關聯性是最吸引我的東西。當系統地翻閱我拍的這些東西,能感受到其實我拍的都是人跟環境的關聯。人沒有辦法脫離所處的環境,不同環境也造就了一個人的不同。

在剛開始拿相機拍照的時候,那時候還很小,風格比較刻意,就是會去捕捉、或者說是去製造很多在現實社會裡不太常見的場景,因為不這麼做拍出來的東西就會顯得很單薄。後來才意識到,不是說我拍的人單薄,而是我自己單薄,我切入的角度單薄,所以拍出來的照片裡沒有很鮮活的東西。

上一年我去北京出差的時候,拍了很多胡同裡的景致、街邊的人們,感覺就跟六七年前在國內時拍的完全不一樣了。我能看得見那些非常鮮活的東西了,他們身上的那種生活氣息跟歐洲人的完全不同,但也很有意思。

▲ 陳小姐所拍攝的北京的胡同

尤其吸引我的,是那些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可能他們的境遇不能說是好,也跟大富大貴靠不上邊,甚至有些可能算得上是窘迫的,但他們對生活的這種怡然自得的態度很打動我。就是不管經濟或境遇有多窘迫,你選擇體面地去應對,這個「體面」更多指的是心理層面,這其實是一種心態的選擇。

像我當時路過的一個老大爺,他穿著個破背心在一大馬路上就這麼睡著了,他享受著當下的時間,我覺得這個就挺重要的。

還有一張照片也有點意思,因為我很久很久都沒見過赤膊的老大爺們圍在一塊的場景了,最上一次的印象還是在部隊大院的時候。

▲ 赤膊下棋的大爺們(攝影:陳小姐)

他們當時圍在一塊,非常激動地在下象棋,整個氣氛特別妙,我就覺得那一瞬間必須得記錄下來。但因為不想冒犯到他們,我就站在很遠的地方拍。但我用的是定焦相機,沒法拍出我想要的感覺來,我就一直很緩慢的往前移動,離他們越來越近,直到拍到這張,就覺得對了。

後來我還看了會他們下棋。老大爺看我走得很近了,他問你拍什麼呢?我說因為你們很好看。

◼︎

陳小堂 1988年生 29歲

品牌顧問 自由撰稿人

相關焦點

  • 陳小姐的故事
    法官很鬱悶,說,你提供的電話一直打了沒有人接,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我說沒有問題,這個電話絕對正確,可能她們一般不接陌生電話,除非是客戶。法官當時笑場,他說,那我咋辦,我得送達啊。我說您直接郵寄送達吧,我立案之前試過了,給她送了點快遞,她籤收呢。
  • 陳小姐:這支熱播紀錄片我很感動
    陳小姐12歲讀射鵰,骨灰級金學優等生(不服來戰)。有一種早熟叫在你大姨媽還沒來的年紀我愛著楊逍和範遙。陳小姐做了十幾年的電視節目導演,也拍過不少紀錄片。但是這一支我覺得我拍不出來。我也曾經刀山火海這樣上陣。有些工作,是看你能放棄到什麼程度。
  • 陳小姐:男人就是小蝌蚪,一輩子都在找媽媽
    《路邊野餐》公映之後,我寫了一文陳小姐:憑什麼說他是中國電影的希望之星?第二部影片,畢贛的答卷並不讓人十分滿意,至少我不太喜歡。但是這有什麼關係呢?他總還是有非凡的天賦,大把的年輕,和已經暈頭轉向、看不清前路的投資人們。也許此文有搞錯人臉或者混淆故事的部分,不歡迎指正照度那麼低,誰TM在影院裡看得清楚啊~   陳小姐:《如懿傳》抄的是《紅樓夢》?
  • 我說他好看,你們沒意見吧
    老實說,這個劇,槽點不少,但現在幾乎全網一邊倒的批評局面,倒也大可不必。 集體年輕化的演員+在原版大綱之外獨特的敘事,也讓它成為一部老少鹹宜的下飯劇。
  • 買家秀第一次戰勝了賣家秀,現在才知道眼睛大的才好看!你們說呢
    ,這也太拼了,你們說我要不要幫她撿起來戴上呢?4、買家秀第一次戰勝了賣家秀,現在才知道眼睛大的才好看!你們說呢5、沒看出來小夥子是在跳舞還是腳滑了啊。6、這是我心目中一直以來的女神,有沒有和我一樣喜歡她的?7、你不多取點錢,都對不起你這四個保鏢!
  • 周星馳: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說那是喜劇
    跑龍套時,他受盡歧視。《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對柳飄飄說:「小姐,如果你非要叫我跑龍套的,可不可以不要加一個『死』字在前面?」但他立馬就拒絕了我:「蔡老闆,你覺得這個好笑嗎?」有一次,星仔坐在監視器看齙牙珍拍戲,重來了好幾遍,還是不太到位,他倏地站起來,衝到齙牙珍面前,盯著齙牙珍,一字一頓地說:「如果殺人不需要負責,我現在就想殺了你。」但正是因為這一份偏執,他才創造了無數經典橋段。
  • 陳小姐:在b站被罵到下線的小視頻,在這裡可以看~
    王鷗的大方沉穩是我很欣賞的講話的聲音、儀態的控制符合這個年齡的女人該有的氣質不卑不亢 其實是一種很難修煉的氣質節目組選她第一個出場也是因為她的壓得住但楊鈺瑩一出場你會發現 「得體」兩個字也是有高下的有個網友給我留言說撇開八卦往事
  • 你說「長城」是郭敬明拍的,我都信
    簡單形容這個爛就是——除了對攝影的掌控力,你說《長城》是郭敬明拍的,我都信。《長城》一出,《三槍》的爛之巔峰地位要讓位了。《長城》之後,國師張藝謀徹底走下神壇。目前豆瓣評分5.4。你們真是太抹不開面子。這有啥不好意思的,妥妥一星送上啊。
  • 陳賡找主席匯報工作,警衛員不讓進,陳賡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那是在1945年「七大」召開時,陳賡當選為候補委員,不過,陳賡對「候補」這兩個字不太滿意,說:「候補?我候誰的補?」大家集體合影時,陳賡正好站在主席的身後,就用手拍了拍主席的肩膀,說:「你給我說說,什麼叫候補?」主席回過頭來,看到是陳賡,就說:「先照相,等會兒再說。」
  • 用ZEPETO「拍合影」的我們,大概很缺愛吧!
    作為潮流領軍人物我怎麼會錯過任何火熱的APP呢?所以我也下載來試了一波 最後因為這個畸形的虛擬世界毀滅了男主角對真實美麗的事物的嚮往,他對所有人說了一段話,道出了這些虛擬形象的本質那為什麼不去真正和閨蜜見個面、討論彼此的髮型妝容、逛街買衣服、一起合影呢?
  • 陳夫人看著信,嘆氣道:「這感情吃定了我啊,看看你心肝寫的信吧.」
    陳氏總算是忍不住了,小聲道:「母親,如姐呢?怎麼沒見她過來?」  陳夫人看了一眼陳靜之,見陳靜之眼觀鼻鼻觀心的,心道:「就知道這是還得自己來。」  陳夫人微笑的看著陳氏,「這不是你們出事了麼,我怕她知道了著急,就把她送去李家了。等過幾日賢清回來了,再把她接回來。」  陳氏點點頭,不疑有他。
  • 幸福陳小姐
    近日惠州市民協採風,走到平伯陳公祠前,燕汝指著旁邊一條麻石路說,這就是「嫁女路」,我立即回頭去看這條赫赫有名的「千金出閣道」,只見長短一致的麻石鋪成平整的路面,向遠方延伸,一直延伸到陳小姐的夫家——湖鎮鎮。
  • 難怪大家都說合影要遠離李沁,本以為開玩笑,看到這些合影后服了
    難怪大家都說合影要遠離李沁,本以為開玩笑,看到這些合影后我服了很多女生都喜歡自拍,卻不喜歡給你別人拍合照,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因為合照容易尷尬。自拍的時候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角度,把自己的優點最大限度的放大,但是合照就不一樣了,跟別人合照要估計整體,如果幾個人合照就你的不好看,也不可能一堆人再配合你重拍,再者說如果遇到比自己顏值高的人,人家怎麼擺都好看,你卻始終擺不出滿意的造型,這就更尷尬了,可是明星避免不了合照啊,如果兩個女星碰到一起,媒體肯定會讓她們一起合照,明星能說不嗎?如果說不第二天立馬會上熱搜的。
  • 《失寵》明明很好看說不好看的你們說下你們覺得好看的電影唄
    電影目前的4個影評基本沒有太喜歡的我從來沒寫過正經影評但是我覺得這個比豆瓣9分的愛爾蘭人還好看!!挺抓人 而且鋪敘的也不錯小律師的失敗難道不像身在職場的我們麼而且演員演的也不錯雖然肯定有一些bug但是我想說真的蠻好看的請你們別看到一些要死不活的評論就不去看可以說劇情反轉的還是讓人猜不到請你們一定去看吧 這個電影前面鋪墊的也沒有什麼拖沓之處 看到最後驚呼很玄妙god!!
  • 香水情緣丨陳小姐的花香
    我說。是一盆不知是什麼品種的花,香氣很濃,放在陳小姐的左手邊。陳小姐輕聲笑了笑:「不是咖啡廳的花啦,是他送給我的分手禮物。」見我凝視著她護著花的手,她的臉上不禁浮現出一抹尷尬,指尖也抖了幾下。陳小姐口中的「他」是她的前男友,兩人在一個月前分手,陳小姐一直想將他忘記,順便剪掉她的初戀,可她做不到。我是當地赫赫有名的殺手,我不殺人,只抹殺困住人心的餘情。
  • 陳小姐:每晚睡的都是陌生人
    在你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可想過你的另一半收到了什麼微信?不必驚慌。每天晚上睡在你身邊的,其實就是個陌生人。插一句,前天看到一個帖子,一個女人在閨蜜群說了一句自己一周有四天性生活,後來大家就默默退群了。(捶胸)你們這些一線城市的婦女過的都是什麼日子啊?像我就……一直很嚴格篩選女朋友!
  • 成都集體照拍攝丨如何才能快速學會拍大合影?
    數碼攝影時代,在成都,不管是年終的年會活動,學校的晚會活動,或是家庭的各種聚會,以及學生畢業,都會有多人合影,那麼難免會拍集體照。所以說不是有一個相機就能拍好照片的哦!好的相機只能拍出較高的照片像素。如果想要拍好人多的集體照,那麼就要懂得調整相機的不同參數,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才會讓大家滿意哦!在拍集體照的時候,最好以柔和的自然光最好,避免太陽光線太強,一般選擇在上午的9--10點,或是下午的4-5點比較好(當然也要考慮季節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時間),最好是一個陰天的上午拍出來的效果是最好的。
  • 【棗笑話】中午小王給同事打電話:「你幹嘛呢?」 他說:「我每天都午睡啊.」小王說:「裝什麼嫩,我還每天都6歲呢.」
    你們接穩! 然後那兩個男生頓了頓  對視著考慮了半秒,接著就抱在一起接吻了!包子:你到底親不親?A:「大妹子,你兒子學的撩妹興趣班怎麼樣?」B:「別提了,這小子就知道學習,對撩妹一點都不感興趣,愁死我了。」A:「我也愁,我給閨女報的屌絲鑑別班,她也不願意學,就喜歡數理化,學那些有什麼用呀!」穿這衣服撩妹,會不會挨揍?
  • Wes陳:說點兒關於Hiphop的大實話
    每期The Park開頭,Wes總是自我介紹道:「我是儘量給你們保持真實的Wes陳。」 「Keep it real」是一句早被濫用得有點可笑的口號。但每次聽到Wes在節目裡說大實話,自然、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你就會覺得,那是真的。Wes陳1 我1979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美國是多種族國家,洛杉磯更是一個各種膚色民族混雜的地方。
  • 喜歡你們不是因為別的,因為你們是Kat和Sid
    粉絲A:一開始喜歡是因為Kat好看,後來是因為Kat太可愛太好看了!粉絲B:不是因為Kat是外國人,是因為她可愛,她好看[doge臉]粉絲C:Sid希望是因為是帥哥?不好意思真的是因為Kat太美粉絲D:Kat超美,想偷回家[害羞][害羞]emmm這個畫風好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