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舊事》啟曦教育本周好書推薦

2021-01-18 木魚老師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推薦理由  林海音獨步文壇的經典自傳體小說,入選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交錯。  純美清新的文字風格,溫暖感動的童年故事,融入字裡行間,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內容推薦  《城南舊事》是林海英步入文壇30年的經典之作。林海音的成就不僅僅體現在為臺灣女性文學奠基的重要作用,還體現在將文學作為一種人性的藝術所體現出的巨大影響力。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其情節構思和文筆是否優美上,更要看它是否具有一種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以及穿越時空界限的精神生命力。這本自傳體小說,將作者的童年生活細緻的展現在了我們面前。語言結構獨特,藝術特色鮮明,表現手法獨具一格。作品細膩、率真,以孩童清澈的視角,在真實的體現了當時社會情況的同時,為我們展現出一段段不一樣的悲歡故事。

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作者簡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臺灣女性文學的開山人。她提出「純文學」的概念,提倡不含政治及商業目的的文學創作,發掘鼓勵了無數青年作家,對臺灣文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臺灣文學的「祖母級人物」,是聯結大陸與臺灣文學的橋梁。  她一生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代表作有《城南舊事》《冬青樹》《春風》《燭心》等。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作品評價畫家關維興:《城南舊事》之所以能夠感動許多讀者,關鍵在於寫實的表達,以及其中恰到火候的真誠與溫度。導演吳貽弓:小說《城南舊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動了人心,整部小說充滿了樸素、溫馨的思想感情。當這部影片上映後,這種情感同樣打動了無數的觀眾。影視演員沈潔:林海音的作品其實更適合拍成電影。因為她的作品故事很簡單,沒有什麼修飾,所以在改劇本時編劇很注重加強節奏和情節性。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後世影響《城南舊事》一書既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寫照,更是當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寫真,也是她最具影響的作品。曾被評選為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1999年列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北京圖書大廈聯合發起選出的「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書單。2000年列入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出版的「新課標中學生必讀叢書」。其中的多篇作品還被選入中學教材。《城南舊事》為《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之一,該書系既是有史以來中國原創兒童文學作品的集大成出版工程,也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價值的文化積累與傳承工程,又是將現代中國兒童文學精品重塑新生的推廣工程。

1983年由吳貽弓導演的電影《城南舊事》在中國上線公映。 並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菲律賓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厄瓜多基多城國際電影節赤道獎、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思想獎。

城南舊事讀後感600字

  隨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撫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的歌聲,我仿佛走進了二十世紀的一位小女孩英子所居住在北京的那條胡同,仿佛又走進了她用心滋潤和孕育著的那段「城南舊事」。

  幾十年前,六歲的小女孩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胡同中,他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他從不在自己心靈的世界中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 所以她結識了第一個朋友:「瘋女人」秀珍,秀珍的女兒小桂子被家人遺棄,生死未卜,在英子的幫助下,認出小夥伴妞兒就是秀珍離散六年的女兒小桂子,但在她 們回家途中慘死在火車輪下,母女倆慘痛的經歷在後來英子人生中成為了無法忘卻而又時常浮現在腦海中的噩夢。

  而後,英子喬遷到新帘子胡同,她認識到了一個以偷盜為工作的年輕人,他為供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竊,英子覺得她很善良,命運本不該如此,動蕩歲 月的背景下,這位年輕人在英子充滿童稚的眼中,既偉大,又渺小,而且不知道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他被英子無意揭發,並因此行竊中被抓,從此,在英子的 生活中又失去了一位好友。我看到的是那時的英子眼中閃爍的淚光,看不到的是英子不及後悔的心靈。

  還有一位人物不得不提,她就是英子的奶媽——宋媽。英子一直對宋媽丟下自己的家庭,來照顧別人的做法深感不解。世事難料,在英子九歲那年,宋媽 得知兒子去世,女兒被丈夫賣掉,父親因肺病去世,悲痛欲絕。然後便隨丈夫回家,留給英子的是長久的孤獨,留給宋媽的是無盡的落寞。曾經的依依不捨,曾經的 朝夕相伴,在離別時都悄然隨風逝去,往日的悲歡離合,往日的陰晴冷暖,在失去時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

  不久,英子的慈父也因染病在身而終埋地下。這是她第一次經歷生離死別,畢竟骨肉相連,血脈相通。這給小英子留下了沉痛的回憶,父親的音容猶在,暮然回首卻只有忘不掉的背影。一捧黃土,雨淚紛紛;一方石碑,紅葉翩翩。

  童年往事在英子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無法重來的童年,無法倒流的時光,無法改變的歲月。纏繞往復的悲劇輪迴解釋了黑暗的社會與美好祝願之間的強烈反差。《城南舊事》這本書以小英子的經歷為背景,這就給故事蒙 上了一層天真童稚的色彩,即使是悲劇,也會使心中漾起一絲溫暖,儘管小英子的童年曆盡艱辛,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遇事難遂人意,人生終難完 美。一生中的缺憾會有很多,英子的童年也許有天真,也有疑惑。可這畢竟是她生命中不可取代的一段時光。這本書揭示了英子眼中的世事變遷,也展現了大人世界 的悲歡離合。

  看完這本書後掩卷沉思,英子的童年不該如此,她對生活的思索從未停止,也曾經不諳事理,對大人世界充滿疑惑。但仔細回想,英子的童年經歷卻並不 意外,城南舊事只是窮苦人民生活的一個縮影。童年的沉重經歷是她情感深處醞釀過的一壇陳年老酒,往事辛辣而乾澀,但仔細回味,就能體會到它的香醇,回味到 它其中流露的人間真情。

城南舊事讀後感800字

  當我在斑駁的鐵箱子裡拿起這本書時,心中有種別樣的感覺。書已經有些潮,我把它晾在太陽下。我看著書的封面——這是比較老的封面了,封面上寫著書的題目——《城南舊事》。這是小學寒假的閱讀作業,父母給我買下。小學寒假讀完,寫了讀後感,就把它放在那個鐵箱子裡了。從此書就被遺忘。如今找到,像是撿起童年,我說不出事酸澀還是什麼,只覺得記憶突然被勾了起來。忍不住,我又讀了一遍《城南舊事》。

  我的童年裡有它的影子。讀到文章的那個英子眼中的老北京,想到很多。我仿佛處在那個沒有變化的的街道,我卻不再是從前。從前的觀點是「童年已經被考試佔領」,現在的觀點是,說著這句話的時候,就是童年。

  第一次讀《城南舊事》我看到了英子的童年,她的故事,第二次讀我看到了老北京,那個曾經的地方。林海音筆下的老北京的味道帶有一些孩子的目光, 非常樸素。《城南舊事》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心動魄的情感波折,但一樣可以讓人沉浸在書中的那個世界。《惠安館》中的「瘋女人」秀貞被其他人躲避著,但是 英子接近她。這就是孩子,孩子沒有想到其他東西,只要想看,就去看。孩子的眼睛是純潔的,帶著顏色看別人,他們從來沒有。英子和秀貞對話,不怕她,和她 玩,我想也就只有孩子有一個童真的心可以接受了,英子一直在擁抱著這個女人。童年,就是擁有一顆有童年的心。可以不用理解,但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溫暖。

  英子的童年裡出現了很多人,但是隨著她的長大那些人都離開了。英子長大了。當我翻閱著這本書時,感到英子的悲傷。他們去哪了?其實,童年去哪兒了?童年是跟著駱駝的駝鈴走了,童年是跟著英子逐漸穿不上的衣服走了,童年是跟著那個滿身是傷的妞兒走了。

  童年在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走了。

  第二次看完這本書,我無法再把它放在鐵柜子裡。摸著它不光滑的書頁,我把它立在我的書桌邊。讀完它,我想到了很多,包括我已離開的童年。

  時間的沙漏在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躺在沙漏下的是我拿不回來,卻永存與我記憶中的東西。

  我依舊想用從前寫的讀後感結尾:我仿佛聽到了,來自英子童年的,迴蕩在老北京街道的笑聲,以及冬日裡那一陣悠悠的駝鈴聲……

城南舊事讀後感1000字

  偶然間在一本書上看到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這樣一句話:上海是張愛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張愛玲與上海的關係不難理解,十裡洋場,一城故事;然而提到北京,我更多的想到的卻是老舍。《駱駝祥子》《茶館》《龍鬚溝》……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都反映了老北京的風貌與那個年代普通北京老百姓的生活。於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我翻開書架上塵封已久《城南舊事》,去探尋林海音心中的那個老北京,走進那一片斜陽古道,城南落花。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我內心的深處,曾經有這樣一本書,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陽。

  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記敘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書中配有照片,圖文並茂,讓人更深切的感受到「舊」這個字的深刻 含義:古城的殘片,大柯的幾根垂落枝條,瓦隆中存留的枯葉,臨街老店被塗蓋的字號,還有屋頂上的花盆以及巴在皇城牆上的冬雪……簡簡單單的意象,一個一個 的片段,像是一扇古舊的銅門,輕叩,推開,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另一種生活。

  也許,童年,是記憶的開始,也是一個夢的符號,它代表經歷滄桑後的人對純真年代的懷念。童年啊!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讀著《城 南舊事》,我漸漸地走近了書的世界裡,看著英子在城南度過的幸福童年,它們就像是一股細流靜靜地,慢慢地滲入我的腦海中:駱駝隊、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 僻巷、草垛子、這些地方所浮現的人物:冬陽下的駱駝隊、井邊的小夥伴妞兒、和「我」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後因肺病去世的爸爸都與「我」建立下了深厚的感 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築成的,但是他們都是在歲月的步影中消失了。童年美夢,頓然破碎。可以說,童年時的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個人的重要的段落。

  相比之下,雖然我的童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英子的童年卻過得十分出色。她的童年是戲劇化的,但是卻是很真實、純樸,那樣得純淨淡泊,彌舊溫馨。

  她的童年之所以出色,是因為她有一顆純潔淨化的心靈,正是她有了這一顆心,她的童年才幸福。那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而世俗上的快樂,不過是金錢和名譽。

  可以說,她的思想像金子一樣閃光,像瑪瑙一樣純潔,像水晶一樣透明,像牡丹一樣鮮豔。

  我們要分珍惜美好的童年。現在,我已徘徊在童年的十字路口,很快,我即將離別童年。踏上人生的木舟,感受林海音女士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愚駿而神聖的嗎?

  當我合上書,房間裡飄著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無法散去。英子童年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每一種感覺都是那麼細緻動人,我一定會珍惜屬於自己的童年時光,讓世間的愛暖暖的延續。

林海音作品《城南舊事》經典語錄   1、這是爸爸說的,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2、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3、屋裡可不像我家裡那麼亮,玻璃窗小得很,臨窗一個大炕,炕中間擺了一張矮桌,上面堆著活計和針線盒子。  4、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拿到太陽光裡飛舞著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裡的塵埃加多了,飛舞的更加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背來蒙住臉,是怕灰塵把我嗆得咳嗽。  5、遠遠的有一輛洋車過來了,車旁暗黃的小燈照著秀貞和妞兒的影子,她倆不顧我還在往前跑。秀貞聽我喊,回過頭來說:「英子,回家吧,我們到了就給你來信,回家吧!回家吧……」聲音越細越小越遠了,洋車過去,那一大一小的影兒又蒙在黑夜裡。  6、妞兒只有一條辮子,又黃又短,像媽在土地廟給我買的小狗的尾巴。第二次看見妞兒,是我在井窩子旁邊看打水,她過來了,一聲不響的站在我身邊,我們倆相對笑了笑,不知道說什麼好,等一會兒,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條小黃辮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著後面,低低的聲音說:「你就住在那條胡同裡?」  7、有什麼不可以,我立刻就轉身邁進破磚牆,叫他在比我還高的草堆裡。我用量首播開槽才想起來,求掉到哪裡了呢?怎麼能一下子就找到?不又得回頭看他們,他們已經跑到打糖鑼的挑子前,仰著脖子喝那三大枚一瓶的汽水。  8、咬不動燒餅,實在是我每天吃早點的一件痛苦的事。我的大牙都被蟲蛀了,前面的又掉了兩個,新的還沒長出來,所以我就沒法把燒餅麻花痛痛快快的吃下去。為了慢慢得吃早點,我遲到了;為了吃時碰到了蟲牙我疼得哭了。那麼我就寧可什麼也不吃,餓著肚子上學去。  9、進了家門來,靜悄悄的,四個妹妹和兩個弟弟都坐在院子裡的小板凳上,他們在玩沙土,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個枝子,散散落落地很不像樣,是因為爸爸今年沒有收拾它們——修剪、綑紮和施肥。  10、妹妹這時從媽媽的身上掙脫下來,她剛剛會走路,就喜歡我留著它。我用跳舞的步子帶著她走,小妹妹高興死啦!咯咯地笑,我嘴裡又念著:「我們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就這樣跳到了門口。宋媽抱起小妹妹走出了街門,對妹妹說:「俺們逛街去嘍!俺們逛街街去嘍!」宋媽逛大街的癮頭很大,回來後就有許多的新鮮事告訴媽媽,什麼神藥賊怪,騾馬驢牛。  11、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的暖和,暖得讓人想把棉襖脫下來。可不是嗎?駱駝也脫掉它的舊駝絨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塊一大塊地從身上掉下來,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們剪一剪,因為太不整齊了。拉駱駝的人也一樣,他們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脫下來了,搭在駱駝背的峰上。麻袋空了,「烏金墨玉」都賣了,鈴鐺在輕鬆的步伐裡響得更清脆。  12、老師教給我,要學駱駝,沉得住氣的動物。看它從不著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總會走到的,總會吃飽的。也許它天生是該慢慢的,偶然躲避車子跑兩步,姿勢很難看。我站在駱駝的面前,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13、小驢大概是餓了,它在地上臥著,忽然仰起脖子一聲高叫,多麼難聽!黃板牙兒過去打開了一袋子乾草,他看見吃的,一翻滾,站起來,小蹄子把爸爸重在花池子邊的玉花給踩到了兩三棵。驢子吃上甘草子,鼻子一抽一抽的,大黃牙齒露著。  14、小妹妹這時從媽媽的身上掙脫下來,她剛會走路,就喜歡我領她。我用跳舞的步子帶著她走,小妹妹高興死啦!咯咯地笑,我嘴裡又念著「我們看海去」,念一句,跳一步舞,這樣跳到門口。宋媽剛吃過飯,用她那銀耳挖子在剔牙,每剔一下,就嘖嘖地吸著氣,要剔好大的功夫;仿佛她的牙很重要!小妹妹抱住她的腿,她才把耳挖子在身上抹了抹,插到她的髻兒上去。  15、秀貞沒有說什麼,吸溜著鼻涕站起來。天氣暖和了,她也不穿縛腿棉褲了,現在穿的是一條肥肥的散腿褲。她的腿很瘦嗎?怎麼風一吹那褲子,顯得那麼晃蕩。她混身都瘦的,剛才蹲下來伏在我的胸前時,我看那塊後脊背,平板兒似的。  16、站在駱駝的前面,看它們吃草料咀嚼的樣子:那樣醜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度,它們咀嚼的時候,上牙和下牙交錯地磨來磨去,大鼻孔裡冒著熱氣,白沫子沾滿在鬍鬚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齒也動起來。  17、我重新坐正,只好看趕馬車的人狠心地抽打他的馬。皮鞭子下去,那馬身上會起一條條的青色的傷痕嗎?像我在西廂房裡,撩起一個人的袖子,看見她胳膊上的那樣的傷痕嗎?早晨的太陽,照到西廂房裡,照到她那不太乾淨的臉上,那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我不要看那趕車人的皮鞭子!我閉上眼,用手蒙住了臉,只聽那得得的馬蹄聲。  18、我沒有吃飯,爸媽都沒注意。大概剛才喝了涼開水,人好些了,我的頭已經不暈了。爸媽去睡午覺,我走到院子裡,在樹下的小板凳上坐著,看那一群被放出來的小油雞。小油雞長得很大了,正滿地啄米吃,樹上蟬聲「知了知了」的叫,四下很安靜。我撿起一根樹枝子在地上畫,看見一隻油雞在啄蟲吃,忽然想起在惠安館捉的那瓶吊死鬼忘記帶回來。  19、太陽從大玻璃窗透進來,照到大白紙糊的牆上,照到三屜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來了。我醒了,還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陽光裡飛舞著的許多小小的,小小的塵埃。宋媽過來撣窗臺,撣桌子,隨著雞毛撣子的舞動,那道陽光裡的塵埃加多了,飛舞得更熱鬧了,我趕忙拉起被來蒙住臉,是怕塵埃把我嗆得咳嗽。  20、媽不理會我的話,她說完就又回外屋去吃飯了。我躺在床上,心裡著急,想著和妞兒約會好吃完飯在橫胡同口見面,不知她來了沒有?細聽外面又有淅淅瀝瀝的雨聲,雖然不像白天那樣大,可是橫胡同裡並沒有可躲雨的地方,因為整條胡同都是人家的後牆。我急得胸口發痛,揉搓著,咳嗽了,一咳嗽,胸口就像許多針扎著那麼痛。  21、她說得那樣快,好像一個閃電過去那麼快,跟著就像一聲雷打進了我的心,使我的心跳了一大跳。她說完後,把附在我耳旁的手挪開,睜著大眼睛看我,好像在等著看我聽了她的話,會怎麼個樣子。我呢,也只是和她對瞪著眼,一句話也說不出。  22、出了胡同口往南走幾步,就是井窩子,這裡滿地是水,有的地方結成薄薄的冰,獨輪的水車來一輛去一輛,他們扭著屁股推車,車子吱吱口醜口醜的響,好刺耳,我要堵起耳朵啦!井窩子有兩個人在向深井裡打水,水打上來倒在一個好大的水槽裡,推水的人就在大水槽裡接了水再送到各家去。井窩子旁住著一個我的朋友和我一般高的妞兒。  23、這時,我的辮子梳好了,追了宋媽去買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她的那條噁心的大黑棉褲,那麼厚,那麼肥,褲腳縛著。別人告訴媽說,北京的老媽子很會偷東西,她們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順著褲腰裝進褲兜子,剛好落到縛著的褲腳管裡,不會漏出來。我在想,宋媽的肥褲腳裡,不知道有沒有我家的白米?  24、我在井窩子旁跟妞兒見過幾次面了,只要看見紅棉襖褲從那邊閃過來,我就滿心的高興,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見她出來,很失望,我的絨褂子口袋裡還藏著一小包八珍梅,要給妞兒吃的。我摸摸,發熱了,包的紙都破爛了,粘乎乎的,宋媽洗衣服時,我還得挨她一頓罵。  25、我沒有吃飯,爸媽都沒注意。大概剛才喝了涼開水,人好些了,我的頭已經不暈了。爸媽去睡午覺,我走到院子裡,在樹下的小板凳上坐著,看那一群被放出來的小油雞。小油雞長得很大了,正滿地啄米吃,樹上蟬聲「知了知了」的叫,四下很安靜。我撿起一根樹枝子在地上畫,看見一隻油雞在啄蟲吃,忽然想起在惠安館捉的那瓶吊死鬼忘記帶回來。  26、不知怎麼辦好了,從側面正看見她的耳朵,耳垂上扎了洞用一根紅線穿過去,妞兒的耳朵沒有洗乾淨,邊沿上有一道黑泥。我再順著她的肩膀向下看,手腕上有一條青色的傷痕,我伸手去撩起她的袖口看,她這才驚醒了,嚇得一躲閃,隨著就轉過頭來向我難過地笑笑。早晨的太陽,正照到西廂房裡,照到她的不太乾淨的臉上,又溼又長的睫毛,一閃動,眼淚就流過淚坑淌到嘴邊了。  27、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我告訴爸,行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並且致謝詞。我問爸,能不能起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爸爸啞著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說:「我怎麼能夠去?」但是我說:「爸爸,你不去,我很害怕,你在臺底下,我上臺說話就不發慌了。」  28、宋媽臨回她的老家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還小。」蘭姨娘跟著那個四眼狗上馬車的時候說:「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蹲在草地裡的那個人說:「等到你小學畢業了,長大了,我們看海去。」雖然,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了影子了。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他說:「英子,去把這些錢寄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爸爸!」  29、這時,我的辮子梳好了,追了宋媽去買菜,她在前面走,我在後面跟著。她的那條噁心的大黑棉褲,那麼厚,那麼肥,褲腳縛著。別人告訴媽說,北京的老媽子很會偷東西,她們偷了米就一把一把順著褲腰裝進褲兜子,剛好落到縛著的褲腳管裡,不會漏出來。我在想,宋媽的肥褲腳裡,不知道有沒有我家的白米?  30、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

相關焦點

  • 《城南舊事》好書推薦
    在寫童年生活的書中,我獨愛《城南舊事》,想把它推薦給大家。《城南舊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全書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這本書中最打動人心的是它每一個故事都能直擊你的心靈,每一章節都包含著樸素的氣息,感人肺腑。
  • 好書推薦《城南舊事》《窗邊的小豆豆》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
  • 青春的旋律 | 城南舊事裡的送別
    小推薦——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一曲《送別》蘊含著說不盡的城南舊事,真應了那句「少年不知曲中意,懂時已不再少年。」1月9日20:45中國教育電視臺一頻道,《青春的旋律》,我們不見不散!一邊相遇,一邊告別,一邊成長《城南舊事》是林海音先生在四十六歲左右寫的,是她的代表作。林海音先生的童年是較為坎坷的,她出生在日本大阪,三歲左右去了臺灣,五歲左右又回到了北平。
  • 城南舊事
    靜謐的四合院,胡同中悠揚的叫賣聲,西交民巷大街的驢打滾兒,天橋的喧囂熱鬧,還有保姆口中低徊婉轉的童謠……這是作家林海音兒時的北京南城,也是屬於那個時代獨有的老北京風情。如果說通過林海音的文字,人們只能遐想當年的北京城,那麼畫家關維興為《城南舊事》畫的60餘幅水彩插圖,則從視覺上再現了那個時代,這本書絕對值得珍藏。
  • 好書推薦|《城南舊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思康暗中相愛,後來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沒回來。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送到城牆根腳下,不知去向。英子對她非常同情,於是答應幫秀貞找小桂子。英子在不經意間發現妞兒的身世與小桂子極其相似,又發現她脖頸後的青記,急忙帶她去找秀貞。
  • 《城南舊事》賞析
    《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編劇:伊明劇情梗概: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經常痴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交的第一個朋友。短評:《城南舊事》選用了兩首20世紀20年代的歌曲作為插曲。《麻雀與小孩》出現在英子上學之初,歌中唱出的小孩與小麻雀的問與答,表現了麻雀等「母親」覓食歸來的急切情景,在影片中烘託出了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而《送別》在內容情調上則是複雜的心理活動的交織,並且與《麻雀與小孩》形成了對比,在影片情節、人物性格的發展上起到了以聲相助,託景傳情的作用。
  • 《城南舊事》閱讀集錦
    《城南舊事》是臺灣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該作品於1983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吳貽弓執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裡。
  • 林海《城南舊事-組曲》——夢見家和母親
    以林老師話說,林海的音樂很單純,他總是用最簡單的音符講述他的感受,是音樂入門的好教材。不過,這次的確把我難倒了,反覆聽了幾天都聽不出所以然,原因很簡單,七分鐘的曲子裡變化太多,熟悉的城南舊事旋律只是後半部分。我不知道為啥變化,甚至懷疑者音樂是不是被人故意剪輯在一起的,於是林老師向我推薦了《一輪明月》,幫我助我理解這個曲子。
  • 媽媽講電影1:《城南舊事》
    「小時候」電影是——《城南舊事》。電影《城南舊事》拍攝於1980年代初,改編自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自傳體小說——我小學時在小鎮上先看了電影,到市裡上中學後才通過圖書館借閱了《城南舊事》原著小說。
  • 專訪《城南舊事》導演吳貽弓
    記者:拍攝於30年前的《城南舊事》此番再在大銀幕上放映,現在您如何評價這部影片?吳貽弓:總體來說,它是部慢熱型的電影。現在是快速消費的時代,《城南舊事》不像現在的商業大片,紅火那麼一會兒。《城南舊事》已經30歲了,我們還保持著每年播出3次的紀錄。當然,不是在電影院裡播出,是中央臺每年春節、中秋節、國慶節都會播放。
  • 他的《城南舊事》,你還記得嗎?
    1982年面世的《城南舊事》,是吳貽弓導演生涯的裡程碑,也是中國電影的裡程碑。  影片《城南舊事》改編自臺灣著名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小說。小說講述的是上世紀20年代小女孩英子隨父母從臺灣來到北京,在南城胡同度過一段童年時光的經歷。
  • 我的《城南舊事》一
    說起《城南舊事》這本書,大部分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作家—林海音。而我想到的是在時光的長河中慢慢退場的一座小學—城南小學。多年後我才知道,那所學校是專門給外來務工子女上的學校,也是很奇怪,覺得浙江的教材跟老家的一樣,只不過它是彩色的,家裡的書是黑白的。
  • 林海音《城南舊事》:得到父愛的女孩,有多與眾不同?
    讀過林海音《城南舊事》的朋友都知道,這本書以作者童年時期在北京的生活為原型,用純善的兒童視角,描述了一連串溫情與離別如歌謠般動人的故事,在整本書中,有一個貫穿主人公小英子精神世界的重要人物,那就是父親。父親的去世,是林海音一生難抹平的悲痛記憶。甚至在為文的多年之間,一直不敢寫及父親。後來她說:「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 吳貽弓的《城南舊事》與上影節的不解之緣
    距離這位中國第四代著名導演去世近一年的日子裡,電影節將放映其兩部代表作品《城南舊事》與《闕裡人家》,這是影迷對大師的誠摯致敬,也是經典之作的歷史迴響。「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上世紀80年代初,《城南舊事》的熱映讓歌曲《送別》的曲調流傳於大街小巷,也是吳貽弓記憶中「那首一唱就想哭的歌」。
  • 林海音:城南夜晚靜悄悄,舊事知多少 | 回聲
    代表作有《曉雲》《城南舊事》《春風》《孟珠的旅程》等。1923年,林海音隨著父母遷居北京。她的童年時光皆在古城北京度過,這裡的一物一景深深地印在她的心上,成為她臺灣之外的另一個精神上的故鄉。《城南舊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溫婉的文筆所書寫的她在北京的童年記憶。今晚,我們與你分享的正是作家林海音為《城南舊事》寫的一篇代序《憶兒時》(節選)。
  • 城南舊事中真實的英子的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一首《送別》,唱響了中國大地,這是臺灣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歌,也讓中國人熟識了臺灣女作家林海音。《城南舊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於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為背景的一部自傳體短篇小說集,也可視作她的代表作。 它描寫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住著英子溫暖和樂的一家。
  • 《城南舊事》|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而吳貽弓的三部代表影片《巴山夜雨》、《城南舊事》、《闕裡人家》,是「第四代」中最不容錯過及值得分析的作品,尤其《城南舊事》,早已成為「新時期電影」乃至整個中國影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但《城南舊事》從結果來看,各方面的成熟度還是要明顯超過「臺灣新電影」這兩部影片。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城南舊事》的製作成本在當時應該屬於最高一檔。
  • 老電影:《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
  • 讀書|觀影《城南舊事》:「回憶裡含著淚的微笑」
    上海文藝出版社圖書封面小說《城南舊事》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回憶裡含著淚的微笑」的代表作,這是她的一本自傳體小說,回顧了她在北京城南經歷的童年往事回到臺灣後,她依然想念北京那時的生活,她咋《城南舊事》的序言裡說:「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城南舊事》描寫20世紀20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裡英子一家的生活。它滿含著懷舊的基調,卻是用一個小女孩的眼光看世界,不是遲暮之年回顧童年的絮絮叨叨。
  • 《城南舊事》裡的英子,如今生活怎樣
    凡是看過電影《城南舊事》人,沒有一個會不記得沈潔飾演的小英子。這是一部小孩子看不太懂卻也覺得好看的電影。也許是因為雋永的「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的旋律,更有可能是因為片中小英子那雙純真無邪、靈氣滿滿的大眼睛。當年電影播出,英子一躍成為萬千人心中純真與美好、愁緒與傷逝的化身。《城南舊事》中的英子天真無邪、單純善良的形象應該還停留在那代小夥伴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