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了武王伐紂,《封神演義》故事還有另一條線:姜尚封神。
《封神演義》第六回裡,雲中子從終南山來到朝歌,看到九尾狐妲己進宮,商王宮裡妖光大起,紂王還不聽勸告燒了他贈的鎮妖劍,長嘆一聲,說了這樣一番話:
「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國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
這五點,基本就是「封神」故事的梗概了,商亡周興是時代背景,神仙遭劫是過程,子牙受祿、諸神討封是結果。
其實就《尚書》記載來說,武王伐紂之戰其實很簡單,商的主要兵力正在東夷作戰,周武王姬發會同其他商附屬國大軍開到朝歌城下,紂王不得已糾集奴隸、平民組成了一支臨時軍隊禦敵。
這些奴隸、平民本身就常遭紂王迫害,誰肯為紂王賣命?所以陣前倒戈,很快結束了戰鬥,沒錯,也結束了戰爭。
也就是說,《封神演義》裡跌宕起伏的故事只不過是借了這個時代,借了這場戰爭作為背景,要表達的,恐怕是那些神仙傳奇吧。所以說,「姜尚封神」是「武王伐紂」故事線外的重要線索,實際上才是本書的經典所在。
那麼雲中子說「神仙遭劫」,那遭的什麼劫呢?
先得承認,《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先生(也有作者是明代道人陸星西的說法,但許仲琳說影響力更大些,在此以許為準)不僅是一位講故事的人,也是一位道教主義者,關於他的生平經歷我們已很難考證,可是《封神》書中對道教的偏袒和讚頌無疑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書裡的神仙基本都是道教傳說中的(也有很多原創的)神仙,只不過是有所謂的「一道傳三友」,鴻鈞老祖傳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大仙,原始天尊建了「闡教」,通天教主建了「截教」,也有太上老君建立「人教」的說法,但書中沒有明確提到。
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一直是站在闡教的「統一戰線」上的,所以實際上闡教有兩個大BOSS。
雖然如此,闡教收徒還是比較講究的,第一代弟子也就十幾位(書裡常說有「十二門人」,即使加上燃燈道人、南極仙翁、姜子牙、申公豹和以散仙自居的雲中子,也只有十七位),這十幾位收徒也是一人就一兩個,絕不馬虎。
截教可就不同了,是人不是人的都收,而且以修成人形的飛禽走獸居多,像宋公明、聞仲這樣的人物真是鳳毛麟角;而且收徒不講數量,弟子滿世界逛,逐漸就行善的少,為惡的多了。
三教會破誅仙陣
其次,書裡第七十八回《三教會破朱仙陣》、第八十二回《三教大會萬仙陣》提到「三教」,這裡的「三教」不是「釋、道、儒」,而是「闡、截、西方教」。
「闡」、「截」都是道教我們知道,這「西方教」是個「舶來品」麼?細看不然,原來也是以「道」為根的教派,再細看,掌教的叫「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這倆名字怎麼看著這麼熟悉呢?
想到佛教的「接引佛祖」、「準提佛祖」我們就明白了,許先生淘氣了,再看到書裡說闡教門人裡的俱留孫、慈航道人、文殊廣發天尊我們就更清楚了,許先生的意思很明白,佛教那幫佛了、菩薩了,原本也是信「道」的啊!揚道抑佛,明顯是作者的立場。
話說回來,「神仙遭劫」什麼意思呢,書裡常有這麼一句話「神仙一千五百年犯了殺戒」,模稜兩可,「一千五百年」是怎麼紀年的?是按「中華五千年」嗎?不清楚。
而且「犯了」說得好像這事兒已經過了,可是各神仙在「誅仙」、「萬仙」兩役中開殺戒還沒發生啊,看來不能以「常理」來理解這句話,因為道行高深的大仙可是能洞悉過去現在未來的。
總之,以「清淨」、「慈悲」為旨的神仙們,主要是闡教的神仙們要開殺戒、賭性命了。
為什麼要「開殺戒、賭性命」呢?因為神仙中的Boss們商量著要搞出一個「封神榜」!
04 「封神榜」的玄機「封神榜」,顧名思義,是要評出「神」來,怎麼個「評」法?元始天尊是這樣說的:
「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
從這番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其一,「仙」比「神」的等級高,想想也是,「神」都有個職位,什麼「雷神」、「風神」,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仙」就不同了,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確實好。所以說,上了這個「封神榜」的其實並不見得都是好事,原來就是仙的就很划不來。
其二,「封神榜」一出,就是個「大洗牌」,不再看你原來是什麼品級了,而要依「根行」分檔次。這「根行」可以勉強理解成「品性」之類的意思,但終究還是有點看「運氣」的成分,畢竟怎麼評判「品性」是不好說的。
姜子牙接「封神榜」
很顯然,在「根行」這個標準面前,「封神榜」分明對「截教」是很不利的,即使評判時公平對待,本來龐大數目的「仙」都會有很多被降格到「神」,甚至到「人」了。
估計是通天教主開始沒想太多,跟兩個老頭立起了「封神榜」,後來看到自己的徒子徒孫一個個慘遭毒手,發現上當了,一氣之下親自出馬去擺陣,才有了神仙大戰的好戲。
太上老君跟元始天尊就很聰明,自己的弟子就是犯個「殺劫」而已,後來不僅保留了全部第一代弟子的仙位,而且讓李靖父子、楊戩、雷震子、韋護幾個晚輩弟子「肉身成聖」,也歸了「仙籍」。
總之,在一定意義上「封神」就是「闡教」對「截教」的制裁(「西方教」也趁機分了一杯大羹),讓大部分的「截教」門徒、少數「闡教」晚輩門徒和一些凡人做了神仙界的三百六十五位打工的「神」。
05 結語必須承認,在文學高度上《封神演義》相比於「四大名著」是遜色的,別的不說,《封神》中的詩作的水平和境界就遠不如《紅樓夢》。
《封神》中的詩作以七言的律詩、絕句和古風為主,在很多地方都有套路化的嫌疑,當然,這與其描寫內容的局限性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這些詩作大多是某位神仙的「簡歷」而已,自然比不過《紅樓夢》裡變化多樣的描述生活情趣、哲思妙理、風花雪月的作品了。
然而,真的有讀者去細細品味《封神》裡的詩嗎?不見得。當然,一些研究專家除外。相信在很多讀者眼中,《封神》故事中穿插的詩更像是神仙出場時自帶的BGM,別的不重要,其中突顯出了這位神仙的風採就足夠了。
這裡舉出全書中最大的Boss鴻鈞祖師的自帶出場詩:
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這是書裡為數不多的五言詩,稀有的形式當然要配給最牛的人物,沒毛病。
詩作意思也是簡單明了,點出了鴻鈞「掌教」、「領袖」的身份,又告訴讀者就是因為這位鴻鈞祖師「一道傳三友」,後來才有了闡截二教在書裡你來我往的神奇故事,祖師果然很厲害!
拍手叫聲「厲害」就對了,這大概就是作者的目的,也是《封神》這部書最直觀的價值了。
《封神演義》,做一部有故事、有「玄機」的轟轟烈烈的神仙傳奇,足矣!
微信ID:fanyanping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