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藏「玄機」的神仙傳奇——為《封神演義》「正名」(二)

2021-02-13 能仁譚

03 許先生的道教神仙情懷

當然,除了武王伐紂,《封神演義》故事還有另一條線:姜尚封神。

《封神演義》第六回裡,雲中子從終南山來到朝歌,看到九尾狐妲己進宮,商王宮裡妖光大起,紂王還不聽勸告燒了他贈的鎮妖劍,長嘆一聲,說了這樣一番話:

「一則是成湯合滅,二則是周國當興,三則神仙遭逢大劫,四則姜子牙合受人間富貴,五則有諸神欲討封號。」

這五點,基本就是「封神」故事的梗概了,商亡周興是時代背景,神仙遭劫是過程,子牙受祿、諸神討封是結果

其實就《尚書》記載來說,武王伐紂之戰其實很簡單,商的主要兵力正在東夷作戰,周武王姬發會同其他商附屬國大軍開到朝歌城下,紂王不得已糾集奴隸、平民組成了一支臨時軍隊禦敵。

這些奴隸、平民本身就常遭紂王迫害,誰肯為紂王賣命?所以陣前倒戈,很快結束了戰鬥,沒錯,也結束了戰爭。

也就是說,《封神演義》裡跌宕起伏的故事只不過是借了這個時代,借了這場戰爭作為背景,要表達的,恐怕是那些神仙傳奇吧。所以說,「姜尚封神」是「武王伐紂」故事線外的重要線索,實際上才是本書的經典所在。

那麼雲中子說「神仙遭劫」,那遭的什麼劫呢?

先得承認,《封神演義》的作者許仲琳先生(也有作者是明代道人陸星西的說法,但許仲琳說影響力更大些,在此以許為準)不僅是一位講故事的人,也是一位道教主義者,關於他的生平經歷我們已很難考證,可是《封神》書中對道教的偏袒和讚頌無疑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書裡的神仙基本都是道教傳說中的(也有很多原創的)神仙,只不過是有所謂的「一道傳三友」,鴻鈞老祖傳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位大仙,原始天尊建了「闡教」,通天教主建了「截教」,也有太上老君建立「人教」的說法,但書中沒有明確提到。

太上老君和原始天尊一直是站在闡教的「統一戰線」上的,所以實際上闡教有兩個大BOSS。

雖然如此,闡教收徒還是比較講究的,第一代弟子也就十幾位(書裡常說有「十二門人」,即使加上燃燈道人、南極仙翁、姜子牙、申公豹和以散仙自居的雲中子,也只有十七位),這十幾位收徒也是一人就一兩個,絕不馬虎。

截教可就不同了,是人不是人的都收,而且以修成人形的飛禽走獸居多,像宋公明、聞仲這樣的人物真是鳳毛麟角;而且收徒不講數量,弟子滿世界逛,逐漸就行善的少,為惡的多了。

三教會破誅仙陣

其次,書裡第七十八回《三教會破朱仙陣》、第八十二回《三教大會萬仙陣》提到「三教」,這裡的「三教」不是「釋、道、儒」,而是「闡、截、西方教」。

「闡」、「截」都是道教我們知道,這「西方教」是個「舶來品」麼?細看不然,原來也是以「道」為根的教派,再細看,掌教的叫「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這倆名字怎麼看著這麼熟悉呢?

想到佛教的「接引佛祖」、「準提佛祖」我們就明白了,許先生淘氣了,再看到書裡說闡教門人裡的俱留孫、慈航道人、文殊廣發天尊我們就更清楚了,許先生的意思很明白,佛教那幫佛了、菩薩了,原本也是信「道」的啊!揚道抑佛,明顯是作者的立場。

話說回來,「神仙遭劫」什麼意思呢,書裡常有這麼一句話「神仙一千五百年犯了殺戒」,模稜兩可,「一千五百年」是怎麼紀年的?是按「中華五千年」嗎?不清楚。

而且「犯了」說得好像這事兒已經過了,可是各神仙在「誅仙」、「萬仙」兩役中開殺戒還沒發生啊,看來不能以「常理」來理解這句話,因為道行高深的大仙可是能洞悉過去現在未來的。

總之,以「清淨」、「慈悲」為旨的神仙們,主要是闡教的神仙們要開殺戒、賭性命了。

為什麼要「開殺戒、賭性命」呢?因為神仙中的Boss們商量著要搞出一個「封神榜」!

04 「封神榜」的玄機

「封神榜」,顧名思義,是要評出「神」來,怎麼個「評」法?元始天尊是這樣說的:

「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

從這番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兩點:

其一,「仙」比「神」的等級高,想想也是,「神」都有個職位,什麼「雷神」、「風神」,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仙」就不同了,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確實好。所以說,上了這個「封神榜」的其實並不見得都是好事,原來就是仙的就很划不來

其二,「封神榜」一出,就是個「大洗牌」,不再看你原來是什麼品級了,而要依「根行」分檔次。這「根行」可以勉強理解成「品性」之類的意思,但終究還是有點看「運氣」的成分,畢竟怎麼評判「品性」是不好說的。

姜子牙接「封神榜」

很顯然,在「根行」這個標準面前,「封神榜」分明對「截教」是很不利的,即使評判時公平對待,本來龐大數目的「仙」都會有很多被降格到「神」,甚至到「人」了。

估計是通天教主開始沒想太多,跟兩個老頭立起了「封神榜」,後來看到自己的徒子徒孫一個個慘遭毒手,發現上當了,一氣之下親自出馬去擺陣,才有了神仙大戰的好戲。

太上老君跟元始天尊就很聰明,自己的弟子就是犯個「殺劫」而已,後來不僅保留了全部第一代弟子的仙位,而且讓李靖父子、楊戩、雷震子、韋護幾個晚輩弟子「肉身成聖」,也歸了「仙籍」。

總之,在一定意義上「封神」就是「闡教」對「截教」的制裁(「西方教」也趁機分了一杯大羹),讓大部分的「截教」門徒、少數「闡教」晚輩門徒和一些凡人做了神仙界的三百六十五位打工的「神」。

05 結語

必須承認,在文學高度上《封神演義》相比於「四大名著」是遜色的,別的不說,《封神》中的詩作的水平和境界就遠不如《紅樓夢》。

《封神》中的詩作以七言的律詩、絕句和古風為主,在很多地方都有套路化的嫌疑,當然,這與其描寫內容的局限性是有直接關係的,因為這些詩作大多是某位神仙的「簡歷」而已,自然比不過《紅樓夢》裡變化多樣的描述生活情趣、哲思妙理、風花雪月的作品了。

然而,真的有讀者去細細品味《封神》裡的詩嗎?不見得。當然,一些研究專家除外。相信在很多讀者眼中,《封神》故事中穿插的詩更像是神仙出場時自帶的BGM,別的不重要,其中突顯出了這位神仙的風採就足夠了。

這裡舉出全書中最大的Boss鴻鈞祖師的自帶出場詩:

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玄門都領袖,一氣化鴻鈞。

這是書裡為數不多的五言詩,稀有的形式當然要配給最牛的人物,沒毛病。

詩作意思也是簡單明了,點出了鴻鈞「掌教」、「領袖」的身份,又告訴讀者就是因為這位鴻鈞祖師「一道傳三友」,後來才有了闡截二教在書裡你來我往的神奇故事,祖師果然很厲害!

拍手叫聲「厲害」就對了,這大概就是作者的目的,也是《封神》這部書最直觀的價值了。

《封神演義》,做一部有故事、有「玄機」的轟轟烈烈的神仙傳奇,足矣!

微信ID:fanyanping2017

相關焦點

  • 暗藏「玄機」的神仙傳奇——為《封神演義》「正名」
    《封神演義》的魅力,就在於其「故事性」。故事有意思,吊人胃口,就能惹人喜歡,所以,何必去爭那個「正宮」的位子呢?《封神演義》的故事基本都源於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讀書見聞,據說是作者就《尚書 武成篇》裡「惟爾有神,尚克相予」幾個字和民間的評書《武王伐紂平話》而寫成的。取自民間傳說的故事自然「親民」,能得到聽書人、讀書人的認可而廣為流傳便不足為怪了。
  • 《封神三部曲》已曝光物料暗藏玄機
    按照早前媒體的報導,「『封神』二字華麗細膩的紋飾,是典型的商代後期青銅器所崇尚的『三層花』美學風格。這些紋飾組成的五個上古神獸圖案盤踞其中,分別為饕餮、蟠螭、鳳、象、虎,似乎暗藏著玄機,引發人們對影片情節的種種猜想。」字體的設計深藏玄機。雖然電影還未上映,但已曝光物料不少,我們先試圖從這些已曝光的資料中找找導演烏爾善究竟想構建一個什麼樣的神話世界。
  • 常明:《封神演義》文本的形成(《封神演義源流考》之二)
    清籟閣刊本《封神演義》《封神演義》至今尚未有編年事跡,筆者不愧雕蟲,按照《封神演義》中的紀年進行編年,編年的依據包括:一、書中明確提到的年代,如第一回:「紂王七年春二月,忽然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第二十九回:「(西伯)亡年九十七歲,後為周文王,時商紂王二十年之仲冬也」等;二、根據書中人物推算,如第三十回
  • 封神演義中十五大超級法寶排名
    封神演義,作為明代最為傳奇的浪漫主義小說之一,以武王伐紂為歷史背景,重點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神話人物的名分定位史,講述了我國神話體系的形成,全書數百位神仙,各顯神通,演繹了一場遠古仙俠大戲。
  • 揭秘《封神演義》人物命名和法寶名字玄機
    有的則是後天仙人選取各種材料,以無上法力和神火煉製,更有神仙妖魔身邊物件,沾了靈氣,無一不可成為法寶。本文揭示了《封神演義》上至鴻鈞老祖,下至萬仙陣裡陣亡的那些只以姓名列表形式出現的主要人物名字與之相應法寶、本領之間的玄機。
  • 【獲嘉故事】《封神演義》許仲琳傳奇
    因為,許仲琳是在獲嘉寫的《封神演義》。 這可不是瞎說。獲嘉徐營的徐氏家族世代都傳頌著許仲琳在獲嘉寫《封神演義》的故事,原題目為《徐進士的「三上轎」與許蠻子的「石磙廟」》。故事是這樣……明隆慶年間,在江蘇應天府(今南京)出了個許仲琳(即徐氏家族世傳的「許蠻子」)。他聰明好學,博覽群書,文章嫻熟。二十歲時即參加鄉試,自覺學識對題,一口氣寫下了一篇六千字的妙文。
  • 《封神演義》的作者到底是誰?
    《封神演義》就在明代萬曆年間出版,還有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全書一百回,寫姜子牙助武王伐紂、回國封神的故事,小說極盡想像、誇張。  早期的哪吒在神仙傳記和雜劇裡,有事跡而無性格;到了《西遊記》,哪吒開始有了情感和主體意志;《封神榜》中,哪吒的章節更加豐富,「熊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劇情更成為了經典。
  • 封神演義
    一部《封神演義》,背後多少緣由,傳奇中的典範。千秋之世,道德為尊,商朝承載成湯之道德,成湯能求賢於伊尹,風調雨順,傳位六百年。商紂王託梁換柱,力大無比,文有商容、比幹、趙啟,武有太師聞仲,黃飛虎,三宮皇后賢良淑德,四大諸侯威震八方。本來是可以創造一個盛世的條件,紂王卻是個無道者。無道者必不敬神。
  • 封神演義:胡適、莫言都愛的中國神魔小說典範之作
    超值優惠價,兩冊僅88元為你講述哪吒、姜子牙們的故事!原汁原味解密小說背後的人生智慧!神仙精怪:神機妙算的姜子牙,鳥嘴鷹翼的雷震子,驍勇善戰的哪吒,昏庸無度的紂王,妖媚蠱惑的妲己.《封神演義》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獨特民間影響力。從小到大,我們從無數親朋好友口中以及影視文學裡,一遍遍重溫「封神榜」的故事。
  • 封神演義裡,掌管世間的姻緣的男神仙有幾位?紂王算一個
    現在很多推文都有大量的封神故事,陰謀論也好,還是對《封神演義》的章節情節解說也好,很多人應該都快看夠了。其實大家關注這一類的文章,更多的是想了解那些神仙人物的傳說。其實我們不如跳出書籍,只從眾神的神名和神職說起。這樣或許對神仙信仰的民間來說,更有普及意義。
  • 《封神演義》深藏大道
    《封神演義》是中國古代一部神魔小說,以至於到今天,依然是修行人必備的典籍。雖然不能依此修仙了道,但其中大道哲理可謂是千古不變的法則。雖不能據此煉就一身玄術,但卻是玄學法脈的啟迪。此書一舉奠定了道教諸天諸神至高無上的地位,明確道出了天地一千五百年殺劫之期,更是從此奠定了天庭的領導地位。這部以商滅周興為背景,涉獵了神、魔、人、妖、佛、道種種元素的經典,值得後人深思與欣賞。
  • 看懂了《封神演義》,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雖然出自《封神演義》的姜子牙我們都耳熟能詳,但除了姜子牙,《封神演義》中還有諸多重要角色。如商紂王、周文王、哪吒、楊戩、雷震子、四大天王、太乙真人,與姜子牙都有著緊密的聯繫。這些人物實際的商周歷史和中國神話人物的流變史,有怎樣的巧妙交集?也許我們只有看懂《封神演義》之後才能真正了解姜子牙。
  • 如何拍好一部《封神演義》
    據網站「京劇劇目考略」統計,根據《封神演義》改變的京劇劇目為31出。這還不算長達幾十齣的清宮連臺本戲《封神天榜》。在長篇小說中,這個數字次於《三國演義》《列國演義》與《水滸傳》,大約與《楊家將》《說嶽全傳》處在同一梯隊。也就是說,《封神演義》自明清以來,是國民度極高的中國故事。廟堂江湖,街知巷聞。
  • 《封神演義》中,為何沒有神仙直接去刺殺紂王?
    《封神演義》中,為何沒有神仙直接去刺殺紂王? 《封神演義》是天界昊天上帝欲令十二仙首稱臣,幫助治理天庭,但聖人不願捲入俗世,才有三界共議封神榜之事。
  • 《西遊記》是結束,而《封神演義》是開始
    從開源性、可復用性上來說,《封神演義》是超過了《西遊記》的。今天的網絡小說從《封神演義》裡獲得的營養,我認為是比《西遊記》多的。所以,下面就要介紹我這本新書:《三千六百年封神紀》!這本書的邏輯是這樣的:《封神演義》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商朝,但是,《封神演義》這本書,反倒寫於明末。
  • 來談談《封神演義》中的神魔體系
    《封神演義》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神仙文化的代表作品,該書藉助商末時期的武王伐紂的歷史故事為主線,並添加大量的神話色彩進去,表現了周商兩大陣營和截闡兩大教派之間的鬥爭
  • 看封神:封神演義中聖人的地位差別
    在《封神演義》小說中,位階最高的幾位大佬被稱為聖人,包括昊天上帝、瑤池金母、鴻鈞道人、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接引道人、準提道人、女媧娘娘、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一共十二個大能。事實上這十二個大神中,大部分都不是準確意義上的人族,但書中稱他們為聖人,咱們也就沿襲此說法吧。
  • 《哪吒傳奇》也算「封神演義」?來看那些動畫版《封神榜》
    (有哪吒的動畫實在太多啦)哪吒其實是神話中的人物,但廣泛存在於古典名著中,《西遊記》、《封神演義》這兩大IP中都有吒兒身影,而根據這兩部著作改編的文學影視作品也是多得數不過來。這期跟著糖妹一起來看看那些動畫版的《封神演義》吧!(《西遊記》以前講過了嘛~)《口水封神》殷商末年,商紂王殷受荒淫無道,褻瀆女媧,國家動蕩,妖魔鬼怪趁機興風作浪,天下大亂。
  • 封神演義子虛為什麼要蘇妲己靈魂 子虛九尾狐是妖還是神仙
    【封神演義子虛為什麼要蘇妲己靈魂 子虛九尾狐是妖還是神仙】《封神演義》九尾狐子虛太有意思了,非追著蘇妲己討要她的靈魂,屢次被拒絕也不生氣,而是繼續刷存在感。子虛為什麼非要蘇妲己的靈魂呢?封神演義子虛為什麼要蘇妲己靈魂 子虛九尾狐是妖還是神仙  《封神演義》子虛要蘇妲己的靈魂是為了飽口腹之慾,靈魂不僅味道鮮美,還能增進他的修為,受傷後飲一口靈魂之力,還能起到療傷的作用,見效十分之快。
  • 把「哪吒」寫成「熊孩子」,《封神演義》作者竟是位南京老人?
    早期的哪吒在神仙傳記和雜劇裡,有事跡而無性格;到了《西遊記》,哪吒開始有了情感和主體意志;《封神榜》中,哪吒的章節更加豐富,「熊孩子」的形象躍然紙上,鮮活生動,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劇情更成為了經典。有專家認為許仲琳是別人託名,《封神演義》的作者另有其人。因此,作者到底是誰,學界產生了爭論。清代儒學者梁章鉅在書中說,林樾亭曾經告訴自己:從前有個讀書人,在他大女兒出嫁時用盡了家財,二女兒因此很埋怨,這位讀書人安慰她別擔心,後來就根據《尚書·武成篇》中「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之類的話語,敷衍成了《封神傳》一書給二女兒作陪嫁。二女婿將書稿出版銷售後,竟獲得了很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