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給大臣取綽號,大臣高呼:「謝主隆恩」,真相讓皇帝哭笑不得

2021-01-12 子長說史

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對乾隆皇帝有所了解,他在位前期也是一代明君,他和康熙、雍正共同打造大清王朝最繁榮的時期即「康乾盛世」。但是到了後期他開始變得懶散,並且生活奢靡,並重用和珅,使得吏治腐敗。

和珅

關於乾隆皇帝以上的這些,想必各位看官比我還了解,下面我就說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關於乾隆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網友們說他嘴賤的原因。

乾隆皇帝

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剛正廉明、足智多謀的清官劉墉。他心懷百姓懲治貪汙,還常常讓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和珅丟人現眼。在百姓的眼中,他就是正義的化身。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故事就和他有關。

大家都知道劉墉被戲稱為劉羅鍋,然而就因為這個戲稱,他曾讓乾隆皇帝哭笑不得。在劉墉剛入朝為官時,他上朝去叩拜的姿勢非常奇特,引來滿朝文武的大笑。乾隆見劉墉本來就是駝背,叩拜又如此滑稽,便說:「劉愛卿,你這一拜不就成了羅鍋了嗎?」劉墉立即磕頭高呼:「謝主隆恩!」乾隆和大臣們感到不解,忙問他為何謝恩。劉墉笑著說:「按大清律,皇上賜予臣封號,封一個字,每年可加俸萬兩,而如今皇上給我封了兩個字,臣每年可以多拿兩萬兩,難道不是皇恩浩蕩嗎?」

這樣的回答使得作

劉墉

為一國之君的乾隆皇帝很是無奈,正所謂君無戲言,要是以後每年多給劉墉兩萬兩,畢竟是從自己的國庫掏,他又沒有什麼功勞,感覺怪可惜的。要是不給,自己作為一國之君,又不能言而無信,這讓乾隆陷入兩難。

相關焦點

  • 古代大臣被賜死,為何還要向皇帝叩頭謝恩?
    我們經常在古裝電視劇上看到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公公帶著毒酒給一些皇宮大臣,然後他們還非常的感謝,說一些謝主隆恩、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之類感恩的話,然後將毒酒一飲而盡
  • 皇帝賜死大臣、嬪妃時,這些人不但不逃,還謝主隆恩,原因很簡單
    在中國古代,是漫長的封建王朝統治時期,當時皇帝是萬民之主,那可是金口玉言,有句話是這麼數的,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在一些古裝題材的影視劇中,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景,皇上要賜死某個人的時候,他們還在說謝主隆恩,人家都要殺你了,你還謝人家,這是個什麼情況?
  • 皇帝廢后,大臣堅決反對,皇帝無奈脫掉上衣,大臣馬上同意廢后
    說起來,皇帝在古代也挺不容易的,看起來是站在權力頂端的男人,但是也只是孤身一人,獨木難支,根基非常的單薄,稍微動搖一下就會被傾翻。面對這種情況,皇帝最需要拉攏一些有實力的大臣作為自己的根基,幫助自己管理帝國。
  • 《我在大清當皇帝》怎麼玩大臣 大臣的玩法介紹
    我在大清當皇帝安卓版下載 類型:角色扮演 大小:284.2MB 評分:0 標籤: 我在大清當皇帝   立即下載>   全文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我在大清當皇帝中,我們知道可以通過大臣來提升國力。對於大臣我們都知道,這些都是皇帝的基礎班子,需要通過他們來發布指令和執行事情。一個沒有大臣的王朝是絕對走不了多久的。那麼對於大臣的玩法技巧你們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吧。
  • 鹹豐皇帝的「顧命八大臣」,為何最終鬥不過慈禧太后?
    另外一個政務中心則位於熱河,由鹹豐皇帝欽點的八位大臣組成,分別是: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以及額附景壽,組織核心是肅順,於是,兩大集團開始了明爭暗鬥。鹹豐去世前,在朝政大權設計方面還是動了一番腦筋:以肅順為首的八人組成了「顧命八大臣」處理政務,其中,景壽為恭親王奕訢同母妹夫,鹹豐這樣設計,是為了彌補恭親王奕訢,不在「顧命大臣」之列的缺陷;同時,鹹豐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掌管),即是說「顧命八大臣」負責方案設計,實施嘛,還得由「寡母」們批准。
  • 皇帝成長計劃2大臣攻略 大臣培養技巧
    皇帝成長計劃2大臣如何培養?選擇培養優秀的大臣更有利於我們在貿易、出徵方面的的發展,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好的大臣?下面請看皇帝成長計劃2大臣攻略。  優質大臣能助聖上一臂之力,為聖上馳騁沙場,治理四方。
  • 宋朝皇家足球隊員禮儀要求高 賽後贏球"謝主隆恩"
    宋朝皇家足球隊員禮儀要求高 賽後贏球"謝主隆恩" 2014-06-23 09:18:13來源:廣州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如果皇帝在錫慶院設宴,或者皇親擺席、宰相請客,這些演員都得進行表演(《文獻通考》)。神宗朝元豐改制,政府撤掉宣徽院,教坊移交太常寺管轄。再後來,南宋高宗朝、孝宗朝財政短缺,教坊一度被撤,皇家要舉行足球賽,經常從私營俱樂部挑隊員上場(《宋史》)。  皇家足球隊員對禮儀的要求挺高,即使是臨時選派的民間隊員,都得接受教坊老師的專業培訓。
  • 皇帝下令處死大臣,大臣不屑地掏出免死金牌,皇帝:你看反面是啥
    喜歡看宮廷劇的朋友在很多的宮廷劇中發現相似的情節,在位高權重的大臣被斬首的時候,很多都會戲劇化的拿出一個免死金牌,來挽救自己的性命,在古代這種免死金牌叫做金書鐵卷,也有叫丹書鐵券,金卷等,據說只有開國功臣以及對江山社稷作出過重要貢獻的大臣,皇帝才會賜予這種特別獎賞,免死金牌是封建帝國的特有產物,最早的發明人應該是劉邦,為了犒賞大臣
  • 古代皇帝賞賜的豬肘子,大臣出宮門就扔了,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喜歡吃豬肉的人,他認為豬肉用於祭祀之後決不能浪費,可以賞賜給大臣們來享用,這就叫做「散福」。 可乾隆皇帝賞賜的豬肘子,為什麼還是被大臣們一出宮門就扔掉?不過,大臣們並沒有把沒吃完的豬肘子真的帶回家,他們知道,這種沒味道、嚼不爛的豬肘子,即使帶回家也沒人吃。
  • 古代大臣也請皇帝吃飯,但風險與機遇並存,一切全在皇帝一念之間
    我們在電視裡常常看到皇帝請大臣吃飯喝酒的事情,但卻很少見過有大臣請皇帝吃飯喝酒的事情,是不是皇家有規定,不允許大臣宴請皇帝,或者沒有明確規定,但大臣請皇帝時皇帝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會婉拒呢?  其實,在清朝以前,大臣是可以請皇帝吃飯的,清朝時因為皇帝是滿族人,他們從小沒有受過漢族請客吃飯這種飯桌文化的影響,再加上他們吃飯時講究比較多,也比較排場,尤其害怕被下毒,每樣菜也就吃那麼兩三口,所以,就沒有大臣請皇帝吃飯的事情,但清之前的皇帝還是有不少參加大臣宴請的記載。
  • 明朝皇帝能隨便打大臣屁股嗎?錯 有一套嚴格程序
    一皇帝打大臣的屁股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太平御覽》記載:「明帝時,政事嚴峻,九卿皆鞭杖。」是說東漢初期的漢明帝,對大臣們管理很嚴厲,連九卿級別的高官,都免不了被打屁股。俗話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要打大臣的屁股,你還不得乖乖地忍著?
  • 皇帝「賞黃金萬兩」,大臣們拿到的真是萬兩黃金?大臣敢怒不敢言
    在很多古裝劇中,動不動就看到皇帝犒賞有功之人時說
  • 皇帝設宴款待大臣,卻不給筷子,大臣離去,皇帝:此人留不得
    在中國古代社會,皇帝自然是至高無上的存在,然而窺視這個位置的人,同樣不在少數,因此皇權和權臣利益之間的博弈衝突,也就成為了每個朝代的主流,就算那些權傾朝野的大臣完全沒有異心,但是也很難不受到猜忌,比如劉禪和諸葛亮。
  • 上書房大臣的權力非常大,為何能輔助康熙皇帝的工作?
    在電視劇中,佟國維、馬齊和張廷玉都是上書房大臣,平時幫助康熙皇帝處理一些日常的事務。一個問題出現了,上書房大臣的權力到底有多大。其實,在清朝康熙時期,根本沒有什麼上書房大臣,而是南書房大臣。不得不說,南書房大臣有點類似於明朝的內閣大學士,權力確實很大。
  • 皇帝臨終前迴光返照,大臣見狀怒吼一聲:活過來你也不再是皇帝!
    在中國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皇帝也是人,也不可能真的萬壽無疆,到了一定的階段,他的皇位必定要傳給下一任統治者,由此,在封建社會,圍繞皇位繼承的問題,誕生了一系列法度。我們都知道,一般而言,新帝繼位,必須經過老皇帝擇定繼承人這一步驟,且須等到老皇帝駕崩後才能繼位,如果沒有被傳位,或被傳位但老皇帝沒死就迫不及待稱帝,則有謀朝篡位之嫌,在封建社會是不合法的。然而凡事都有例外,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老皇帝,他自己還沒過夠當皇帝的癮,他的繼承人之所以能夠迅速繼位,那完全是仰仗了一位強勢的大臣,那便是北宋名相韓琦。
  • 大臣暗示皇帝,太子的智商有問題,皇帝卻說:你喝醉了吧?
    班師回朝後,衛瓘被封為鎮東將軍,等到西晉建立,他又成為晉武帝司馬炎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衛瓘仕途順暢,幾乎可以說平步青雲,之所以受到器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辦事能力強,堅持不親不疏原則;其次,書法功底了得,寫草書是他的強項,司馬炎偶爾也會附庸風雅,跟他交流一下書法知識;最後,衛瓘謙虛低調,曾多次婉拒朝廷封賞,能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
  • 劉姓皇帝、裴氏大臣、張姓道士釋姓僧,姓什麼就是什麼樣的命!
    在這些姓氏中,有意思的是在某些領域,出現了集群扎堆的想像,比如說劉姓皇帝、裴氏宰相、張姓道士釋姓僧。一、劉姓皇帝據統計,劉姓是歷史上做皇帝人數最多的姓,這主要也緣自漢朝的統治時間之長。西漢高祖劉邦在公元前206年做皇帝開始至南宋、金、齊帝劉豫公元1137年退位止,在這1343年期間,劉氏共有59位天子,其中不乏漢高祖劉邦這樣的建國之主、更有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這樣中興之主,一共在帝王位合計676年。當然在皇帝的人數上,劉姓不具有統治力,因為僅次於劉姓的就是李姓,共出現皇帝58位,僅僅比劉姓少了一個。一個漢朝、一個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最為強大的兩個階段。
  • 清朝這位皇帝強娶自己的姑姑,霸佔大臣的妻子,還被尊為千古一帝
    大家都說清朝的皇帝很勤政,幾乎沒有像明朝皇帝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奇葩,但是這僅僅是當時官方的正面宣傳而已,有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自然也不會對外公開,實際上明朝皇帝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清朝皇帝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純潔。
  • 皇帝和寵妃秀恩愛,大臣看到後直罵昏君,為何皇帝不怒反喜?
    古人可以說都有一個皇帝夢,因為皇帝可以專制,專制很厲害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任何的事情,可以說這個世上就沒有人能管得了他的人。 還有種可能是,兒子若是當了皇帝。老爹很有可能還要給兒子磕頭的,你說這是不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情呢?
  • 皇帝:雨衣用什麼材料做更好啦?大臣:用瓦做最好,皇帝聽了大賞
    唐朝的太宗皇帝李世民就曾因為油衣滲雨的問題問過大臣。說起唐太宗李世民,大家都不會陌生。李世民乃是歷史上有名的聖君,他一手開創了享譽後世的「貞觀之治」,被後人所敬仰。而李世民能夠開創盛世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知人善任、重用諫臣。諫臣在古代的歷史由來已久,他們的職責是直言以勸君王,有時候「情到深處」甚至顧不上什麼君臣禮儀,因此很容易得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