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玩文玩清供,品鑑雲章墨寶,滬上首個書房文化展在徐匯開展

2020-12-23 澎湃新聞

把玩文玩清供,品鑑雲章墨寶,滬上首個書房文化展在徐匯開展

2020-12-22 2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滬上首個書房文化展——「紫來齋書房文化展」今天在文定路文玩街匯弘樓(文定路208號)開展,供市民免費觀賞,展出時間為本月22日至27日。

書房古稱文房、山房、書齋等。書房文具,舊稱文玩、清供,它不僅指文房四寶,還包含琴棋書畫、水盂、手札、筆筒、鎮紙、筆架、筆掛、筆盒、筆洗、臂擱、墨盒、墨床、硯床、印章、印盒、摺扇、奇石、匾額等幾十種。

本次「書房文化展」主要展出齋主朱亞夫收藏的古今文具、手札、書房照和名家的題詠書畫等百多件,展覽共展出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名家書畫。包括名家的題詠書畫,如胡振朗的《夜讀》,上海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洪丕謨的對聯「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書畫名家謝稚柳、程十髮、周谷城、喬木、吳野洲、趙冷月、胡問遂、翁闓運、韓天衡、張森、蘇局仙等的手跡。

第二部分文具手札。其中就有香港著名作家董橋、「補白大王」鄭逸梅、原玉佛寺方丈真禪法師的信札,大文豪魯迅慣用的「金不換」小楷筆,清代著名書法家鄧石如所用之硯等。

名家手札展示櫃展出的展品有報界巨擘、《新民晚報》原社長林放先生代擬的《林放小傳》原稿,北京軍區原副司令鄒玉琪中將口述整理稿《我所經歷的三我全軍大比武》等。

第三部分古今清玩。展出的內容包括名家書房影集、名人書房剪報、樣報樣刊、書稿清樣、底稿等。

紫來齋是朱亞夫的書房名,朱亞夫曾任報社總編助理、雜誌主編等,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上海市收藏協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書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等。鍾情書房文化,朱亞夫經過30多年的潛心收藏,集有數量可觀的文房清玩,著書《名人書齋》、《名家齋號趣談》、《中華名人書齋大觀》、《書齋文化》等20多本。

觀展地址:

徐匯區文定路文玩街匯弘樓(文定路208號)

展覽時間:

12月22日至12月27日

來源:周到上海

原標題:《把玩文玩清供,品鑑雲章墨寶,滬上首個書房文化展在徐匯開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清供文玩|宮廷 文人 紫砂器
    正是道明在器具上滲透著人類對文明永明的追求與探索。文房用具不但要求實用,更需注重藝術形態,表現出文人的雅趣。紫砂作為文人雅趣形態顯示的載體,是製作文房器具中不可或缺的材料。文房用具是指文人攻讀場所中供使用、鑑賞及擺設的古物、奇巧的器物。
  • "叔圈頂流"潘粵明出任玩物得志APP首席品鑑官 帶領文玩行業破圈
    為打造互動式&34;體驗,8月17日,國內領先的國風文化電商平臺玩物得志APP(以下簡稱&34;)正式官宣摸金三人組中&34;的飾演者潘粵明出任平臺首席品鑑官,並發起&34;主題活動,狂撒1個億邀請全民體驗線上線下尋寶之旅。
  • 文玩葫蘆分幾種?文玩葫蘆圖片欣賞
    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懸掛,稱為「五福臨門」。據說雕刻葫蘆在民間起源於甘肅一帶,人們在葫蘆上走刀劃針,刻畫出有觀賞價值的花草蟲魚圖案,並流行到全國。民間藝人們在葫蘆上雕畫刻字(雕指立體雕刻藝術,刻為葫蘆表面刻畫),形成了豐富的葫蘆藝術品類。再後來,葫蘆演變成了一種掌上把玩之物,稱為手捻葫蘆,也稱為文玩葫蘆,作為文玩大家庭的重要一員,深受玩友們的喜愛。
  • 文 房 清 賞
    鎮紙就更為豐富多姿了,有獅、虎、牛、馬、羊等動物形銅鎮,也有銅的、木的、象牙的、石條的鎮尺,其上還鑄刻些詩文警句、山水人物、花鳥魚蟲之類,統統用來壓紙。有些則是賞玩的,如宣德爐燒香把玩皆宜,玉雕擺件靈璧石、崑山石、太湖石、玉山子,等等。文玩為學子們數十年寒窗苦讀、公案、詩文做著貢獻。
  • 「極簡少女」+米奇老鼠+龍貓……2020金城動漫文化展在廣圖開展
    「極簡少女」+米奇老鼠+龍貓……2020金城動漫文化展在廣圖開展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尹俊傑 鄧勃 袁詠珊  2020-08-04
  • 書房清居,花光草影
    書房,清居之所,亦為所營一處逍遙樂境。 家國天下事外,須有一些物外閒情,得忘江湖之遠。 書房雅玩,閒人閒事,若淨幾明窗,軸畫囊琴,爐香茶煙,瓶花盆石...... 是「色聲香味,俱作清供」也。
  • 雲章智能印章管理 有效防範保險公司業務印章使用風險
    一般來看,保險公司多為集團型公司,為更好的開展業務,常會在全國各地開設分公司或招募代理。那麼,各級分公司在開展保險業務工作中,會頻繁使用的業務類印章(以下簡稱業務印章),主要是承保業務專用章和理賠業務專用章兩類,也常出現同一公司使用多個同類業務印章的情況。
  • 慧眼重識掌上明珠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的一大好處在於可以隨時握在手心上把玩。新華社發■文玩核桃成為不少文化市場的熱點。新華社發  身兼藝術性與強身健體功效,近年價格暴跌,挑好一對文玩核桃可謂一大美事  最近,收藏周刊記者在與一酷愛讀書的朋友閒聊時發現,他的桌子上多了一對核桃。談起對這種文玩核桃來,他表示出很濃厚的興趣。原來,最近幾年比較流行文玩 核桃。文玩核桃一度被熱炒,有些名貴品種曾被炒至上千、上萬乃至十幾萬元。不過,最近幾年,文玩核桃卻因為供應過多經歷了暴跌。
  • 文玩把件包漿的技巧有哪些?手法、選料、心性需要注意什麼?
    包漿,是人手上油脂、汗水、自然風化及微摩擦共同作用在文玩上,經歷時間的釀製,而形成的一壇心靈的美酒。品鑑包漿韻,不忘盤玩人。手法、耐心、選料的不同,都直接影響包漿的色澤和美感。盤玩手法專業嗎?把玩把件最基礎的方法是捻、刷、搓、揉。捻,就是通過虎口發力,讓2個把件(常見於核桃一類球形文玩)均勻轉動,讓把件每個部分都能受到摩擦,從而變得圓潤。
  • 吃貨界的文玩
    以後會開展秒殺,低價拍賣等活動,敬請期待!分享學習知識的同時順帶得獎品,提高自己的鑑別能力。拒絕吃藥,愉快文玩!公眾號:天佑文玩                活動號:tyww8520           私人定製微信:30558630不知道大家爬山的時候注意過沒,有路邊矮樹的灌木叢,那裡結著有天然生成的,酸酸的小酸棗。
  • 「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
    9月29日,由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聯合主辦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飾文化展」在山東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是山東省博物館聯盟成立後舉辦的又一場重磅展覽,山東博物館和孔子博物館收藏的明代傳世成衣實物,其體系之完整、色彩之鮮豔、款式之齊全、保存之完好、紋飾之精美,在國內甚至是世界博物館界都是首屈一指。
  • 明星加持,玩物得志APP攜手潘粵明帶領文玩電商出圈
    為打造互動式&34;體驗,8月17日,國內領先的國風文化電商平臺玩物得志APP(以下簡稱&34;)正式官宣摸金三人組中&34;的飾演者潘粵明出任平臺首席品鑑官,並發起&34;主題活動,狂撒1個億邀請全民體驗線上線下尋寶之旅。
  • 文玩核桃「微夾板」來了,到底是好還是壞?
    一對好核桃,從下樹,到挑選,再到配對,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而且還有相當之高的可玩性,更何況把玩之後的包漿和色澤,更是文玩中數一數二的,這也是文玩核桃最直接的價值所在。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文玩核桃都有它的價值。早在幾年前文玩核桃剛剛興起的時候,就有一種文玩核桃,始終都沒有漲過價格。哪怕文玩核桃最火的時候,它都不被人接受,這種核桃就是夾板核桃。
  • 巴掌大的盒子裡竟藏了30件文玩?這個暗藏玄機的文物簡直逆天了
    其實對於大人來說,文玩、珠寶,也是自己的玩具,在工作之餘,盤盤手串,欣賞一下珠寶玉石,不失為一種減壓之道。古代皇帝也是如此,在案牘閒暇之間,把玩一些精巧的小玩意,聊以解壓。今天要說的物件兒,就和皇帝的玩具有關——被稱為「皇帝的玩具箱」的多寶格。
  • 央視主持朱軍豪宅首曝光,家中文玩古物甚多,濃濃的藝術氣息
    央視主持朱軍豪宅首曝光,家中文玩古物甚多,濃濃的藝術氣息>說起朱軍大家吧一定不陌生,大家知曉他也是因為他多年主持央視春節晚會,前不久朱軍參加另一檔綜藝節目《明星同樂會》中家中豪宅首曝光書房了解朱軍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知識非常豐富的主持人,家中書房必不可少,就連朱軍自己都說平時喜歡看看書,書房中整體書架選用了開放式紅木書架吧,書架上擺放了很多書籍,雖然多但是擺放非常整齊有序
  • 文玩葫蘆,文玩圈的「福祿之寶」,文玩人的掌上「寵兒」!
    葫蘆既然可以被當作一種文玩肯定是有著自己的特點之處的,那接下來就細數以下有哪些可以被人欣賞把玩之處吧。又該怎麼樣去挑選以及養護。我們較為常見的手捻葫蘆高度在4-6釐米左右,而精緻一點的手捻葫蘆高度為3-5釐米,葫蘆形狀多為上窄而下寬,所以在手中把玩之時會很好的活動手部的關節以及神經部位,起到一種按摩、養生以及健身的效果。
  • 「盤他」火了,讓文玩又回暖了,孟鶴堂都沒想到
    因為本身演藝界人士就有不少人喜愛收藏和把玩文玩,德雲社就更是了,裡邊不說郭德綱這個「佛牌代言人」,其他人幾乎人人都玩文玩。論文收藏和把玩,你以為只有上了年紀的人才會去喜愛?你以為只有北方漢子才會喜愛?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吐槽大會》第三季的最後一期,裡邊提到就連零零後的歐陽娜娜,也是文玩愛好者,還讓助理幫忙去買文玩核桃,買文玩核桃當然不是為了吃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盤核桃。
  • 文玩由來已久,但是「玩家」的祖師爺,你都認識嗎?
    文玩便是從中演化出來的一種文化,那麼古人是如何改變文玩的歷史呢? 核雕——魏學洢 一種是以成熟後的葫蘆加工成形態各異的器物,另一種是將模具套在正在生長的嫩葫蘆上、使其長成與模子完全相同的樣子。匏器最早出現在明末,為太監徐九公所開創,至清康熙時傳入宮廷,為皇家御用。
  • 滬上素食「肉類節」邀你參加
    (公益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提供)新華社北京4月20日電(記者欒翔)既能滿足肉食愛好者口腹之慾、又健康環保的首屆MeatFest「肉類節」本月27日即將在上海開幕,以烹製肉食聞名的幾位滬上國際廚師將使用在中國歷史悠久的「素肉」,製作佳餚美味,邀請「無肉不歡」的老饕們前來賞鑑。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文化中,美食佔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平安上海】守「滬」——不一樣的越年計劃
    【平安上海】守「滬」——不一樣的越年計劃 2020-01-24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