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蓉:太陽重新升起前,有些人從此和你永訣

2020-12-24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文丨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和我說:

「我最近一直在加班,已經有1個多月沒在家裡吃飯了,3歲的兒子都快不認識我了。」

在這個社會,每個人都走得非常匆忙,拼命追逐著名譽、地位、金錢…

至於家人和朋友,反而成為了最不重要的事,我們推掉朋友的聚會、缺席女兒的生日派對,只是為了多賺一點錢。

不知不覺中,我們錯過了孩子的成長,錯過了朋友們的歡笑,只留下自己白髮蒼蒼。

在這裡,讓我想起了著名詩人、散文家席慕蓉的一段話: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繼續做的;有很多人,你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見到面的;於是,在你暫時放下手或者暫時轉過身的時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將重聚的希望,有時候甚至連這點希望也不會感覺到。因為,你以為日子既然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來的,當然也應該就這樣一天一天地過去。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轉身的那一剎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太陽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從此和你永訣了。

席慕蓉老師的文字,總是那麼能打動人心,以莊嚴感性的姿態,影響著我們對人生的態度。

最近,席慕蓉老師的新書《波光細碎》出版,在這本書中,你能看到她所展現的生命的豐盛美好。

從早年的靈動詩意,到中期的睿智淡雅,再到晚年的家國情懷,愛情、藝術、鄉愁,在她身上編織成一幅動人的畫卷。

看完這本書,你就像過完了一輩子。

1943年,席慕蓉出生於重慶,1949年跟隨家人南下香港,並在5年後遷往臺灣。

大學畢業後,她來到一所初中教書,開始了讓她百感交集的一年。

青年席慕蓉

她每天5點多就要起床,坐1個多小時公交,7點鐘到校上課,一直上到12點多,她才能吃上一碗米粉湯、一個麵包。

整個下午,她帶著一班又一班的學生在附近的田裡寫生,下了課還要帶著班裡英語不好的同學讀幾十分鐘書。

等到天都快黑了,她才能坐上公交回家,吃著家人早就吃飽、給她留下的殘羹剩飯。

不僅如此,學生們還非常調皮,她總是要大聲喊話,教了一年,喉嚨也痛了一年。

校長經常從教室的播音機問她:「席老師你們這一班是怎麼一回事?」

甚至連學校老師也欺負她,有一天一位男老師給她遞來一個厚牛皮紙,說席老師我請你吃糖。

席慕蓉高高興興地把紙袋口打開,發現袋底的顏色很模糊很奇怪,她仔細端詳,才知道一條又黑又黃的水蛇盤身在袋底。

她大叫一聲,把紙袋丟好遠,然後站在那裡雙手掩面大哭,哭聲大得隔幾層樓都能聽見。

看起來,席慕蓉這一年老師生涯,真的非常難熬,但她卻在其中發現了生活的樂趣。

小孩子們雖然調皮,但也給她的生活帶來不少樂趣,在她被蛇嚇到之後,第二天上課她想打開抽屜拿粉筆,底下40多個學生一起喊:老師,小心有蛇。

平時比賽,這群學生也非常團結,什麼比賽全班既是選手也是啦啦隊,後來拿了個全校第一,每個人都笑得很開心,席慕蓉驕傲得不得了。

那次比賽後的全班合影,也被她一直留在了今天。

後來她要出國讀書,向校長提辭職,平時總是責罵她的校長竟然對她微笑,說她走了真可惜,像她這樣的老師不容易遇到。

6、7年後,她從歐洲回來,再去當年的初中參觀,校舍已經比以前有規模了,操場上生龍活虎的孩子們,和她以前的學生一個模樣。

只是,以前的學生早已畢業,四散東西,不知去向。

席慕蓉後來說:

「生命一定有它的意義的,我們都不是白白來一次,每個人的出現都有他的理由。」

在我們生命中,總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停留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另外一些人,給予我們一些美好的回憶,最後匆匆走開。

不管他們留下了還是離開了,他們的出現,其實就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

不能說生活不甜,更不能說生活不美,但就是因為生活的甜蜜和魅力,才讓我們心中充滿憂傷,而也就是因為心中充滿憂傷,才讓我們更珍惜眼前一切甜蜜和美麗。

正如席慕蓉所說的那樣:

「還是讓春來秋去,讓歲月逐漸把我改變了吧,我願意接受上蒼一切的賜予和一切安排。」

2002年,葉嘉瑩(左)與席慕蓉(右)在葉赫河畔

在《波光細碎》一書中,席慕蓉曾講過這樣一段往事:

有一次她去香港參加活動,早上有半天可以自由活動,她突然想去看一下以前的小學,以前的家。

從6歲到11歲,席慕蓉在香港待了整整5年,之後就前往臺灣生活。

1991年,席慕蓉與八十歲的父親在臺北

她走在前往小學的路上,忽然想起,自己上次來香港找小時候的小學才二十歲出頭,現在早已年過四十。

她不禁想:下一次來,該有多少歲呢?

除了香港,更能觸發她的鄉愁的,就是內蒙古的大草原。

席慕蓉是蒙古族人,生在重慶,後來又在香港度過了童年,之後臺灣生活,又去歐洲求學。

很長一段時間裡,她唯一關於故鄉的概念,是來自父母。

父母是真正在草原上生活過的一代人,總是會和她說起關於鄉愁,但她從來不理解父母所說的故鄉代表的是什麼。

父親在歐洲旅遊的時候,曾和她說:「不喜歡歐洲,因為有東西擋在視野前。」

席慕蓉很不理解,歐洲那麼大,風景也美,怎麼就會悶?

直到席慕蓉回到大陸,在內蒙古走了一圈,她才真正明白父親說的是什麼。

1989年8月,在家鄉的邊界上,族人迎接回鄉的席慕蓉

回到內蒙古的第一天,她遠遠就看到一個牧民從遠處騎馬過來,穿著藍衣服,黃腰帶在太陽下反射出光芒,連她這個近視眼也能遠遠看到。

席慕蓉當時感慨:「天啊,我終於明白我父親的感覺了。」

晚上,她看著頭頂的天空,天空似穹廬,星輝閃爍,豐饒的銀河從天際中划過,有個念頭突然出現在她心頭:

「這裡,不就是我少年的父親同樣仰望過的星空嗎?」

她再也忍不住,一個人在曠野中失聲痛哭,為自己和父輩的連接而感動。

那一刻,席慕蓉才終於發現,自己和這片草地有著割不斷的血脈關係,她踏上了這片草原,精神上就再未遠離。

在《波光細碎》一書中,席慕蓉介紹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感悟。

和朋友開車出去玩,等到達目的地時,車門一拉開,她看到滿天的星星,在天空中晶瑩閃爍,像沙像河流,她高呼:「從來不知道星光滿天也這樣美麗和迷人!」

在她筆下,星期天的早上也是充滿樂趣:「紅的西紅柿和綠的芹菜在源源不斷的水流衝擊下,顏色顯得格外新鮮怡人。」

甚至,她還會暗暗地表達對丈夫的愛:「把臉貼近他的枕頭,呼吸著我最熟悉的氣息,枕頭套的布料細而光滑,觸到我的臉頰有一種很舒服的涼意。」

這些片段,看起來瑣碎,但細細咀嚼,卻能讀出裡面的真摯和溫柔。

這個浮躁的時代,這樣的文字已經不多見了,它們總能擊中我們心中最柔軟的一面,給我們感動和思考。

感謝席慕蓉,也感謝她的文字,讓我們在這個時代,依然能為生活的瑣碎片段感動、流淚和思考。

閱讀她的文字,總能從中看到我們自己的生活——或忙碌、或無助、或彷徨。

但哪怕再普通的生活,我們也能從中找到樂趣,總有我們熱愛的事物在支撐我們,有我們喜愛的人在等待著我們。

正如席慕蓉說的那樣:

「歲月一直在流逝,今日的得總會變成明天的失,今天的補贖也挽不回昨日的錯誤,今日朦朧的幸福,也會變成明日朦朧的悲傷。

可是,無論如何,我總是認真而努力地生活過了。」

文章作者:唐一,富書主創,90後職場老司機,專注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書籍作者:席慕蓉,當代詩人、散文家,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畫冊及選本等五十餘種,讀者遍及海內外,席慕容的作品多寫愛情、人生、鄉愁寫得極美,淡雅剔透,抒情靈動,飽含著對生命的摯愛真情,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長曆程 ,席慕蓉以詩情聞名於世,但其散文溫柔款曲,寓意家國,以莊嚴感性的姿態,抒寫蘊含生命流離的史詩,波瀾壯闊,感人至深

相關焦點

  • 你在路上隨便碰到的一個路人,都是別人做夢都想見到的人
    同樣,你永遠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誰會先來。」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還會有多少意外,會突然襲擊我們的生活。就如《克斯維爾的明天》裡所說的:「其實真正的送別沒有長亭古道,沒有勸君更近一杯酒,就是在一個和平時的一樣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 席慕蓉:小 紅 門 | 群友之聲
    席慕蓉這篇經典篇章,在群友晨風的表現下,更添韻味。晨風一直以來的積極進取、堅持創作值得我們學習~群友心聲:近日來,我所在的城市經歷了疫情的風波,我和家人也開始了隔離的生活。日子開始變得焦慮、漫長。我們所期待的歲月靜好在這樣特殊的日子裡,擁有了更深的意義。家人的安康,親情的擁有,在此刻讓我明白,珍惜當下是多麼重要。
  • 我給記憶命名,從此有了歸屬和顧盼|專訪席慕蓉
    而今,年近八旬的席慕蓉依舊神採奕奕,才思敏捷,情感和精力飽滿充沛,只是聽力大不如前。她在年前推出了新的作品集《我給記憶命名》,這是一本日記與散文合集,書寫時間橫跨半個世紀,涉及詩歌創作、還鄉之旅、家族歷史。她說,有些事物如果再不記下來,恐怕從此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了。因此,「我給記憶命名,或許,它們就會有了歸屬,有了顧盼,有了呼應。我給記憶命名,只因我的痴心。」
  • 還記得那個在原點盼望著你的人嗎?
    席慕蓉說:「太陽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從此和你永訣了。」也真的要到最終告別的關口,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最常見的,是無常。縱使我們終歸別離,但人生何其幸運,曾得到過無盡的疼愛的入骨的寵溺。,多年沒聞到清晨煤油爐的香氣,蛋炒飯涼了,再也沒人為我燉一隻整雞……下輩子見到你,我會撒嬌的。」
  • 專訪|席慕蓉:我給記憶命名,從此有了歸屬與顧盼
    8月底,她懷揣著無限的鄉愁與熱望,終於重新踏上了闊別四十年的大陸,回到祖輩棲居的蒙古原鄉。到達大草原的那天晚上,當初識的親人都已睡去,她在萬籟俱寂的星空下忍不住號啕大哭。這一趟還鄉之旅,成為她人生和寫作的分水嶺,此後的每一年她都會多次回到蒙古高原,從大興安嶺到錫林郭勒,從烏蘭巴託到克什克騰,翻越山川、草原、戈壁、大漠,去探訪和記錄遊牧民族的生活,尋找潛藏於自身血脈裡的歷史文化基因。
  • 154人慘死!生前最後一張照片曝光:有些人,錯過就是一輩子
    席慕蓉在《小紅門》裡說:「昨天、今天和明天應該是沒有什麼不同的。但是,就會有那麼一次:在你一放手,一轉身的那一剎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變了。太陽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從此和你永訣了。」那個正要趕往學校的大學生,走之前還微笑著回頭和弟弟道別。「放心,我到了學校就給你報平安。」
  •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你看懂了嗎?
    其實,《太陽照常升起》屬於那種不需要看懂的電影。這部電影中無處不在的跳動的欲望,張揚的生命,並不需要在弄清楚人物行動邏輯的前提下才能體會。就像最後一個故事,山頂上那隻閃耀著盡頭的光芒的大手。你覺得這浪漫無中生有,你覺得這浪漫荒誕不經,但它誠然是浪漫的,這就完了。以下的解讀,分享給和我一樣為這部電影狂喜的人們。
  • 席慕蓉:我曾以為母親並不愛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繼續做的;有很多人,你以為明天一定可以再見到面的;因為,你以為日子既然這樣一天一天地過來的
  • 《太陽照常升起》
    而在姜文的電影中,《太陽照常升起》是最具有姜文個人特色及主題內涵的。《太陽照常升起》不僅是關於歷史的夢魘,也是歌頌人性的史詩。姜文那貌似晦澀的敘事中,將個體命運與歷史的關係,以及中國特殊時期畸形的政治意識形態進行了揶揄的表達。影片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暗藏隱喻,展現了姜文對於時代文化的思考及主體精神的精神探索。
  • 影評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由姜文執導,房祖名 / 周韻 / 姜文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型的電影,文章吧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觀眾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太陽照常升起》觀後感(一):《太陽照常升起》——魔幻敘事中的現實生活       好的電影不是給人答案,而總是給人提出門口題,引人思考。
  • 從小說到電影—《太陽照常升起》
    而這部姜文導演的《太陽照常升起》直接把這部短篇小說改編成了一流的影視作品,如果說陳凱歌將《霸王別姬》最後一幕從澡堂相遇變成了體育館裡排戲虞姬自刎給這部戲畫龍點睛的話,那麼姜文這部對《天鵝絨》大動幹戈的《太陽照常升起》可以說是在中國奇幻電影裡登上榜首。
  • 情歌天后梁靜茹:重新出發,太陽如常升起
    溫暖的時刻,唱「我想說其實你很好,你自己卻不知道」;遺憾的當口,有「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後」的感慨。但是,她不是沒有上進心,更不是不努力。最能代表事業成就的金曲獎,梁靜茹自出道就一直努力去爭取,只是20年來5次入圍都惜敗對手,讓人唏噓。
  • 太陽升起
    今天走在這條路上是否和他們當年走在這條路上的心境一樣?我是在重走一遍?  日子是白天黑夜交替中重複的過,人生的軌跡也是在不斷重複祖祖輩輩的道路嗎?  每一天我們都感覺是新的,仔細一想原來都是舊的。  這個小城鎮南面是山,北面是梁,一條河谷從東南伸向西北,街道沿河道兩側分布。
  • 《讓子彈飛》電影插曲——《太陽照常升起》
    不得不說,這一部曠世之作也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了姜文,尤其是姜文對音樂的熱愛,在電影中就能看出姜文特別鍾愛莫扎特。      《太陽照常升起》這首曲子由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讓創作,而這位音樂大師正是為了姜文在2007年上映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而創作的。
  • 讀家 | 席慕蓉:把所有的愛,變成筆下的一首詩
    「少女情懷總是詩」,其中的「詩」便是少女心中最純潔、最溫柔的情愫,這情愫大概就是席慕蓉筆下愛情的樣子——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
  • 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的景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你見到過嗎?
    你見過太陽和月亮同時升起嗎?杭州或能看到,這是什麼原因?這個地球上有很多事情是人類根本無法解釋的事情,像地球為何能夠如此運轉多年,都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地球上如此適宜的環境,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似乎都有定律,在大家的印象中太陽東升西落,每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月亮會落下,大家有沒有想過太陽和月亮會同時升起,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不可能,小編在這裡告訴大家任何事情不是絕對的。太陽月亮會同時升起嗎?
  • 想見你,就現在,不想等
    我姑姑在去世的前一天傍晚,給我爸打電話,說: " 哥,你來看看我吧,我有點想你。 "但是因為天色很晚,而且我爸還有事沒有弄完,於是答應她,忙完手上的事,第二天一早就去陪她吃早飯。那時候,姑姑已經在病床上躺了將近兩年,病情反反覆覆,大家都習慣了她偶爾孩子氣的粘人,沒人期待她會突然好起來,也從來沒想過她會突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