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著名香港音樂作詞人林夕,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做出有損國家的事情和言論,受到官媒的點名批評,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受到封殺,但是,林夕為很多歌曲填過詞,還是那些非常受眾的歌曲,這些歌曲會不會因此下架,不過我認為應該不會,但是不會讓新的他填詞的歌曲上架了,但是即使所有這些歌曲下架,也會不有怨言,因為國家利益大於一切。
伴隨著林夕的封殺,曾經香港樂壇的輝煌,或許也要結束了,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樂壇,粵語歌曲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其實多年前的,粵語歌曲就進入它的晚期。許多想要重新振興粵語歌曲的口號和方法出現,但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特別是珠江臺的《麥王爭霸》,希望從廣東樂壇出發,結合香港樂壇,推廣和振興粵語歌曲,這個節目實際上是借鑑《中國好聲音》,前幾季,有新鮮感,從香港、廣東、澳門,甚至國外招到一些選手,請到香港一些制詞作曲人,雖然音效、畫面等整體質量比不上《中國好聲音》,但是整個節目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往後幾季,因為唱粵語歌的人才凋零,招不到好的選手,而且畢竟是小電視臺,資金跟不上,質量是嚴重下降,後來,邀請了某張姓歌手的原因,這個節目徹底沒了。這幾年,變成了《粵語好聲音》,就算是請到了譚校長,但是還是沒有興趣看下去了。
回想以前,我是90後,記得開始聽歌的時候,就是聽粵語歌,那時粵語歌十分流行,MP3還沒有出現,家裡有的是磁帶機,聽歌都是買一盒一盒的磁帶,聽完一面要取出來,放別一面進去繼續聽歌。
中國的流行歌曲興起於粵語歌曲,粵語歌曲興起於香港樂壇,我們都稱張學友為歌神,其實第一代歌神,被人稱為流行歌曲的祖師爺,為粵語歌壇拉開序幕。他就是著名的歌手許冠傑,同時期,還出現過羅文、徐小鳳,甄妮等歌手,當時的歌曲不像現在一樣總是說愛情相關時,以前的歌曲比較生活化,容易上口,就像《半斤八兩》,就是訴說打工仔背後的辛酸。
但是,還要說一句的是,粵語樂壇的繁榮得益於日本,許冠傑為粵語歌壇拉開序幕,那麼張國榮和譚詠麟的出現,就為粵語樂壇的繁榮拉開序幕,當然除了他們,還湧現了一大批優秀歌手,有梅豔芳、陳百強、林子祥、葉倩文等眾多歌手,歌手增多,歌曲數量也要增加,為了能保持歌曲源源不斷的發表,許多音樂人就想起了改編日本歌曲的方法,將日本歌曲重新填詞,變成粵語歌,單單日本歌手山口百惠的歌曲就大部分被改編。
80年代向90年代過渡,譚張之爭結束,香港的粵語樂壇又出現了四大天王,beyond樂隊等出現,把粵語歌曲推向了另一個頂峰。不過隨著四大天王的退隱,beyond樂隊的解散,還有一大批實力歌手或者退出娛樂圈,或者轉向電視劇和電影圈粵語樂壇開始慢慢走向衰落。
接下來,2000年前後,又出現一批新的年輕歌手,例如楊千嬅、古巨基、李克勤、陳奕迅等,還有組合twins和boy』z等,他們維持著粵語樂壇的發展,不過,在當時,國語樂壇已經興起,粵語樂壇受到了內地國語樂壇的挑戰,還要面對著臺灣樂壇的挑戰。不知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聽的歌從粵語變成了國語,出現了《老鼠愛大米》、《丁香花》、《衝動的懲罰》等一大批網絡歌曲,同時,周杰倫也突圍而出,發表了許多歌曲,因為唱歌方式十分特別,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同時,東南亞的歌手也要發表國語歌,就像梁靜茹、光良等的歌長期霸佔流行歌榜單,國語歌呈現一片繁榮。
因為環境的變化,粵語樂壇的歌手也開始轉變,最開始是發行歌曲的時候,分別發行粵語和國語版,後來就直接不發行粵語版了。那些不會唱國語歌的歌手被時代淘汰,而轉向國語的歌手,就像陳奕迅、王菲等,開始走向全國,陳奕迅也成為新任歌神。
粵語畢竟只在廣東香港等一帶的語言,粵語歌曲曾經輝煌過,曾經走向全國,有著自己的一段光輝歲月,應該感到光榮和自豪。想要恢復到從前光芒,感覺不太可能了。
不過人人心中都存在著一兩首粵語經典金曲,你最喜歡粵語歌曲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