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某一大學軍訓現場,教官把蔡徐坤作為「娘」的代表放在PPT裡,希望大學生們做真正的男子漢,有真正的男人味,引發熱議。
蔡徐坤是中國眾多「花美男」的代表之一,擁有比女生還要美的牛奶肌膚,大大的眼睛,精緻的妝容。
蔡徐坤(美美的)
近些年來,許多人認為社會上「陰柔之風」盛行,「娘化」現象越來越嚴重,而且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娘化」現象,一般指男子穿著女性服飾或進行裝扮後達到女性化外貌。他們大多為擁有標緻五官的年輕男性,在穿上女裝後常常帶有很強的萌屬性。其實這種「娘化」現象並非近些年才出現,也不是現代才有,而是古已有之,準確的說是中國幾千年的主流審美標準之一。
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幾位比較出名的古代美男子,瞧瞧是不是也都是比較陰柔美呢。
第一位:潘安。潘安(247-300),本名潘嶽,字安仁,鄭州中牟(今河南鄭州市中牟縣)人。西晉文學家、政治家,古代四大美男之首、金谷二十四友之首。《世說新語·容止篇》三十九則中兩則描繪潘安的相貌: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衝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潘安的美,不只是那種唇紅齒白的清秀,更多的是偏於柔美多愁的文才風流,是魏晉第一流的文學家。潘嶽出身儒學世家。少年時,既隨父宦遊河南、山東、河北,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二十餘歲已經入朝為官,供職權臣賈充幕府。
潘安
第二位:蘭陵王。蘭陵王高長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肅,族名高孝U,字長恭,渤海峙縣(今河北省景縣)人,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封蘭陵王。《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zhi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也是偏女性化的陰柔之美。
蘭陵王雖然長相柔美,但也不妨礙他成為勇冠三軍的名將。河清二年(563年),北周大將楊忠聯合突厥自恆州而下攻打北齊,突入晉陽(今山西太原),晉陽為北齊北方軍事重鎮,高長恭親自參與了擊退北周和突厥軍隊的作戰,奮力將北周大將楊忠擊退。次年十二月,邙山之戰時,北周攻打洛陽,武成帝高湛派蘭陵王高長恭與并州刺史段韶、大將軍斛律光前往洛陽救援,高長恭帶領五百名騎兵衝進北周軍隊的包圍圈,到了金墉(今河南洛陽東北故城)城下,高長恭成功替金墉解圍,北周軍隊最後放棄營帳逃走,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裡間的川澤之地,都是北周丟棄的兵器輜重。 這次戰役後,高長恭開始聲名遠揚,士兵們為此作曲謳歌他,即後來知名的《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
第三位:宋玉。宋玉,字子淵,宋國公族後裔 ,楚國文人,辭賦作家,楚國士大夫。宋玉是個儒雅的公子,在《登徒子好色賦》中宋玉曰:「體貌嫻麗,所受於天也」。詩歌雲」年年四月菜花黃,黃花魚兒朝宋王。花開魚兒來,花謝魚兒去。只道朝宋王,誰道朝宋玉」。
宋玉除了容貌俊秀還有才華洋溢。李白評價宋玉「屈宋長逝,無堪與言」,足見宋玉在文學界地位之高。宋玉是屈原詩歌藝術的直接繼承者,在他的作品中,物象的描繪趨於細膩工致,抒情與寫景結合得自然貼切。在楚辭與漢賦之間,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後人多以屈宋並稱。他的作品如《高唐賦》、《神女賦》、《登徒子好色賦》、《風賦》等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
宋玉
第四位:衛玠。衛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寶,小字虎,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人,曹魏尚書衛覬曾孫、太保衛耳之孫。《資治通鑑》描述,「衛玠,衛瓘之孫也,美風神,善清談。常以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怒之色」。可見衛玠是一位溫文爾雅的美男子。
衛玠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後的著名清談名士和玄學家,官至太子洗馬。
衛玠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均具有「陰柔之美」,可見古代男性陰柔美是男性主流審美標準之一。這一點從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也可以發現。紅樓中賈寶玉是「面如中秋之月」、「面如敷粉」,北靜王是「面如美玉」,秦鍾是「粉面朱唇」,可見膚色白淨才能稱得上美。
潘安、宋玉之流雖然美的陰柔,有缺乏陽剛之氣之嫌,但也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出色的文學家、玄學家、甚至是軍事家。而且《易經》也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柔與陽剛本來就是一體兩面,並不能因為喜好一方就完全否定另一方。